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摘要:现代农业是一种社会化、商品化农业,包括生态农业、精细农业、休闲农业等几大类型,发展现代农业应着力从科技、政策、农业保险等方面入手,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精细农业;休闲农业 一、引言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生产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现代农业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与技术支持,灵活适用市场杠杆,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生产的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将其作为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
2、着力点。 自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现代农业具有科技化程度高、产值收益高、综合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等传统农业不可比拟的优势,而现代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良性推动作用也日益加强,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2010 年公布的数据,2008 年美国现代农业总产值已达3821 亿美元,比重占美国工农业总产值 10%左右,并持续以每年 9.3%的增长率递增,远远高于制造业 3.2%的增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农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
3、入、缩小城乡差别、协调城乡关系、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类型 (一)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我国的生态农业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12 年我国不同种类的生态农业的试点已达 3000 多个。但由于生态农业的前期投入较高,科技水平要求较高,而我国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科学研究与技术储备相对较为薄弱,导致后发动力不足,实际上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还未达到推广量产规模。 (二)精细农业 精细农业,又称数字化农业
4、或信息化农业,是由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提出,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包括各种分辨率的遥感、遥测技术、GPS、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改善作物生产管理决策和经济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简言之,是一种基于变异的田间管理手段。精细农业的范围除了耕作业外,还包括精细园艺、精细养殖、精细加工、精细经营与管理,甚至包括农、林、牧、养、加、产、供销等全部领域。(三)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或称休闲观光农业,是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农业。具言之,即以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旨在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5、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休闲农业属于农业,但又不是纯粹的农业,是一种特色农业。在休闲农业区内,游客不仅可游览观光、采集蔬果、体验农活、了解乡土民情、享受特色民风,而且可提供住宿、度假、游乐。发展休闲农业,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互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进程。 三、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 首先,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兴农贡献率。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扶持力度,一方面要保障农业科研机构人员稳定,建立充实的人才储备库,另一方面要强化农业经费保障,确保专款专用,紧密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
6、。其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先进农科技术的扩散与传播,努力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用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三是大力发展农用工业。积极应用现代工业成果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平,使农业生产走向高层次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利用财政税收杠杆,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 首先,积极构建并完善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一体化市场,发挥市场在调解农业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优化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农产品补贴
7、、转移支付等多元手段,调解和控制农业经济积极向好发展,克服市场调控的不足。第三,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切实做好信息体系、市场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农村金融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把发展农业、改善环境、优化资源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加强农业保险政策扶持 首先,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进程,制定适合我国农业保险特点的法律规范,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中所应发挥的职能作用,避免其随意性,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为整个经济社会制度的运转建立起强有力的风险保障制度。其次,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平衡保险人与被保险人
8、的利益冲突,一方面,对保险人经营费用进行补贴,弥补其经营农业保险的亏损,鼓励其积极经营农业保险,增加农业保险供给,另一方面,对保险人给予保险费补贴,增强其对农业保险的投保购买能力,以增强其农业保险需求。第三,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利用再保险方式,将保险人风险责任在其他保险人之间分散、转移,使农业保险走向良性循环的路径,促进农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这是农业不可改变的特征。中国农业的国情,制约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不可能走人均规模取胜的路子。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众多,来自自然、社会、市场、政策等多个方面。农产品的供给和价格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但是作为中国社会成员最广泛的农民和相关农业从业阶层的利益诉求正一天天被唤起,牺牲和忽视他们利益的政策取向必须彻底抛弃, “三农”问题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更加迫切的摆在了政府的面前。 参考文献: 1乔桂银:农业生态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2) 。 2陶琳: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J, 山东经济2007(02) 。 3崔丽、傅建辉:浅释传统农业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J, 广西社会科学20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