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96899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武汉大学本科专业评估自评报告参考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山东大学文理科 类专业 评估 自评报告 学 院: _ 专 业: _ 专业代码: _ 校内 专业代码: _ 完成时间: _ 专业负责人: _ 联系电话: _ 0. 专业背景 信息 专业 联系人 姓名 电子 邮箱 电话 手机 通讯 地址 0.1 专业 认证 相关 信息 专业 名称 授予 学位 培养 模式 全日制普通 本科 教学 地点 山东大学 学制 在校学生 数 教师 队伍 院系 网址 0.2 专业 办学简介 0.2.1 学校 简介 0.2.2 专业 办学 情况 历史 沿革、 历史 积淀、学生培养情况 , 杰出校友 情况 教师 队伍情况:人数和结构 ,学科 和专业带头人情况 学科 基础 : 重要

2、 科研平台和科研经费和论文情况,学科排名。 教学 建设情况 :相关 人才基地、特色专业、教学成果等 0.3 专业 之前参加认证情况 本 专业首次参加 专业 认证 (如果 之前参加过工程专业认证 和 医学认证的,请说明 ) 1.培养目标 第一步 部分 达标 情况 1.1 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学校办学宗旨,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国际视野,体现前瞻性和引领性。 1.1.1 专业 培养目标 与新 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表述的内容一致。 1.1.2 培养 目标适应度分析 学校 、 学院 和 专业 的办学 定位 ; 满足 教育部专业标准 或者 国际标准 ; 专业 人才培养 与 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适

3、应 性,学生 服务面向 。 学生 就业 情况和发展情况,满意度情况。 1.1.3 引领性 、国际性和前瞻性分析 培养目标 与 国家 和 学校、学院发展战略的对接 【创新型 国家、双一流战略 】 。 专业 教学和人才培养 标准 与国际对接情况 【要求 涵盖 国际 标准 】 。 专业培养 要求的引领性( 拔尖 、创新人才) : 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如泰山学堂 、 国家 基地、 创新 试验区等 培养 领军人才 】 学生 国际竞争力的培养情况 :国际 交流、国际化教育、出国深造比例 【图表】 ;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 学生 参与科研情况、发表论文情况、竞赛获奖情况 科研 带动教学的 情况

4、 1.2 培养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可衡量、可达成,反映毕业生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 1.2.1 培养 目标 分析 培养 目标 反映 的 思想 品德 、 社会责任 和人文修养 等 内容; 反映专业 基础 和专业的 知识 、 能力 和 素质 的内容; 反映 可持续发展 、 发展方向和发展层次的内容。 1.2.2 培养 目标对专业特色和优势的体现 培养 目标对学科特殊要求的 知识 、能力和素质 的 响应。 如何 体现学生的特色和竞争力 (创新 能力 ) 。 1.2.3 培养 目标与学生发展预期的对应关系 学生 5 年 后发展定位 与 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分析。 说明 学生 就业面向 、发展水

5、平和在校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关系。 面向 研究的专业,说明 深造 学生 的 比例【过去 3 年】 , 与在校期间 科学研究能力 和 素养 的 培养对应 ; 就业的学生如何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成就为技 术骨干等 。 调研 结果对目标与预期适应度 的 支撑。 1.3 有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机制,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修订。 1.3.1 定期 评价的 体制 机制 学校 、 学院 /专业 的调研机制 和 安排 。 毕业生 调查 问卷及 分析、校友调查 问卷及 分析,用人单位调查 问卷及 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修订 的 周期和修订的机制 ; 是否 有企业、毕业生参与 的 机制 ;是否 征求 意见并通过党政联

6、席会讨论 通过 。 1.3.2 最后 一次修订 的 情况 评价 调研 的具体情况 (时间 、地点、形式、人员 ; 网络调查 ) ,形成的报告 ;召开 修订研讨会的情况 ; 修订 后 的 目标 (具体 表述 ) 与 之前目标的 对照 ; 修订 目标 与 报告的 相应 关系 。 第二部分 主要 问题 根据 实际情况 说明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 适应度 、达成度 、 满意度评价方面 存在的问题;在修订体制及时方面存在的问题; 是否 有第三方评价; 在 毕业目标 方面 的引领性、国际化 等方面 的 问题 第 三部分 改进 措施 针对 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列出整改的思路、措施 、 时间表 和 整改后的可考评

7、的结果。 2.毕业要求 第一 部分 达标情况 2.1 专业 的 毕业 要求 要求 根据 本科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部 专业认证标准( 9 条 ) , 结合学校 (培养 一流本科生 , 造就 民族 精英和社会中坚,体现引领性、国际性、 人文性、时代性的特征 ) 、 学院和专业的 办学 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 增加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撰写。 可以 少于或者多于 9 条 ,但必须涵盖 专业 认证的全部 要求 , 并且容易落实 。 要求 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表述相同。 注: 教育部 的 毕业要求 2.1 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具有

8、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3 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2.4 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2.5 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2.6 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2.7 具有良好的 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8 具有国际视野

9、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重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 合作; 2.9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 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2.2 毕业 要求对人才培养 目标 的 支撑 分析 采用 矩阵方式说明支撑关系 。 用 H, M, L 表面支撑的强度 。 培养 目标 -1 培养 目标 -2 培养 目标 -3 毕业要求 -1 毕业要求 -2 毕业要求 -3 毕业要求 -4 针对 上述对应关系,进行必要的说明。 2.3 专业 毕业要求覆盖 专业 认证标准的情况 给出专业 认证标准与上述专业标准的对应关系 , 并进行必

10、要说明。 表 专业毕业 要求 与 认证标准( 9 条 ) 的 对应关系 专业毕业 要求 教育部认证 标准的毕业要求 1 1 2 2 3 2 4 3,4 2.4 专业 毕业要求的分解情况 按照 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照本科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 对毕业要求 中 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要求 进行 对应 情况分析 ,说明 那些毕业要求的 条目 对应了知识、素质或者能力培养的 要求 。 2.5 专业 毕业要求的 达成 情况 叙述对 达成度 进行 评价的 方法 。 直接 评价。 说明 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对毕业要求的 落实 情况, 表明 培养过程能够支撑毕 业要求的达成。 课

11、程 考试 大纲和 考试 方法 , 考察毕业要求达成 度的 设计 。 毕业审核 、 毕业论文答辩 对学生达成度的考核。 列表 说明2014、 2015 和 2016 年 学生达到 毕业要求,能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情况 (总 人数、毕业人数和毕业率 ) 、就业 情况( 就业率 和 与 培养目标的一致率) 。 间接 评价。 开展 毕业生 、 用人 单位调查 (座谈 、走访、调查等 ) ,通过调查表 反映 学生 毕业 要求达成度的情况。 给出 学生对毕业要求 达成 情况分析。也 可以 采用第三方的数据进行说明。 第 二部分 主要 问题 针对 以上问题,通过调研和分析,找出薄弱的方面。例如 , 学生 批判

12、思维、综 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好提供 调研数据或者考核分析 等 证据,证明问题的确存在。 第三 部分 改进 措施 针对 第二部分 提出 的问题,逐条提出解决的思路, 拟 采取 的 措施,预期达到的效果 , 以及效果考核办法。 3. 课程 体系 第一 部分 达标 情况 3.1 合理设计 课程 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专业核心课程由高级职称教师主讲,必修课设有助教制度。 3.1.1 课程体系设置合理 说明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及 特殊考虑 。包括理论课 和实验课 设置时 如何考虑教育教 学规律和学生 发展 的需要 , 保障

13、学生知识、素质 、 能力 的 达成,如增加通识教育、创新教育、国际化教育等。 通过 分析 培养 方案, 说明 各部分课程的学分及其占总学分的比例, 及其对 毕业要求 的 支撑 。 说明 专业 基础课 和专业 课相互支撑( 先修 和后修 关系 ) 的 关系 。 说明 实验课从 基础 综合 创新的 一体化设计和落实 。 说明教学 内容符合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的 要求。 3.1.2 课程对 培养要求的支撑情况 列出 说明 课程体系 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用 H、 M、 L 表示 支撑程度) 。 3.1.3 课程对 培养要求的支撑情况 列出 核心课授课教师情况,说明高级教师任课的比 例。 列表 说

14、明 必修课配备助教的情况和比例 ,助教 工作 的内容 和效果 , 特别强调青年教师担任助教的情况 。 3.2 开展高效 教学 有制度和措施强化课堂教学对学生培养的关键作用。教学大纲能够有效落实毕业要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形成对话、质疑、研讨的课堂氛围。教学质量评价能够有效落实教师主体责任,引导教师持续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3.2.1 强化 课堂教学的制度和措施 学校 、学院有关课堂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教师 工作规范 、 课堂 质量评价标准、督导员信息员工作 办法 ) 。 课堂 教学质量的监控模式 (学生 评价 、督导员听课、领导听课、公开课、示范课等 ) ; 青年 教师

15、上岗培训制度 (助教 、试讲、 发展 培训 、 讲课比赛 ) ;教学 效果奖励( 课堂 教学效果优秀教师、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 ) 。 3.2.2 教学 大纲落实的有效度 教学 大纲 的 主要条目,说明能够体现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纲 如何落实 课程 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和考核方法,保障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达成度考核。 教学 大纲的审核情况、教学大纲落实情况检查制度。 3.2.3 课堂 教学 的 效果 学校 和学院推进教学 理念 和方法改革 的文件 和举措。 教师参与 教师发展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研究 的情况。 课堂 教学改革开展情况 ,课程采用的教学

16、方法; 小班 授课、 研讨课 、 PBL、 CBL 教学 、 学生 报告等 的 开展情况; 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建设 情况 , 建设网站的情况、学生 使用 情况 等 ; 学生 课评的结果和综合评价。 3.2.4 教学效果 考核 教师评价 学习: 课程考试改革 和 管理 的相关规章制度 (教学 工作规范、考试改革文件 ) 。 考试 大纲的制订和公布 , 考试大纲对教学目标考核的设计和目标达成度评价 。 学生 评价教学: 学校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的 “ 以学为中心 ”“ 以产出为导向 ” 的 设计, 对 评教发现问题的处理 ; 3.3 产学研协同育人 有完善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保障

17、实践教学质量。能够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全过程协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3.1 协 同 育人机制建设 学校 、学院 开展 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专业 与企业和实务部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情况; 校外 实习、 实践 基地建设 和 使用情况; 专业 聘任 企业 和实务部门人员担任课程和导师的情况; 3.3.2 协同 育人 成效 学生 认知 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等 的情况和效果 (分 基地 ) ; 学生 到国内科 研院所参加暑期学校和科研的情况; 学生 参与 企业实用 课题研究的情况 (大学

18、生 创新、 定岗 实习、毕业论文等 ) ; 学生 参与 “ 三跨四经历 ” 情况 ; 学生 通过协同育人后的就业和深造的比例变化 , 发表研究论文、专利、奖励等的情况 , 毕业论文中实用性课题的情况 。 学生 参加 社会实践 的 情况,特别突出体现 爱国 、 社会责任感 的活动, 和应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情况 等 。 3.3.3 强化 协同 育人 学校 成立山东大学 创新创业学院, 引入 校 外 创新创业导师等情况; 学院 、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 , 得到企业、政府、社会支持的情况等。 3.4 持续 改进 机制 定期评 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能够吸纳用

19、人单位与毕业生代表的意见。 3.4.1 课程 体系评价机制 学校 组织的 1-4 周 教学检查和 学生 信息员的反馈中对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的意见 、 建议。 学校 课程评估系统中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及处理情况; 毕业生和 用人单位调查 中, 对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意见,以及落实的情况 ;学院定期 组织的课程体系调研和研讨活动 的 情况和修订效果; 3.4.2 最近一次 评价 课程 体系 的情况 突出 最近一期调研的 安排 ,调研 结果 的分析 , 以及 对 上述调研结果的落实情况 。说明调整 的理由。 3.4.3 课程 体系 修订 的参与 情况 在 修订 培养方案中安排 用人 单位、实务部门和毕业

20、生 调研 的情况,在召开修订 研讨会 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 参加的情况 和反馈 意见的情况 。 第 二部分 主要问题 根据 调研的情况和上述分析,说明目前仍然 存在 的问题。如 课程 内容重复、实验学时少,比例偏低; 创新创业 和思政教育不足等等。 根据 实际情况分析。 第 三 部分 改进 措施 针对 第二部分反映的问题, 提出 整改的思路、整改的举措 。 比如 , 如何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 如何 增加实验、 实践 学分比例; 如何 增加创新创业要求;如何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等。 要求 措施 有效 ,结果可以考评 。 4.师资队伍 第 一 部分 达标 情况 4.1 师资 队伍的数量和水平 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学术水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支持学生发展。 4.1.1 教师 队伍 数量 和结构合理 专业教师 队伍的数量 , 年龄、 支撑 、学历、学缘结构。国际化 的 专业说明教师国际化的情况。 【最好 采用图表表示 】 双师型 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情况。 校外 兼职教师情况 , 国际化 专业 说明境外 教授参与教学的情况 。 教授 上课率, 教授 担任课程的比例,教授担任专业基础课的比例。 4.1.2 专业 注重 师资队伍 建设的举措和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