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经、肝经、督、任.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95804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7.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经、肝经、督、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胆经、肝经、督、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胆经、肝经、督、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胆经、肝经、督、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胆经、肝经、督、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针灸学腧穴各论,泸州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十一、足少阳胆经,胆足少阳之脉: 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 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跳回,循行释疑,头角: 额结节下加颊车:经脉向下经过

2、颊车部位毛际: 耻骨阴毛部髀厌:即髀枢,相当于环跳穴季胁:11、12肋部(孟、仲、季)髀阳: 大腿外侧外辅骨:即腓骨绝骨: 腓骨下端低凹处大指岐骨:第1、2跖骨三毛: 大趾背短毛(爪甲后二节),头角,颊车,毛际,髀厌,髀阳,外辅骨,绝骨,大指歧骨,少阳与耳关系密切,三焦经:其支者: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胆经: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内经原文主治,是动则病 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 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

3、,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主治释疑,面微有尘:面色晦黯,如蒙尘土膏泽:脂滑润泽足外:下肢外侧经脉所过阳厥:足少阳经气阻逆为病主骨:少阳行头身之侧,多骨节,故主骨所生病。其病“诸节皆痛”、“百节皆纵”“骨摇而不安于地” 肾:主骨-生长(主骨生髓) 胆:主骨-运动(节痛、节纵、骨摇)头痛颔痛:颔,颞部。颔厌由此而名。马刀侠瘿:瘰疬长于颈项or腋下。 (发于腋下赤坚,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侠瘿。颈前为“瘿”,马刀可生长于腋下,侠瘿应在颈侧。灵枢痈疽),头部诸穴,瞳子髎: 主治:目赤、迎风流泪;偏头痛 刺灸:a.向后平刺b.三棱针点刺出血听

4、会: 主治: 急性耳鸣耳聋(卡他性中耳炎) 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刺灸:a.针刺张口取穴b.按摩压耳抽气颔厌 主治:悬颅 1.偏头痛悬厘 2.?曲鬓,注意: 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前回: 运动中央后回: 感觉,1.中央前回 顶颞前斜线 2.中央后回 顶颞后斜线,请同学们注意定位:,1.找两点: 头维:入发际0.5寸旁开4.5寸(下关穴直上) 曲鬓:耳前发后缘直上(平角孙穴)2.划弧线: 平行发缘,作头维、曲鬓连线3.分四段: 四等分头、曲连线 (头维、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百会,前神聪,主治:,顶颞前斜线: 前神聪(百前1寸)-悬厘 运动障碍(肢体偏瘫、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顶

5、颞后斜线: 百会-曲鬓 感觉异常 (麻木迟钝、感觉过敏)穴区: 上1/5为下肢躯干 中2/5-上肢 下2/5-头面,对侧,解剖头皮:1.皮下筋膜 2.帽状腱膜(临床报告:多针此层不易出血;易得针感)3.腱膜下结 缔组织(标准行针多在此层进行。 针感变化:紧张-空松-紧张),注意: 头部针刺头皮时注意操作。 (进针、 行针、出针),操作,1.体位: 卧位2.进针: a.角度、层次 : 300捻入(皮肤、皮下浅深筋膜、帽状腱膜、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b.医者针感:松紧-空松4.调向: 与头皮平行捻入5.捻针: 拇指掌面、食指桡侧面挟持针柄食指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捻转。200次/分。捻针23分钟后留2

6、030分钟。(其间可捻2 3次)6.患者针感: 热、麻、胀、抽动7.出针: 刺手轻捻,松动针身;压手固定穴周退至皮下,迅速拔针。干棉球长时间重压。,拳王阿里的症状,1.运动减少: 随意运动减少,始动困难,缓慢。重复动作时,速度、幅度减少。小写症。语声单调,低沉。进食、水呛咳。偶有起身时,全身不动,“冻结” 发作。2.振颤: 紧张时加重。由一侧上肢发展到四肢、下颌唇舌颈。46秒。3.强直: “面具脸”。面肌强直,表情、瞬目减少。4.体位不稳: “慌张步态”。小碎步,前冲。晚期姿态反射进一步失常,易跌倒。5.其他: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唾液、皮脂分泌增加,汗液分泌异常。大、小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

7、忧郁、痴呆。,帕金森综合征,风池:祛风大穴,命名:风为阳邪,其性轻扬, 头顶之上,惟风可到。此穴在 颞颥后发际陷中,手足少阳、 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 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功用: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宫窍主治: 1.治风 a. 祛外风(恶寒、发热,头痛、项痛、鼻塞) b.熄内风(高热角弓反张、肝风内动:手足蠕动,头摇身颤。耳鸣如潮) 2.宁神 失眠,刺灸:小心操作,针刺方向: a.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斜刺 b.平刺透风府穴(后发际上1寸)深度:下斜刺0.81.2寸;平刺可稍深特别注意:不可深刺。下有脑干(延髓生命中枢影响呼吸、心跳等)按:临床常用一指禅推拿、按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痛

8、,为什么风池为治风、安神要穴?,答:1.关于治风。 外风: 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阳维脉维系诸阳经主表,故可疏外风解表。(阳在外) 内风: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病机十九条?)肝胆相表里,故可通经络,熄内风,清头明目。 又:穴位所在位置特殊。 项后两大筋之间。入脑之要冲,风邪所凑之处,针刺可祛外、熄内之风。,为什么风池为治风、安神要穴?,2.关于安神。此为近代针灸家据临床实践发现提出的。 经络:风池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跷之会。 a.手少阳三焦经布胸中络心包。 b.足少阳经别贯心。 c.阳维维系诸阳。 d.阳跷司眼睑开阖。 脏腑:心主藏神,胆主惊。 胆气失调则心神

9、失守。心胆气虚致惊悸失眠。 因此,风池穴可通过对多条经络、多个脏腑的调整以安神定志。用于原因不同的多种失眠。,现代研究:良好解毒功能,流行性腮腺炎:+曲池、外关、合谷甲状腺肿大:+大椎、大杼、急性喉炎:+少商美尼尔氏病:+太阳、太冲,肩井:,定位:, a. 医者以掌后第一横纹按于肩胛冈下缘,拇指 在第七颈椎下,余四指并拢按在肩上,食指 靠于颈部,中指屈曲,指尖下为穴。 b.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 c.乳头直上最高点。治疗: 1.难产 2.无汗、少乳+ ? 3.颈项强痛,不可回顾 (肩周炎、冈上肌腱炎、颈椎病)+? 刺灸: 1. 向肩胛冈方向斜刺80度? 2.拿、拨肩井(保健、治疗。 非常舒适),日

10、月:胆募穴7肋间。主治:黄疸、肋间胀痛,京门:肾募穴12肋端。取穴:屈肘取穴。主治:肾炎水肿。,环跳,定位: 侧卧屈股,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与内2/3交点处。解剖: 臀大肌、梨状肌下缘, 深部正当坐骨神经。,环跳,主治:环跳腿疼刺而即轻 1.腰腿痛(扭挫伤、风寒痹证)(坐骨神经痛主穴+?经穴) 2. 中风偏瘫、股骨头坏死(激光针) 3.外阴病:缩阳 刺灸法: 双手进针直刺有针感为度35寸 a.直刺: 坐骨神经痛等腰腿病 b.斜刺: 会阴部外生殖器疾病,?,刺灸 :深达梨状肌下坐骨神经,风市:垂手中指尖下功用:祛风湿、壮筋骨主治:1.寒湿:下肢麻痹(股外侧皮神经炎)+闪罐2.瘙痒(荨

11、麻疹)+曲池、血海,阳陵泉:定位: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主治:合穴、下合穴、八会穴(合治六腑)1.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2.黄疸胁痛+支沟3.蛔虫症+胆囊穴/反应区刺灸:透刺:胃经足三里穴与太阴、少阳邻里相通。a.针阳陵泉而运胆汁入胃。补三里而能健脾,b.泻三里而能平肝,降逆通肠。,光明:尖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眼病远部取穴首选(络穴属胆络肝,肝开窍于目),悬钟:绝骨 髓会 各类骨病(疏松、骨髓炎、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环跳、阳陵泉、大杼,临泣:-带脉,腰胁痛,“腰溶溶若坐水中”,侠溪:荥穴,肝胆湿热,口苦,外阴瘙痒,治疗淋巴结核验方,轻粉9克 铜绿12克 松香60 乳香6克 没药12克

12、冰片2克 杏仁6克 红杆蓖麻子30克将蓖麻子、杏仁去皮,前六味共研细末,再用锤共砸为膏,备用。用时将药膏摊子干净布上,或油纸上,贴于患处,两日换药一次,直至痊愈。此方治疗淋巴结核,无论已溃未.溃外敷皆有效。 (王复兴),外敷消瘰膏治疗淋巴腺结核,颈部淋巴腺结核,中医名瘰疬,是一种缠绵难愈的顽固性病症。笔者应用祖传秘方-“消瘰膏”外敷治疗,效果良好。介绍如下:方药: 马前子15克 血竭10克 蛇蜕4克 蜈蚣4条 血余炭6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露蜂房6克 樟丹230克 香油1斤制法:先将香油加温100130度,纳马前子,一分钟后再下乳、没、血竭,再过一分钟后纳蜈蚣、蛇蜕、露蜂虏、血余炭,煎二

13、分钟滤过去渣,再将油煎至滴水成珠,纳樟丹约二分钟取下,候冷备用。. 用法:将“消瘰膏”敷黑布上贴患处。. (姚广明),十二、足厥阴肝经,灵枢经脉: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循行释疑,颃颡:喉头、鼻咽处上注肺:为什么十二经脉起于中焦而肝经最后没有回到中焦而是直接与肺交接(上注肺)?,内经原文主治,是动则病 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溃疝,妇人少腹肿,甚

14、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 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歌诀:十四是肝经,起于大敦期门终,肝病胆病前阴病,肾心脾肺治亦灵。,大敦,穴性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疝气(首选)?+照海 “大敦照海,患寒疝而善蠲” 能加强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促进回复 (小儿一过性较多,多可自行回复。成人要注意观察有无嵌顿) 降压(可以较稳固地对大脑皮质相应升压区域进行抑制) 中风昏迷、癫痫。 现代应用: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精索神经痛、阴茎痛。操作斜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行间: 行,足之用为行。气得行而通,滞得行而解。本穴为行走着力之处,其用着重泻法。泻

15、之俾使郁气得以通行也。间,病愈为间。即病得通行而告愈也。 尤云气得行,而病得间也。,穴性荥穴 定位第1、2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 妇人病(经带胎产):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血府,女子之疾多实症当泻。) 疝气,前阴病,癃闭 高血压头痛、眩晕(肝郁气滞)青光眼 神志病:中风昏迷、癫痫。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肝经实症多选行间? 大敦行间与太冲,肝在中封和曲泉 井 荥 输 经 合 木 火 土 金 水,医案针灸聚英,东垣治一富者,前阴臊臭,又因连日饮酒,腹中不和,求先师(张洁古)治之。 (分析? )曰:夫前阴足厥阴之脉络,循阴器出其挺末。凡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五方为臭,入肝为臊,此其一也。当于肝经中泻行间,是

16、治其本。联想: 可否用于治疗狐臭等多种体臭?,太冲:太,大也;冲,冲盛。穴为肝经之原,当冲脉之别处。肝藏血,冲为血海,肝与冲脉,气脉相应而盛大,故. “少气多血共四经,太阳厥阴两边分”,穴性输穴、原穴 定位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主治 肝病首选穴 (多脏腑:肺、脾胃) a.上:头晕、高血压、巅顶痛(肝阳上亢); 面瘫、口眼歪斜(肝风内扰) 咳血(木火刑金) b.中:胁痛、胃痛呕酸、口苦、腹胀泻(肝火犯胃、见肝之病知肝犯脾) c.下:一切疝气、男 女外阴病 全身病: 小儿惊风、精神疾病(忧郁、狂躁) 调整气机 +? (重要!),太冲(肝原穴)治病广泛,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开窍于目、主筋

17、、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1.主疏泄:a.本脏:失于疏泄(不畅、郁结)太过(肝气上逆,气厥)b.脾胃:脾(上眩晕、下飧泄)胃(呕腐吞酸,嘈杂)c.胆:太息、胁下胀满、口苦、疼痛、黄疸d.气血津液郁滞(月经紊乱,排卵异常;癥瘕积聚;外伤淤血停滞胁下)2.藏血:(储血治肝气太过。调血:动则运血周流,静则血回藏神)a.目干涩、夜盲;筋脉拘急、麻木、屈伸不利、颤抖;b.肝(藏魂)血不足则心(主神)血暗耗(木与火,母与子):惊骇多梦、夜卧不安,梦游、幻觉,章门: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定位:第11肋端游离端下主治:疏肝理脾、理气散结 1.消化系:一切积聚痞块(气血痰食水壅滞) 小儿疳积

18、、饮食不化、伤食 肠胃消化不良 2.其他:胁痛、黄疸、消瘦 3.现代:肝脾肿大、肝炎、肠炎(病程较长者)刺灸:0.51寸(小心刺伤肝脾),脏会、脾募穴:,医案针灸大成,正卯岁,因磁州一同乡,欠俸资往取,道经临洛关,会旧知宋公云:昨年长子得一痞疾,近因下第抑郁,疾转加增,诸药不效,如之奈何?予答曰:即刻可愈。即针章门等穴,饮食渐进,形体清瘦,而腹块消失。,督脉,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主病,发热性疾病(阳脉之海):神志病、热病、肛肠病、腰脊头项病、相关内脏病,背部腧穴,颈椎:C7 大椎 胸椎:T1 陶道 T3 身柱 T5 神道 T6 灵台 T7 至阳 T9 筋缩 T

19、10 中枢 T11 脊中 腰椎: L1 悬枢 L2 命门 L4 腰阳关 尾骶以下: 骶管裂孔 腰俞 尾骨尖下 长强,长强:为纯阳初始,使脏中生纯阳正气,舒缓各部器官。,定位:尾骨尖下命名:“长于阳而强于阴” (督为阳脉之海,故长于阳)主治: 1.痔疮 +承山(膀胱经经别入于肛) 2.脊背强痛(“井穴”) 3.小儿按摩:便秘 上推(龟尾) 腹泻 下按 4.保健按摩(壮阳)刺灸:斜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腰阳关:,定位:L4棘突下功用:强腰膝、益下元主治: 1.生殖系:痛经、阳痿(虚寒) 2.运动系:腰骶疼痛(椎间盘突出、棘上韧带炎) 3.其他:破伤风、疝气强壮穴(上为命门、下为关元俞、 前

20、为关元、旁为大肠俞),命门:两肾之间,肾间动气处,为元气根本,生命之门户。(内?外?),定位:L2棘突下功用:补肾壮阳、调经止带、舒筋活络主治: 1.泌尿生殖系:痛经、阳痿,滑胎 2.运动系:腰骶疼痛 3.其他:+肾俞 虚损劳伤、手足逆冷, 肾炎水肿(肾病综合征) 小儿遗尿,至阳:,定位:T7棘突下(俯卧背部最高点)命名:人以背为阳,而横膈膜以下 为阳中之阳,以上为阳中之阳。 此处至有到达及极致之意。功用:健脾胃,清湿热 1.阳黄 (黄疸多因脾失健运,湿遏于中,胆汁外溢所致。 该穴属督脉,居膈俞之间,下邻肝胆俞。刺之 可健脾泄热,利肝胆) 2.消化异常:腹痛、泄泻刺灸: “至阳亦治黄疸病, 先

21、补后泻效分明。” 玉龙歌,现代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热重湿轻型)+太冲 穴位注射:肌苷酸钠0.20.4g/次,隔日注射一次,5周为1疗程。针灸学辑要,灵台,定位:T6 下命名:灵台为古时君王宣德布政之地,喻心。 穴在第6椎下,内应心,故名。功用:清热解毒、宣肺解表主治:火毒疔疮疖肿(DM)解释:1.病因病机: a.“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 b.“痈疽原是火毒生,经脉阻隔气血凝” 医宗金鉴 c.心于五行属火。 2.本穴属督脉又近心。督脉贯心而又总 督诸阳,针之可泻诸阳经郁热火毒, 同时可泻心火。,大椎,取法:正坐俯首,项后脊背上方突起棘突最高者下方功用:清热解毒、解表通阳、

22、镇静安神、宣肺调气主治:1.热病:恶寒发热、疟疾、骨蒸潮热、中暑高热 2.呼吸系:咳喘、胁痛、胸闷 3.神经系:癫狂痫、小儿惊风、(角弓反张) 4.消化系:黄疸、吐泻、霍乱 5. 其他:项背强痛 6.现代研究:肝炎、血液病、老年初期白内障,湿疹、瘫痪 刺灸:1.朝向肩胛斜刺:通调阳经肩背经气 2.直刺放血:泄热为主 3.沿皮向头部针刺:改善脑功能,调节神志,治疗瘫痪,百会:“三阳五会”、“泥丸宫”、 “鬼门”“天山”,定位:命名:头为诸阳之会,穴为手足三阳、督脉、足太阴交会处,百病皆治故名功用:苏厥开窍、升阳固脱主治: 1.神经(脑)系: 清阳不升所致眩晕、阳气郁闭所致晕厥、中风失语、失眠 2

23、.脏器脱垂: 脱肛、阴挺、疝气;胃、肾、脾等下垂现代研究:动物失血性休克,控制失血后,灸百会30min血液上升35mmhg,( 本症多有暴怒忧忿导致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血气运行不循常道,清窍受扰所致。治当苏厥醒脑为主。水沟穴位于任督交接之处,取之可接续阴阳经气。),水沟:,定位:人中沟中上1/3处主治:急救首选,止痛要穴,各种急症以昏迷(厥症)为独长 1.厥症 厥乃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昏厥时间较短,醒后无偏瘫,失语、口歪等。 2.腰痛(根结关系)角弓反张,脊背强痛属督脉病,取之有良效。 “脊背强痛泻人中,挫闪腰酸亦可攻”玉龙歌,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循行背部正中,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人中

24、穴,,任脉,起于中极之下, 以上毛际,循腹里, 上关元,至咽喉, 上颐,循面,入目。,任,承任;妊养也,主病:阴脉之海,主干: 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症瘕络脉: 实则腹皮痛,虚则瘙痒 ?,腧穴特点,1.募穴众多(俞募配) 心包-膻中 心-巨阙 小肠-关元 膀胱-中极 三焦-石门 胃-中脘2.部分输穴有较好强壮作用,且可以治疗神志病 气海、关元、神阙、,中极:-4寸膀胱募穴尿潴留局部首选穴石门:-2寸三焦募穴主“少腹坚痛”用于“石女”(即输卵管阻塞者)气海:-1.5寸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差”用于各种慢性病气虚羸弱。 水分:+1寸内应小肠可分清泌浊用于慢性腹泻,大腹水肿。,关元:阴

25、中有阳保健要穴,命名:关元者,膀胱下口之关窍,关来元气。内经曰:卫气出于下焦,而行于表,元阴元阳之交关。故名。功用:培源固本、补益元气主治: 1.泌尿:小儿遗尿、老人夜尿频繁 2.生殖:不孕、不育;女子痛经、寒湿带下; 3.虚劳:消瘦乏力、纳少、溏泻刺灸:以灸法为主,典故,绍兴间,刘武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重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神腴润。 辛卯年间,岳阳民家,多受其害,能日害十女不衰。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信乎?曰:无也,惟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闻城砖、木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死后,刑

26、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关元何以能补气强身延年?,答曰: 关元为任脉穴、小肠募穴。又为足三阴(肝、脾、肾)与任脉会穴。 1.任脉为阴脉之海,阴经脉气所聚。(物质基础) 2.小肠之募穴,能泌别清浊。以助气血化生。 3.交会穴 : 先天、后天互相依存,互相补充。 脾为后天之本,能化生水谷精微。 肝为血海,主调气机。 - 调节 肾为先天之本,水火共居之脏(内藏元阴元阳) 藏精(五脏六腑之精;生殖之精) 故无论先天不足或后天虚损均可以刺灸关元补气强身。,神阙,功用:回阳固脱、益下元、调肠胃主治:禁针只灸 1.临床急救穴之一(昏迷休克) 2.腹泻、水肿,中脘,定位:+4寸穴性:胃之募穴、腑会功用:健脾胃、补中气、宁神志主治: 1.一切腑病(六腑之疾:消化系) 2.心烦、惊悸。夜卧不安,膻中:气会,定位:两乳之间,第四肋命名:胸腔中央,穴为心包所在处,喻为心之宫城。“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功用:理气降逆、益气宽胸主治: 1.理气要穴:咳、喘;心痛、胸闷;呃逆、呕吐 2.乳汁不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