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使初中学校成为流动生产线,加工厂-初中差异化教育浅析【摘 要】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学生自身差异愈发凸显,初中教育阶段要实现一种“大国民教育” ,要正确分析学生差异化的根源,掌握学生差异化的表象,不断探索,以“互动”式教育培养出各种“差异化”的国家栋梁之才。 【关键词】学生自身差异;“大国民教育” ;学生差异化的根源;学生差异化的表象;“互动”式教育 众所周知,每一名初中一线教育工作者都会面临同样的困惑,就是面对着有着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甚至包括不同的小学教育基础的各式各样的学生时,觉得力不从心,因为当面对着自己的学生时,除了年龄的一致外,其他方面差异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会愈发的
2、凸显,这其中最主要包括性格差异,行为差异,学习方法差异,集体活动中的人性差异等等。我觉得如果初中教育阶段要实现一种“大国民教育” ,就是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都取得成功,就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本人只是结合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广大同行进行探讨。 1学生差异化产生根源的分析。 11 社会整体环境的原因。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是日新月异的,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在某种角度说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都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之大对中学生这一年龄群体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互联网,影视作品的“新新文化”就连我们有时都显得手足无措,何况这些
3、心智都处在重要成长时期的孩子。 12 家庭成长环境的原因。自古这一因素都是存在的,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过。由于经济就业结构的改革,现在这一问题又有了新的变化。 13 学校教育环境的原因。由于学校现今面临的都是独生子女教育,为应对这一状况学校也进行了多方位的教育模式的尝试及变革,通过一线的教育经验,我深深体会到进入中学这一阶段,他们很多由小学带上来的某些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 14 一些客观存在因素的原因。这里主要是指年龄阶段特有的原因。比如,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的学生在这一阶段,他的社会阅历,家庭阅历,学习阅历就决定了这一年龄特有的不稳定,可塑性大的特点,一些小事可能都对其成长有影响,
4、而一些大的行为习惯加以好的引导,往好的方面转换又比较快,总之,我们都不能按成人的思维去推理他们。以上是造成当今学生差异的几点基本因素原因,那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这些差异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学生差异化的表象。 21 最突出一点是集体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差异。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客观原因,导致集体生活中意识行为能力的明显缺失,很多时候更多的“我”占据着行为准则的前列,团队集体意识淡薄,特殊的“孤独感”又使学生变得更加“自我” 。 22 自我行为的约束力较差。不可否认,老生常谈的小皇帝教育依然存在和突出,这一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性格脆弱,性格偏差,应对挫败能力极差,然后容易走极端。 23 对于
5、学习及其他认知方面的差异化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一些城市孩子会对周杰伦感兴趣,他们会对一些相对闭塞的农村孩子的一些爱好嗤之以鼻,认为很土,这就是性格中的“排他性” ,认为自己认同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我们分析以上这么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如何在学生纷杂的性格体系当中找到一条教育之路,一个切合点,就是不要抹杀孩子的天赋个性,让我们教育出的学生色彩更加鲜艳,但又使那些所谓的“另类” ,甚至是“异类”学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修复性格缺陷,说的严重点完成人格的自我救赎。 3在不断的实践中,尝试各种教育方式方法,以解决差异化教育。 在这里我想大胆的提出几个“互动”
6、。 3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也就是说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我认为还是从一个教育界的老的“蛋生鸡,鸡生蛋”问题谈起。因为这首先涉及到的是一个前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思想意识转变的一个根本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我们形成了一个教育定式,在以往,尽管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并非万能,家庭教育举足轻重,但我们把教育的重点还是完全放在了孩子这个教育的主体方面,对他们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都不遗余力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而对于家长的教育,我们只是放在一个“次要”教育的位置上,只是在某些学生出现某些问题后,或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才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长在家里的教育方法,然后告知家长如何去教育自己的
7、孩子,如何与学校进行有针对性地配合。这样一种“先教育孩子,再教育家长”的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教育实践的进行,人们对之的认可度却越来越低!我们必须改变思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全方位互动起来,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多频次的与家长沟通,这样孩子出了问题,让家长和学校一起分析原因想办法,应该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这里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比方说,将家长会打破传统模式,建立全方位主题式的,比方说开一期家长会专门沟通道德教育问题,就孩子出现的问题大家献计献策,下次再开一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等等,另外形式上也可创新,由于现在家长也比较忙,可通过互联网模式建立一个平台,学校家长进行全方位沟通也是一个便捷
8、的思路。 32 与学生的互动。我一直有一个教育观点就是应为学生灌输一种理念,就是他来到学校绝不是简单的学习文化,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让他意识到会终身难忘的一种集体成长经历,他身边不只是老师同学,而应该是“兄弟姐妹” ,这在独生子女一代尤为重要 。在这里也需要建立一个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 ,现今由于孩子的个性原因,他们有些想法不会直接表达出来,如果沟通不畅还会造成心理问题。这里也有一些小建议,比如建立沟通“信箱” ,由于每个孩子遇到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即便同样的问题也会有不一样的想法,这样定期让孩子把想法通过写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及时与老师沟通,这样就打开了一道大门,重要的是老师也能及
9、时发现孩子的思想动态。这也是发现“特殊人才”的有效途径。 33、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里我的建议是应将孩子成人化,就像成人的民主生活会一样,让他们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 总之,我觉得解决差异化教育问题重中之重是如何发现孩子产生这种差异,不要把他们出现的问题看成是群体问题,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在因材施教的过程当中就会有更多的针对性,不会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处理方法,最后困惑不一样的结果,认为孩子太“各路”了。这样还会抹杀孩子特有的天赋。 当然以上分析了这么多,也有一些小的建议,但在教学实践中绝不会这么简单,这需要有非常多的具体教育方法跟进,并在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的。但我始终坚信,无数的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观点就是“爱的教育” ,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培养出各种“差异化”的国家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