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379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解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解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解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解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解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解产能过剩的国际经验分析【摘要】化解产能过剩是今年党和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对美国、德国和日本化解产能过剩的应对策略进行梳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对周期性产能过剩,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对非周期型产能过剩,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的公共信息服务职能;实施政府援助政策。 【关键词】产能过剩 化解 长效机制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存在普遍的产能过剩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3 年二季度末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平均只有 78.6%,闲置产能高达 21.4%。化解产能过剩是今年党和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之一。2012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国际

2、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 ”近期国务院也要求金融机构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 从国际上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都曾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各国政府都有一些化解产能过剩的成功做法。本文尝试对国际上化解产能过剩的做法进行简要梳理,进而分析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二、国外化解产能过剩的应对措施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都经历过严重的产能过剩,由于产能过剩的类型不同,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也有所不同。 1.美国 美国经济史上产能过剩

3、曾多次出现,常常伴随着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因此产能过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周期型产能过剩,相应化解产能过剩的手段以市场机制为主。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经历了四次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前两次分别是 1986-1987 年和 1991-1992 年,当时美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曾下降到 79%-80%,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为解决这两次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美国采取了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升级方式。 第三次是互联网泡沫的破裂。21 世纪初美国互联网泡沫导致过度投资,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从 1995-2000 年的81.5%下降到 2002-2003

4、年的 73.6%。这次产能过剩主要通过企业破产和并购重组的方式加以缓解。 最近一次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金融等服务领域出现产能过剩。美国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政府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规范破产,如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且对大量的金融机构进行了并购重组;第二,政府利用多种渠道,帮助相关企业并购重组;如奥巴马政府一上台就着手拯救美国三大汽车集团;第三是出台新的金融法规及机制,规范并收紧对金融行业的监管;第四,允许通过工厂迁移和资金转向等方式向国外转移过剩产能,甚至销毁部分剩余产品及产能。 2.德国 2008 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德国经济萎缩了 4.7%,

5、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装备和汽车制造业受到外部需求下降的重创。 针对产能过剩,德国应对措施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针对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的产能过剩,则保持一定的产能闲置,为抓住国际机遇做准备;第二,对于那些雇佣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只要不是赤字经营,或者是短期虽然亏损但长期能够平衡或略有盈余,就不属于落后或要淘汰的产能;第三,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企业会主动对过剩产能进行调整。德国的企业 99%都是私人企业和小企业,控制投资微调产能是常事。 3.日本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日本的重化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企业规模小、生产分散、设备更新缓慢和过度竞争等问题,集中表现为整

6、个行业的产能过剩。日本周期型产能过剩与非周期型产能过剩并存,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启动民间消费,化解产能过剩危机。1960 年日本推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通过推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资、扩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在该计划实施的十年中,日本劳动报酬年均增长率超过 10%,民间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高于60%,不仅化解了由于需求不足导致的产能过剩危机,还促使设备投资与制造业生产形成良性互动。 第二,扩大海外投资推动产业向外转移,消化过剩产能。20 世纪 80年代日本出现了“海外投资立国论” ,制造业加快向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

7、) 、中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投资。对于纺织、化学、铁、电气机械以及运输机械等行业,在日本国内已经进入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在国内市场开始面临过度竞争、生产过剩等问题,向海外的产业转移,有助于化解过剩产能并促进产业升级。 第三,出台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产业政策的重点就是解决过剩设备及相关落后产能的问题,主要包括:设备注册制度,限制非注册设备的使用;制定准入标准;淘汰落后设备;实行政府补偿;政府提供低息贷款,推广使用节能设备。 三、对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借鉴意义 通过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主要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化解产能过剩的借鉴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8、.对于周期型产能过剩,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对于经济周期型产能过剩,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一是企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灵活调整竞争策略,通过下调价格增加总需求,从而消化部分产能过剩问题;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市场,比如对于我国存在比较成本优势的行业产能过剩,可以通过扩大出口、海外投资等手段转移消化部分产能。三是对于竞争能力较弱、持续亏损的企业,可以根据法律进行破产,这样可以减少产能,从而缓解产能过剩。 2.对于非周期型产能过剩,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即非经济周期性的产能过剩。为了化解体制性

9、产能过剩,需要多管齐下,加快财税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环保体制改革等。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应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以考核 GDP 增长为重点的政府官员晋升体制,消除地方政府对企业投资的补贴动机。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明细土地产权,理顺土地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地方政府通过低价供地为企业提供补贴。环保制度改革方面,制定长期稳定和严格的环境政策,提高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防止地方政府牺牲环境以吸引资本引入。 3.加强政府的公共信息服务职能 美国和日本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对各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和企业库存等进行统计和监测,我国在这方面统计工作相对薄弱。行业产能利用率、供求关

10、系等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属性,政府在统计及信息搜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及时有效的公共信息发布制度,能够引导企业理性的决策,从而有效地降低产能过剩风险。未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强化服务职能,改进有关统计工作,定期发布产能利用率、市场供求信息、企业库存、价格波动、盈利水平、投资规模及信贷总量等公共信息服务,提示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引导企业科学理性的决策行为。 4.实施政府援助政策 过去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但是收效不大,与预期目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负面激励措施较大,而正面激励措施过少。落后产能的停产关闭,会给相应的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员工丧失就业岗位,甚至造成上下游企业及银行的债务问题等。未来我国应该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实施政府援助政策,对过剩产能调整中的失业者进行救助,对产能过剩企业的研发和管理创新提供资助,对企业重组和技术创新提供税收优惠,促使企业低端环节过剩产能的退出。 参考文献 1付保宗,郭海涛.美日的产能过剩及其应对措施J.宏观经济管理,2011(03). 2吕铁.日本治理产能过剩的做法及启示J.求是,2011(05). 作者简介:张明哲(1983-) ,男,河南镇平人,经济学博士,供职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金融学。 (编辑:陈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