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5401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门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荆门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荆门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荆门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荆门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荆门市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2010-2020 年)一、规划背景(一)规划区概况杨树港和竹皮河是荆门城区唯一的排污河流,多年来,受城市工业污染较重。规划区地处两条河流流经区域中间,是典型的城郊结合地带。作为城郊结合部,规划区域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理应成为荆门市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但杨竹流域严重的污染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不但使其成了荆门市农村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的区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治污和治穷,已成为这个地区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规划区涉及一市(钟祥市)一县(沙洋县)两区(东宝区、掇刀区) 、四镇(石牌镇、牌楼镇、麻

2、城镇)两办、22 个村(场) ,145 个村民小组,498 个自然村(湾) ,7751 户、2.74 万人,国土面积 141 平方公里,属于“三区合一”地带。其中,钟祥市有 3 个村,分别是石牌镇的彭墩村、皮集村、胡刘村;沙洋县有 2 个村(场) ,分别是双庙村、帅店林场;东宝区有 12 个村,东宝区有牌楼镇的花竹村、来龙村、泗水桥村、江湾村、杨冲村、荆东村、冯庙村、荣星村、革集村、荆钟村、城山村、原种场社区;掇刀区有 5 个村,分别是麻城镇的蔡院村、火山村和掇刀石街办的双泉村、迎春村以及白庙街办的江山村。2(二)规划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经济结构层次低2009 年,规划区粮食总产 3.2

3、万吨,棉花总产 2498.5 吨,油料总产6763.5 吨,水果总产 2482 吨,蔬菜总产 2.1 万吨,生猪出栏 6.5 万头,家禽出笼 63 万只。全年 GDP 总量为 3.01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1.63 亿元,第二产业 0.71 亿元,第三产业 0.67 亿元,比重分别为 54.15%、23.58%和 22.27%,农民人均纯收入 5297 元。总劳动力 13569 人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 9000 余人,占到将近 70%,二、三产业对当地居民收入的贡献份额相对较低。2、基础设施条件差规划区内交通、农田水利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水平比较低。第一,交通发展滞后。规划区内尽管建成了通往外部的

4、干线公路,但建设标准偏低,多为三、四级公路。区内的公路网络还未形成,严重影响着居民的出行,同时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水利设施老化。规划区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成于上世纪 50 年代90 年代初,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且老化、人为毁损严重,许多水利工程已不能正常运行,防灾能力十分脆弱。第三,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大部分村缺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除双泉、迎春、来龙、泗水、原种场、革集、彭墩村等 7 个村通自来水外,其余 15 个村(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33、环境污染严重过去,杨树港、竹皮河清澈见底,长期以来曾浇灌了两岸大片的沃土,养育了一方荆楚儿女,造福

5、于两岸黎民百姓。至今在当地民间仍流传一首这样的歌谣:“竹皮河、杨树港,河边杨柳一行行,鱼儿水中游,鸟儿枝头唱,清清一河水,两岸菜花香,人杰地灵五业旺,美景胜天堂” 。如今,随着荆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居民的快速增长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源的增加,排放了大量的工农业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物,致使杨树港、竹皮河的污染不断加剧,昔日清清的河水已变成乌黑发臭,已严重损害了杨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着两岸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的工农业经济的发展。4、社会事业滞后规划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水平较低,95%以上农民未参加养老保险,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

6、等“三难”现象依然存在。区域内农民文化水平不高、职业技能较差、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市场意识淡薄、致富能力不强,与现代生产方式不相适应。农户住宅布局不合理,随处而建,建筑风格和建筑质量也参差不齐。农户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三)建设示范区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立足现状、把握趋势,推动规划区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既十分必要,也面临难得的机遇。1、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示范区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特殊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4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在“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持续深入地推进。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

7、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决定着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导向,即把农民生活的尊严感和幸福感摆在首位。选择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新农村设道路,有助于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增强农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尊严感。2、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扩大内需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战略选择。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动力引擎,20字方针要求下的新农村建设无疑是撬动农村巨大消费市场的支点。因此,新阶段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必然要求更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从现状看,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仍旧任重道远。为此,

8、从中央到省里均强调: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关键是要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5月在鄂州召开的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实行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城乡一体化战略。因此,扩大内需和统筹城乡发展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3、试点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试点推进是过去5年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显著特征。在此过程中,全省形成了仙洪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7个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县、88个试点乡镇等“跨区域、多层次”探索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的格局。进入新的阶段,新农村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转变5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要求用生态文

9、明理念指导新农村建设;扩大内需,统筹区域、城乡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新农村建设必须让更多群众受益,要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健康幸福指数,增强他们生活的尊严感和幸福感。顺应新形势、面临新任务,试点推进仍将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不同的是,具体模式将由过去“选村试点逐步推进”向“成片示范加快推进”转变。基于这一转变,省委省政府在2010年1号文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支持力度”中明确指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自主开展改革试点。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省级试点的力度:省委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城乡一体化扩点县(市、区)试点的意见 (鄂办发【2010】60号)

10、 , 意见将示范区域范围内的掇刀区列入全省新一轮城乡一体化化6个县(市、区)之一。这为荆门市形成省级试点和县(市、区)自主试点相互促进的新农村建设格局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4、基层期盼和积极参与为示范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规划区基层干部和村委会班子普遍热情高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意愿强烈。同时,当地民风淳朴,社会治安不断好转,已经形成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和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人文条件。5、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十七大以来,荆门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湖

11、北省实施“两圈一带”建设的战略机遇,遵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6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市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道路。近两年来,结合荆门市的实际,在大量调查分析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杨竹流域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生态产业、生态民居、生态田园、生态人文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的战略构想,并将在政策、项目、资金、智力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是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根本保障。二、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战略措施(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和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为契机,根据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按照“一建、二治、三创、四整、五统、六新”的总体思路

12、,以“四生” (态产业、生态田园、生态民居、生态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快转变流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打造新生态、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庄、焕发新面貌、共享新生活,逐步把杨竹流域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为全市、全省新阶段加快推进片区型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探索新路。(三)规划原则1、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突出政府在示范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更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使政府引导7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13、相互结合。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2、城乡统筹与差异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轮驱动”战略思维,围绕统筹城乡目标进行规划,推动在基础设施、产业融合、要素流动等方面的城乡统筹,加快缩小城乡差距,让乡村人享受与城市相近的物质生活,如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通讯、丰富的商品等。同时,注意保持农村的自然风貌、农业风光,保持农村的景观特色,从而使村民享受与城市“不同类但等值”的生活品质。3、生态优先与产业富民相结合的原则基于示范区流域生态现状,紧紧抓住“生态文明”这一根本,把流域治污摆在首要位置。在改善生态面貌同时,力争做好水文章,把治污与发展旅游产

14、业、生态农业等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治污”与“富民”同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4、全域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突破示范区行政区域壁垒、城乡二元结构,把规划区所涉“一市一县两区、四镇两办、22个村(场)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城乡、区域统筹规划。同时,根据示范区内不同村的村情,选择各自的发展重点,发展路径。5、地域性、前瞻性、示范性相统一的原则尊重新农村建设的一般规律,同时抓住示范区“三区合一”的地域特色,进行科学、前瞻规划,用创新的理念、探索突破的思维编制片区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规划,突出在全省的示范性。8(五)战略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四生”建设为载体,将该区域建设成为区域协调发展

15、示范区、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推进区、生态和谐引领区。1、生态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培植主导产业,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规划区内产业朝着标准化、优质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推进经济发展向“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可循环”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到 2015 年,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11500 元以上,年增长率达到 12%以上。核心区内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 8 万元以上。在进一步巩固或提高有关指标基础上,到2020 年,形成“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三产可持续,产业间良性互动

16、”的生态产业体系,为示范区内居民过上富裕生活提供物质保障。2、生态田园彻底治理竹皮河、杨树港河水污染,构建山、水、田、林、路配套的田园生态体系,到 2015 年,核心区内通村公路和通组公路通达率、硬化率达到 100%,入户和到基地公路通达率达到 100%、硬化率达到 100%;农田排灌沟渠畅通率 100%以上,灌溉保证率 80%以上;宜建农村新能源入户率达到 80%以上,农村安全饮水率 100%以上;森林覆盖率 35%以上;竹皮河、杨树港污染得到基本治理,整个河段地表水达到功能区划四类水体以上的标准。在进一步巩固或提高有关指标基础上,到 2020 年把示范区建9成山、水、田、林、路相协调,融生

17、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田园。3、生态民居村庄建设布局比较合理、功能分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卫生状况改善,实行人居与畜禽养殖分离,解决垃圾乱堆、污水滥流的问题,基本普及生态清洁能源。培养规划区内居民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人人爱环保、大家都参与”的生态文化。到 2015 年,核心区内村庄绿地率 40%以上,公路及农田林网控制率 100%以上,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在巩固或提高有关指标基础上,到 2020 年,把示范区建成“小桥流水人家,河水泛舟渔歌唱晚”的生态民居新景象。4、生态人文构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生态。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全

18、面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到2015 年,核心区内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 100%,村村建有村组织活动场所、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村村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规范有序,乡风民风显著改善。到2015 年,核心区内村“两委”班子健全有力,村党支部达到“五好”目标,村务公开率达到 100%,无计划外生育,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在进一步巩固或提高有关指标基础上,到 2020 年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生态

19、相协调的宜居、宜业、宜游区域。10表 1 杨竹流域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目标指标体系表指 标 2009 2015 2020 属 性生产总值(亿元) 2.56 5 10 预期性三次产业结构比重54:24:2230:28:4215:37:48预期性经济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5838 11500 18000 预期性农业科技贡献率(%) 39 57 62 预期性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40 65 75 预期性“三品一标”产品数(个) 3 22 50 预期性畜牧水产养殖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30 50 60 预期性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1.1:1 1.6:1 2.2:1 预期性加入农民专

20、业合作社的农户数量(户) 120 700 1200 预期性生态产业指标村集体经济收入(元/个) 20000 80000 160000 预期性公路通达率、硬化率(%) 60 100 100 预期性农田排灌沟渠畅通率(%) 60 80 100 预期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52 0.60 约束性耕地产出率(元/亩) 1000 4500 7500 预期性化肥利用率(%) 30 35 45 约束性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率(%) 10 60 90 约束性减少化学用药量(%) 10 15 约束性生态田园指标森林覆盖率(%) 20 35 40 约束性村庄绿地率(%) 30 40 50 约束性农村安全饮水率(%) 32 100 100 约束性生活垃圾收集率(%) 10 85 100 约束性3R 材料使用率(%) 5 50 80 约束性宽带入户率(%) 10 35 80 预期性生态民居指标清洁新能源普及率(%) 10 80 100 约束性义务教育普及率(%) 70 95 100 预期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50 84 90 预期性生态人文指标广播电视覆盖率(%) 70 95 100 预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