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腐败造成的恶果“历阅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治国,这是古今中外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的。但是,尽管在历史上有许多开国君主能守住勤俭,拒绝奢靡,但在富贵中接班的继承人总是不可避免地走向腐败奢靡,最终丢掉了江山。在中国古代的漫长历史中,这几乎是难以破解的最终宿命。 奢靡之风使西晋王朝走向不归路 遍观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朝代的兴衰,和那些统治阶层的表率作用大有关联, “上行下效” ,其言不虚。晋武帝司马炎继位之初,也曾励精图治,把财力用在治国上。可惜,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灭掉吴国后,自以为天下一统,司马炎终于真情毕露,开始沉溺于淫乐奢靡之中:“(晋武)帝既平吴,专事游宴,怠于政事
2、,掖庭殆将万人。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竟以竹叶插户,盐汗沥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 (杨)济始用,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晋书 )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晋武帝中后期皇宫内的后宫佳丽人数已超出万人之多,宫内羊车潇洒,白昼宣淫,确也显示出这位皇帝的“色劲”太过头了些。晋武帝建立大晋,灭蜀平吴,天下一统,确实也成就了一番宏伟大业。但人是在不断变化的,况且这位司马炎毕竟不是真正的英明君王,他缺乏开明君主应有的深思熟虑和对“万世帝基”的远图,以为大晋江山已稳,可以放纵自己了。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晋朝统一国家之初,司马炎就开始卖官鬻爵以逞私欲。有样学样,晋朝的大臣们个个争相
3、效仿,拜金主义横行。由此,晋朝的衰亡之征便已露端倪。 西晋众多贵族公卿们的奢侈享受,肯定都是要靠晋朝国内各族劳动者的生产成果而来。在当时,仅仅依靠汉族农民的劳动,肯定也是不够的。自汉末以来,多年战乱中原户口严重减少。为了维护统治,统治上层各个集团也对当时内斗互杀的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竞相招纳,使得他们纷纷入居塞内。这些少数民族进入内地之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从游牧逐渐转向农耕。在此过程中,各级官府无不对之巧取豪夺,强迫他们出粮输谷,从事沉重的徭役。地方官僚大族,又往往掠夺各族青壮作为自己庄园的奴婢、佃客,对他们不断加以歧视奴役,使得这些弃弓马而经营犁牛的非原住居民内心充满怨恨之气,且日益加深。
4、汉化过程中,鲜卑、匈奴等诸族人口增长,势力也日益壮大,他们纷纷伺机反抗。矛盾危机四伏,整个西晋上层统治集团视而不见,依旧继续享乐和腐化,各自为了更加奢靡的生活而变本加厉,大肆争权夺利。翻开资治通鉴 、 晋书等史书,可以发现,奢侈就如癌细胞,不断侵蚀帝国的肌体。奢侈也从生活方式开始,逐渐演化为让人眼花缭乱的权力和利益争斗。步步惊心,先是外戚之间,继之是外戚与诸王之间,最后是诸王与诸王之间,斗得你死我活。最终,西晋贵族王公同姓相残,大动干戈,斗争形式由政治内斗转向了军事杀伐。 “八王之乱”内讧,更使得西晋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五胡”唿哨而至,兵来马往,杀戮循环,人民死伤无数,血流成河,白
5、骨蔽野。在兵戈相接不歇的日子里,经济凋敝,社会震荡,西晋王朝由此走向了不归路。 腐败毁掉了大唐盛世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位天子能和唐玄宗李隆基相比。这位被后世称为唐明皇的大唐天子,有着太多故事。史载,李隆基“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也就是说他文武双全,又涉猎广泛,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皇帝富有四海,自然花天酒地,穷奢极欲。李隆基这样的君主也不能幸免,他玩音乐,不仅听,还自己演奏、创作。不得不承认,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欲望则是无限的。李隆基搞吹拉弹唱,肯定会耽误朝政。何况,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年过六旬,精力本来就不济,而他的主要精力,甚至全部精力都用到了他的宠妃杨玉环身上了。 早
6、在开元二十三年,李隆基就已经觉得国家太平了,于是极力营造欢乐盛况。他大宴五凤楼,开了一个盛大的音乐派对。各种音乐、舞蹈、戏剧,百剧杂陈,让三百里之内的刺史县令,都要带领当地的乐舞艺妓到五凤楼表演,热闹喧天,持续了五日之久。有杨玉环陪侍在侧,李隆基更是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了。 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无以复加。她每次乘马,都由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都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竞相仿效。杨玉环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转 41 页)(接 45 页)到长安,杜牧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春宵
7、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对于军国大政,李隆基已无心过问了,他开始极力追求物质享受。大造离宫别馆,开元二十六年冬,在两京建行宫、殿宇各千余间。他每次进餐, “水陆珍羞数千,一盘之贵,盖中人十家之产” 。每次外出,都由贵妃姊妹随从,其奢侈豪华,无以复加。生活奢靡,随之而来的是政治腐败。权臣李林甫掌握大权,反对谏官谏言。他公开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何须多言!”有补阙杜琎上书言事,次日即被贬官。对于李林甫这种蒙蔽圣听的行为,李隆基非但没有注意,反而习以为常。到了杨国忠为相时,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天宝十三年(754 年)关中灾情严重,竟无人敢如实上报,朝廷也就谈不上体察民情了。 如果没有安禄山,或许李隆基一手经营的大唐盛世会维持得久一些。可正是这位趁火打劫的胡人将军,兴兵造反,一呼百应。惊醒了唐玄宗春宵美梦,安史之乱一场中国历史上巨大的社会动乱由此爆发,所谓的大唐盛世也由此走向了衰落。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