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安住,让心庄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3732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心安住,让心庄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心安住,让心庄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心安住,让心庄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让心安住,让心庄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让心安住,让心庄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让心安住,让心庄严让心安住 作 者:陈春花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 价:35.00 元 【 智囊推荐 】 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为了快乐,为了得到自己所要的满足。得到快乐和满足,会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以价值和意义来衡量一件事,就需要一个外在的评价标准;因为价值判断有非常强的取向性,每个人会有很大的差异。在本书中,作者将自己的领悟及感受写出,供更多愿意寻求心健康的读者做参考。 陈老师是我非常尊敬的企业管理领域的学者和专家,我认为她是中国企业管理学术界少有的思想家,她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洞察和提出的见解,总能让人耳目一新。但是没有想到陈老师在佛法的学习和修持方面也很有造诣,尤其是当她把前

2、往不丹的经历,和修学佛法的体证整理成让心安住这本书的时候,这对中国企业家群体,对中国企业管理学界的帮助之大,我认为丝毫不亚于她在管理理论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陈春花老师在书中利用她参访不丹,并且参加闭关课程的机会,将她多年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认知结合参加闭关训练和禅修的体证,做了完整和通盘的思考。书中提出的对佛法的理解,以及佛法对中国企业家和2企业家群体心灵的成长,乃至佛法和现代科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的结合,都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本人有幸接近佛法多年,也受益于在佛法方面的学习和思索,当看到这样一本书的时候,内心中充满了喜悦。一个无法释怀的命题 这本书的题目很有意思让心安住 ,其实这就是佛法的目

3、的。我们每一个人从生到死,我们的心念四处飘动,没有归宿,在痛苦和漂流中渡过一生。我们一生中,往往将那些虚妄的、不真实的境界视为真实,我们的内心没有安住之处,这个苦恼不仅当代人有,人类社会自古就有。如果谈到佛法的起源,佛教的创始者古印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些苦恼和困惑,开始修行,最终达到了觉悟的境界,并且将他的觉悟用四十九年的时间传授给一切有缘的众生,后人称太子为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就曾说到佛陀之所以出现在世间,就是为了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 关于让心安住这个话题,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大乘经典金刚经里面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让人类无法释怀的命题。 佛陀

4、有一个弟子叫须菩提,他在解释空性方面是所有弟子中最高明的。一次他向佛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金刚经中说“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心的问题太大了,我们这些善良的人们,当他们升起了要获得无上觉悟的志向,发了这个大的愿心之后,我们该如何安住自己的心,并且如何降服那些奔涌不熄3的烦恼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佛陀慈悲开示,因此成就了一本在法界广为流传的金刚经 ,这一部经甚至成了中国禅宗历史上慧能祖师的悟道经典。 当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在一个深夜,向六祖慧能开示心性的时候,用的就是金刚经 。当弘忍大师读到“因无所住,而

5、生其心”这句经句的时候,六祖大师恍然大悟,过去的一切迷惑豁然消散,他感叹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圆满”! 可见让心安住这件事太重要了,在我们这些烦恼众生看来也太奇妙了。那么我们的心该如何安住呢?其实佛陀已经向我们讲说了许许多多的方法,在陈春花老师访问不丹修行的过程中,也跟随不丹的冉江仁波切共同学习。 冉江仁波切是顶果钦哲仁波切的弟子,顶果钦哲仁波切在藏传佛教大圆满传承中绝对是一位伟大的上师,他被称为上师中的上师,他被认为是大圆满传承中莲花生大师的代言人。在西藏、尼泊尔乃至不丹,传统的大圆满教法被认为是即生解脱的不二法门,是解脱之根本,是解脱之精髓。冉江仁波切也

6、多次谈到心性的道理,如何让心安住。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平时的这个思念心,思虑的心是什么,这些思念心、思虑心,不管我们是清醒着、昏睡着、烦恼着、喜悦着,其实都是妄想心,我们的妄想心被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束缚。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是在这六根上起烦恼、起作用。那这六根背后的真心到底是什么?要实证这一点,学习者必须进行实际的修行,只有理论是不够的。 所谓实际修行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让我们的心松下来、缓下来、4慢下来,让我们奔驰、妄想、烦恼、焦躁的心从眼根上松下来,从耳根上松下来,从鼻根上松下来,从舌根上松下来,从身根上松下来,最重要的尤其是我们知识分子,要从意根上松下来,当这一切的执著放松放缓

7、的时候,学者就有可能在一刹那间瞥见我们本有的觉性的升起,这个本有的觉性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从无始以来就伴随着我们,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根本,就是我们的佛性。 可惜的是,我们背道而驰,背觉合尘,将我们这个真心用六根与六尘相对,因而产生六识,不断地起烦恼,起执着,因此在轮回中生生不息,永无出头之日。 禅宗历史上有一个公案,一个小和尚听说六祖慧能大师是开悟者,于是就辞别原来的师傅去拜见六祖慧能大师,因为他的卓越根基,经过六祖调教很快就开悟了,然后又回到了原来师傅身边。他的师傅很好奇地问他:你在六祖慧能大师那里到底学会了什么?小和尚说:“吾眼本净,因师故迷” 。这是不得了的回答!他说我的眼睛原来是清净的,

8、我的法眼本来就是清净的,但是因为跟你们学习呀,我才迷惑了。其实所谓的开悟,所谓的觉性显现就是这样一回事。 佛法的修持也不外乎知和行,也就是禅宗历史上的悟后起修,明朗心境之后更重要的是行持。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历史上进行禅修闭关呢?禅修闭关就是要将觉悟的心性安住下来,安住在本来觉悟的心体中、光明中,觉悟的心在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小的火苗,或者就好比是一个婴儿,尘世纷扰可以很容易将这个小火苗扑灭,或者将觉醒的婴儿扼杀,所以修行者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将安住的心稳定下来,当这心性之火熊5熊燃烧起来,或者婴儿逐渐长成人的时候,他就可以重新回到世间,通过利益众生的方式来进一步检验自己的心性。 既然已经自利,就可

9、以进行进一步地利他,并且生生世世这样做,就像释伽牟尼佛成佛的过程一般,通过利益众生的过程,不断去检验自己的心性和烦恼,最终证得圆满的解脱。中国历史上的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在他的著名论著四行观中曾经说“为除烦恼故,而行六度” 。他说所谓度化众生,根本上度化的就是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是六祖慧能所说的自性众生。所谓“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 ,所谓度众生这件事情就是在检验我们自己的烦恼,看我们自己的内心,是否能够持续地安住,安住在空性之中。所以金刚经中也说“所谓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 ,菩萨必须去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一相不除就不是菩萨。 因此,菩萨也好,佛陀也好,他们的佛行事业是在

10、世间完成的,是通过世间的烦恼检验最后成就的。当他们安住心性以后,一定要重回世间,在这个过程中间获得圆满的成就。因此所谓利他的事业是以自利为根本的,一个人不能够自利的话谈利他不是虚伪就是狂妄,一个不能够利益自己的人如何正确地利益他人呢?所谓的利他也会是危险的,因为你的知见可能是不正确的,所谓利他可能是在误他,而且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脚跟没有站稳,所谓利益他人也是虚无缥渺的。 自利才能真正利他 回到佛法的根本修持方面,每个人都应该从自我做起,成就自我,成就他人,这才是圆满的成就。陈春花老师在她的让心安住中也同时思考了商业世界的一些原理,她的关于商业价值的思考我也非常有共6鸣。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逐利的世界

11、,是一个讲究竞争的世界,因此一切以价值作为衡量,似乎凡是没有价值的事情都是不值得做的,是商业中间应该剔除的因素。但是究竟该如何衡量价值呢? 价值能真正给我们带来幸福吗?价值能使我们内心真正安住吗? 如果从利他的行为来看,所有一切能够利他的行为才是最终有价值的,而这些利他的行为要从自利的行为做起,自利和利他才是真价值。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一个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普遍迷失的社会,我们能够重新从古老的传统佛教教育中获得滋养,进而思考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事业,乃至于世界的未来,是多么一件幸福的事情啊!尤其是有像陈春花老师这样的大学者,能够参与其中,用她的体悟、她的认知为我们带来这一丝清凉,也真是我们

12、大家的幸运。 即便我们不能够像古人一般证得心性的光明,再进入到随缘度化众生的境界,至少我们可以常常地反观自省,通过回归我们的内心来升华我们的人格。这也正是顶果钦哲仁波切曾经说过的著名的教诲, “心犹如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呈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够在一念中间反观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本身就是在行持最高的佛法,而这个过程会使我们导入到那不可思议的心性解脱的境界。 当然,这一切的证悟都有赖于伟大老师的指导,获得这样老师的指导真的是一件需要巨大福报的事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机会,

13、这依赖于我们的愿心和目的,因为佛菩萨以他们超圣的愿力,愿意成就7每一个人获得这样的解脱,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的想这样。而这个解脱根本上是自我的解脱,外力只是助力,自身的觉悟才是根本。 这使我想起了古印度历史上恒河大手印的两位祖师,帝诺巴和那洛巴。那洛巴尊者跟随帝诺巴祖师多年,希望获得超圣的心性的传承。最后一次他们是在恒河岸边,那洛巴身边没有任何东西供养,于是他在河边筑了一个用沙子堆起来的坛城,向他的尊贵的上师做完供养之后,又在问最高深的法义。帝诺巴祖师看到他问这个问题,气不打一处来,四处找东西,最后找到了一只破草鞋,他抡起这个破草鞋,猛掴那洛巴尊者,尊者于是昏了过去,当他醒来的时候,一种从未有过的笃定的解脱境界呈现在心中,他开悟了!这时帝诺巴祖师唱到: 这就是智慧的自我了知 它不受限于言语和心灵活动 我没有什么可教的 个体自己究竟的本质只能由他自己去了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