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生活情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625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数学生活情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设数学生活情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设数学生活情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设数学生活情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创设数学生活情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让儿童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意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依托数学生活情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智慧潜能,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让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心理都得到不同发展。 一、 调动兴趣我愿学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事实表明,与学生现实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学生活情境,将教材内容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呈现出来,能够迅速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刘老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学校最近新买了 80 本科普读物,如果分给我们班级的 8 个小组,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分才合适?”将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熟悉又亲切。所以,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有的说“当然是平均分,每个小组分到 10 本书” ,有的说“可是我们班每个小组的人数不一样多啊”!有的说“对啊!有的小组 6 个人,有的小组 5 个人。如果按小组平均分,有的同学就分得多,有的同

3、学分得少” 。由于学生事关切身“利益” ,讨论得非常热烈。 但是到底怎样分才最合理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一时没了头绪,讨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但是在学生积极的思索下,有人终于打破了沉默,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按照各组的人数来分。 ”这个思路,已经接近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了,老师及时引导:“怎样按各小组的人数来分呢?”这再次引发学生讨论的高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先算每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乘总本数。至此,从一个生活情境问题引起的讨论自然过渡到本课所要学习的按比例分配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生

4、的学习动机,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二、 诱发激情我乐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教师的巧妙诱导是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绝佳手段,就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恰当地使用这一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是他们更快形成探索精神,有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的阶段,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譬如认识三角形 ,在学生利用学具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后,老

5、师问到:“是否任意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在学生充分表达想法后,老师将其中一根小棒剪得还剩一点点,再让学生猜测并验证“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感悟到围成三角形可能与三边的长度有关系;激发探究热情:“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有什么秘密呢?”学生在五人或六人小组中,用 7 根红、黄、蓝三色小棒,根据实验任务要求动手实验,分工验证每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亲自上台摆一摆,还在争论“8 厘米、3 厘米、5 厘米”这样的三根小棒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过程中,借助电脑模拟先后发现有 2 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 3 组不可以围成三角形;在对比“能”与“不能”的不同时,教师提示学生:“和三角形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6、呢?”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甚至有学生就直接指出:“只要两条最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深刻感受“三角形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的三边关系。 三、 激活思维我善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维系个体探究思维的动力不仅有外在的、短暂的情趣活动,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持续的认知动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由具体事物抽象出来,再应用于具体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程;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一种强烈、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光靠积极

7、情感的激发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渲染课堂情绪气氛,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设计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激活学生的主体思维,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去发现、探究数学知识,去感悟、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去应用、实践数学的方法与思想。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实现“会学” 、 “善学” 。 例如教学“秒的认识” 。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抓住孩子们熟悉而关注的观众人物刘翔设问:“你知道刘翔的那些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了时间单位“秒” 。但是“1 秒”这个单位时间看不见,也摸不着,1 秒到底有多长呢?老师引领学生经历丰富的数学活动,逐步形成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如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做动作、用声音表示、数一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同时参与了活动,全方位地认识 1 秒,充分体验了 1 秒的长短;接着,学生再体验从 20 秒能数数数到几、30 秒能跳多少个绳、60 秒能做多少道口算,让学生用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来与“秒”进行零距离接触,通过估测活动,让学生感受秒、体验秒所持续的时间,逐渐学会用秒作单位的估测,进一步深化“秒”的概念;然后开展“闯三关” 、 “智力竞答” 、 “谁是第一名”等实践拓展练习,通过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生动地融入到生活应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深厚对数学的亲切感,提高了数学应用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