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实证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347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实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实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实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实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实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现状的实证分析【摘要】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带,作为农业生产大省和人口大省,在改革开放的 30 多年来,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大省。然而在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出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已经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并且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以及能源利用等方面存在问题,这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本文就以上各方面结合河南省自身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经济现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产业结构 要素投入 一、河南省经济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而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带,作为农业生产大省和人口大省,在改革开放的

2、 30 多年来,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大省。至 2011 年,河南省工业总产值为 30339.39亿元,位列全国各省、直辖市第五位。而依旧保持着“中国粮仓”的地位,至 2011 年粮食总产量为 5542.5 万 t,稳居各省、直辖市第一位。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成效显著,特别自“九五”计划以来,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自 2988.37 亿元(1995 年)增至 26931.03 亿元,增幅十倍有余。然而在河南经济发展中长期出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已经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 20002011年的生产总值增速跌至全国第 24 位。因而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存在许多问

3、题值得探讨。 二、河南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实证分析 (一)需求结构上依赖出口拉动增长,内需不足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河南省出口总额年年攀升,由此带动的经济增长是可观的,然而在 20082009 年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河南出口商品总额急剧下降,使得河南省生产总值增速在20082009 年间亦明显降低,生产总值指数由 2008 年的 112.1 下降至2009 年的 110.9(上年为 100) 。 (二)产业结构演进太慢,产业结构依旧不优 首先,根据根据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到第二产业为主导的过程,再到第三产业比重不断

4、上升并起主导作用的过程1。第一产业近年来增加值的增量与生产总值的增量之比稳中有降,但降幅很小;而第二产业虽处于主导地位,但自1996 年来增幅亦十分有限;对于第三产业,近年来虽稳中有增但增幅甚微。 其次,河南省的工业内部装备工业极端落后,高兴技术产业发展缓慢,而低水平的一般加工业发展较快。一方面,虽然自 2000 年来,河南省科研内部经费支出由 248024 万元增加到了 2011 年的 2644922 万元,增幅近 10 倍,而全省专利授权数却由 2000 年的 2766 项下降至 2011 年的 1279 项。如不致力于提高各个企业及机构的自主研发能力及研发的资金回报率,单纯地追求产品产量

5、的增加,将会导致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较慢、生产效率无法提高。这对整个河南省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发展是及其不利的。另一方面,一般加工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对于人口大省河南来说发展这类产业具有先天的优势。因而富士康、可口可乐等跨国公司以及蒙牛、哇哈哈等国内知名企业均纷纷在河南省境内建厂,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获得超额利润。短期内,这种现象能够增加当地务工人员的就业率,并且能够提高河南省产出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产品结构的优化,然而长期来看,这些企业挤占省内其他各当地企业市场份额,使得一些中小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使得其科研经费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并且会加剧政府监管难度,影响省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调整。

6、 最后,在河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过程的内部出现两极分化,对于一些娱乐、享受、旅游等的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过度膨胀,而生产性服务业,如交通、通讯、金融、法律咨询、商务咨询、物流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很多2。以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位例,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使得其金融业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虽然金融总量上差距不大甚至超过一些地区,但是在人均方面以及金融业对 GDP 的贡献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一个地区金融业发展状况的表示,笔者认为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衡量:(1)高级经济师娄永跃在其学术研究中曾提到3,一般研究一个地区金融发展情况所采用的金融发展指标为金融相关比率(FIR) ,由这个地区的存

7、款加贷款除以地区生产总值便可以得到金融相关比率;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由人均 GDP 来表示。河南省人均 GDP 呈指数增长,而其金融相关比率自 2003 年达到最高值2.044453 之后,进些一直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并在 2008 年达到2004 年以来的最低值 1.335877,近三年来虽然金融相关比率有所提升,此数值仍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2)从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对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来看,十余年来,河南省内金融机构存款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几本持平,而金融机构贷款对生产总值的比值缓慢下降,可见金融业发展速度不及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速度,也就是说金融业在河南省的发展已成为整个经济发展

8、过程中的一个短板。总之,近十年来河南省金融发展状况与其经济发展的指数上升的态势几乎相背而行,进一步鼓励并促进金融业以及其他生产性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对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监管力度,是河南省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三)生产要素投入方面 河南省生产要素质量偏低,且要素组合不优,因而造成生产效率低;技术进步太慢,自主创新能力很低,因而造成工业产品质量较低。 从资金上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紧密相关,对于河南省并不例外。从我国 GDP 增长与广义货币增量上来看,19812012年 GDP 增长了接近 96 倍,而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增长了 840 倍左右,自“九五”计

9、划以来平均每年的货币供应量增加率达 16.45%之多;对于河南省,在此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 107 倍。我国经济的腾飞速度可观,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更是惊人。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年均增加率均在 10%以下。货币供应量的激增能够拉动企业信贷额度,促进国内投资,以起到拉动 GDP 增长的作用,而与此同时,对于近年来 CPI 指数的持续激增,我国房地产泡沫现象以及我国股市在2007 年以来的非正常性的波动等全国性的经济问题,货币供应量的激增难辞其咎。因而,政府应坚决控制货币超发问题。 从劳动力方面来看,河南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巨大,占比亦是全国最高,劳动供给量充足性满足了发

10、展的需要,并为当地及其他各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过分地依靠资金和劳资投入推动经济发展必然不是一个长久且持续的发展方式。 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致力于科技成分的投入应成为河南省各企业的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国企以及各个新兴中小企业。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国企的优势不再明显,至 2011 年,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以占据 GDP 总额的 61.1%,且近年来此比例持续上涨,这对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冲击是很大的。而作为省内传统的国有企业,本身已存在种种“弊病” ,如:国家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给予它们优惠政策,将很多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而股份公司

11、被内部人士所控制的情况十分严重,在四百多家上市公司中,三百多家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度超过 50%4,此类现象的发生严重阻碍国企招贤纳士,按照市场的规律持续、健康地发展,其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企业”的经济学属性也无法体现。若不以研发先进的技术、招纳人才为基础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来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那么其在市场经济的公平博弈中将难以生存;而对于新兴的中小企业,在无法以“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的环境下5以及筹融资方面不具优势的形势下,发展其独有的专利技术,便会成为其生存之道。 (四)能源利用方面 河南省长期以来走的是能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发展道路,使得我省生态环境

12、破坏严重,且面临资源枯竭的境地。 1.能源消耗量大。一个地区的能源消耗量与产出量之比可以部分地反映这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以下所述中的能源均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 ,进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粗放程度。河南省能源消耗与产出之比与全国的情况相比之下有明显上升趋势。在 1990 年,河南省能源消耗与产出之比低于全国水平的 40%,原因应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取得发展契机,其经济的增长对能源的大量消耗拉升了整个国家的能源消耗水平,而同期河南省的经济仍处于上升前的准备阶段,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为 934.6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不及 GDP 的 5%,因此其能源消

13、耗与产出之比也是极低的。而在 2000 年此数值便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在 20012005 年此比值略微下降,但近几年来,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其对能源的依赖度的提高,使得此数值仍然明显超过全国水平。说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的粗放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以来不惜以牺牲大量的能源来谋求经济上的增长。 2.能源无节制的耗费必然导致生态失衡。第一,2011 年河南省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处全国第三位(排放量为303.59 万 t) ,因而环境治理问题迫在眉睫。第二,河南省作为我国粮食农业生产大省,农业产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很大,而农业生态

14、环境的破坏也是全国之最。2011 年河南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国 8.96%,而农用化肥施用量占全国 11.81%,平均每公顷施肥量半个世纪以来翻了百倍有余。大量的化肥施用,使得土壤和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屡被检出。因此,应适当地对超额购入化肥的部分征收适度的税费,以降低肥料使用量;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化进程,着力于发展生态农业,以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W查尔斯索耶,理查德L斯普林克,刘春生.国际经济学M.2 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Z.2006(03). 3娄永跃.河南与重庆长期金融发展比较与启示J.金融实践与理论,2011(06). 4李岩.刍议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与完善EB/OL,,2005-01. 作者简介:侯帅楠(1992-) ,女,河南焦作人,郑州大学商学院2010 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 (编辑:龙大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