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及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6097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及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及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及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及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及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及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作者简介:李字娜(1985-) ,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税务研究生,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财政学专业,税务研究方向。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的不断创新,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对 2002-2012 年社会融资年度数据进行简要分析,基于我国社会融资发展变化的现状,深入分析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银行的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融资;信贷融资;直接融资;银行业务 一.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 社会融资规模,中国人民银行定义其为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

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011 年 5 月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构成指标说明 ,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从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融资的角度看,其构成可分为:一是信贷融资,包括金融机构表内信贷和表外信贷表,内信贷主要是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表外信贷主要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二是证券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票据进行的融资;三是保险融资包括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向实体经济的投资等;四是其他融资,包括小2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向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产业投资基金对实体经济进行的投

3、资、金融机构的房地产投资等。 二、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结构的现状 (一)社会融资总规模不断增长,增速较快 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统计数据看,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较快,增速逐渐提高,金融体系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2002 年2012 年,我国的社会融资规模由 2 万亿元扩大到 15.76万亿元,年均增长 20.64%。 (二)信贷融资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在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下降的同时,金融机构通过表外贷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2012 年,金融机构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对实体经济的表外融资合计为 3.62 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 2

4、3%,而 2002 年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不足 0.1 万亿元。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在信贷融资中,2012 年金融机构表内贷款占比71.6%,表外贷款占比 28.4%,而 2005 年金融机构表内贷款占比 82.5%,表外贷款占比 17.5%。从近年来变化趋势看,金融机构表内贷款与表外贷款具有此消彼长的特征(如图 1) 。 金融机构表内贷款规模受货币政策取向的影响较大,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增加收益,另一方面又要规避贷款规模限制,通常做法是将一部分表内贷款转化为表外贷款。例如,2007 年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表内贷款下降,而表外贷款明显上升;2008 年 10

5、月至 2009 年,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货币政策转3化为适度宽松,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表内贷款明显上升,而表外贷款占比回落;2010 年,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我国又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表内贷款总量减少,而表外贷款规模明显增加;2011 年-2012 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回调,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金融机构表内业务明显回落,表外业务明显上升。 (三)直接融资比例不断上升,间接融资逐渐回落 近年来,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扩容发展,证券融资规模不断扩大。2012 年证券融资规模达到 3.55 万

6、亿元,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2.6%,而 2002 年证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只有 1.4%,规模只有0.03 万亿元。从股票市场上看,2002-2005 年,我国股市虽然走过了初创时期,但股权方面的相关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直接影响到股市筹资功能的发挥,4 年累计筹资总额只有 2199 亿元;2005 年,我国实行股权分置改革;2006 年,开始实施 IPO 新规,上述举措为一批业绩优良和高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创造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融资得以发挥;2009年创业板市场的启动,为一批科技型企业和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开辟了从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到 2012 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达到 0.25万

7、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总规模的 1.6%。 从债券市场上看,1993 年我国开始企业债券发行试点,但规模很小;2004 年以前债券市场发展较为缓慢;2005 年我国允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到 2012 年末,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达到 2.25 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 14.3%。 4从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来看,我国处于发展阶段。为了解决企业较大范围的货款拖欠问题,我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了银行结算制度的改革,通过推广票据结算,逐步实现商业信用关系票据化。然而自票据结算推广以来,商业承兑汇票遭到冷落,银行承兑汇票受到欢迎。到 2012年末,为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融资规模达到 1.05 万亿元,

8、而 2002 年却为-0.07 万亿元。因此,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利于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大。 三、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我国银行业务的影响 从财务角度看,银行业务可以分为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 (一)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表内业务的影响 表内业务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例如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就整个社会而言,直接融资的增加,并不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总量,这是由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的。 发展直接融资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产生的影响表现为:首先,直接融资的增加会导致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中居民储蓄存款减少和企业存款增加;其

9、次,还会使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短期化,改变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期限结构,进而会降低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并对其资产负债管理产生影响。 发展直接融资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在企业对外融资需求量一定的条件下,直接融资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其间接融资的减少,从而导致在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对商业银行5的贷款需求减少。其次,直接融资的增加,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 (二)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表外业务的影响 1、难以准确评估预测表外融资业务风险。银行的表外融资业务金融创新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这需要商业银行在表外融资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努力,但由于表外融资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反

10、映,运作透明度不高,因此其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较难预测和评估而且,由于表外融资业务风险是银行整体风险的一部分,随时可能转化为表内风险。2、表外融资业务快速增长导致银行潜在风险增大。一是表外业务虽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当企业资金链断裂,到期支付风险暴露,银行为这个敞口垫款,产生到期兑付风险。二是保证金存款比例较高的银行,利用保证金存款等短期资金,大量发放中长期贷款,导致存贷期限错配现象日益严重,进一步放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三是在长期负利率的条件下, “双重表外”业务扩张,银行将理财产品作为揽储的主要手段来做蕴含较大风险,脱离了监管的范围,缺乏比较有效的风险对冲隔离机制。(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尹继志,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变化与政策调控,经济体制改革,2013(1) 2索彦峰,社会融资结构变迁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理论研究,2012(12) 6注解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社会融资规模构成指标的说明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