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塞尔协议Ⅲ》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1692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巴塞尔协议Ⅲ》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巴塞尔协议Ⅲ》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巴塞尔协议Ⅲ》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巴塞尔协议Ⅲ》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巴塞尔协议Ⅲ》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巴塞尔协议看我国商业 银行流动性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自 2008 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的商业银行都在寻求更加行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手段。在此背景下,巴塞尔委员会出台了巴塞尔协议 ,提出了针对流动性风险的两个量化指标以及四个监测工具。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流动性监管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新的巴塞尔协议提出了改善流动性监管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巴塞尔协议;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 1. 巴塞尔协议中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相关内容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针对危机中暴露出的缺陷,全球的银行业开始了针对自身风险控制的新一轮改革。2010 年 9 月 12 日,巴塞尔委员发

2、布了新的银行体系改革方案巴塞尔协议 ,历史性地将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提到了同资本充足率相同的高度。这次的方案着重于流动性风险的可计量性与可操作性,并且为各国的流动性监管引入了统一的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又在 2013 年 1 月,推出了巴塞尔协议: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 ,对协议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协议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监管有以下新的举措: 1.1 提出了量化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2010 年 4 月发布的流动性风险测量的国际框架、标准和检测 ,提出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的量化指标,这对于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监管还是首次。流动性覆盖率(LCR)是衡量短期

3、内流动性风险的一项量化指标。它是银行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与未来30 日的资金净流出量的比值,用以确定商业银行是否拥有能够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的足够的优质流动性资源。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是一项通过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来实现长期中的经营稳定的指标。它是可用的稳定资金与业务所需要的稳定资金之比,可以纠正期限的错配,使得银行在长期内可用资金的来源稳定,保证了融资渠道的持续性,提升长期中的经营稳健性。 1.2 提出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四个监测工具 新的巴塞尔协议引入了合同期限错配、融资集中度、可用的无变现障碍资产和与市场有关的检测工具这四个流动性监测工具。期限错配是指风险缓释的期限比风险暴露的期限

4、短。因此,在一段时间中,合同约定的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期限之间的不匹配,即为合同期限错配。在资金流入与流出差距的时间段内,银行需对流动性进行补充。这一指标可衡量银行在现有期限约定中对期限转化的依赖程度。融资集中度要求重要的交易对手、金融工具和币种三个方面占相应资产的比重都要超过 1%。这一指标能帮助分析重要的批发型融资来源和重要的交易对手,增加商业银行融资渠道的多样性,降低流动性风险。可用的无变现障碍资产包括:能在二级市场进行抵押以获得资金融通的资产和中央银行认可的借款担保以及可随时变现的资产。这些资产在商业银行遇到流动性不足的时候,能随时通过变现来缓解困境。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是指:股票价格、债

5、券、外汇以及商品市场等的市场整体信息、金融行业信息和银行信息。通过这些工具,能提升银行对相关金融领域信息的关注程度,帮助银行及早察觉可能导致流动性危机的潜在隐患,防止大规模的危机爆发。 2.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面临的挑战 巴塞尔协议针对金融危机中全球银行业监管暴露出的缺陷提出了诸多详细的改革措施,这是完全符合和顺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协议最重要的创新就在于,将流动性监管与资本充足性的监管并重,大大提高了对流动性监管的重视程度。这些新的监管要求,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也是新的挑战。 首先,商业银行应更关注长期内的流动性的期限匹配。对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监管,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能力

6、应对和化解流动性冲击。为了强化这一能力,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关注结构化流动性管理。具体来说,银行要重视流动性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匹配,防止期限错配带来的风险;还要平衡短期与中长期融资的比重;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压力测试,估计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危机带来的后果,并完善应对措施。 其次,商业银行应缩小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小时间单位。为了应对更加严格的流动性监管需要,银行应进一步深化自身的管理框架,尽可能让流动性管理框架接近实时的监控。在操作上,可以考虑建立以日为单位的流动性风险监控模式,增加监控和审查的频率,及时发现问题,降低风险。此外,银行还要对资金的缺口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控,方便实时掌握资金的流入和

7、流出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决策。 最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资产负债的定价的调节来管理流动性。为了实现更加精确的流动性管理,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价格,利用市场化的手段调控内部资金流。通过对银行内部的资金转移进行合理的定价,完善银行的内部定价体系,达到更加精确的流动性管理。 3. 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 3.1 完善现行的指标体系 目前,中国银监会现行的测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体系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存贷款比例等。这些指标都只是在静态上反映银行的流动性,有较大的欠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指标体系,全面揭示流动性风险

8、。我国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征求意见稿中,引入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 LCR 和 NSFR 两个指标,还增加了相关的监测参考指标。这一举措顺应了国际上对于流动性监管动态化的趋势,也完善了我国的相关指标体系。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流动性的主要来源不同,在制定我国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时,要将国际主流监管方向和监管手段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有效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使现行的指标体系趋于完善。 3.2 对规模差异较大的银行实行分类管理 由于发展时间与程度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在规模上也存在较大的分化,这直接导致了银行间经营模式与所面临的风险的差异。一般来说,大型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较大,经

9、营网点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甚至海外,所涉及的业务种类繁多。因此,这类银行对于外部的冲击敏感程度较高,要重点防范系统性的流动性危机。而对于城市或农村商业银行,其分支机构往往集中于某一地区,网点较少且业务范围也集中于几项核心业务。这些银行需要重点监管的是贷款的期限匹配问题,防止流动性不足导致的兑付危机。可见,如果对于我国所有的商业银行采取统一的监管模式,显然缺乏针对性,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根据规模与风险点的差异,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分类管理,监控其流动性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较高的银行,着重风险控制体系构建,防范外部冲击;而对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则应该从加强流动性管理入手,提高其风

10、险控制水平。 3.3 强调市场机制在流动性风险监管中的作用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更加市场化的运作能增加资金来源和流动性监管的手段;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更加市场化的指标也有利于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动态监管,提高监管的效率。具体来说,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发展同业拆借市场等金融市场,都有助于完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监管。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尚航飞,朱元倩.巴塞尔协议流动性监管新规及其影响J.南方金融,2013, (5). 2钟伟,谢婷.巴塞尔协议的新近进展及其影响初探J.国际金融研究,2011, (3). 3陈颖,甘煜.巴塞尔协议的框架、内容和影响J.中国金融,201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