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气象缘有人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644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气象缘有人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气象缘有人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气象缘有人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企业气象缘有人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企业气象缘有人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企业气象缘有人心一个成熟的企业,一个高度发展的名牌企业,我想都有一种气象。这个“气象”就是企业精神,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魅力。这个企业精神,企业的文化魅力,无处不在,这就是“气象” 。这个气象的源头,就是整个企业的人心。 觉真法师曾任香港佛教僧伽学院副院长、 世界佛教论坛杂志主编。近十年来,在长江商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的 EMBA 班讲授佛学与企业家精神、禅与心灵世界等管理哲学课程,广受欢迎。 “人力资源的开发,发展到圆满阶段,叫气象 。古时候叫天子之气,王者之气 。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最早是从陆路,从中亚再到西域,再到敦煌,再传入中原的。但有一人,他从水路

2、而来,这就是开创中国禅宗的第一代祖师达摩。他为什么要来中国?他说过一句话:中国有大乘气象 。这句话到了宋儒手里,变成了处处表现圣者气象 。一个成熟的企业,一个高度发展的名牌企业,我想都有一种气象。这个气象就是企业精神,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魅力。这个企业精神,企业的文化魅力,无处不在,这就是气象 。这个气象的源头,就在整个企业的人心。 ” 摘自觉真法师当管理遇到佛学 放下什么,心宽自在 近来, “房叔” 、 “房姐” 、 “表哥”的报道见诸报端。 “鹪鹩巢于森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他们以不正当手段,要那么多房子做什么?贪官动则贪污上千万,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用来做什么?人生的失败,

3、就是人生观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看破,不能放下! 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许多人知道他富有,却不知道他已经捐出去的钱比他现有的钱还要多。许多企业家的财富几辈子也花不完,但他们仍然在创造财 富。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放下,放下了片面追求物质享受。 “百万富翁的财富属于自己,亿万富翁的财富属于社会。 ”他们知道自己身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他们如新教说的“为上帝打工” ,也如佛教说的“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他们赢得社会的尊重,就是因为已经看破,能够放下。 第一次见到觉真法师时,他就鼓励我:做企业要多多赚钱,因为我们不是为自己赚钱,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才更有能力回报社会。 可见,看破放下不是简单的无

4、欲无求,而是“大求” 。做企业,需要的就是这种看破放下;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这种看破放下。能够看破放下的员工才能优秀,学会看破放下的领导才更卓越,懂得看破放下的企业才能基业常青。 王春雷:我刚刚拜读了师父的著作放下,心宽自在 ,请问您所说的“放下”是放下什么呢? 觉真法师:“大地众生,悉俱如来智慧,只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这是世尊的证悟之语。由这句名言,我们就可以想知,妄想和执著是我们到达彼岸、证得涅槃的两大阻拦、两大障碍。要放下的,应该放下的,就是妄想和执著。 王春雷:人们常说“一切世法皆是佛法” 。对佛教徒来说,要想到达彼岸、证得涅槃,必须放下妄想和执著;对于入世的人,尤其是企业家,是

5、否也要放下妄想和执著呢? 觉真法师:“看破,放下”的智慧,是心灵的智慧。看不破、放不下,就是心中执著,就把自己放进了“地狱” 。只要放下,回头是岸;只要放下,柳暗花明,海阔天空。许多人拥有金钱,但是并不快乐。为什么?就是因为不能放下。什么是快乐?把不快乐放下就是快乐。有想即有妄,无求便无忧。 王春雷:企业就是要创造财富的,马云也说“没有利润的公司是可耻的” ,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企业家怎么可能无欲无求呢?企业要发展,怎么可以不求名不求利呢? 觉真法师:企业的真正目的,就是通过牟利,对社会做出奉献。 “无求便无忧”不是让人没有追求,而是不为自己求。名和利没有什么不好。我的恩师茗山上人常说:“你有

6、名有利,就能为人民做好事,这名和利,为什么不要呢?”他是很有智慧的高僧。他说得好,有名有利可以为人民做好事呀!无名无利,可以自度;有名有利,就能度人。名利越大,做的好事越大,度人也越多。 王春雷:在企业管理中,放下妄想和执著,也就是不再自私自利,而且处处为别人着想。是否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心无挂碍”和“远离颠倒梦想”? 觉真法师:你说得很对。佛教和市场是相融的。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讲无形的手,同样,在管理领域中,也有一双无形的手。一只手是老板,另一只手是员工;一只手是企业,另一只手是客户左手想到右手的利益,右手也想到左手的利益,两只手合在一起,是合掌经营,佛教里叫阿弥陀佛。 王春雷:放下

7、妄想和执著,人就更加忠诚了,组织就和谐了。 觉真法师:我认为,一个企业,要有忠诚的投资者,忠诚的员工,忠诚的客户。这三个忠诚,是一个也不能缺少的。员工不是来打工的,不是为老板挣钱的,更不是来挣老板的钱的。老板和员工都是合伙人,是利益共同体,实际上是生命共同体。一个投资搭平台,一个出力演好戏,共同走向市场,去向市场挣钱。以上,是我讲课经常讲的。从老板身上挣钱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只从员工身上挣钱的老板,也不是好老板。 王春雷:总裁班课程上师父曾说过“接受佛的价值观就是佛” ,那么您能否慈悲开示,什么是佛的价值观? 觉真法师:一句话,佛陀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王春雷:听了师父的开示,我

8、进一步感到,佛教和管理确实是相通的,将佛陀的精神运用到管理中,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定能换来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做到利人利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被感化的。 觉真法师:我还是用一则故事来回答你的问题吧!这个故事来自洪兰教授的一生受用不尽的经验 。其中说一个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半年了,没有去做事,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最近他跟父母要钱,想去美国游学。朋友来问我该不该让他去,我望着他苍苍的白发说:“你如果真的要为孩子好,让他去,但是不要给他钱。 ”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我妹婿是美国人,从小就想做水手,向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环游世界,再回学校念书。虽然他父亲是医生,家庭经济环境

9、不差,但是父母并不给他钱,他也没向家里要,高中一毕业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钱。因为阿拉斯加夏天日照很长,太阳到午夜才落下,三点多又升上来了,一天如果工作十六小时,伐一季木的工资可以让他环游世界三季。 他挣了一笔钱,在走遍世界两年后,才回大学去念书。这是在他自己深思熟虑后,才决定念的科系,所以三年就把四年的学分修完了。一毕业,就出来就业。他工作得很顺利,可以说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总工程师。 王春雷:看来,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觉真法师:是的,我记得洪兰教授曾给我讲一个小故事,说这件事影响了他一生。 他在阿拉斯加州打工时,曾与一个朋友在山上听到狼的嗥叫声,他们发现一只

10、母狼被捕兽器夹住了。他认识那只捕兽器,是一名老工人的,他还知道那位老工人因心脏病在很远的医院急救,一时不会回来。这时,他发现母狼正滴着乳汁于是,他和同伴费了很大的劲找到狼穴,把小狼抱来吃奶。他还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狼吃,晚上也守在狼的身边。但狼还是出于本能的警惕,不让他靠近。直到第五天,他去喂食时,发现母狼的尾巴轻轻摇着。又过三天,他取得了母狼的信任,他终于可以把兽夹松开。母狼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舔了他的手,温顺地任他为自己上药,然后带着幼崽依依不舍地离开 如果人类能取得狼的信任,难道就不能让另一个人放下武器成为朋友吗?如果一个人先对别人表现出诚意,对方一定会以诚相报。 从此,我的朋友在公司中以诚

11、待人,先假设别人都是善意,再解释他的行为。常常帮助别人,不计较小事。所以他每年都升一级,爬得很快。最重要的是,他每天过得很愉快,助人的人比被助的人快乐得多。虽然他不知道佛经中有“施比得更有福”这句话,但是他的生活证明了这一切。 王春雷: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与人方便,对立面就少了;对立面少了,也就与己方便了。这在中国文化中叫“得道多助” ,在佛教中就是 “因果报应” 。看来,很多人误解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以为那是宿命论。而实际上,佛教讲因果,讲的是必然的联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了。 觉真法师:是的,一个自私的人,必然会变得很笨。因为笨,就笑话百出,对立面很多,路

12、也越走越窄了。 王春雷:师父有一本书叫当管理遇到佛学 ,而不是当管理遇到佛教 ,可见佛学和佛教是有区别的。我听说佛教有四种,作为师道的佛教、作为宗教的佛教、作为哲学的佛教,以及作为迷信的佛教。在很多场合,佛教已经偏离了自己的本质,甚至沦为迷信。而最初的佛教是一种师道,也称为佛学。师父著作颇丰,您曾说过“通过著书弘扬佛法” 。师父能否慈悲开示:什么是真正的佛学? 觉真法师:佛学就是智慧之学。佛是觉悟的人,人是尚未觉悟的佛。你不知道的是,你本来就是佛。你应该知道的是,人人都可以成佛。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心宽自在从内心开放,智慧就在放下时体现。放下了,就是“大爱无言,大智无忧,大道无为,

13、大商无算” 。 大觉有情,情为何物 星云大师在自传合掌人生中有一章道情法爱 ,是专门谈“情”的。他说:“佛教称人为有情众生 ,情爱是生命的根源,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依十二因缘的说法,人因为有情爱,所以轮回生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爱的升华是慈悲 ,慈悲是诸善之王,是佛道的根本,所以佛教并不排斥感情,而是主张要用理智来净化感情,用慈悲来升华感情,用礼法来规范感情,用道德来引导感情。 ” 觉真法师说:“爱有两种心态:一是索取和占有,这是非理性的爱;一是奉献和关切,这才是理性的爱。 ” “莫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 ,佛门不是冷冰冰的。许多高僧大德,都对“爱”和“情”有着真知灼见。佛家

14、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世间人,应该首先做到为情和爱注入理性,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懂得爱,才知道如何爱家人、爱员工、爱客户、爱事业、爱生活 王春雷:人们常说“人生名、利、情” 。师父谈放下时谈了名和利,现在能否就“情”做出开示? 觉真法师:在人间,有一个字最现实、最活跃。这个字,比火还热,比铁还坚,比丝还韧,比海还深,比喜马拉雅山还高,比雅鲁藏布江还长;这个字,可以动天地,可以泣鬼神,可以惊风雨,可以贯古今;这个字,造就了人间的文学、艺术,一切精神、文化领域的创作,甚至美学、心理学也离不开它“情” 。被称为“美学之父”的鲍姆斯通就干脆把美学叫做“感情学” 。心理学

15、认为在认识(知) 、情感(情) 、意志(意)这三大心理要素中,情最具活力,它可以不顾认识,又可以左右意志,它几乎成了主宰。也就是说,知和意,在情感面前,往往就不起作用了。情的能量大矣哉!“人生唯有情难死” ,情感与理智打架,理智总是打不过情感,没有智慧的理智,怎么能战胜顽强而又执著的情感呢?佛教是最讲情智的宗教, “菩萨”译为中文,就是“觉有情” ,即“觉悟了的有情” 。佛教讲慈悲,慈悲就是有情。 王春雷:六世达赖情歌中有“只说出家堪悟道,谁知成佛更多情” 。原来这种“情”就是师父所说的“慈悲就是有情”的“情” 。 “佛教是最讲情智的宗教” ,慈悲是有情,是包含了“理智”的“有情” 。那么,在

16、企业管理中,情(慈悲)是如何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呢? 觉真法师:首先要解释一下“慈悲”这两个字。慈为予乐,把快乐带给别人;悲为拔苦,救助需要救助者,帮助他人出离苦难。我们在帮助别人减轻苦难的同时,也使被帮助者从受益中学会了行善。这就是说,当我们给予受苦人慈悲、关怀、济拔、施救时,受惠者不仅是当事人,因为他也会把佛恩、法恩众生之恩再转施 予别人身上,这无形中就是众生界良性的因果相续。 王春雷:企业管理中经常说的“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和佛教中“予受苦人慈悲”有异曲同工之妙。前面师父说的情是包含智的情,而现实生活中人们说的“人生名、利、情”好像更多的是世俗的感情。以前我听闻苏格拉底有一段关于“爱情、

17、婚姻、外遇、生活”的精辟论述,不知师父如何看待? 觉真法师:我可以用男人和女人的三种关系来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种关系是夫妻关系,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边是三种关系。一个边是亲密关系,分三个层次:肉体亲密、知见亲密(即同想成爱、两意相投、两情相悦) 、心灵亲密;一个边是支撑关系,也分三个层次:经济支撑、人格支撑、逆境支撑;还有一个边是承诺关系,包括法律承诺、道德承诺、生生世世不相离的承诺。夫妻关系有其神圣性,但也有缘起和缘散、缘生和缘灭。 第二种关系是情人关系,是冲动的、不能持久的、妒忌的。 第三种关系是知己关系,是理性的,没有两性关系,其中包含的是理解、扶助、信任、关怀。 王春雷:现代人往往为

18、“情”字所困,这个情当然是世俗的情。有的人为情寻死觅活,有的人为情伤透了心。而处理不好这个“情”字,小则影响心情,重则影响事业和生活。师父在这方面对在家人有什么忠告呢? 觉真法师:感情,这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困扰。不过,一个人的爱,要能唤醒别人的爱,也就是能唤醒对方的爱,这个爱,才是成功的爱,互相的互助的爱。如果一个人的爱,不能唤起对方的爱,那么这是失败的爱,失效的爱。凡是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自强就是承担一切,重新上路,没有包袱,明天会更好。 王春雷:“对于这种失败的爱,既不要执著,更不要迷恋。 ”我理解为,在感情问题上,也要放下妄想和执著。放下,心宽自在。看来在感情上,放下是一种智慧。但是“

19、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情感呢? 觉真法师:爱的根本是接纳,亦即接受和容纳。失去了接纳,不能接纳,爱在哪里?“万两黄金容易得,一生知己却难求。 ”红颜知己(不单指女性,应该指男女双方)和人生知己,难遇难求。情感的质量,在心灵,在悟性,在智慧。 王春雷:那师父能不能告诉我到底什么是爱情呢? 觉真法师:一、爱情,是一种体验。只有有过这种体验的人,他才知道爱情是什么。体验是说不出来的。 “说似一物即不中” ,如同“禅”一样,说出来的,就不是它了。二、爱情是一种很高的心灵素质。不具备这种很高心灵素质的人,恐怕是感受不到爱情的,也不能享受爱情,甚至还会亵渎了爱情。三、爱情是文艺作品中的永恒主题。尤其在双方不能实现的可歌可泣又感人肺腑的遭遇中,诸如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在生活中,我不认为有这种理想化的东西。 爱情是什么?歌德没有说清楚,普希金没有说清楚,曹雪芹也没有说清楚。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没有说清楚。只有金刚经说清楚了:佛说爱情,即非爱情,是名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