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识变迁.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012050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意识变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法律意识变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法律意识变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法律意识变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法律意识变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泸州医学院毕业论文0目 录引 言 .1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情况的变迁及研究本问题的现实意义 .1(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本情况的变迁 .1(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法律意识变化的现实意义 .2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法律意识变化的横、纵向研究 .2(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工作的城乡对比 .2(二)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我国农村人口法律意识的状况 .41、 各时期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概况 .42、 从农村地区民事诉讼率的变化研究农民法律意识的变迁 .5三、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人口法律意识的构想 .5(一)狠抓普法工作效率,避免普法运动流于形式 .6(二)切实落实好九年

2、义务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 .6(三)健全农业法律体系,给农民营造一个学法用法的良好环境 .7(四)规范执法,增强法律公信力 .7结束语 .8注 释 .9参考文献 .9致 谢 .10泸州医学院毕业论文1引 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我国社会的法制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农村人民法律意识相对淡薄、许多与农业和农村相关的立法脱离农村实际、农村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农民缺乏对法律的认同感等诸多问题依然制约着当下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要突破这一瓶颈,就要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民法律意识的变化,综合分析比较近三十年来农民对法律的认知度,对法律实现的参与度,分析他

3、们对权利义务关系的看法及处理方式和维权及纠纷解决意识,对比各阶段我国农村人口的法律需求的动态变化。所以,几十年来,我国诸多学者从经济、文化、制度等各个层面入手,抽丝剥茧,探索新农村法制建设的新思想、新方法。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本情况变迁的基础上,综合比较近 30 年来我国农民对法律(特别是现行法律)和法律现象认知、认同程度,分析他们在法律实现过程中的参与度,了解他们法律需求的动态变化,并在此之上探究农村法制建设的新道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法律意识变迁的研究总结将有助于从健全农业法律体系、提高法律运行效率,树立法律权威性、增强普法工作实效性、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法律保护意识以

4、及法律监督意识等各个方面推动我国农村法制建设工作的进行,对我国总体实现法治和建设现代民主国家有重大的意义。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情况的变迁及研究本问题的现实意义(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本情况的变迁自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以来,我国城乡基本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农村经营方式从大集体经济转变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配方式从“平均主义”转变成了“按劳非配” ;管理方面,乡镇机关取代了人民公社。这些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的生产泸州医学院毕业论文2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工业异军突起

5、,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生发展,城镇经济体制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彻底改变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面貌,引发了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环境的大转型。(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法律意识变化的现实意义经济建设在长足进步,但是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社会法制化建设却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导致了我国农村社会从“礼治”到“法治” 的转变跟不上社会转型的速度, 1从而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农民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对法律实现的参与度仍需要提高;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维权手段过于简单粗鲁,甚至在表达利益需求或

6、者维护其受到侵犯的利益时采取过激行为, 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当下法制现代化建设,也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亟需突破的瓶颈。前有西安未央区东前进村贴出告示公开卖选票,从“村主任”到“村民小组长” ,“价位”从 2000 元到 500 元不等, 2 后有广东省河源市两村妇共同拾得人民币12000 元后因分配不均而到村主任室评理; 现又有诸多货车高速翻车,当地村民哄抢货物的报道先后见诸报端这些不胜枚举的典型案例无不反映着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制建设的仍然相对落后,人们或因不知法,或因漠视其权威性而触犯法律。所以,我国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工作必须大力加强,而要推动农村法制工作的建设必须先从提高

7、农民法律意识着手。因为农村人口的法律意识直接反映着我国农民对法(尤其是现行法)的了解、掌握、认同、运用程度。 3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在法的实现过程中的参与度,对比各个时期我国农村人口法律意识状况,分析他们法律需求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从健全农业法律体系、提高法律运行成效、树立法律权威性、增强普法工作实效性、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法律保护意识以及法律监督意识等各个方面推动我国农村法制建设工作的进行,对我国总体实现法治和建设现代民主国家有重大的意义。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法律意识变化的横、纵向研究泸州医学院毕业论文3(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工作的城乡对比法律意识指的是人民对于法律、法律现

8、象的认知程度和评价。人民法律意识的高低直观反映于生活中就是人民“规则意识” 、 “平等意识” 、 “维权意识” 的高低。所以这里笔者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法律意识的变化。1979 年 9 月 13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了设立司法部的决定后,我国相继恢复了律师制度、公证制度,并把人民调解制度写进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的司法行政工作彻底结束十年动乱中几近瘫痪的局面。但是在那个时代,人民的“规则意识”已经被“四人帮”和“红卫兵”折腾得面目全非,更别谈“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了。所以,加快法制社会的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任重而道远。基于此,国家制定了长远的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计划

9、,即“五年普法规划” 。1986-1990 年开展的“一五”普法以宪法为根本,以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这些与广大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为重点,主要对各级干部和青少年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这是国家为系统地、大范围地提高我国公民法律素质所做的第一次努力。通过“一五”普法,我国城乡居民的“规则意识” 、 “平等意识” 、 “维权意识”得以初步重建,而此后的四次“五年普法”运动则一步一步地实现着我国法制现代化的目标。然而,仅仅依靠普法运动来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法律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普法运动在城市和乡村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不尽相同。首先,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简

10、单的经济模式决定着农村纠纷形式的单一,且农民所争执的分歧也不复杂,故而他们缺少亲近法律的动机,并且其低收入水平往往也成为限制他们使用法律武器的一道坎。而城市恰恰相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经济模式决定着城市人口利益冲突的多样化、复杂化,他们比农村人口更迫切地希望,也有更强大的经济能力支付其使用法律武器。其次,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也直接影响着他们法律素质的高低。受传统儒家文化“和”的影响,我国民间历来都有“生不入公门,死不入地狱”的说法,受现代化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种“厌诉耻讼”观念在人们心中的牢固程度,阻碍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产生和进化,而明显地,城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均受教育

11、年限都高于农村,所以普法运动在农村地区难以取得较城市更优的效果。另外关于我国农业立法相对滞后,有些农业立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基本情况,与农村地泸州医学院毕业论文4区的习惯、风俗没有加以适当的重视,这些难免都会对农村人民的法律意识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只有统筹解决了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层面的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城乡居民法律意识的持续提高。(二)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我国农村人口法律意识的状况1、各时期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概况笔者认为,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法律意识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979 年1990 年,1991 年2005 年,2005 年2013 年。1979 年199

12、0 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十年,在这个十年里,我国批准成立了司法部,恢复了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完成了“一五”普法运动,但是这些还不足以从使广大农民法律意识普遍偏低的状况得到大的改善。1990 年中国政法大学 10 余名学者深入实地对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民们“法律知识的获得与生活或生产关联不大” ,他们认为法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基本未起到作用;在解决纠纷时倚重干部但是对纠纷解决结果往往不满意。这些现象说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广大农村居民对于法律的认知程度低,对法律实现的参与少,对法律的信任依赖低,但是却对“规则”有隐形的渴望。1991 年到 2005 年,这十五年里

13、,我国经历了“二五” 、 “三五” 、 “四五”等三次普法运动,我国完成了对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问题的“治理整顿” ,GDP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农民的法律意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005 年2006 年,华东师范大学唐鸣教授及杜鹃同学就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民的法律意识做了深入的考察,调查显示:“农民的权利意识觉醒,维权意识大大增加” ,农民对法律的理解程度在逐步加深,而且他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运用法律;他们心中都有自己明确的法律需求,对当时社会的法治环境有明显的期望,主要表现在希望国家在某个方面有更加细化明确的法律法规;随着传播媒介的日渐丰富,农民了解法律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对于

14、法律,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能够给出正确的评价;50%以上的农民认为自己参与了法律的实现。这些现象说明,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五年的努力,多数农民对于法律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他们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 4泸州医学院毕业论文52005 年2013 年,信息现代化的春风已经吹到了祖国的每个角落,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民们配置起了手机,甚至手提电脑。网络化的社会让人们全面参与立法建议成为了可能,也使得人民对法律的舆论监督无处不在,这有利于提升人民的法律意识,但是我们在网络监督的过程中应保持理性,防止网络监督演变成为网络暴力,这正是当前社会我国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新考验。2、从农村地区民事诉讼率的变化研究农民法律

15、意识的变迁民事诉讼包括婚姻案件、合同案件、产权案件、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等,农村地区民事诉讼率的变化能从直观上反映农民“规则意识” 、 “平等意识” 、 “维权意识”的动态变化,所以分析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变迁,有必要从民事诉讼率这个单元入手进行研究。我国农村地区民事诉讼率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 19781989 年。在这 11 年里我国政府对社会领域、经济领域进行了深刻的调整和重构,农村地区的民生诉讼率由每十万人 29.9 件提升 201.4 件,虽然低于全国城乡平均水平,但是近 10 倍的增长率说明了我国农民三大意识(即“平等意识” “规则意识” “维权意识”)的迅速觉醒;

16、第二个时期是 19901996 年,在这 7 年里,我国农村地区民事诉讼率先减后增。由于 19901992 年,国家对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治理,各种违法投机行为得到了一定的遏制,所以民事诉讼率(特别是经济案件类)有了明显的下降,而从 1993-1996 年,伴随着工业化高速发展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农村地区的民事诉讼率又有了极大的提高;第三个时期是 1997 年至今。19972005 年我国农村地区民事诉讼率一直稳定在每十万人 300 件左右,2005 年以后,民事诉讼率开始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农村地区市场日益规范,农民权利义务观念已经基本清晰,对诉讼

17、的态度日趋理性,但是,这个趋势相较于全国城市地区的民事诉讼率下降晚了五年,也说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法律素质仍然有着至少五年的差距。 5从以上各时期的对比不难看出农民法律意识的高低根本上决定于社会的法制健全程度,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就必须得健全农村地区的法律体系,给广大农民创造一个守法、用法的良好环境。泸州医学院毕业论文6三、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人口法律意识的构想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恢复发展,我国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要使这种良好的势头得以持续,就必须要使法制建设的脚步跟上经济发展的形势,而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解决农村人口法律意

18、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问题。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法律意识,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一)狠抓普法工作效率,避免普法运动流于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法运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为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尤其是“五五”普法运动中,由于一些地方官员的懈怠, “普法工作”要么只是停留在会议讨论记录中,成为了一句口号,没有落到实处;要么就是方式单一,内容死板,很难起到实际的效果:有的普法工作者不注重变通,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改变工作方式,生搬硬套从而导致普法工作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普法工作是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法制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宣传

19、法律法规知识,把法律法规、法律常识普及到生产生活的最前沿。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从正规课堂上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所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工作在农村地区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就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普法工作,狠抓普法工作的效率,避免普法运动流于形式。 6(二)切实落实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法律素质的高低,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受到农村经济条件差和农民意识落后的双重影响,在部分地区得到完全实施仍有一定困难,面对这样的形势,国家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帮助农村地

20、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农民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搞好了义务教育,就能减少“厌诉耻讼”等封建思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间接提高我国农村下一代的法律素质,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泸州医学院毕业论文7此外,笔者认为,教育部门在安排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时可以适当加大法制教育的比重,除了编写专门教材、开设专门的课程以进行法制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安排学习法制新闻、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孩子们展开法制教育。 (三)健全农业法律体系,给农民营造一个学法用法的良好环境我国农业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也是提高我国农民法律意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比如在生态农业和农业保险等方面,目前仍欠缺专门的法律进

21、行规范。而且,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我国农村地区仍然有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需要法律进行规范,所以在填补以往的法律漏洞的同时,国家还应及时对这些新问题进行规范,让农民在遇到各种情况时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制订全面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关于农村社保、医保的法规与条例,让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有让法律规范更加全面,更加严谨,才能使农民产生对法律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四)规范执法,增强法律公信力一部科学、民主的法律需要正确的适用才能建立起权威性和公信力,而司法不公和权力的滥用是损害法律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罪魁祸首。公民对于法律的认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一旦发生司法不公和权力滥用将会使公民长久

22、建立起来的对法律的信任毁于一旦。因此,要使公民对法律产生信任乃至上升成信仰,容不得半点的司法不公和权力滥用。规范执法是当今法制社会建设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是要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第二是要健全法律监督体系。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可以减少权力的滥用也有利于法律的正确适用,而健全法律监督体系则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首先是要健全现有的以国家机关为核心的法律监督体系,其次要大力加强建设公民的法律监督路径,为公民提供有效的平台对立法、司法、执法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泸州医学院毕业论文8结语经过半年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即将完稿。通过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我巩固了法学专业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我

23、国当前农村人口法律意识现状及变化情况的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些提升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粗浅的建议。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指导,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正是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我如期完成这次创作,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也给了我第一次创作论文的宝贵经验,这些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将给我巨大的帮助。也是各位同学的鼓励,我克服了论文创作中的各种困难,一步一步完成了创作,我们的友谊长存。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识体系的不完善,我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更加的游刃有余。我也会改正各位老师和同学指出的缺点,让自己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岗

24、位。最后,对各位给我以关心和支持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泸州医学院毕业论文9注释随着近现代以来西方的政治观念强势涌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我国社会如何由传统的“人治” 、 “礼治”向“法治”过度。其中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关于近来时常发生农民暴力抗法的情况,笔者认为应从加强执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和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显著成效。笔者认为这种村民公开买选票的行为和极少数高官卖官鬻爵的行为有本质上的区别,后者是对法律知而不畏,反映的是部分现行法律所规定的违法成本还达不到威慑、遏制犯罪的作用,也反映出部分高官扭曲的法律意识亟待纠正。而前者却反映的是我国部分农民“不知法” ,这说明了加

25、快我国农村地区法制建设的迫切性。这个案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农民对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认知度不高,二是我国仍有部分地区受“人治”思想影响严重。笔者认为中国人从来都不欠缺“规则意识” ,欠缺的是对既有规则的认识;历来中国人的“平等意识”都是受阶级形态的影响,现阶段农村地区法制工作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纠正这种影响;至于维权意识则是法律意识的高级表现。本段引用的数据参考于冉井富先生关于我国民事诉讼率的研究。参考文献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47:11.2张弦.村民“张榜”卖选票“村主任”标价 2000 元N.华商新闻, 2002-4-11(8).3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4杜鹃.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变迁与农村法治化道路的探索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 2006.5冉井富.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研究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34.6孙昌乾.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建设和谐新农村J. 现代农业 科学. 2009, 0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