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探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145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课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德育课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德育课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德育课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德育课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德育课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探析摘 要:当前,对话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时尚” 。 有效对话,作为新的教学思路、作为意义分享的方式、作为价值建构过程,在德育课教学中蕴藏着极大的价值。然而,德育课有效对话的开展极为不易,在对话主题、对话行为、对话指导、对话预设与生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生成话题、创设情境、交流回应、养成对话之心四个方面给出建议,希望能对德育课教学实践的改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学;师生有效对话;德育课 这是一个需要对话的时代,所以我们常常把对话两字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说要对话。当我们这样的职业类学校学生频繁使用对话这一代号去描述内心的那种期冀与渴望时,我们会发现,

2、这群整体素质不高的学生身上隐藏着一种强烈的心理诉求一种基于对话的真诚交流和视域融合。当我们看到这种对话本身具有极大的道德教育价值时,有效对话与德育课教学的联姻成为了必然。 一、德育课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的价值意蕴 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是指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中,围绕某个中心话题进行的言语交流,思想碰撞,情感共鸣,实现由“问题”向“思考”再到“实践”的转化,最终指向学生的发展的目的。作为有别以往的教学实践,有效对话带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彰显着它的价值意蕴。 1.有效对话作为新的教学思路 有效对话将教学置于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之中,要求德育课教师开始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创设好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3、事件和关系情境,感受学生作为社会独立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需求,使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哲学等方面的教学活动真正与学生的精神发展相联系。在有效对话中,知识的掌握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理解国家、关心社会、提升自己却是必要,并身体力行加强这种责任感。 2.有效对话作为意义分享的方式 有效对话要求给予学生终极的关怀和建构人与生活世界的意义关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力地推动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点的教育。德育课教学中的有效对话不仅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成果、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常识的交流,而且也注重正确的生活态度、思想情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

4、的交流、建构和提升。 3.有效对话作为价值建构的过程 德育课教学中有效对话在帮助师生实现分享意义的同时,也促使个体进行价值建构。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开放的心态与德育教育中的价值观相遇并展开价值商谈。这种对话式商谈超越了单纯的意义传递,体现着关怀、信任、尊重和欣赏,具有价值选择的功能,引领着个体的成长向着正确的价值去创造自己的精神。 二、德育课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实践审视 当前,对话教学似乎成为了一种“教学时尚” ,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第一线德育课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学科教学中的对话行为,力求通过有效对话达成理解、建构知识、分享意义。然而有效对话毕竟对德育课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5、,这使得有效对话的开展极为不易,出现了非本真的现象。 1.对话主题设置单一,引发学生精神成长的问题少 在德育课教学中有看到这样的情况:有教师在课堂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连串肤浅、琐碎的问题,连珠炮似的言语交锋,好不热闹,其实这些问题并没有太多思考的价值,难以达到师生视界的融合。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虽然需要借助一定的学科知识,然而有些课堂通过对话仅仅实现的是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德育课的知识体系来源于“社会知识” ,它们在发展中带着一定价值观的印迹,忘却了德育课首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协调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充实生命的意义价值。 2.对话行为主客定势,迎合教师价值观的交流多 不难发现,受传统教

6、学思想影响的德育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对话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学生相对处于被动消极地位,有的更多是对话的责任,而不是对话的权利,他们常常只以迎合教师价值判断的心态展开对话,从而让自己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案例: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掌握消费技巧,买到又好又便宜的东西?学生回答了各种常规的答案,有一学生回答,买盗版,大家笑了。教师问:买盗版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教师又问:能不能买盗版?学生又是齐答:不能。其实,当学生面对类似这类问题时,会有很大一部分数量的学生,其回答有可能背离真实行为。 3.对话指导顾此失彼,关注差生的学习体验不够 在德育课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职业类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7、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为顺畅,也让自己的精神感受愉悦,常常在对话中给素质高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并把欣赏的目光投向他们,把对话的方向指给他们。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教师最多让他们回答一些“判断性”“描述性”强的简单问题,甚至有意无意地把他们忽略了。这样,差生在课堂上成为了旁观者,这样的课堂对话,没有形成多元主体共同交往和优势互补的平衡状态,倒人为地造成了人际疏离。 4.对话预设与生成失衡,教学动态目标发生迷失 当前许多德育课教师还是习惯于以自己的预设为基础,在课堂上总是通过提问引导或者话语过渡,将课堂教学进程引向原有设计的程序,经常有意无意忽视学生的思想困惑,忽视课堂上学生生成的需要,其结果往往是

8、教师满足了自己教学过程的流畅,而教学动态目标却发生迷失。案例:在观摩公开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遇到这样的一个情况:师生一问一答,教学环节严密,然而当学生谈到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时,有学生突然问,执政党是否要被其他政党所代替?授课教师听了,没有发表任何言论,草草收兵。其实,教师小看了这个小细节,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动态目标的实现,没有坚持对学生成长的正面的引导。 三、德育课教学中生成有效对话的具体策略 1.生成话题,引领对话 一个好的话题,远远胜过十个完美的答案。德育课话题的设计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关键。好的话题应该具有实践性、挑战性、探究性,否则谈何调动学生的对话欲望,更不用说激发学生

9、进行对话性学习的积极性了。因此,德育课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的问题要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以增强德育课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教师要激发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取得感性认识和经验,认真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使课堂充满现代性,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当前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品价格上涨问题、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变动问题、老百姓关心的交通拥堵问题、就业问题、国家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等问题,都是把握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有效资源,教师的恰当运用可以让课堂不至于充满说教,枯燥乏味,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

10、其满心欢喜地投入到对话活动中。 2.创设情境,激活对话 中职德育课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对学生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义,强调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强调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反思学科教学的这些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要求,无一不是指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无一不是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而要在教学中实现有效对话,就必须将教学过程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处于真实的生活化的环境中,最能激发表达的动机。 德育课情境教学,有生成和创设之分。高明的德育课教师,将教学过程提前到课堂教学之前,即在开始教学过程之前,主动地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具备的知识

11、和经验状况,了解学生在该领域内所关心的问题、关注的社会现象、使教师可以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共同生成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境,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然而,在具体的德育课教学实践中,这种即时生成教学情境的方法,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理论根基和教学智慧,对多数德育课教师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创设一种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主动地质疑、思索、交流、对话,也是德育课教师常用的方法。 3. 交流回应,分享对话 大凡教师放下权威的身段,抱着倾听、重视、接纳的

12、心态,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思考问题,学生的心灵自然舒展,交流回应更为积极。教师要学会耐心地听学生讲话,不打断他们的发言,不对他们的发言随意下结论。不管学生所说的内容是好是坏,有无道理,要让学生产生“不管我说的是对是错,老师都是在认真地听我讲”的感觉。在学生发言或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应让一个学生挑剔另一个学生的错误,而是要让学生发现同学观点中值得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观点背后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追问深入了解学生的观点。 另外,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地评价回应。课堂教学对话过程,必须经常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能力的增长,让学生不断体会到课程学习活动的成功,经常地得到成功的反馈,让他们体验到努力和成

13、功的直接关系,看到精力投入所获得的回报,由此产生对话的自信,激励他们不断走向新的成功,不断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对话过程成为一种享受快乐的历程。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中,要注意分析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表现,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观点的尊重、欣赏与悦纳。在学生思维阻塞时,教师要善于给予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在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时,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去评判,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而及时纠正错误,构建正确的观念。 4.养成对话之心 对话之心的养成需要教师加强对话的知识素养和能力锻炼。德育课有着丰富的学科内涵。简单地说,涉及经济、政治、哲学、道德、法律等学科领域

14、,甚至还需要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背景知识的支撑。德育课教师若是固守于一门学科的狭隘专业人士,其本身就会成为妨碍有效对话生成的障碍。因此,德育课教师更应该成为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对每一个政治教师来说,科技、文学、宗教、艺术、哲学、语言等等,都应在他的专业视野之内。同时对这些知识要形成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并善于接受新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对话中灵活自如地调动自己的知识,也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对话之心的养成根本上需要教师加强对话的人格素养。真正的师者相信学生,也相信自己他视学生为真正的人,而且能够真正成其为人;他相信学生能够对话,并以对话作为培育师生关系的起点;一切要求学生去做到的,他自己

15、也应当做得到;对自己不懂或心存疑惑的事情,就不会当做事实或真理灌输给学生。当教师本着对话主义的教育观去实施教学时,他会提醒自己也是一个学习者,也应当以对话的教育观来要求自己。他能使自己成为对话的榜样和表率,于一举一动中对他周围的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有效对话成为一门充满活力和动力的教学艺术,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具有对话意识和能力的学习者。 总之,当我们阐释、分析德育课教学中的师生有效对话的时候,在我们大脑中有这样的思维假定:有效对话的理念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通过有效对话的方式与途径变革课堂教学,实现德育课教学创新,让培养人的过程变得更美好。然而,有效对话若不能转化为教育者持之以恒的实践和行动,也难免如过眼云烟。认识有效对话固然重要,但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有效对话更需勉力践行。 (作者单位:宁德职业中专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