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市东部滨海片分区规划(2015-2030)宁波市规划局2017.03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 1 条 规划背景 .1第 2 条 规划目的 .1第 3 条 规划原则 .2第 4 条 规划期限 .2第 5 条 规划范围 .2第二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3第 6 条 功能定位 .3第 7 条 发展目标 .3第 8 条 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3第三章 生态格局保护 .4第 9 条 生态格局总体框架 .4第 10 条 生态保护红线 .4第 11 条 绿道系统 .5第 12 条 岸线利用 .5第 13 条 滨海蓝带 .6第 14 条 大嵩江绿带 .6第四章 产业发展规划 .7第 15 条 产业发展
2、定位 .7第 16 条 产业发展策略 .7第五章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8第 17 条 空间结构 .8第 18 条 中心体系 .8第 19 条 用地布局 .8第 20 条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9第 21 条 工业、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11第 22 条 绿地规划 .11第 23 条 绿线 .12第六章 景观风貌规划 .13第 24 条 景观分区和控制 .13第七章 综合交通规划 .14第 25 条 交通发展目标和战略 .14第 26 条 对外交通规划 .14第 27 条 道路网规划 .15第 28 条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5第 29 条 停车系统规划 .16第八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略
3、) .17第九章 综合防灾规划 .17第 30 条 防涝(防洪)规划 .17第 31 条 河网水系规划 .17第 32 条 消防 .19第 33 条 抗震 .19第 34 条 地质灾害防治 .19第 35 条 人防 .19第十章 海绵城市规划 .20第 36 条 地块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及建设引导 .20第 37 条 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及建设引导 .20第十一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2第 38 条 保护内容 .22第 39 条 紫线 .22第十二章 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略) .23第十三章 村庄发展指引 .23第 40 条 村庄指引总体思路 .23第 41 条 村庄布局规划 .23第 42 条
4、村庄建设用地管控 .241宁波市东部滨海片分区规划(2015-2030)第一章 总则第 1 条 规划背景东部滨海片地处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紧邻亚太国际主航道要冲,是浙江对外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拥有国家级保税港区、浙江省省级产业集聚区等国家、省市体制机制优势于一体,是宁波深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港口经济圈战略的核心桥头堡区域。2015 年 4 月 17 日宁波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关于建设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的工作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东部滨海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 积极推进建设梅山新区是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之一,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宁波规划建设梅山新
5、区。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支持宁波规划建设梅山新区,打造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海上开放门户。在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也提出要举全市之力争创建设国家级梅山新区,将其打造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重要功能承载区、港口经济圈核心功能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门户、智能经济发展示范区和高端港航物流服务集聚区。东部滨海片是梅山新区的组成部分,也是梅山新区的核心区所在,地位重要,意义重大。第 2 条 规划目的为了更好地促进东部滨海片生态环境可持续、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跨区域统筹、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彰显城市风貌特色,进一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要求,有效指导控制性
6、详细规划编制和区域内村庄规划编制,特开展东部滨海片分区规划编制工作。2宁波市东部滨海片分区规划(2015-2030)第 3 条 规划原则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区域协调,引导跨区域协同发展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集约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品质强化,塑造特色城市风貌第 4 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同宁波市东部滨海组团总体规划(2013-2030 ) 一致,规划期限至2030 年,近期至 2020 年。第 5 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北仑区的春晓、梅山、上阳、郭巨,鄞州区的瞻岐、咸祥、塘溪以及鄞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约 468.69 平方公里。3宁波市东部滨海片分区规划(2015-2030)第
7、二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第 6 条 功能定位东部滨海片整体功能定位为“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 。第 7 条 发展目标东部滨海片的发展目标为集中实施国家战略核心功能区域,浙江区域经济“蓝色引擎” ,宁波产业转型、实现城市蓝色梦想的品质新城。未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高端资源集聚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宜居宜业的智慧生态新城区。第 8 条 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至 2030 年,东部滨海片规划城镇人口 62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67.79 平方公里,人均 109 平方米。4宁波市东部滨海片分区规划(2015-2030)第三章 生态格局保护第 9 条 生态格局总体框架东部滨海片
8、处于象山港区域的入海口,是宁波城市海陆生态走廊上的重要节点,自然资源禀赋。规划区背山面海,呈现带状片层状的空间格局;尊重并延续这一空间特质,充分利用山体、森林、湿地、河流水系以及海洋、群岛等多元自然生态要素,构建“山-城-海- 岛” 、 “观山望湖通海”的生态格局。规划形成“横向延展、纵向渗透;纵横织锦、蓝绿融合”的生态格局总体框架。横向延展重点打造三条平行延展的带状片层生态带,包括北部自然山体森林涵养生态带、中部城市湿地流域生态带、南部滨海休闲生态带。纵向渗透主要利用河网水系、自然山体、绿化绿廊,打造若干从山到海的楔形生态绿廊,将山城海岛进行沟通融合,构建“自然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新
9、城。第 10 条 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控管结合、分级保护、相对稳定”的原则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东部滨海片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约 209.85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 44.8%;其中一级管控区约 23.7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 5.1%;二级管控区面积 186.15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面积的 39.7%。一级管控区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控制措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控,禁止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尽量保持生态系统现状,除具有系统性影响、确需建设的道路与交通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重要的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的配套旅游接
10、待、服务设施;生态型休闲度假项目;必要的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服务设施;必要的公益性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其他经规划行政主管部5宁波市东部滨海片分区规划(2015-2030)门会同相关部门论证,与生态保护不相抵触,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建设的项目外,禁止建设其他项目。新增项目宜作为环境影响重大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在二级管控区内的比例及建设强度。保证生态用地、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岛式布局,确保形成布局开敞稀疏、景观宜人的高品质田园风貌。二级管控区内宜编制控制性规划,从用地布局指引、规划建设指引、现状用地处理、产业发展方向引导、生态景观形象指引等
11、方面明确生态控制区内需要严格实施保护的各类生态要素界线,各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控制要求。第 11 条 绿道系统结合宁波市城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13-2020) 以及规划区内现有的古道、绿化资源,以特色为核,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展现生活场景、欣赏自然美景,串联景点、文物古迹、城市功能区,丰富居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鼓励低碳出行;打造富有多元特色、层次鲜明的绿道网络。规划以“上山下海、寻溪觅源、观港赏今,忆乡愁”为理念,建设三级绿道网。一级绿道网为对接宁波市绿道网的市域绿道 3 号线、市域绿道 5 号线两条市域主线以及一条次级市域绿道,是区域性连通绿道,构建绿网骨架;主要包括沿大嵩江流域的展现湿
12、地之韵的绿道、沿海的甬东滨海绿道以及沿沿海中线的次级市域绿道。二级绿道网为规划区与外围周边区域、内部各组团间、山城海间的主要联系绿道;串联沟通各个主要的景观资源点,同时起到一级绿道网间的沟通衔接作用。三级绿道网主要依托现有古道,打造内部登山休闲绿道(含古道) ;同时结合城区内的主要河道绿廊,建设滨河休闲绿道。第 12 条 岸线利用在象山港整体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以岸线控制为抓手,建设生活休闲6宁波市东部滨海片分区规划(2015-2030)岸线,合理统筹布局港口、工业岸线,优化生态岸线。(1)生活休闲岸线:沿滨海大道建设城市生活休闲岸线,强调公共开放及多元活力,引领城市向海。规划生活休闲
13、岸线约 26.5 公里。(2)港口岸线:根据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13-2030) (修订) ,规划范围内的梅山港区,作为宁波舟山港的主要港区,港口岸线主要布局于梅山岛南部,规划约 7.5 公里。(3)工业岸线:工业岸线主要结合港口岸线布局,主要分布于梅山岛南部、六横公路大桥以东以及郭巨以东区域。规划约 11.5 公里。(4)生态岸线:根据宁波市象山港区域空间保护与利用 ,严格保护,在关键性山海通廊、景观视线节点区段,规划生态岸线,将生态岸线与城市生活休闲岸线有机融合,打造自然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自然,体现东部滨海片生态特质。生态岸线以自然生态为主,可适当设置步道系统或观景平台及配套服务设施
14、。规划生态岸线约 27公里。(5)预留岸线:为岸线的开发利用预留发展空间。规划预留岸线约 2.5 公里,主要布局于郭巨片区。第 13 条 滨海蓝带作为宁波中心城区唯一留存的城市滨海岸线,是宁波实现城市蔚蓝色梦想的实现地,滨海空间的建设成为滨海组团关键之一。通过滨海空间的公共、开放、活力、多元化的发展,引领城市向海,打造“宁波蓝色海岸、城市海客厅” ,将生态岸线与城市生活休闲岸线有机融合,打造宁波最美海湾。并通过公共滨海带的建设,成为整合北仑、鄞州两区的发展纽带。从东向西依次形成愿景发展预留区、原生态湿地区、现代农业观光、上阳风情度假小镇、城市港湾自然休闲区、海洋文化高端休闲运动区、海洋知识服务
15、区、海洋科技博览区、滨海社区、滨海生态养生休闲区。7宁波市东部滨海片分区规划(2015-2030)第 14 条 大嵩江绿带规划依托大嵩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优势,整合滨水与腹地资源,打造集人居、文化休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人文之江,以绿色为本底的生态休闲带大嵩江绿色休闲带。其发展以“生态为底,活力多元”为指引,从海滨至梅溪水库依次形成活力内湾段、康体养生段、人文休闲段、生态农园段、人文村落段、水库观光段六段。第四章 产业发展规划第 15 条 产业发展定位以建设国家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为主要目标,以科研为核心,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化和城市化双向推进高端,制
16、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以梅山保税港区为突破口,发展国际金融、贸易产业,实施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双向推进国际合作战略。第 16 条 产业发展策略从价值链的环节出发,实现产业动力支撑;以研发为核心环节,发展包括国际贸易物流业,海洋金融服务业,海洋智能装备业,海洋生命健康业、海洋科教文化业、滨海生态旅游业六大主导产业;以服务生活为配套支撑,发展包括中介服务,商贸服务,休闲服务、生活服务四大拓展产业。构建“三大基地、六个平台” ;“三大基地”即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基地、滨海生态居住基地;“六个平台”即港航物流平台、海洋金融商贸商务平台、现代海洋制造平台、海洋科技研发(孵化)与创业平台、海洋教育培训与文化传播平台、滨海生态休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