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媒伦理责任缺失的表象分析摘要:随着传媒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传媒伦理责任缺失的现象随之而产生,这些表象包括传媒新闻失真、传媒利益熏心、传媒娱乐媚俗化、媒体侵权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传媒的光辉形象,同时也有损社会风尚,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对此,本文就当前传媒领域内一些常见的传媒伦理缺失表象加以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传媒伦理;责任缺失;表象分析 传媒的日益发展,报纸上的虚假新闻和低俗化的宣传报道;电视、广播等媒体上令人难以忍受的大广告时段、泛滥的相亲、情感类节目;网络媒体中的低俗、淫秽、暴力等信息的传播,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暴露出许多令人堪忧的伦理失范问题,导致一系列传媒伦理责任缺失现象的产生
2、。 1.传媒伦理责任缺失的表象 1.1 新闻失真现象 新闻失真现象主要体现在虚假新闻的泛滥。西方政党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控制媒体而大肆捏造虚假新闻攻击其他政党。我国的传媒实践活动中,虚假新闻也呈泛滥之势,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制造轰动效应,增加销量,杜撰虚假新闻,国内业界每年都要评出当年的 10 大虚假新闻,便是很好的证明虚假新闻的出现,是传媒违反新闻真实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转型时期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尤其是文化心态、价值观念等因素也导致了虚假新闻的产生。 1.2 利益熏心思想 传媒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将追求经济利益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其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
3、发展,各大传媒集团竞争程度日益加剧,大家都把焦点集中到如何吸引公众注意力,从而使其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这种程度下,有偿新闻、虚假新闻、虚假广告等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传播内容层出不穷。 仅就有偿新闻而言,我国对有偿新闻予以明令禁止,然而,却得不到有效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等记者搞承包,二等记者炒股票,三等记者拿红包,四等记者编编稿”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新闻从业人员将权利与金钱挂钩,而忽视其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的现状。 1.3 娱乐媚俗化趋向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政府对传媒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双轨制,传媒由国家行政包揽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体制,各大传媒为增加经济效益,吸引受众眼球
4、,都不约而同地在内容上突出了传媒娱乐化倾向。 传媒娱乐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传媒新闻与娱乐呈现混杂的趋势。具体来说,传媒在选择内容时尽量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传媒娱乐化还表现为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被大力发掘,传媒为了吸引公众注意,就尽量选择能够迎合公众猎奇口味的软新闻,来迎合大众的视听效果,从而出现传媒宣传明星比宣传模范多、宣传美女比宣传学者多、宣传绯闻比宣传时政多的混乱趋向。 1.4 隐私侵犯现象 世界人权宣言 、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我国的宪法都对在个人的隐私权做了相应界定,强调个人隐私权应该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随意侵犯。然而
5、,当前大众传媒为了追求眼球效益和经济利益,越来越偏好暴露隐私,严重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权,也侵犯了人们的人格尊严。 市场经济下的传媒,往往为了迎合受众猎奇心理,不择手段挖掘他人隐私,人们不难发现在如今的报纸、网络中几乎每天都有涉及某明星或社会名流等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问题,使得他们的尊严受到严重的侵犯,甚至一些公众人物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仅明星或社会名流的隐私权受到传媒的侵犯,普通人的隐私权也遭遇被传媒侵犯的困境。 2.传媒伦理责任的体现 2. 1 传媒重在报实情 虚假新闻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涉及面越来越广,过去主要是社会政治题材,现在则是经济、社会、文化娱乐等几乎所有社会生活领域。二是造假技巧
6、增加,所呈现出来的新闻半真半假,令受众难以分辩,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三是互联网的发展为新闻造假者提供了便利。 虚假新闻为媒体制造了看点,吸引了受众,但同时也对媒体和受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果不加以遏制,在降低媒体公信力时也会破坏党和国家的形象。新闻工作者只有守住道德底线,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新闻事实为基础,报实情、讲真话,闻传播事业才不会失去受众、失去市场。 2.2 传媒重在体现社会责任 传媒在社会发展和人的精神形成及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人们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可以提供知识,引导人们的信仰,改变人们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传媒就应该承担起担负的伦理责任
7、。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向理性,形成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理性态度。 传媒责任伦理的体现,只有根除媒体利益熏心思想,做到准确、及时、客观、公正地的报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履行社会公共文化的责任,正确投射典型画面,才能弘扬真善美的伦理诉求,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终极目标。 2.3 传媒重在舆论向导作用 传媒的娱乐媚俗化有其生存的土壤,人们文化游戏的需求,对传媒休闲功能的追求催生了传媒的迅猛发展。传媒所制造的娱乐轻松、闲适氛围,填充了人们闲暇时光的无聊时间,迎合了人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 传媒的这种娱乐媚俗化放大了娱乐在传播媒介中的地位,放大了人情味、趣味性等因素,降低了传媒
8、的教育功能。传媒娱乐媚俗化进程中,对深层问题缺乏关注,使受众丧失了对生活的反思及对真善美的价值判断。传媒摒弃严肃、神圣等人生主题,趋向名人明星的琐事宣传,必然影响受众过分追求娱乐而忽略传媒价值导向的主流。 2.4 传媒重在以不伤害他人为标准 传媒活动传播的是公共信息,在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作为组成社会公众的个体的人,传媒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这种关系。在自由传播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利益,隐私权是个人的非常重要的权利,因而也不应该受到侵犯。传媒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漠视他人隐私,不仅背离了其职业道德要求,也是违反了社会公德。 传媒过程对社会隐私的过度关注,虽然迎合了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但是,传媒的威严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传媒本是引导人们价值主导思想的主力棒,传媒一旦受到失去公信力,甚至走向人们反感的趋势,传媒自身的现象将会被破坏,将会无形地影响着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根成. 媒介载道传媒伦理研究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年版 2孟威. 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