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越来越大,伴随着的信贷风险也随之增加。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信贷风险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巨大,因此,对其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类入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管控建议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类别 (一)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在发放贷款由于客户违背信用而不能按期全额或者部分归还贷款的是信用风险。贷
2、款发放要求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这些判断并非都是正确的,即使是正确的,贷款人也可能在申请获批贷款后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其无法按规定还款,这种情况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是银行贷款面临的最大的、最主要的风险类别。 (二)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2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操作失败或失误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就银行贷款来说,银行员工没有遵循规章制度,按流程审批贷款、 没有严格执行“审
3、贷分离”制度,或者没有做好贷后管理,当发现问题时员工没有按规定上报等现象都是操作风险的表现。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根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因素是来自于银行内部还是银行外部划分为内源性风险和外源性风险。 (一)内源性信贷风险成因 对银行来说,内源性信贷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来自于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存在较多漏洞等方面,这对银行来说是可以通过制度的完善,管理水平的提高得到改进的,具有一定的可控性的,因此从银行内部分析信贷风险的成因非常必要。 一是存在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在同一个银行中,各个部门还没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银行之间存在拉客户拉贷款等不当竞争的现象
4、。二是银行员工在贷款管理工作中没有把相关文件吃透;没有很好的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在发放贷款时重贷款数量轻贷款管理、贷款审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调查不细,贷时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以致难以控制贷款的全过程,使他们难以控制的贷款,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贷款问题。三是从贷款的结构上看,中长期贷款占比太3高,容易引发流动性危机;从贷款的产业结构看,过分地集中于少数几个产业,造成银行信贷风险过于集中,当相关行业出现问题时,银行的贷款资金将遭受大额损失。 (二)外源性信贷风险成因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原因。宏观经济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对未来的走势做出准确的判断,而政府又会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
5、的经济政策,但市场反应又往往变幻莫测。所以正常情况下,银行很难对经济政策做出全面的研究和分析,预测市场的能力不强,因此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和经济政策趋势,因此,银行贷款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就加大了。二是由于政府干预产生的信贷风险。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商业银行应该是市场参与的主体,是资金配置的主体,政府的职能应局限于宏观调控,但实际的情况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并没有完全退出的行政干预,往往会对一些特定项目做出指定投资要求,出现特定项目效益不高,甚至亏损,给银行造成了不良贷款。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贷款的内部控制,健全银行内部贷款管理制度 通过设立贷款调查岗位,负责对贷款
6、项目进行信用分析,调查贷款申请人情况是否真实,借款人的合法性,预测贷款还款的可能性,对贷款申请的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等提出初步审查意见;设立贷款审查岗位,对贷款调查报告进一步审核,看是否符合本行的贷款政策,审查本行的资金头寸是否充足,能否满足贷款需求;设立贷款决策岗位,成立贷款审批委员会,按照分级负责、集体审定、一人审批的原则对贷款申请作4出决策;设立贷款检查岗位,在贷款发放后,负责对贷款进行跟踪检查,监督贷款人按合同规定使用贷款,并及时发现贷款的风险信号,做出相应措施防范风险扩大和进行补救;设立贷款稽核岗位,负责检查贷款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法律,检查信贷人员有无遵循贷款制度,有无“以权谋私”等现象
7、。 (二)建立信贷风险责任考核机制 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业绩考核体系主要以员工完成的业务量为考核指标,但对发放信贷的相关风险考核指标并不充分,应该加大对信贷风险因素的考核指标建设。首先,建立以行长负责制为中心内容的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其次,将贷款管理的权限与相应的责任分级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个人,严格划定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第三,明确奖惩条件和标准,并规定未履行相应职责应该承受的经济和行政处罚,确定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将贷款管理工作人员的业绩与利益挂钩;最后,建立信贷人员离职审计制度。 (三)培养浓厚的信贷风险文化 社会信用观念薄弱是我国现阶段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造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原因之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可以用法律严格的纪律,促进道德自律规则的形成。通过预防和惩治违法,确保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效运行。应该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对现有制度进行整理,更新的规则和条例,提高信贷风险文化体系的可操作性。通过对信用制度的完善,达到防止恶意信贷行为的产生,减少了银行的不良资产数额,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5参考文献: 1杨淑娟,韦巍.关于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 ,2012 2张瑞.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析J.时代金融,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