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22064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1识记:(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3)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4)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理解:(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统筹城乡、区域发展。3运用:(1)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2)结合典型事例,运用1例说法

2、:如提高人均 GDP,完善经济体制,扭转工农、城乡、地区三大差别,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2讨论法:(1)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3图示法:如通过图片、展示板展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发展。4实地调查法:让家人或老人对比 20 年前的生活状况与现今的生活状况。5网络搜索法:从网上查找家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小康水平的实现状况。1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

3、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自信心和民主法制观念,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公民意识,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超水平的这二十看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3通过科学发展观、走新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能力目标:(1)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的能力;(2)用全面、联系观点和科学发展观分析和

4、看待问题的能力;(3)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4)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型工业化道路的学习,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出一份力。二、知识纵横(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水平的微观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人民的生活

5、水平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主要特征是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总体小康水平的宏观表现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具体表现为 GDP 总量、贸易总量、重要商品的年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2)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特征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所以低水平,是指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人均收入只达到800-1000 美元,刚刚迈进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所谓不全面,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农村还有近 3000 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市还有近 2000 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城乡失业人口还相当多;二是指小康生活的实

6、际内容不全面,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3)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所谓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经济建设的目标(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指标,这里具体指出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四个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 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体系方面的目标 缩小城乡、工农及地

7、区差别方面的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目标(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现代化,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1树立科学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不能把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否则会带来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的问题。(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

8、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根本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到底要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的问题。(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就在于更好地发展。(2)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第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优化产业结构第三、统筹城乡发展第四、统筹区域发展三、学习指导(一)知识篇1重点问题分析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至 20 世纪末第一步、第二步顺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

9、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党的十五大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具体部署,这就是“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党已经确定要用两个 10 年的时间,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六大直接布置了新世纪头 20 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 “全面小康”的含义“全面小康”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指标,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要仅仅理解为经济建设一个方面。这一指标相对于过去讲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是一大历史进步

10、。(2)从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小康水平江泽民曾经指出,小康水平包含着“日子好过” 、 “比较宽裕、殷实”两个层次。从“新三步走”战略我们可以看出,到 2010 年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到 2022 年进入殷实型小康社会。可见,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是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全面小康将是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实、富裕。(3)重点明确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四个指标首先,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指标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个层次:人均 GDP 少于 756 美元的为低收入国家;人均 GDP 在 7562995 美元的为下中等收入国家;人均 GDP 在 29969265 美元的为

11、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 高于 2965 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我国现在的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人均 GDP 只达到 8001000 美元,只达到日本人均 GDP 的 2.3%,刚刚迈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而完成 2020 年指标后,人均 GDP 可达到 3000 美元,大体相当于日本 1973 年的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经济总量将从目前的世界第 6 位上升到第 3 位,仅次于美、日两国。由此可见,总体小康是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个较高标准的小康。其次,工业化和经济体制、经济体系指标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基础。经过 50 年的奋斗,我国工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我

12、国还只是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徇工业化率可以用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和就业份额两个指标。从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份额看,2002 年已达 51.5%,初步实现工业化;从三大产业份额看,2000 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份额分别为 50%、22.5%、27.5,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到 2020 年,如果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 5%、55%、50%,就业比重分别达到 20%以下、40%和 40%以上,我们才算是基本上完成工业化。 从经济体制和经济体系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积弊还没有完全消除,新体制还不健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13、。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指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目标。再次,城乡、工农及地区差别方面指标目前,高收入国家城市化已达 70%,中等国家已达 60%,低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也已达 27%,而我国2001 年只有 37.7%。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化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水平,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城镇化必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也是工业化进程的实质内容。预计经过 20

14、 年努力,到 2020 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可以达到 50%以上。我国目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小康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如人均收入这一关键指标,城市要比农村高出一倍,到 2000 年底,我国农村小康水平总体的实现程度在 93%左右,尚未达到规定的小康生活标准;1999 年西部地区小康水平实现程度为 84.18%,东部的实现程度为 97.86%,中部为 93.18%。目前人均 GDP 最高的是上海市,已突破 4000 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 300 美元。最后,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指标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15、人民过上更富足的生活。2难点问题分析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1)提出的背景我国虽然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但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同和竞争力不强等。必须坚持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问题。财力和经济实力的明显增长,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自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以来,人类不断反思西方现代化中

16、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发展行为,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教材从四个方面集中阐述了其内涵。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人既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提高。要改变只重视经济发展,只重视 GDP 增长忽视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忽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密切关系,忽视人的个体价值的片面性。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

17、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经济建设始终是发展的中心,但我们“不能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使多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才能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简略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易混淆知识点分析(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

18、很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所谓更高水平,就是用大体二十年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两番,人均超过 3000 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所谓更全面,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谓发展比较均衡,就是使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城镇人口比重超过

19、 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经济建设目标见教材的四项指标,此略。政治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建设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态建设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20、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第一,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 GDP 由 800 美元上升到 3000 美元,从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到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第二,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第三,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完全、全面的达到。到 2000 年,我国尚有 3000 万人

21、口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尽快达到。就消除城乡差距而言,20 年后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将从目前的 50%降低到 30%。(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联系与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

22、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是由一国 “常住单位”创造的, “常住单位”的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

23、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24、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二)方法篇1举例法:通过事实材料如提高人均 GDP,完善经济体制,扭转工农、城乡、地区三大差别,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举例说明,增强对总体小康水平的感性认识,从而自然地得出相关结论,提高理解能力,增强教育效果。2讨论法:通过设计一些具有争议价值的讨论题目,深化对小康生活的理解。参考题目如下:(1)什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有什么影响;(3)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GDP 的增长,甚至把 GDP 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政绩大小的惟一指标所带来的问题;(4)坚

25、持“五个统筹”有什么积极意义等等。学习过程中注意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协调,共同探讨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要注重材料的收集和筛选,教师要注意把握可能出现的理论疑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及相关材料,拟定大纲,如果必要,则撰写详细的发言提纲。讨论过程要注意引导方向,调节气氛,控制课堂纪律。最后,还要对讨论作出归纳总结,得出想要的结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也可以存疑,以激发学生将来进一步思考探索的积极性。3图示法:如通过图片、展示板展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发展。4实地调查法:在学习新课前,可以设计几个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如让家人或老人对比 20 年前的生活状况与现今的生活状况,帮助理解我

26、国达到总体小康水平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有变化,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5网络搜索法:从网上查找家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小康水平的实现状况,结合本地实际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可以培养信息搜集、筛选、组织和利用的能力(三)能力篇1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经过全党和全国种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是这只是低水平的小康,我党又提出了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通过这个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是

27、不断前进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用全面、联系观点和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 GDP 的增长作为衡量工作成就的惟一指标,忽视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工作;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客观联系,具有内在的规律性,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认识到片面强调 GDP 的增长,忽视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学生本地实际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来展现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伟大历程,激发学生内心的自豪感和增强其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使他们自觉地学会分析身边的实际问题,关注社会现实。4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现代教育的信息采集手段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查找报章杂志书本等等,而更加广泛地延伸到互联网。培养通过网络采集有用信息的能力,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