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还活着,要放下旧的价值观.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987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还活着,要放下旧的价值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音乐还活着,要放下旧的价值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音乐还活着,要放下旧的价值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音乐还活着,要放下旧的价值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音乐还活着,要放下旧的价值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音乐还活着,要放下旧的价值观假设每年付 100 块,可以在任何地方听所有的音乐,我相信一定会有人买,现在的 A 问题在于产业链还没打通,曲库太零散,用户就没有购买欲。 “唱片死了,音乐还活着” 。两年前,在华语流行音乐圈摸爬滚打 20多年的台湾音乐人姚谦先生抛出这句“狠话”后,停止了所有的唱片管理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已经从唱片圈彻底退休。 姚谦曾是维京唱片中国区首任总经理。最近十几年,他在北京和台北两地“双栖” ,见证了华语唱片业由盛转衰的全过程。目前,姚谦已将生活重心转向写作与收藏,最近刚刚出版了第三本书,随笔集品味 。但他仍然关注着整个音乐行业的走势,从具体事务中抽出身之后,反而能够更

2、加独立全面地思考一些过去看不清的事情。我们的话题从数字音乐对唱片产业的冲击开始,这正是姚谦退休的原因。采访中,他毫不掩饰对港台音乐过去 10 年间表现的失望,但却对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市场前景表露出乐观的态度, “关键在于,我们真的要放下旧的价值观” 。 人物 PORTRAIT = P 姚谦 = Y P:你怎么看数字音乐对唱片产业的冲击? Y:有一段时间因为网络数字音乐的兴起,我也曾经抱怨过。那个时候网络下载一下子火起来,让我们这类人觉得很不能接受,因为完全没有规范可言。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宽容了,大家可以很容易下载到没有获得授权的音乐,已经习惯了这件事。可是那个时候我们会很强烈地觉得自己的权益被

3、侵害了,因为从出生到长大,音乐行业、唱片行业一直都是要付费的,突然一下子有人不花钱就拿走我的东西,我就很想捍卫自己的版权。当时我有一个喜欢音乐的好朋友在雅虎,他做了一个音乐网站。我非常愤怒,大概两年的时间不和他见面。后来他的网站越来越大,而整个唱片业也在慢慢瓦解。 P:那大概是在什么时候? Y:大概是 2000 年左右。从那时起,唱片业的收入先是以一年 30%的速度萎缩,后来变成 50%。我们当时采用了很多办法来防止盗版,现在想想觉得很可笑,比如做所谓的防盗拷 CD,完全没有用。从那个时候起,我的心态开始逐渐改变了。到了今天,我真的深刻地觉得所有的创作就应该是要与人分享的。 P:你曾经不止一次

4、说过“唱片死了,音乐还活着” ,这句话具体怎么理解? Y:我们今天的音乐人因为数字音乐的冲击而感到痛苦,可是话说回来,100 多年前没有唱片工业的时候,音乐家是怎么生存的?人们听音乐的习惯在不断改变,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作为音乐人必须要接受这一点,关键在于,我们真的要放下旧的价值观,我们要真的相信文化就该共享,建立新的产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是不会死的,永远都会在,因为它是情感文化的载体。今天的我会更倾向于用享受音乐的心态去看这件事,我甚至会觉得所有的创作者都是受到上天的选择,上天希望借你的手把这些创作传递给大众,他们对你的作品有所反馈,有所感动,这就已经是人家给你的回报了。至于创作者个

5、人的生存问题,那可以通过别的渠道来解决。 P:这是你从个人角度出发的考虑,可是对于音乐产业中的其他人来讲,他们毕竟还是需要合理的回报来支撑自己的工作。 Y:这的确是一个很大也很严肃的问题。唱片产业的发展经过了 10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一次传播介质的改变,都会造成整个产业的一些动荡。以往的动荡往往是由消费者来承受,他需要不断更新他的播放设备,从唱片机,到卡带机,到 CD 机,中间还有 MD 之类的过渡设备。但是这一次的动荡和以往不太一样,它的后果主要是由音乐的生产者来承受。不过,我们也不妨换一种思路来看这个问题,只要你有好作品,数字音乐所引起的传播效应也比以前大得多。这种情况下,我

6、们不能再抱着以前那种卖唱片的心态去做音乐了,要换新的模式。 P:新的模式是怎样的? Y:坦白讲,现在也不是很明确。但有一点很清楚,未来想在这个行业里生存,必须要有自己的作品。现在我们做音乐生意,投资一个歌手,已经完全没有办法靠卖他的唱片挣钱了。尽管如此,唱片也必须帮他录,因为只有作品的力量才能帮你活下来。好的作品会给你带来收入,但这些收入并不一定是靠卖唱片获得的,现在也有人在尝试做数字音乐销售,但是真正赚到的钱很少。靠卖数字音乐赚钱,这条路我觉得还有很长时间要走。 P:唱片难卖不等于歌手不赚钱。最近几年,唱片销售很低迷,但是音乐演出市场却势头很好。演出是否已经代替唱片成为音乐产业的核心?Y:整

7、个产业的确是在转型,演唱会的兴起只是其中一部分。其实在2000 年之前唱片比较景气的时候,我和很多人都是没有兴趣做演出的,广告、电影也没有兴趣做,因为靠唱片销售的收入就可以活得很好。但是后来唱片一下子就不行了,以前不愿意做的演唱会都得去做。现在的思路已经变了,唱片不是核心,人才是核心,要把各种符号都加在人的身上,放大这个人的品牌效应。只要人被市场认可了,演唱会、电影、品牌广告,都是赚钱的方法。演唱会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环,其实早期的经纪人都知道,歌手的第一轮演唱会肯定都是赔钱的,第二轮开始才赚钱。 P:演唱会市场越来越火,可是最近几年能够广为传唱的新曲目却屈指可数,你对此怎么看? Y:这其实也是行

8、业转型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因为唱片工业最兴盛的时候曾经把音乐推广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可是后来唱片死了,听音乐变成少数文艺青年的事情了。受众少了,传唱度肯定会低。但这个情况接下来肯定会有改观。为什么?因为最近几年选秀节目的兴起使得听音乐又变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事情。 P:所以说你觉得新歌乏力是唱片瓦解的后续效应,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 Y:是的,因为群众的需求已经被激发出来了。但我想这个状态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太短暂,因为行业大势的改变必然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P:你不断地提到近几年的选秀节目,你怎么评估它对整个音乐行业的影响? Y:听音乐前几年几乎已经是一个过时的行为了,选秀节目把听音乐重新变成了

9、大众娱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讲必须要感谢他们辛苦的工作。 P:选秀节目的数量大幅增加,今年的情况甚至是同一家卫视一年内会推出好几档选秀节目。参加选秀的歌手越来越多,这是不是会从根本上改变音乐产业目前的人才选拔机制? Y:从国外的情况看是这样的,英国、美国的选秀节目已经有了十几年时间,为音乐产业输送人才的机制也很成熟。但是要注意到,真正的人才并不是每年都会有的。今年的选秀节目看起来很热,但这是从商业角度来看的。因为去年尝到了甜头,所以今年你假如不做,别人就会做,谁都不愿放弃机会,所以今年选秀节目数量是去年的 3 倍以上。但是从音乐角度来看,我觉得今年的选秀节目表面上看起来很热,其实是挺

10、冷的,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太理想的选手。另外一点,节目本身的创作如果还重复同样的手法,还是每个人上来说苦情故事,即使是真实的,观众也会觉得虚假。 P:这是否意味着选秀节目实际上难以输送合适的人才? Y:坦白说,不愁没人才。就算今年不行,去年还是有很多好选手的,只要好好运作就行。就怕经纪人急于求成,急着出碟,急着跑商演。太多好的选秀选手赚了一阵快钱就失业了,所以我们才会在电视上看到那么多所谓的“回锅肉” 。其实根据我的经验,眼前这个钱完全可以不赚,明天可以加倍赚回来,千万别以为有钱不赚,这个钱就跑走回不来了,不会的,只要有好作品,照样赚。 P:可是很多选手会考虑说听众对我的记忆是有限的,可能一年或

11、者是更短的时间就会忘了我,那我迫于形势也只能赚快钱。 Y:黄小琥出没那么简单之前沉潜了多长时间?她上一个单曲红是十几年前。所以说关键还是要有好作品。 P:你在大陆生活了很长时间,你觉得港台音乐对大陆音乐的影响在过去十几年里有什么样的变化? Y: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港台音乐这些年就像是曾经大红大紫的明星,靠着已经唱了 10 年甚至 20 年的成名曲继续走江湖。我曾经说过,在独立音乐创作这一块,这几年大陆的一些独立音乐人要好于台湾的,只不过他们没有很好的通路,没有好的制作体系。举个例子,我如果在台湾发现一首好的创作,要帮他编曲,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帮他做出 10 个版本的编曲,这是大陆做不到的。但是在

12、创作水准上,大陆已经绝对不亚于台湾了,台湾最近这些年一直在面临严重的自我复制,你会发现很多歌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台湾人已经习惯于缅怀自己过去最好的那段时光,整个社会气氛,自言自语、自怜的情怀太重了。而大陆反倒是会有一些有新意的东西出来。举个例子,曲婉婷,她的风格是打破港台流行音乐的常规的,但是又很通俗,让人容易接受。 P:可是,现在大陆的选秀节目虽然很火爆,但是选手们唱的绝大部分都是港台歌曲。 Y:这很容易理解。香港、台湾的流行音乐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种很开放的状态,也诞生了很多好的作品,一路流传下来。现在的选手想选当下的作品,选不到,只能选过去的。想被人快速认同,自然会选择港台的作品。

13、可是假如再过 10 年呢?那时候的选秀歌手唱什么?恐怕只能唱英美歌了,因为过去这段时间实在没什么歌可以唱。坦白讲,台湾音乐这几年情况非常糟,电台打榜打一打,金曲奖颁一颁,也就那么回事。不久前台湾刚颁完金曲奖,你还记得金曲奖上有什么歌吗?不要太高估台湾音乐。 P:除了数字音乐对唱片销售造成的冲击之外,台湾音乐的低迷还有别的原因吗? Y:大环境有问题。过去这十几年,各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台湾的文化气氛很封闭,很自恋。经济巅峰已经过去了,要接受这一点,不要总是想抓住自己过去最好的时光不放。我常常讲,台湾明星到 40 岁了还在做20 岁的打扮,大部分的明星、摇滚乐团还是把目光投向青少年,唱青少年喜欢的东西

14、,自己的打扮也像是青少年。台湾现在的乐坛上你看不到多少 20 岁的年轻人,新人没出来,而中年人坚持在岗位上不肯下来。 P:那你怎么看香港音乐目前的状态? Y:香港现在的情况和台湾差不多,都过于狭窄、封闭,各方面都已经固化了,很不多元的一种状态。但是因为地方小,经济发达,靠着少量有才华的人,还可以再撑一段时间。 P:这几年大陆的选秀节目投入重金,走版权引进的路线,风头已经盖过了港台的同类节目,并且引起了很多台湾人的关注。这是否意味着大陆流行音乐开始反过来影响港台音乐了? Y:开始购买版权的确是一个好的现象,也给台湾人带来一个很大的冲击,因为台湾以前大量复制日本节目,但因为资金有限,基本都是抄的。

15、但这并不能说明大陆音乐开始影响台湾音乐,举个例子,几个月前很多台湾人看我是歌手 ,是因为林志炫、杨宗纬、彭佳慧这批台湾歌手去参赛,这跟音乐本身没有什么关系。你要问他们羽泉是谁,他们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台湾人还是一种很封闭的心态。 P:那你是怎么看大陆音乐市场接下来的前景? Y:我整体上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大陆地方大、人口多,这是先天优势。不同的人在一起,自然会有很多不同的风格,也许某一风格的受众比例并不高,但是因为人口基数很大,所以它的受众的绝对值并不低。我相信大陆的音乐以后会走向多元化、差异化的道路。前些年的台湾音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主流不是周杰伦就是类似于周杰伦的 R&B腔,但我相

16、信大陆会有各式各样的音乐模式。 P:可是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市场就能够兴盛起来吧? Y: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我觉得大众物质需求满足之后,文化、娱乐的需求一定会增高。大陆音乐市场和港台不一样,后者是经历了巅峰之后长期低迷,而大陆市场实际上从来就没有真正兴盛过,潜力非常大。这几年电影市场的例子就很明显,大家明明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是影碟观影,但还是要去电影院,电影票房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音乐迟早也会这样。 P:可是观众去电影院观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影院可以提供更好的观影体验。 Y: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接下来各种音乐演出的数量肯定会增加。另外一方面,如果付费下载的产业链真正建立起来,用户体验提升上去,不愁没人付费。假设说现在有人可以提供服务,每年付 100 块,可以在任何地方听所有的音乐,我相信一定会有人买,现在的问题在于产业链还没打通,曲库太零散,用户就没有购买欲。这个时间也许会很长,但这一天迟早会来。在此之前,作为音乐人,不要抱怨,不要怨天尤人,没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