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雄:收藏迷+体育迷+音乐迷.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854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文雄:收藏迷+体育迷+音乐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孙文雄:收藏迷+体育迷+音乐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孙文雄:收藏迷+体育迷+音乐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孙文雄:收藏迷+体育迷+音乐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孙文雄:收藏迷+体育迷+音乐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孙文雄:收藏迷+体育迷+音乐迷孙文雄是北京收藏界有名的杂项收藏家,他出生于商贾云集的前门地区,从茶叶桶、帽子、针线盒再到鞋拔子、面袋子,他收藏的东西大都是老北京人过去的生活用品。光他收集的 2500 多个茶叶桶中,就有1140 个品种。单是正兴德茶庄就有 80 多个不同品种的茶叶罐,瑞蚨祥的也有 50 多个不同品种,庆林春的则有 20 多个品种。材质有陶、漆、竹、锡、铁等。而茶叶桶上的广告画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除了贴纸的、印铁的,还有手绘的。题材有花鸟山水人物,有“刘海戏金蟾”等民间传说,有北京风景如北海白塔、正阳门箭楼、颐和园佛香阁等。王府井的庆隆茶庄、东四五条的吴星聚茶庄、大栅栏的吴德泰茶庄

2、、西单的乾义茶庄,这些清末民国时的北京老字号在历史的尘烟里已无踪影,但孙文雄收藏的茶叶桶却记载着他们昔日的辉煌。 “我收藏的茶叶桶中,涉及 75 家北京老字号茶庄,其中大部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当时这些茶庄在北京可是赫赫有名啊。 ”孙文雄随手拿起一个民国时的茶叶桶,在斑驳的桶身上,瑞蚨祥西鸿记的字号依稀可见。“茶叶桶作为一种商业文化的载体,有着浓郁的地域特征,光看茶叶桶,就能了解不少老北京风土人情。 ”孙文雄说,茶叶桶上不但有茶庄名字,还有地址、电话。款“吴德泰茶庄”的圆柱形茶叶桶上就写着:“开设于北平正阳门外大栅栏中间路北,电话南局二千七百四十号。 ”孙文雄收藏的茶叶桶,也还有不少现存的老字号

3、。 “民国时位于前门大街的庆林春、位于大栅栏的瑞蚨祥西鸿记、位于大栅栏的张一元、位于北新桥的吴裕泰,这些店铺现在都还在原址,我这茶叶桶上都写得清清楚楚。 ” 上世纪八十年代,孙文雄在潘家园古玩旧货市场发现有买卖茶叶桶的,考虑到上面有老北京的记忆,就捎带着买了不少,后来竟成了系列,还在 2004 年参加过“首届国际茶叶博览会” 。不过,茶叶桶只是孙文雄收藏的小部分。他的藏品有 1 万多件,现在都位于高碑店乡的万国博物馆。退休之后,他每天吃住在这里。上万件藏品堆满了各个角落,其中做好标签的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展柜里,与总数相比,它们显得有点少,孤孤零零的。藏品太多,整理成了件艰苦的工作,让孙文雄难堪

4、的是,现任英国驻华大使曾几次说,要来他的博物馆看一看,但现在这个样子,怎么好让人家来呢?“还有好多藏品放在别人那里,这里实在放不下。 ”屋里没暖气,即将到来的冬天该怎么过孙文雄有点犯愁。到处都是老玩意儿,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和英国同事的照片,这一切,概括着孙文雄曾经的人生老北京,在使馆工作了 21 年。切换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之间,他的感受如何?他是否也会有点不适应呢?“其实,英国人的待人接物和老北京的那个氛围,实在太像了。 ”孙文雄没有不适应,只有几分感慨。 孙文雄从小在老前门一带长大,那是老北京的商业区。他说,父亲曾在美国大使馆工作过,以后开了纸作坊,叫“万兴家庭制本工业社” ,当年很有点名

5、气,齐白石、吴作人他们用的速写本之类,就是我家做的。那时街坊四邻商人居多,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怎么说呢?一是诚信,二是善良。说诚信,用父亲的话讲。叫“诚信一句话,黄金万两出” ,做买卖,最忌忽悠别人,也更不能自吹自擂。孙文雄说,父亲一辈子安心眼,公私合营时,二话不说就把设备、字号全交了,大炼钢铁时,家里那么好的写字台,父亲愣是把上面的白铜活全撬了下来,交了上去。说善良,我们邻居一个老太太无后,晚景凄凉,靠推小车卖糖维生,父亲就让我早上起来先帮她把脏水、垃圾倒了,再送干净的自来水过去,晚上看老人回来,帮她把小车抬上台阶,每天如此。那时舆论都说美国这不好那不好,我父亲心里明白,但嘴上不说。他在使

6、馆工作过,知道是怎么回事,那时家里有不少美国产品,质量确实好,一个军用水舀子,我哥小时候淘气,用凿子凿,用锤子砸,居然都没漏。小时候家里有美国产的电唱机,那时是稀罕物,我一听就是一天,脚都站麻了,仍不想动窝,要不后来怎么能进专业剧团呢? 孙文雄回忆说,小时候的老前门什么样?一句话很难说明白,那确实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人与人有种亲切感。前门圈的孩子好练武,我小时候也学摔跤,我堂哥还拿过全国冠军,要不是“文革” ,我也就走这条道儿了。最逗的是上初中时,一次我和别人打架,警察来了,要把我带走,就临时雇了一辆三轮,让我坐上面。他们骑车在后边跟着。在当时,这就算警车了。不知怎么的, “文革”就开

7、始了,我住的胡同里也打死了人,那些“红卫兵”多来自城乡结合部,要么是特殊家庭的子弟,老前门圈的孩子真没那么干的。当时虽然也挺盲目,但人有点文化积累,做事就不会那么极端。那时我也“串联”过,到过重庆,真是“天府之国” ,菜里的油多得都往下淌,那时北京的炒菜里都难得见到油星。看着课也上不了了,我就拜师学手风琴。那时各家各户都偷着烧老东西,烧不掉的就扔,我看着可惜,就拿到我乡下的奶奶家,这应该算是我收藏的起步阶段吧。 谈起在英国使馆工作多年的感受,孙文雄侃侃而谈。他说,印象最深的有三点,首先,很讲礼貌,我上司每次进我的办公室,都会问“我能进来吗“,这么多年,从没见谁盛气凌人过,一次聚餐,我正好刚买了

8、一台日本的手持电视,当时很稀罕,就打开给同事看,搞得声音很大,我上司正和别人谈事,吵得受不了,但他只是客气地提醒了一句:在英国,人们在餐桌边会尽可能控制声音。其次,他们确实是从心眼里尊重别人,不是表面上装样子。有一次我办公室的玻璃坏了,随便找了张报纸给挡上了,也没和任何人说,没想到大使看到,下午就派人来修。戴安娜王妃去世时,英国馆降半旗,员工要扎深色领带,正好我没带,就借了个领结。大使知道后,马上派人去给我买领带。还有一次下小雨,使馆位高官拿着伞正准备出去,看我在门口执勤,马上把伞递给我,说:你更需要它,而他自己则冒雨回去再拿一把伞。再有,就是人家的热情了,我喜欢收藏,有时买了老玩意儿就放在办

9、公室里,英国人特别喜欢,有的帮我翻译,有的帮我鉴定,有的帮我查资料。听说我开了博物馆,大使 n 次要来看,我已经退休半年多了,可没有一点人走茶凉的感觉,退休时,女王签字授予我杰出贡献的证书。通过外交信使专门送到中国,还举办了一个仪式,为我授纪念章,让我特别感动。最大的感慨是,咱们老祖宗在文明方面,比英国人可强啊,听翻译说,英国人很多礼节当年还是从中国学去的,可现在咱们确实有点落后了。 孙文雄说,自己后来主要负责大使的安全工作,先后跟了几任大使,每一任都跟机器人似的,早上 7 点工作,夜里 1 点还在忙,几乎没有闲暇时间,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勤奋。实在令人感动。英国人对腐败行为处理特别严厉,连我这

10、样做保卫工作的,每年也要签协议,收礼品价值超过8 英镑(后来是 14 英镑) ,必须上报,每年签字程序很正式,翻译念完了,问我听懂没有,听懂签字,严格执行。所以我到外面轻易都不敢和朋友吃饭。当然,我在英国馆收入高,算是“吃一人饭,挣十人的钱” ,所以也特别珍惜,别人托我帮忙,我都是回绝:“我挺在乎这个工作的,可别毁我。 ”一旦出了问题,英国抽行规定一丝不苟,不管平时感情多好,该怎么办怎么办。一次大使回国述职,那天是周末,我没穿西装。按规定,保卫人员上岗就要穿西装,开始我躲在办公室里,恰好有人走错门了,我好心,就出来告诉他该怎么走。就这么被看到了,因影响使馆形象挨了处分,确实挺倒霉的,但心服口服

11、。英国人闲着没事也喜欢请客吃饭,一般不请人到家,但也有家宴。一次大使举行家宴,邀请了位年轻的中国女容,穿的实在太少了,我上司检查了她的请柬,放她进去。回到办公室,他往地上狠狠地啐了一口。这么多年,我第一次看他如此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前不久,孙文雄整理文献资料时,发现 3 本民国时期不同慈善组织赈灾的财务账本,记录了每笔捐款的捐入和使用详情,包括赈灾救济过程中的每笔花销。孙文雄希望能对目前慈善事业的账目问题给以启发。这 3 本书册,包括两本慈善机构的征信录和一本名为从善如流的小册字。 “征信就是慈善机构接受捐款捐物后,如实将数目公布出来,以接受监督,一般会制成小册子。 ”孙文雄说,三本账本都

12、来自民国时期华人慈善组织,记录了在国内外救助灾民的情况。 “民国十年六月(注:1927 年)日金八百元,欧战发生,俄德两国孤儿失养者甚众,本会特筹是款与日本佛教会合办救济事宜。 ”从善如流的小册中,记录了大阪中华从善会当时的一笔慈善捐助。孙文雄称,其余两本征信录都是 10 多块钱淘换的,唯独这本从善如流花了两三个月时间说服古玩贩子,“300 元买下来” 。孙文雄说,3 本账本在收藏时最吸引他的,是每一页关于捐款和款项用途的记录之详细。 “有钱人或者企业捐一千块钱会记录,普通老百姓捐一毛钱也得上记录。 ”记者看到其中一本中的杂费支出一项写有“扁担 1 3 块 9 毛 5 分,笊篱 2 毛,洋锁

13、3 毛”等记录。 “连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都有,可见其详实仔细。 ”孙文雄翻出末页附的一张收支总报表,其中写有捐款、利息、剩余物件变价各项数目。 孙文雄自幼活泼好动,热爱体育运动,年轻时曾在摔跤、长跑、游泳等许多体育比赛中取得名次。 “从小我就在父亲的要求下练习摔跤,如今的健壮体型也是自幼锻炼的结果。十六岁起,我就到位于磁器口的少年之家接受训练,后来又到北京体育馆进行训练。 ”如今,孙文雄还保留着青年时自己练摔跤时穿的“褡裢” 。 “这件褡裢至少从我父辈起就已经在我们家中了,我从父亲手中接下它,算起来怎么也有六七十年了。比我岁数还大。 ”年过花甲的孙文雄轻轻抚摸着共同度过年少时光的“老伙伴” ,

14、眼神里流露出柔和的追思。 十余年前的一天,孙文雄在潘家园地摊上发现一对体育比赛时使用的击剑。他曾在民国时期出版的“大黄页”上见到过这种击剑。他本就对“击剑”这项优雅而惊险的体育项目充满了兴趣,一直渴望找到并拥有一把“当年的”击剑,这一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当他向我们展示所藏的击剑时,脸上的神色是得意的。这一对击剑长近一米,剑身为钢制,横截面为长方形,护手为圆形,置于剑柄和剑身之间。剑身极为轻薄,剑头直径只在六七毫米。由于天长日久,时光侵蚀,其中一把剑已经折断了,剑身也已锈迹斑斑。一盒精美而古旧的哨子吸引了笔者的目光,孙文雄介绍道。这些哨子多是民国时期比赛时裁判用哨,也有当年童子军训练时使用的。细细

15、观察这些哨子,发现它们的身上还有各自不同的“印记” 。随手拿起一只哨子,在它之上刻有“英国罗士洋行”的题款。而另一只则刻有“中国童子军” 、 “智仁勇”的字样。1912 年由严家麟在武昌成立“中国童子军”第一支队,至 1949 年解散。然而这只哨子究竟哪年造的又被哪个少年使用过,却已是无法考证了。哨子满布锈迹,当年的“童子军”如今也该垂垂老矣。 “报刊也是国家体育发展的最好记录者” ,说着,孙文雄拿出了自己多年精心收藏、整理的老旧报刊。在 1934 年 3 月 1413 的申报上,记录了这样的信息:“广州市第六届公开环市赛跑,分男女两组。男子冠军陈汉生,女子冠军曹月桂。 ”1934 年 6 月

16、 4 日的申报上,我们看到了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比赛和脚踏车比赛的消息和图像。在民国时期刊行的杂志369上,我们则看到了关于体操发明的最早记录。1939年 12 月 3 日, 369杂志登出了题为“1939 年新发明:小姐柔软体操”的文章,文中介绍了美国青年体育家麦克诺女士创造出“柔软体操”的经过。文章的配图中,美丽的麦克诺摆出的动作已很接近我们今天的艺术体操了。 在孙文雄的床头,悬挂着一件晚清大漆描金的“婴戏图” ,画面里的孩子们踢毽、蹴鞠、摔跤古老的画面寄托着孙文雄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与希望。 孙文雄对于音乐的迷恋,是他朋友圈子里的佳话。从小他就喜欢摆弄家里的各种乐器,1968 年,他插队到了

17、河北,刚开始修水库,一下就累倒了。他回忆说,人家当地人一顿能吃八个高梁面馒头,咱们最多一两个,怎能不“趴架”?河北老乡特别善,看我干不了,专捡轻活让我干。知道我会拉手风琴,就推荐我进了剧团,那时各地都在排练杜鹃山 ,里面需要手风琴伴奏,就这么,稀里糊涂进了专业剧团。1979 年回城时,我特别不愿意,实在是太喜欢这个职业了。孙文雄的手风琴演奏水平,完全可以与专业音乐人员相媲美。他收藏的乐器,从小提琴、电子琴到钢琴,几乎一览无余。家里来了喜爱音乐的朋友,如果时间允许,他也会亲自演奏几段手风琴独奏曲,其丰富的乐感、饱满的激情、娴熟的技巧,令人赞叹不已。他最爱演奏的曲子,是当年曾经获奖的内蒙古草原牧歌,这常常使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精神上的陶醉和享受,甚至通过美妙的音乐与妻子张淑茹相知、相恋和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