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459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基金项目南京晓庄学院教改研究项目(JYKT2010032) 在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研究者们认为教师等同于医生、律师、会计师一样,是一种具有特殊技能需要特别培养的专业。教师是把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的关键人物,因为再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无法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就不会给学生带来现实的影响,改革的初衷与愿望也就无法达成,可以说“课程即教师” ,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共识,相应地,教师教育研究也成为近年来教育科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和具

2、有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今后的社会工作主要是是传授和传播相关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更多的是以身教重于言教和标准化示范去教育、影响学生和他人,促使他们在身体、心理、精神上受益。体育教育专业无论是从体育的角度,还是从教师教育的层面,注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长期以来,我们的职前体育教师教育重理论阐述,轻教育现场实习经历。对体教专业学生的培养往往脱离于教师的实践现场,学生学习诸多的体育理论、教育理论以及运动训练、人体科学知识,但一旦面临真实的教育情境时却往往不知所措,以致学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常常感到很难适应丰富、多变的教育现场。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认识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

3、没有把体育教师教育看成是“学科性与“教育性 、“学术性”与“师范性” 、 “学科专业智能”与“教育专业智能”的统一,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双专业的整合。 那么如何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以此为突破口革新体育教师职前教育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无疑是体育教育专业适应时代需求的革新路径。体育教师除应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智慧。而这些专业技能和实践智慧的培养需要在由高校与中小学构成的共同体这个大实践环境中,经过各种训练,才能完成。传统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职前体育教师教育的要求,构建“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必然。 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核心概念 无论

4、是中国先哲孔子,还是西方先知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都对教育“实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实用主义代表人物英国的培根、美国的杜威等更是强调实践在“经验知识”形成中的作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思想,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全程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 “全程式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践育人” 。全程实践教学, “实践”显然是其核心概念。任何教学实践活动都应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行为过程,否则只能称之为“活动”或者“行为” ,而不能称之为“实践” 。因此“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践育人” ,构建了“全程式”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从广义上说,

5、“理”即学校,“实”即社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即学校和社会相结合:“实践育人”则践行“学习知识和技能”与“修炼品德和能力”互相促进,紧密融合。“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阶段性实践教学环节,而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实践过程。它是将教育教学实践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具体到体育教师教育来说,贯彻“全程实践”的理念,即是要将实践教学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学习过程,同时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个流程,使其呈现出全程化、多场所、多样化、 “双导师”的培养体系特点,这将使全程实践教学中的“实践”达到实质性的实践层面,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模仿性活动或重复性行动层面,体育

6、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场所里不再是一个“观察者”或“听做者” ,而是真正从事大量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实践者” ,从而切实锻炼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特征 双专业性目标。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一般综合大学不同,它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双重规格:一是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素养好教师职业技能。传统的教师教育目标,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知识,特别强调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教学的基本技能,这个方向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新时代的专业教师,培训教师必须有本体性的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有条件的知识(教

7、育专业知识) 。 然而,这两种专业知识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形成教师的主要化素质,也不能带来教师职业化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这两种专业知识还必须由实践性知识来进行整合,使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因此,运动技能不能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所在,还应以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作为基点,做到“会讲,会做,会教,会纠错” 。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充当着这种整合的角色和实践性中介的角色。这种整合的过程是长期的,贯穿始终,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终生学习、终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多场所体验。全程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情境体验与反思,感悟新时期教育的魅力与责任;通过参与全面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现阶段

8、感悟与全程体验结合、教育理论学习与中小学实际结合的活动目标。另一方面,该模式将学生放置于实践中,直接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接触,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师的工作,了解中小学教学的实际及基础教育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师德教育,使学生热爱教师职业,坚定从教的决心和信心。 “双导师”培养。 “双导师”是指师范学院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同时在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聘请优秀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专业导师与中小学指导教师(称“指导教师” )分工协作,培养和引导体教专业学生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全过程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中,专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生的课程学

9、习、品德发展和专业能力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状况,指导学生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帮助。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和帮助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与技巧:指导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帮助学生获得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课堂组织、班队工作、学校管理、课程开发、教育科研等职业能力。通过“双导师制”的培养,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四年时间中得到全面、系统的指导和训练,其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最终实现与中小学教师职业“无缝对接” 。 全程化过程。教师教育应重视“养成” 。养成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长期性” ,这意味着养成教育一定要“经历过程” ,不会

10、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养成教育有一个“外化一内化一外化”的逻辑过程,教育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都首先是认知,其次是内化,再次才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实践的长期性。因此,从体育教师“双专业性”的养成时间及过程来看,体育教师培养不像工业产品那样一次成型,其培养和修炼是一个长期的、反复学习与提高的过程。 “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阶段性实践教学环节,理应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实践过程,是一个四年一贯、连续不断的养成教育过程。 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构架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实践技能、创新性和

11、创造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六大模块(入学教育模块、课程内的教学技能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实习模块、论文设计模块、课外活动技能模块) (图 1)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实践内容落实到 18 个学期的每门课程,在不同学期的不同课程教学中侧重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并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形成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目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式的、综合性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师基本素养”和“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行业适应性。 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简单到复杂。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

12、力,四年的本科实践教学,突出构建并完善体育教育专业主体结构体系,注重有机协调联、相互交叉,并注重维持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的连续性,以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实跋教学的效果。 课程内实践。通过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质测量与评价等专业实用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专项理论与术科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从师技能和专项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强教学能力、裁判能力、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健身方法指导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课堂教学实习、编写体育教学教案、制定比赛的组织策划方案等。 通过学校体育

13、学和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等课程,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和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学校体育的需求,从不同角度增设说课、讲课的内容。同时把教育见习、观摩、调研等列入计划,使学生在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对基础教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了解。 裁判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两学期各一周。通过实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丰富各项运动的竞赛知识,更深刻的了解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各运动项目的组织、编排、裁判方法等实际运用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神,为未来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进行,集中 8 周,采用以实习基地为主的集中实习、相对集中实习和与就业相结合的

14、方式进行,主要是深入中学,进行实战学习,体验教师工作,把所学知识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加以运用,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对社会和就业有更深刻的了解。实习基地以南京市内为依托,与市、区体育教研室等相关部门及中小学建立紧密的长期协作关系,成立挂牌基地:同时根据专业建设需求,将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到郊区、县及健身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按照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时数和内容。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共同对实习生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 ,安排在第四学年的两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是对体育教育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

15、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选题、教师指导、教师评阅、学生答辩等各环节中结合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培养,确定具体的管理程序与要求,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以确保毕业设计更好地体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课程外实践。从培养和强化学生运用本专业所学基本理论与技能出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学生在实践中磨练与提高基本技能。与学校团委、工会建立联系,在校内、院内的各项运动的比赛中,结合专项教学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活动、比赛的组织、裁判等体育工作;在第二课堂与学院学

16、办、学生支部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会、团总支组织学生建立武术、排球、足球、散打、跆拳道、健美操等各种运动项目协会、社团、俱乐部、体育辅导站等,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见习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指导和实践能力。 体育教师教育“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 体育教师教育“全程实践教学”应包括体验层、实验层、践行层和研究层四个阶段。四个阶段贯穿 8 个学期,由外向内、层层递进,将情感养成、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以集中的、显性的课外、校外实践为主要特征,课内、校内打基础,课外、校外显成效。 体验层。体验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直观感受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在教师

17、教育基础课程(以及教师教育文化系列活动中,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参观考察、交流共享、听课访谈等方式感悟、体验中小学体育教育以及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角色。 实验层。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具体的中小学教育情境中进行。体教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在大学度过学习生活的,他们在此期间可以获得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必备的教育、心理和学科等知识素养,但是他们缺乏中小学教育现场的训练与实践学习。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开展中学教育模拟练习,也就是实验层面的教育实践课程。通过模拟中小学教育现场和教育活动,将中小学教育活动场景搬到大学课堂,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得到训练,其技能、素养也得到提升。其次是加大见习和实习的机会,

18、鼓励学生到中小学上课,积累教学经验。 践行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发展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通过教育实践,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教育,提升自身教育素质。培养教师必须要有现场观摩和练习环节。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最终要通过实践来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主要是通过教育实习来进行的。教育实习是体育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实践中学做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培养教师职业素质。 研究层。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者的研究与思考是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实践更有效的必要条件。培养体育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四

19、个层面的实践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总之,四个层面的实践学习活动之间相互影响,它们之间不是先后递进的直线关系,而是构成一个立体交错的实践课程系统,贯穿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教育学习的全过程。 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的专业发展历程表明体育教育的实践教学已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直觉走向理性、从零散走向系统。全程实践教学模式使体育教育的场所从高校拓展到了中小学,其“多场所” (既有高校又有中小学) 、 “双导师” (既有高校教师指导,又有中小学教师指导)的培养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在大实践环境中顺利完成从“预备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同时还能够促进中小学在职教师

20、与高校教师的共同专业成长,从而有效地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全程实践教学必然是今后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育师资为己任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与发展创建适合本校推行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加强来华留学生入学前教育,促进留学生管理的整体性 吴苗露 我国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各个高校在招生宣传方面把握机会主动出击,凭借我国高等教育在海外的宣传和影响力,不断吸引海外渴望学习汉语的人才。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更加侧重留学生的招生工作,把留学生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而忽视了留学生入学后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留学生的管理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学校整体教育管理体系,也因留学生事务的复杂性

21、,多数高校将留学生务与国内学生区别对待,造成留学生入学之后无法快速适应来到中国后的学习和生活,在各个方面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新问题,由此引发的事故也不断增多,针对此问题,许多留学生管理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留学生入学之后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但也有不少留管人员意识到加强留学生的入学前教育,对于留学生入学后的日常管理工作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新疆大学现有来自世界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 450 多名在读留学生。其中 80%的生源来自俄罗斯、中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所以留学生使用语言主要是以俄语为主,英语为辅。目前,留学生来我校学习的主要途径其中包括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推荐;友好团体和朋友之间的介绍:公司企业的选派:网络了解占少数。我校留学生类别仍然是以语言生为主,处于进修生多、学历生少,学历本科生多,高层次研究生少,汉语言生多、其他专业学生少,来自周边国家留学生多,其他国家学生少。 通常来说,我校入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留学生在本国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准备阶段;留学生来到我校最初两周。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