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2010 年 11 月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 .1第一节 “十一五 ”经济社会 发展回顾 .1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二、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1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建设稳步发展 .2四、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 .2五、社会事业有序推进,社会保障加速推进 .2六、生态建设稳扎稳打,环境保护初见成效 .3第二节 “十二五 ”经济和社会 发展形势分析 .4一、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
2、 .4二、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遇 .5三、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挑战 .6四、总体发展趋势判断与萍乡的基本选择 .7第二章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8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8第二节 主要目标 .9一、经济发展 .9二、结构调整 .9三、科技创新 .9四、环境保护 .9五、民生改善 .9第三章 推进优化发展布局 .12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3第一节 优化开发区域 .12一、优化发展中心城市,提高中心辐射力 .12二、全面培育都市区,大力推进一体化 .13第二节 重点开发区域 .13第三节 限制开
3、发区域 .15第四节 禁止开发区域 .16第四章 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17一、增强内需拉动 .17二、加快创新步伐 .17三、扶持民营经济 .19四、注重低碳发展 .19第五章 发展高效特色的现代农业 .21第一节 发展目标 .21第二节 发展途径 .21一、重点进行三大中心建设 .21二、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 .21三、坚持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 .22四、积极培育农业旅游效益化发展 .22五、不断强化农业服务体系有效化建设 .22第六章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 .24第一节 发展目标 .24一、总体目标 .24二、结构调整目标 .24第二节 发展途径 .24一、做大支柱主导产业 .
4、25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4二、做强传统优势产业 .25三、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26第七章 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体系 .29第一节 发展目标 .29第二节 发展途径 .29一、消费性服务业 .29二、生产性服务业 .31第八章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3第一节 加快城镇化进程 .33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33二、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 .33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4一、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4二、加强农村发展环境建设 .34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4四、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35第三节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5一、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35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5、 .36三、加快市政设施建设 .37四、完善能源保障工程 .38第九章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40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40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0二、深化公共财政体系和投资体制改革 .40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5三、深化非工业系统国有企业改革 .40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41第二节 扩大开放合作 .41一、改善投资环境,建立招商引资的长效机制 .41二、提高出口竞争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41第十章 加强区域合作 .42第一节 对接长株潭经济区 .42一、基础设施实现对接 .42二、工业实现对接 .43三、服务业实现对接 .43四、农业实现对接 .43
6、第二节 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44一、保护生态环境 .44二、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44三、对接基础设施建设 .45第三节 对接沿海开放区 .45一、产业对接 .45二、配套设施对接 .46第十一章 建设绿色萍乡 .47第一节 积极推进资源节约 .47一、节约能源 .47二、节约土地资源 .47三、节约水资源 .47第二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48一、大气环境治理 .48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6二、水环境治理 .48三、声环境治理 .49四、固体废弃物治理 .49五、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综合治理 .49第十二章 建设文化萍乡 .50一、建设特色文化强市 .50二、大力发展文
7、化事业 .50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51第十三章 建设和谐萍乡 .53第一节 教育事业发展 .53一、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53二、优化学校布局 .53三、推动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54第二节 体育事业发展 .54第三节 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55一、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55二、建立健全全民健康教育体系 .55三、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卫生事业 .55四、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 .56五、深入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 .56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 .56第四节 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56一、统筹增加就业 .56二、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57第五节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 .58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8、展“十二五”规划7一、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58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59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59四、加强安全保障支撑体系建设 .59第十四章 强化实施保障 .60第一节 科学的决策保障 .60一、强化组织领导机制 .60二、健全民主决策机制 .60第二节 重点项目的支撑保障 .60一、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支撑拉动作用 .60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60第三节 政策配套保障 .61一、集成政策资源,协调产业发展 .61二、加强土地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61第四节 宣传监督与公众参与保障 .61一、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61二、加强实施监督评估 .61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9、二五”规划1第一章 发展基础第一节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加快 发展、 转型发展的新路,以推进城市转型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主战略,科学发展迈上新台阶;以增加投资作为扩内需、强基础的关 键, 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以深化国企改革作为调结构、增后劲的重点,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以保障民生作为促和谐、保 稳定的根本,群众民生得到新改善;以“四城同创” 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城 乡面貌发生新变化,解放思想,开拓 创新、克 难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基本步入全面、协调、
10、可持续的发展快车道,为“十二五”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增长。预计 2010 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485 亿元左右,五年翻一番,超额完成“十一五”445 亿元目标,年均增长 16.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58 万元,五年翻两番,年均增长 15.5%;财政收入达到 60 亿元以上,超过“十一五 ”48 亿元的目 标值,年均增长 20%以上,财政收入占全市 GDP 比重达到 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75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42.64%,“十一五”期间,固定 资产投资总额预计 累计达到 1725 亿元,五年增长 1.2
11、倍,全市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二、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 11.3:57.7:31.0 调整为 8:62:30,经济转型扎实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预计 2010 年全市 R&D 经费占 GDP 比例达到 1.2%,五年增长4.7 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 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30%。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 2010 年工业增加值达到 274 亿元,年均增长 14.7%,以钢铁、 铝电、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十大优势产业全面开花,工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预计 2010 年农业总产值达到 63.45 亿元,年均增长9.5%,粮
12、食产 量 5 年间连续增长, 预计 2010 年达到 55.43 万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0 年预计接待游客人数达到 667 万人次,商贸业、旅游总收入达到 43.1 亿元,五年增长 1.5 倍,金融、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2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建设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基本形成了贯通全市,通达四邻,延伸全国的交通路网格局。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突破,衡茶吉铁路莲花段、319 国道萍栗段工程 进展顺利;完成国家农村公路改造项目总计 1414 公里。水利投资超过 25 亿元,水利基础设施保障
13、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化率达到 56.6%,提高 8.48 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1%,超额完成“十一五” 目标。此外,煤气二线工程一期全线拉通运行,煤气输送能力大大提高;大力推进公交车辆更新和技术改造,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邮电、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城市服务功能和吸 纳能力大大增强。四、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等领域改革平稳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十一五”预计累
14、计利用外资 5.23 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 11亿美元,分别是“ 十五”期间的 2.89 倍和 17.64 倍;在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方面的工作扎实有效,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项目;在对接央企方面强势推进,成功引进了中材集团 、中建材集 团和华能集团 与我市企业合作。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大力开展普法工作,全面推行民主评议 行风、政 风活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贯彻 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动员全市人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评选活动, “十一五”期间,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四连冠、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 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城市等殊荣。五、社会事业有序推进,社会保障加速推进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基本普及,初中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体育事 业发展迅速,全面健身运 动取得进一步 发展,体育基 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文化事业稳步推进,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保持在 99%以上,成功举办国际烟花爆竹节,成功申请傩 文化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预计 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16011 元和 6850 元,年均增速达到 12.3%和 11.8%。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十五 ”末的 26.43 平米提高到35.8 平米,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