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基本路径摘 要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课堂政治理论教育而言的,其具有目标的隐蔽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及效果潜在性等特点。目前。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定期的组织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新媒体的舆论宣传、专业课堂及导师的言传身教等等。现阶段,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环境的营造、制度的健全、人才的培养、对学生心理的把握等几大方面下功夫,以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高校 隐性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
2、育的特点是针对显性教育,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而言的。无论是从目标、形式、内容和效果等方面看,它都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目标的隐蔽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不像政治理论课那样,制定有详细、具体、显而易见的教学目标,而是蕴藏在教育对象参加的各类活动之中,其教育目标是教育者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事先设定的,隐蔽在其丰富、活泼的活动形式下,易于2被教育对象接受,降低排斥感。 (二)形式的多样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大多数是以一定形式的校园组织为载体,通过其举办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吸引青年学生的参加和学习,告别了传统课堂的形式单一特点,利用教育对
3、象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内容的丰富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两课”内容为基础,并结合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以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育内容涉及价值、情感、家庭、社会、国家等生产生活领域的各个环节,其内容更多的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立足社会。 (四)影响的潜在性。 隐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隐” ,不仅教育目的“隐” ,同时其结果也具有“隐”的特点。它不同于第一课堂的学习,可用试卷、成绩判定其教育成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
4、育的基本路径 现阶段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即从专业课和导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入手,另一方面是通过第二课堂补充,即从丰富的组织生活、校园文化生活及社会实践活动着眼,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领域。 3(一)党团支部的组织生活教育。 党团支部的组织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党校、团校的定期的培养教育,以及日常的管理工作,可以极大的提高青年学生的凝聚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了解国情、党情、社情、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局势,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二)日常校园文化生活的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各类社
5、团组织林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恰恰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通过举办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育活动,以及各类大型讲座、比赛,寓教于乐,渗透团结、友爱、合作创新、诚信等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当代青年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 (三)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教育。 中国传统节日历来被看做是教育的好资源,利用各类节日的特殊含义,如“三八” 、 “五一” 、 “五四” 、 “七一” 、 “八一” 、 “十一” ,以及民间的传统节日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纪念日,或是大型升旗仪式等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和平的热爱等等,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化。 (四)社会实践的感化教育。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
6、言权”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没有实践就没有对国情、社情的真实了解,没有实践就没有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没有实践就没有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敬重。只有在实践中,高校青年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投身生产生活第一线,通过各类社会调研、志愿服4务、勤工助学等活动,认识国情,了解百姓疾苦,提高综合能力,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其热爱社会、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利用所学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五)新媒体的舆论传播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和缺少的基本工具,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宣布着数字化、信息化生活大势所趋。新时期,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了隐性思
7、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利用微博、博客、空间、微信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向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工作、心理咨询等各类服务,占领者舆论阵地。同时,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手机等传统媒体的舆论宣传和教育作用也同样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全方位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保证国家文化安全。 (六)导师的言传身教与专业课堂的再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两课”的目标,也不仅仅是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毕生事业。作为“两课”的有效补充,高校各大专业课堂和导师的言传身教发挥着巨大作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老师的榜样模范作用,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莫大的帮助。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金晓萌,曹军.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形教育.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93-195 52张俊景.浅谈高校学生德育状况及隐性教育.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