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汽集团坎坷上市路北汽集团整体上市的号角已经吹响,但业内的担忧也不绝于耳。 “尽管北汽集团对上市志在必得,但能否如愿仍是未知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马杨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汽集团上市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今年 55 岁高龄的北汽集团,近年对资本市场的渴求显得异常迫切。2003?2013 年的 10 年间,北汽集团曾四度谋划上市,前三次均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北汽集团的底气更足,因为它刚刚以销售收入 333.75 亿美元、净利润 10.74 亿美元的业绩跻身“2013 年全球 500 强企业”第 336位。 规模壮大后,北汽集团上市的胜算是否更大? 上市一波三折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北
2、汽集团算是创新者,但其发展却经历了一些坎坷。 成立于 1958 年的北汽集团,于 1984 年牵手外资组建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第一家合资企业。北汽集团还是最早一批试水自主轿车的企业。1958 年,北汽集团的前身第一汽车附件厂试制出北京有史以来第一辆汽车“井冈山”牌轿车。北汽集团还研发并生产了中国第一辆军用轻型越野车BJ212 轻型越野车,该车保持了 30 年畅销纪录。 “令人遗憾的是,在北汽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历史性的因素制约了其快速发展之路,甚至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马杨告知记者,即使有一些辉煌的过去,但北汽集团的发展还是显得基础薄弱,并且无自主品牌优势,这给
3、北汽后来的上市之路埋下了极大隐患。 早在 2003 年,北汽集团便产生了整体上市的想法。 “那时北汽集团负债沉重,股权结构不明晰,而北京现代成立未足一年,优质资产不足,实现整体上市的条件远未成熟。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李明生一直以来关注北汽集团的上市。 “如果在此时整体上市,肯定无法通过审批。 ”如李明生所言,北汽集团的此次上市计划最终搁浅。 2006 年,徐和谊就任北汽董事长,随后,徐和谊一直致力于推动北汽集团整体上市。据李明生介绍,2007 年,北京市国资委甚至部署当年要完成包括北汽控股在内的两家大型一级企业上市。但事与愿违,2007年那场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又阻挡了北汽上市的步伐。 到了
4、2009 年,北汽再次提出要尽快实现整体上市,但自主品牌发展境况不佳问题,再次拖了北汽的后腿。据了解,彼时北汽的自主品牌还未建立,而当时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销量已达 9 万辆。 “在国家不断加大对自主品牌扶持力度的背景下,自主品牌资产是影响企业上市前期和后期融资规模的重要因素。 ”李明生称,如果北汽集团在自主品牌表现乏力的情况下仓促上市,必定会对上市前景造成影响。综合考虑下,北汽的整体上市计划又一次被延迟。 在此之后,北汽集团上市的步伐并未停滞。为了实现 2015 年进入国内汽车集团第一阵营的目标,北汽近两年在自主品牌发展和集团整体上市方面不断加快脚步,希望借助自主品牌的“反哺” ,实现企业整体
5、发展的“弯道超车” 。于是,北汽集团又在 2013 年将上市计划纳入了议程。 李明生告诉记者,上市融资对北汽集团发展至关重要。 “上市是北汽集团扩张的必由之路,这将对北汽实现十二五规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从收购萨博到推出中高端自主品牌绅宝,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北汽的“自主轿车梦” 。按照北汽收购国际先进技术反哺自主的规划,未来两年内,北汽迫切需要从资本市场募集到至少 100亿元资金,用于收购、新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及品牌营销等多方面的发展。 成功未可知 “尽管北汽正不断完善自身的上市条件,但其 2014 年能否顺利上市,仍需等待经济环境与产业的东风相助。 ”李明生认为,对
6、于北汽集团来说,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因素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李明生的分析不无道理。今年以来,国内 A 股市场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尽管 H 股今年整体形势尚可,但港股整体的 IPO(首次公开发行)情况却较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不论是上市数量还是融资规模,中国企业在全球数量中占比均由以往半数左右大幅下滑至仅一成。 “具体上市事宜明年会看市场情况而定。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自己也坦言,上市的具体时间表取决于资本市场的总体表现。最终确定明年赴港上市,不仅是考虑到境外资本市场形势相比国内市场稳定一些,更重要的是,北汽通过赴港上市可以建立海外融资平台和长效融资机制。“北汽自主品
7、牌的建设虽已起步,但尚未形成稳定的利润来源。 ”马杨也认为,目前并不是北汽集团上市的好时机。 “按照北汽目前的情况,自主品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他合资公司的合作也在不断推进。面对当前的发展环境,北汽也不能太心急,不然更容易因外部因素打乱企业发展既定的战略和步伐。 ” “北汽不断扩张生产基地的举动,很可能会为其自主品牌的前期发展带来新的隐患。 ”马杨表示,其实北汽自身也很清楚,当前最薄弱的环节在于自主品牌的打造上,只有把产品品质和品牌营销做好,才能使上市融资前景更加明朗。 事实上,北汽快速扩张背后的隐忧不可忽视。 以自主品牌车企奇瑞为例。2009 年,奇瑞汽车正式提出多品牌发展战略。但在发展一
8、段时间后,奇瑞开始意识到多品牌战略的弊端,不仅产品策略没有取得预期市场表现,而且由于经销网络的扩张、生产基地的加速布局,大幅增加了公司的营销和管理成本,影响了品牌及企业向前发展。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奇瑞自 2011 年开始不断缩减品牌事业部及产品线,并于今年正式提出“回归一个奇瑞”战略。此外,诸如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近两年也在调整此前的快速扩张战略,并提出企业回到原点。 马杨认为,目前及未来,影响自主品牌获得较大、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有核心技术的掌握、自主研发的能力及产业人才的保留等因素外,还包括品牌树立的成功性、独特且适合自己的产品定位及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而很多自主品牌车企缺乏的就是长远而合理的发展规划。此外,外资品牌车型及价格的逐渐下探,正在对自主品牌后续发展造成持续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北汽集团近来的发展势头强劲,这或许是其上市的强心剂。2013 年上半年,北汽集团整车销售 100.08 万辆,销售收入超过1250 亿元,实现利润超过 8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6.9%、34.5%和18.6%,整体增幅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发展自主品牌问题上,此前一直落后的北汽,如今希望能“一鸣惊人” 。当然,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马杨、李明生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