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多元评估模型的社会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摘要:根据多元评估模型,从目标定位与指导思想、社会福利发展规模、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社会福利发展环境、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和社会福利实施效果六个方面构建了我国社会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促进我国社会福利绩效的建议: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发展资源共享型社区康复、教育和娱乐福利;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社会福利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多元评估模型;社会福利;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D66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95-02 一、绩效评价与多元评估模型语义分析 从语义上来分
2、析, “绩”的意思是成绩, “效”的意思是效率、效益。绩效就是指一定组织、群体和个体在一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活动效果,即成绩和贡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主要强调一个组织表现出来的成绩。美国学者 Eri CRedaer 认为:“绩效是指一个组织、群体和个体在一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成绩和贡献。 ”而经济管理领域中的绩效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对比,认为:“绩效是指单位将投入通过一个过程转化为产出,再转化为结果的工作。 ”评价这个词语最初用于购物时讲价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评价用于经济、部门管理等各个方面,意味着一个比较分析并做出全面判断的过程。我国学者冯鸿雁认为,评价必须有四个特征:一是评价的依据具有合理性
3、;二是评价的标准具有客观公正性;三是评价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四是评价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社会福利绩效管理需要运用群众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因此,本文建议采用多元评估模型来评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绩效。所谓多元综合评估模型,是指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考虑几个方面的评价。本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三元综合评估模型,从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情况、执行效果和公民满意度等方面来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绩效进行考察。多元综合评估模型的理论贡献有几点:第一,改变了以往绩效评估主体单一的局面,提高了公众参与度。评估主体多元化,可以考虑更多人的意见,防止评估过于片面。改变了“重机构统计数据、轻公众意愿”的做法,重视政府
4、服务的效果。第二,进行指标多维设计,结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方法,避免主观印象。既考虑了政府及其他组织部门的工作的定量成效,运用科学的数据测评工作效果,又避免过于主观。指标的多维设计还体现在:设计了包括数量、比例、满意度、有效性、便利性等指标,从多维度考察工作绩效,提高了评估的科学性。第三,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改变自上而下的评估方式,加强横向评估。 二、社会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按照多元评估模型,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三级,其中,包括 6 个一级指标,21 个二级指标,57 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有:目标定位与指导思想、社会福利发展规模、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社会福
5、利发展环境、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和社会福利实施效果六个方面。 根据多元评估模型要求的考察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情况、执行效果和公民满意度,本文设计了社会福利评估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首先,社会福利事业指导思想方面,目标定位是指是否符合国家对社会福利发展的目标,是否以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提高社会福利标准,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为目的。发展思路是指对社会福利发展路径的思路和方式。其次,发展规模方面包括 31 个三级指标:一是社会福利机构数量和规模,包括的三级指标有:老年福利机构覆盖率,即当地老年福利机构数量除以老年人总数;老年福利机构床位覆盖率,即当地老年福利机构床位数量除以老年人总数;老年人协会或基金会覆
6、盖率,等于老年人协会或基金会除以老年人总数;儿童福利机构覆盖率,用当地儿童福利机构数量除以儿童总数得到;儿童福利机构床位覆盖率;精神病院覆盖率和精神病院床位覆盖率,根据当地精神病院数量或床位数量除以精神病人总数得到;残疾人康复中心覆盖率;特殊教育机构覆盖率;残疾人协会或基金会覆盖率,均以机构数量除以残疾人总数得到;免费婚检机构覆盖率,等于当地免费婚检机构除以育龄妇女总数;政府部门福利管理机构覆盖率,即当地政府部门福利管理机构数量除以人口总数。二是社会福利工作人员数量,包括老年福利机构工作人员覆盖率、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覆盖率、残疾人福利机构工作人员覆盖率和精神病院服务人员覆盖率,均以工作人员数
7、量除以对应的受益对象总数得到;三是社会福利标准,包括的指标有:城镇三无老人生活补贴标准、农村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补贴标准、农村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补贴标准、高龄无保障老年居民生活津贴标准、老年人护理津贴标准、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儿童生活补贴标准、散居孤儿生活补贴标准、残疾人生活津贴标准、残疾人康复津贴标准和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四是社会福利覆盖率,包括三个指标:实际享受老年人福利的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比例;实际享受残疾人福利的残疾人占全体老年人的比例和实际享受儿童福利的儿童占全体儿童的比例。五是社会福利总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关于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方面,三级指标可以分为各级政府社会福利
8、部门设备配置,包括现代化设备如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打印资料以及资料的保管情况;社会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素质,包括各级政府社会福利部门工作人员作风和各级政府社会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结构构成两个方面;社会福利部门工作效率,即各级政府社会福利部门申请、批准所需天数和管理效率,信访答复解决率;社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主要指社会福利工作中的弄假现象多少,群众是否信任工作人员;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以及宣传水平,包括各项社会福利新措施出台率,各级部门社会福利相关研究的数量质量以及社会福利工作是否为群众所知晓,各项政策是否深入人心,居民对社会福利的关注率。其中,每个级别的政府都自成一个考核的体系,例如,省级政府绩效评价考
9、察省级政府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水平,市级政府绩效评价考察的是市级政府的管理能力,区县级和乡镇(街道)级别可以运用本级的统计数据进行考察和评价。 关于社会福利发展环境,主要有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国内环境指的是公民参与度,包括参与老年人福利服务的志愿者覆盖率、参与残疾人福利服务的志愿者覆盖率、参与儿童福利服务的志愿者覆盖率、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覆盖率等,国际环境是指国际社会对我国各地社会福利的援助。社会福利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方面,政策支持是指政策完善程度以及监督制度的完善性,包括各项政策措施的完备程度以及审计、财务监督是否严格。法律保障指法律法规颁布的级别与数量。社会福利实施效果与公民满意度方
10、面,则包括制度实施前后社会福利对象生活水平改变的程度、社会福利社会认可度、对社会保障事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宏观经济社会作用四个方面。 三、促进我国社会福利绩效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发挥多元主体作用 在我国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同阶段,都要坚守一个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地位的确立。社会福利事业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把为人民服务放在最重要位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才能树立以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绩效的宗旨和目标。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
11、,社会福利产品的提供也要发挥其他部门的作用,才能提供全面的福利同。 (二)发展资源共享型社区康复、教育和娱乐福利 要提高社会福利绩效,必须构建资源共享型社区康复、教育和娱乐福利体系。社区是人们生活的环境,人们对社区有天然的亲近感、依赖感和信赖感。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群众的这种亲近感,更容易提高人们的福利满意度。一个社区有活动室、锻炼场地,将促进人们的交流,促进社区居民幸福指数的提高。社区服务体系越完善,社会福利绩效水平越高。 (三)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管理和监督 提高社会福利绩效,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只有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只有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提高违法成本,
12、促使人们遵守法律,提高福利服务质量。加强管理是提高社会福利绩效的重要条件。一个管理不畅的部门,无法提供高效和高质量的社会福利产品。而没有社会力量的监督,福利提供主体就会存在侥幸心理,降低社会福利产品的质量,提供劣质服务。因此,既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发动群众、媒体等对社会福利提供主体进行监督,建立社会福利机构财务公开制度等,提高社会福利服务透明度。 (四)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社会福利专业化水平 社会福利绩效的提高,还有赖于资金的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社会福利机构的设施无法得到维修和更新,最新技术的产品得不到使用,具有专业化的人才可能会流失。提高社会福利绩效,还应该提高社会福利专业化水平,包括社
13、会福利机构专业化水平、社会福利管理人员和社会福利服务提供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在福利机构全面评估中,要考察福利机构的财务资源来源、专业工作人员数量与水平;福利机构服务专业化评估中,主要考察福利机构的组织架构与决策、运作规范性等;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专业化评估中,要考察工作人员获得的专业培训和职业规划。只有提高社会福利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社会福利绩效水平,创立高水平的社会福利事业。 参考文献: 1张延辉,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绩效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美EriCRedaer,公共部门绩效管理M,张泰峰,译,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3美孙克姆霍姆斯,公共支出管理手册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刘祺,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模型构建双元综合评估模型的创建及应用J,发展研究,2009, (11) 6曹艳春,吴蓓,戴建兵,我国需求导向型老年社会福利内容确定与提供机制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2, (8) (责任编辑: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