1、中医理论基础,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诊断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症 证 病,(一)整体观念,生理上的有机联系:以经络、皮毛、肌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为组织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司内揣外 见微知著 以常衡变,(二)辩证论治,何谓辩证论治?,“辨证” 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又叫“施治”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津液辩证:是以气、血、津液失调所致病变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辩证方法。六经辩证:是外感疾病的一种辩
2、证方法,包括:三阴、三阳六种症候,中医辩证,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阴阳辨证,病案分析男,54岁。素有胃脘胀痛,畏冷肢凉,头昏疲乏。昨夜起腹痛欲便,阵发剧痛,先呕宿食,后吐清水,大便清稀,恶寒喜暖,苔白滑,脉沉紧。,胃阳虚里寒 实证,治疗八法要则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中医学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脏(臧)象、经络,阴阳学说: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学说的意义: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 指导疾病的防治,五行,是指金、木、
3、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 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形成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臧象学说: 臧(脏)象是人体内在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反映于体表的征象。 臧象学说是研究和阐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精、气、血、津液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五行臧象学说的意义: 说明生理功能及脏腑间的关系 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诊断治疗,“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 肾:主骨生髓 藏精 生化,“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肝:藏血 舒泄,“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心:主神志 血脉
4、,“金曰从革”肃杀、潜降、收敛 肺:主气司呼吸 宣发肃降,“土爰稼樯”生化、承载、受纳 脾:运化 生血 统血,酸能收 能涩止汗止咳 止泻 涩精缩尿 固崩止带苦能泻 能燥通泄 燥湿 实热火证及湿热病证甘能补 能和 能缓补益 调和 缓急 止痛,药物五味:,辛能行 能散发散 行气 行血 解表 理气 活血,咸能下 能软泻下通便 软坚散结 瘰疬瘿瘤 癥瘕痞块淡能渗 能利渗湿利小便,温性药物 散寒、温里、助阳等作用 驱散风寒、健脾暖胃、益气养血、温补肾阳。 如:藿香、白参、红参、麻黄、当归、川芎、 陈皮. 桂枝、麻黄、红花、三七热性药物脾肾两脏常见。 如: 附子、干姜、肉桂,药物四性:,寒性药物泻人体火热
5、之邪 如:黄芩、黄连、黄柏、石膏、地黄凉性药物 风热之袭表,则需凉散;阴血损而燥热生,则宜凉润;凡血有热,不宜寒冰太过,常用凉血。 如:薄荷、麦冬、丹参、夏桑菊、决明子、金银花、连翘、柴胡,功效:宣、 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称为十剂,经络学说: 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人体经络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相关网站:http:/ 手 太阴肺经 厥阴心包经 少阴心经 足 太阴脾经 厥阴肝经 少阴肾经腑阳 手 太阳小肠经 阳明大肠经 少阳三焦经 足 太阳膀胱经 阳明胃经 少阳胆经,经络学说的应用:,针灸、
6、推拿、按摩的理论基础药物归经,常用保健穴歌诀,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心胸寻内关 面口合谷收热病觅大椎 迎香知香臭 头目风池主 小腹三阴揉疼痛觅阿是 急救取水沟灸法补益好 关元气海谋,药物作用的定位。趋向性、选择性。,药物归经:,1、君药2、臣药3、佐药 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4、使药,方剂学:,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
7、蓉共巴戟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引经药诀,头面部: 黄芩 菊花 荷顶 口芪上 肢: 姜黄 桂枝 威灵仙腰背部: 杜仲 川断 构杞胸腹部: 木香 砂仁 黄莲 肉桂少腹部: 小茴 桔核 荔枝
8、五灵脂 黄柏下 肢: 木瓜 牛膝 鸡血藤 防已耳口周: 龙胆草 黄莲肛阴: 黄柏 防已 龙胆草,解表祛风祛湿清热和解消导催吐,泻下温里理气理血补益固涩息风,安神平喘开窍驱虫外用剂化痰止咳,方剂分类:,常用方剂:http:/ 天法道,道法自然”,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足三里穴: 补益脾胃、调理气血的作用,善治各种胃肠病症。同时对循环、免疫等系统有良好的双相性影响。取穴: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委中穴: 具有疏调膀胱经,善治腰背疼痛等病症的功效。同时可用于下肢痿痹等病症。取穴:屈曲位腘窝横纹正中,内关穴: 益心气、宽胸膈。凡心胸诸症用此穴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还可以用于“心口”部的不适。取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风池穴: 防治各类头痛和五官病症。也是颈椎病、枕神经痛等颈项部疾患的主穴。取穴: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三阴交穴: 调经止带,健脾祛湿,通利水道的作用。善治腹胀肠鸣,失眠、皮疹(过敏性疾病)。取穴:内踝尖上直上3寸,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关元穴: 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之功效气海穴: 培补元气,固肾回阳之功效取穴:采用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寸半为气海,3寸为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