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居民企业派遣人员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等.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351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非居民企业派遣人员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非居民企业派遣人员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非居民企业派遣人员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非居民企业派遣人员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非居民企业派遣人员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非居民企业派遣人员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等国家税务总局 近年来,很多跨国企业跨境派遣安排的实际性质受到了我国税务机关的质疑。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反映,非居民企业向境内企业,主要是其关联企业,派遣人员担任境内企业高管或其他技术职务,并由境内企业向该境外企业支付派遣人员的工资、薪金,以及管理费等费用,在此情形下,非居民企业是否构成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难以把握,由于此类外派模式较普遍存在于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中,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文件对此仅有原则性的规定。部分税务机关会怀疑派遣安排其实是为了掩饰境外派遣企业向中国境内接受企业提供的服务。 派遣安排的争议之处

2、就是接收企业向派遣企业支付的究竟是代垫费用还是派遣企业通过被派遣人员向接收企业提供服务而收取的服务费。若支付的是代垫费用,那就没有中国企业税的问题。否则,派遣企业会被视作在中国境内构成机构、场所或常设机构而需要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 为解决此问题,2013 年 4 月 19 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非居民企业派遣人员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3 年第 19 号,以下简称“19 号公告” ) 。19 号公告主要从企业所得税法和税收协定角度对如何判定派遣安排的实质给出了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框架指引,其他税种或涉及税收协定的问题仍遵循相关法规规定或需待国

3、家税务总局另发文明确。 非居民企业派遣人员在境内提供劳务构成机构,场所的判定要素 一、基本判定因素 根据 19 号公告,派遣企业在以下情况下应被视为在中国境内提供服务,设立了机构、场所: (一)派遣企业对被派遣人员工作结果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和风险;(二)通常考核评估被派遣人员的工作业绩。 在此问题上,我国税务机关与国际惯例一致,主要关注究竟哪一方是被派遣人员的经济雇主以此判断派遣企业是否向接收企业提供了劳务。二、五个方面的参考因素 19 号公告亦规定,在根据基本判定因素判断时,应结合以下五个方面的参考因素: (一)接收劳务的境内企业(以下统称“接收企业” )向派遣企业支付管理费、服务费性质的款

4、项; (二)接收企业向派遣企业支付的款项金额超出派遣企业代垫、代付被派遣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及其他费用; (三)派遣企业并未将接收企业支付的相关费用全部发放给被派遣人员,而是保留了一定数额的款项; (四)派遣企业负担的被派遣人员的工资、薪金未全额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五)派遣企业确定被派遣人员的数量、任职资格、薪酬标准及其在中国境内的工作地点。 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大部分属于并列的情形,也就是说,一般而言,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加上前面的定性条件,就可以判定构成机构、场所和常设机构。 有关构成常设机构问题 19 号公告规定,如果派遣企业属于税收协定缔约对方企业,且提供劳务的机构、场所具有

5、相对的固定性和持久性,该机构、场所构成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常设机构。 在派遣企业属于与中国有税收协定的协定国或地区居民的情况下,如果被判定为在中国境内构成机构、场所,并需要享受协定待遇的,需要根据税收协定执行规定的有关内容和程序,包括根据协定条款具体判定常设机构是否构成,以及进行相应的备案。构成机构场所但未构成常设机构的,其取得的归属于机构场所的所得在中国不负有纳税义务。由于 19 号公告主要针对的派遣人员在境内担任固定职务的时间通常超过 6个月,因此,判断属于此种特殊情形的,必须在严格区分机构场所和常设机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理由和资料,证明其虽构成机构场所但不构成常设机构,在 19 号公告

6、界定的外派劳务的模式下,此种构成机构、场所但不构成常设机构的情形属于例外情形。 如果派遣企业仅为在接收企业行使股东权利、保障其合法股东权益而派遣人员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的,包括被派遣人员为派遣企业提供对接收企业投资的有关建议、代表派遣企业参加接收企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议等活动,均不因该活动在接收企业营业场所进行而认定为派遣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或常设机构。 税务机关审核派遣行为性质的具体指引 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对派遣行为的税收管理,重点审核下列与派遣行为有关的资料,以及派遣安排的经济实质和执行情况,确定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 (一)派遣企业、接收企业和被派遣人员之间的合同协议或约定; (

7、二)派遣企业或接收企业对被派遣人员的管理规定,包括被派遣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考核、风险承担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三)接收企业向派遣企业支付款项及相关账务处理情况,被派遣人员个人所得税申报缴纳资料; (四)接收企业是否存在通过抵消交易、放弃债权、关联交易或其他形式隐蔽性支付与派遣行为相关费用的情形。 涉及 19 号公告施行前发生的事项 19 号公告自 2013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公告施行前发生的事项,如果未作税务处理的,包括有相关款项未对外支付,或未申报纳税等情形下的,应当根据本公告的规定,重新进行判定,符合条件的,应相应进行登记、申报纳税及相关税务管理。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发

8、布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公告 政策背景 为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明晰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加强个人所得税分类专业化管理以及适应电子信息发展趋势和税收征管改革目标,国家税务总局对个人所得税申报表进行了重新修订。2013 年 4 月 27 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3 年第 21 号,以下简称“21 号公告” ) ,对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及其填表说明予以明确。21 号公告自 2013 年 8 月 1 日起执行。 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具体修订内容 一、进一步规范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制度,完善基础申报信息,统一数据口径标准,特别新增 2 张个人所得税基础信

9、息表,一张是适用于扣缴义务人扣缴明细申报用的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A 表) ,一张是适用于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用的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B 表) 。 二、整合简并相似或同类项目申报表,简化申报内容,有效减轻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负担。如将现行生产经营类的 6 张申报表简并为 3 张表;将现行 5 张扣缴申报类的申报表整合简并为 3 张表。 三、规范数据口径,引导并鼓励信息技术的使用。如通过统一申报数据标准,方便纳税人通过电子方式申报、税务机关加强数据信息利用。修订后,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将简化至 12 张。除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 12 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申报) 、 限售股转让所得扣缴个人所得

10、税报告表 、 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清算申报表3 张表沿用原有式样未作变动外,其他申报表均有变化。其中,基础信息类 2张,扣缴申报类 3 张,自行申报类 7 张(包括个人纳税人自行申报表 4张,生产经营纳税人自行申报表 3 张) 。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股权后将原盈余积累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有关规定,对个人投资者收购企业股权后,将企业原有盈余积累转增股本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公告如下: 一、1 名或多名个人投资者以股权收购方式取得被收购企业 100%股权,股权收购前,被收购企业原账面金额中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盈余积累未转

11、增股本,而在股权交易时将其一并计人股权转让价格并履行了所得税纳税义务。股权收购后,企业将原账面金额中的盈余积累向个人投资者(新股东,下同)转增股本,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区分以下情形处理: (一)新股东以不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股权的,企业原盈余积累已全部计人股权交易价格,新股东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新股东以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股权的,企业原盈余积累中,对于股权收购价格减去原股本的差额部分已经计人股权交易价格,新股东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股权收购价格低于原所有者权益的差额部分未计人股权交易价格,新股东取得盈余积累转增股本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

12、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股东以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企业股权后转增股本,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即:先转增应税的盈余积累部分,然后再转增免税的盈余积累部分。 二、新股东将所持股权转让时,其财产原值为其收购企业股权实际支付的对价及相关税费。 三、企业发生股权交易及转增股本等事项后,应在次月 15 日内,将股东及其股权变化情况、股权交易前原账面记载的盈余积累数额、转增股本数额及扣缴税款情况报告主管税务机关。 四、本公告自发布后 30 日起施行。此前尚未处理的涉税事项按本公告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3 年第 23 号;2013 年 5 月 7 日)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13、总分机构试点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 (财税201284 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北京等 8 省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2 年第 43 号)有关规定,现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期间总分机构试点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适用财税201284 号文件,计算缴纳增值税的总机构试点纳税人(以下简称总机构)及其试点地区分支机构,应按照本公告规定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 二、关于总机构纳税申报事项 (一)总机构按规定汇总计算的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征增值税销售额、销项

14、税额、进项税额,填报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以下简称申报表主表)及附列资料对应栏次。 (二)按规定可以从总机构汇总计算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的分支机构已纳增值税税额、营业税税额,总机构汇总后填报在申报表主表第 28 栏“分次预缴税额”中。当期不足抵减部分,可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即:当期分支机构已纳增值税税额、营业税税额大于总机构汇总计算的增值税应纳税额时,在第 28 栏“分次预缴税额”中只填报可抵减部分。 (三)总机构应设立相应台账,记录税款抵减情况,以备查阅。 三、关于试点地区分支机构纳税申报事项 (一)试点地区分支机构将按预征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销售额填报在申报表主表第

15、 5 栏“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销售额”中,按预征率计算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填报在申报表主表第 21 栏“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中。 (二)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 (附件)内容,在“简易计税方法征税”栏目中增设“预征率%”栏,用于试点地区分支机构预征增值税销售额、应纳税额的填报。 (三)试点地区分支机构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及相关规定就地申报缴纳增值税的销售额、销项税额,按原有关规定填报在申报表主表及附列资料对应栏次。 (四)试点地区分支机构抄报税、认证等事项仍按现行规定执行。当期进项税额应填报在申报表主表及附列资料对应栏次,其中由总机构汇总的进项税额,需在

16、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 第 17 栏“简易计税方法征税项目用”中填报转出。 四、各地税务机关应做好总分机构试点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的宣传和辅导工作。 五、本公告自 2013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调整后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 同时适用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2 年第 43 号附件 1 中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一) 同时废止。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湖北等省市国家税务局执行内地与香港税收安排股息条款涉及受益所有人案例的处理意见 接山东、湖北、海南、河南、厦门等省、市国家税务局上报的执行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

17、防止偷漏税的安排(以下简称安排 )股息条款有关受益所有人的案件,涉及香港贝卡尔特公司、香港美亚黄石公司、香港泽高公司、香港和黄厦门公司、香港罗特克斯公司作为享受安排待遇的申请人,能否被认定为股息受益所有人并准予享受安排待遇问题。 现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如何理解和认定税收协定中“受益所有人”的通知 (国税函2009601 号) ,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定税收协定中“受益所有人”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2 年第 30 号)以及安排的有关规定,经与相关税务机关研究,并与香港税务主管当局磋商,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判定申请人是否存在国税函2009601 号文件第二条第一款第(一)

18、项所述时间内派发股息情况时,应要求申请人提供反映其利润分配情况,以及其与控股公司间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资料,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企业章程、与控股公司间相关合同、协议或公司决议等。受理机关据此分析申请人提请享受安排待遇的股息是否存在国税函2009601号文件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所列情形。 如果申请人不存在向非香港居民企业分配利润的情况,则不构成本项所指的不利因素。 二、申请人从事国税函2009601 号文件第二条第一款第(二)项所述“持有所得据以产生的财产或权利”的投资类活动,应属于经营活动。构成本项所列不利因素的“没有或几乎没有其他经营活动” ,是指申请人除拥有单个投资项目外,再无其他投资项目或其他不同类型经营活动。 对于为单个项目所设立的投资公司,不能仅以此一项不利因素,否定其受益所有人身份,还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定。 三、分析申请人资产是否与所得数额匹配时,应当综合分析申请人的资产情况,不应将“资产”等同于注册资本。对注册资本过低的申请人应结合其资金来源、投资风险承担等情况分析其资产与所得数额是否匹配。 分析申请人的人员配置与所得数额是否匹配时,应当着重分析和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