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建设要从习惯养成抓起.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5482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文化建设要从习惯养成抓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全文化建设要从习惯养成抓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全文化建设要从习惯养成抓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全文化建设要从习惯养成抓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全文化建设要从习惯养成抓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安全文化建设要从习惯养成抓起摘要: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必须把安全文化理念 深深渗透并根植于员工思想灵魂之中,彻底消除其思想上的安全隐患,使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一种安全责任,员工们才能不负使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 习惯培养 0 引言 随着煤矿企业加大了对矿井的改造和安全方面的大量投入,基本消除了井下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几率。但对于矿山救援队伍来说,不管安全形势如何发展,都必须做好救灾战备工作。在救援队伍的战斗力保持并达到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怎样在安全形势大好的前提下,协助矿区搞好矿山安全工作,让矿山职工日常安全作业成为一种

2、习惯,是摆在我们救护人面前的一个课题。 以下是本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1 良好的安全习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 “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 ,这是世界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对于习惯的解释。他的理论应用在日常生产活动中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是大多数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常抓不懈的课题。大多数员工对于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文化理念也有一定的认识。2实际上,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是在长期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积累验证而形成的,最终提炼升华为一种被企业员工认可的文化理念。然而,这种理念的宣传、灌输乃至使其牢固植根于员工思想灵魂之中,并且逐步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则需要长期坚持不

3、懈的安全思想教育,使安全生产行为逐渐成为职工坚持的日常行为习惯,安全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2 重视安全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安全发展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安全习惯的养成也是从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或日常行为逐渐积累形成的。目前享誉全球的最安全公司美国杜邦公司就是通过对细微环节和员工日常行为的把控来践行安全管理要求的。该公司召开任何会议之前,主持人都会向与会人员介绍安全出口的位置。这家公司在日常管理中还对员工的日常行为作了严格要求,比如铅笔芯要朝下插在笔筒内;禁止在办公室奔跑;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等等。从每一条看似苛刻的规定我们不难看出,杜邦公司十分注重细节的管理。这些关于细节的规定都与员工的日常行为有关,

4、目的是通过制度的约束力使员工养成安全习惯,并且清楚什么事情有所为,而什么事情始终不能为。这正是安全生产中的命脉之穴。 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创设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这对保障安全生产而言意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内在规律可循,排除自然因素的影响,其起因或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或是在于管理不当所致,总之根源大都在于错误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而由此引发的事故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安全教育来进行预防和控制。员工安全行为习惯3的养成一方面要靠严格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安全教育和安全氛围的创设。只有依靠安全文化的培育,营造一种良好的

5、安全氛围,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才能使企业成为有共同价值观的、有共同追求的、有凝聚力的集体,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素质。因此,建立系统、科学、细致的安全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长效做法。 安全管理上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习惯性违章。生产中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为失误和“三违”的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在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时,应结合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客观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根源所在,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抑制安全行为习惯在生产队伍中泛滥。而实践证明,安全性评价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方面成效显著,但对于控

6、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却收效不大。我单位近年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始终在生产计划范畴之内,而且也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条例,可以说制度保障比较完善,但现实情况是安全状况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违章作业行为屡禁不止,这对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为此,管理部门试图从员工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研究发现,部分员工对安全事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思想观念误导日常行为,久而久之违章便形成了一种惯性。单凭简单的说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而应该从根源着手,对这部分员工进行思维诱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生产队伍中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职

7、工按照企业的安全目标,以自觉为主,自4主管好自己的工作安全,构建 “为了人、关心人、培育人、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凝聚人”的人文氛围,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安全文明生产的目标,这比“制管”更能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关怀。 3 正确的安全习惯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方向 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员工正确做事的能力,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以安全文化建设为依托,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注意因势利导,才能取得实效。 “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是几乎所有煤矿企业抓安全生产的安全口号。这也是一种安全文化理念。在实际生产中,要把这些安全文化理念灌输和渗透到每名

8、员工思想灵魂之中、并自觉转化成规范的安全行为习惯,以促进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具体来说,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采取“闻、记、观、谈、查、评”六字法对员工实施安全文化理念的疏导和教育。闻,通过班前学习向员工灌输安全文化理念,让员工听到,使其入脑入心;记,在班前学习中让员工做好学习笔记,并通过培训、考试和安全知识答题活动等形式,使其记牢安全文化理念;观,在井上下构建安全文化长廊,通过悬挂醒目的灯箱、牌板、标语等宣传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时时处处让员工看到,使其做到耳熏目染;谈,通过日常谈心谈话,尤其是重点与安全意识薄弱的特殊人进行谈话,将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这些人思想灵魂之中,使其在作业中做好自保互

9、保安全工作;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经常巡查和督促员工对安全文化理念的践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教育,使其既能接受又能做到,达到5自我约束的目的;评,对班组每名员工实行考评,检验其履行安全文化理念的行为标准,并适时给予评价和激励,使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安全行为的养成方面,要运用行为科学因势利导。 一要强化自觉性。企业应该坚持人本管理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对照安全操作规程对员工进行安全文化教育,敦促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使之成为日常行为习惯。 二要强化引导性。安全文化在安全工作中发挥作用是通过对干部职工行为观念潜移默化的引导而显现出来的。无论

10、是安全习惯的养成,还是安全文化建设,都必须伴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结合企业的实际,针对企业的特点,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持续改进,逐步深入,不断提高。 三要强化人员素质的培养。安全习惯的养成多半在于人员素质的培养。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根据企业特点,开展安全文化、安全知识及技能的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同时,要加强安全宣传,向员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 、 “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 、 “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等安全观念,树立“不做没有把握的事”的

11、安全理念,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四要强化针对性。针对安全生产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加强管控力度,及时巡视检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避险方法;准确、及时、6全面地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不弄虚作假,不隐瞒真相;服从指挥,忠于职守。 五要强化保障性。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与水平,体现着一个企业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反映着企业职工队伍的精神状态,最终必定影响到这个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和效果。为防止安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就必须有一定的强制力作保障。4 结语 总之,要把企业安全文化理念融入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积极引导企业的员工在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引导下,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并以安全文化理念促使“零三违、零隐患、零事故”安全型班组建设目标的实现,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水承,裴拙勤.论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04). 2邓巧华.关于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7). 3高志扬.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