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之十三.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23895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96 大小:2.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之十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之十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之十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之十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6页
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之十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震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技术系列指南之十三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目 录序言 .11 路基设计与施工 .21.1 县乡道路技术等级的选择 .21.2 路基设计的一般规定和要求 .21.3 路基横断面设计 .31.4 路基高度和边坡设计 .41.5 路基施工 .112 路面结构设计 .212.1 编写说明 .212.2 结构组合设计 .212.3 路基强度确定 .252.4 路面厚度计算 .272.5 路面结构设计示例 .323 路面典型结构的应用 .363.1 典型结构的编制 .363.2 气候分区 .363.3 交通等级划分 .413.4 路基强度等级划分 .413.5 典型结构选用步骤

2、.423.6 典型结构应用示例 .493.7 西部地区县乡公路面层和基层材料及设计参数 .503.8 结构组合设计 .524 路面基层施工 .554.1 水泥稳定碎(砾)石 .554.2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砾)石 .644.3 石灰稳定土 .734.4 固化剂稳定土 .774.5 级配碎石 .824.6 级配砾石 .854.7 填隙碎石 .874.8 泥(灰)结碎石基层(底基层) .904.9 手摆片石垫层 .934.10 县乡道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 .955 沥青面层施工 .1035.1 原材料技术要求 .1035.2 各种面层的材料指标和组成设计 .1145.3 沥青面层的材料设

3、计与施工工艺 .1235.4 县乡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144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1序言本指南依据“低造价县乡道修筑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本指南的适用范围是以小交通量为特征的西部地区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在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县乡公路投资、气候、水文及土壤地质条件、筑路机械和施工水平、筑路材料资源、路面结构与病害等因素的基础上,本指南对道路基层和沥青面层的修筑技术(材料技术要求、施工机械要求、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可供从事西部地区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广大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在写作过程中本指南参考了交通部发布的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意见 、

4、 西部地区通县公路建设实施意见等县乡公路建设指导性意见以及西部通县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在能够执行现行规范的地方尽量执行规范,但是依据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有些方面也有所创新和突破。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有: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J01497)3.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 (JTJ01294)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3294)6.公路水泥砼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787)7.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 (JTJ052 2000)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8

5、2000)根据县乡公路交通量小,投资有限,施工水平低的特点,为确保县乡公路路面设计与施工质量,本指南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 材料地方化:路面结构所用材料(面层、基层、底基层)在各县乡地区都能加工购买,料源丰富,价格低。2. 结构典型化:提倡应用典型路面结构,规范县乡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与用料,避免县乡道路路面结构厚度选择和用材的随意性。3. 施工工艺简单化:因地制宜选用工艺,提倡机械化,但也注重施工工艺的简单化,规范人工与小型机具相结合的施工方式。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24. 质量控制规范化:对材料和施工提出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达到“等级低,质量要求不低”的目标。1 路基设计与施工1.1

6、 县乡道路技术等级的选择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县乡公路并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要求,而县乡公路所连接的行政区域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交通量和路基宽等技术指标亦会有较大差异。本指南把连接不同行政区域县乡道路的行政等级与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所规定的公路技术等级相对应,以便于那些交通量难以预测的县乡公路在设计时能根据道路所连接的行政区域合理选用技术等级。连接不同行政区域的县乡公路及其对应的公路技术等级见表 1.1-1 所示。表 1.1-1 县乡公路的技术分级公路类别市县公路县县公路县乡公路县县公路县乡公路乡乡公路乡乡公路乡村公路村村公路相应公路技术等级 二级、三级 三级、四级 四级注: 连

7、接县、市、乡的公路若为国、省道或与国省道直接相连,则宜选较高等级。 若道路连接的行政区域有矿产、交通繁重,应选用较高技术等级。1.2 路基设计的一般规定和要求路基设计时应注意以下的一般规定和要求:1.在开始设计之前应做全面调研,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等资料。2.山岭重丘区的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特别是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断面形式、边坡坡度及病害防治措施;3.在平原微丘区,尤其在水文地质不良地段,路基要有一定的填筑高度并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综合设置排水设施,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将地面水和地下水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以保证路基稳定。4.对于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段,当填方边坡

8、不易填筑或占田太多时,可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当岩石山坡高陡或山坡稳定性差,不宜多挖时,可采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3用半边桥、悬出露台等构造物。如山体岩石整体性和稳定性良好,也可采用半山洞。5.路线经过深谷、陡崖需特殊设计路基时应绘制路基横断面图;必要时应绘制大比例尺的平面图和纵断面图。6.沿河路基设计必须事先查明洪水情况。沿河路基应具有一定的高度,并根据冲刷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7.取土和弃土时应符合环保要求,路基修筑应兼顾公路环境的美化和绿化。8.穿越农田的路基设计时应考虑“田路分家” ,有条件时应砌筑小挡墙或进行边坡加固。9.坡积层上的挖方路基应适当放缓边坡并应在挖方坡脚(边

9、沟外)设置矮墙或上挡墙,以免发生塌方。10.当挖方路基遇到不同的土、石层时应采用不同的边坡率,即折线形边坡。1.3 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标准断面见图 1.3-1。西部县乡道路的车道数、行车道宽度、路肩宽度和路基宽度可参考表 1.3-1 选用。单车道公路的路面最小宽度应为 3.25m,土路肩的宽度不宜太宽,应统一为 0.5m。对于城镇附近的县乡道路或设计车速为60km/h 的三级公路宜增设 1.5m 硬路肩或对公路土路肩作加宽硬化处理以供慢行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在地形条件不受限制,人烟稀少,交通量不大的西北地区,可以采用一次成型路基分期修建路面的形式修筑宽基窄面的所谓“小油路” 。这种小油路的路基宽

10、度可达 8.0m9.0m,而路面宽度只有 3.0m3.5m 。四级公路宜采用 3.5m 的行车道和 6.5m 的路基,交通量较大时可采用 6.5m 的行车道(双车道)和 7.0m 的路基。在工程特别艰巨以及交通量很小的路段可采用4.5m 的单车道路基,但应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置在使驾驶人员能看清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的车辆,错车道的设置间距建议不大于 300m。错车道的平面尺寸如图 1.3-2。路肩 路肩路基宽度路面宽度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4图 1.3-1 路基标准断面表 1.3-1 县乡各级公路设计车速及路基构造技术指标公路等级 二级 三级 四级设计车速(km/h) 8

11、0 40 60 30 20车道数 2 2 2 2 2 或 1行车道宽度(m) 3.75 3.5 3.5 3.25 3.25 或 3.5一般值 1.5 0.75 1.5 - -硬路肩宽 度 最小值 0.75 0.5 0.75 - -一般值 0.5 0.5 0.5 0.5 0.5路肩宽度(m) 土路肩宽 度 最小值 - - - - -一般值 12.0 9.5 11.0 8.0 4.57.0路基宽度(m) 最小值 9.0 8.0 8.5 7.5 -图 1.3-2 单车道县乡公路错车道平面尺寸图1.4 路基高度和边坡设计1常用的路基形式参见图 1.4-1。对路基设计标高有如下规定:(1)一般为路基边缘

12、的标高,在平曲线范围内是设置超高、加宽前的内侧路基边缘标高。(2)改建道路为路面中心标高。(3)沿河及受水浸淹路段应高出路基设计水位(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水0.5m0.5m10m 20m 10m3.5m 行车道6.5m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5位)+0.5m 以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见表 1.4-1。(4)大、中桥头引道应高出设计洪水位+壅水高度+波浪侵袭高度+0.5m 以上。(5)挖渠土填筑路段应高出地下水位+0.5m 以上,有灌溉渠时护坡道应高出水渠设计水位 0.5m。图 1.4-1 常用的路基断面形式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6表 1.4-1 二、三、四级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道路

13、等级 二 三 四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50 1/25 按具体情况确定2对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有如下要求:(1)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涨作用的影响而降低路基稳定性。(2)路基最小填土高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区的气候特征、水文地质、土质、路基结构、公路等级、路面类型及排水难易等因素的影响。(3)当路基填土高度受限制而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采取如排水设计、换土、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沟等相应的处置措施,以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入,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3填方边坡的填筑高度和边坡坡率应根据填料种类确定。土质路堤边坡按表 1.4-2 采用,填石路堤边坡按表 1.4-3 采用,沿河或受水浸淹路堤边

14、坡按表1.4-4 采用。表 1.4-2 土质路堤边坡的高度和坡度边坡的最大高度(m) 边坡坡度填料种类总高度 上部高度 下部高度 总坡度 上部坡度 下部坡度粘质土、粉质土、砂质土 20 8 12 - 1:1.5 1:1.75砂、砾 12 - - 1:1.5 - -漂(块)石土、卵石土、砾(角砾)类土、碎石土20 12 8 1:1.5 1:1.75注:粉土边坡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缓。边坡高度超过表列总高度的路基宜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对于渗水性土可采用直线滑动面法验算,对于粘性土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验算,验算时稳定系数均不得小于 1.25。表 1.4-3 填石路堤边坡的高度和坡度边坡的最大高度(m)

15、 边坡坡度 施工方法填料规格(cm) 总高 度 上部高 度 下部高 度 总坡 度 上部坡 度 下部坡 度25 石块 20 8 12 1:1.3 1:1.5 填筑25 石块 20 1:1坡面码砌,内部分层填筑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7表 1.4-4 沿河或受水浸淹路堤边坡表部位 边坡坡度 备注在设计水位以下部分 1:1.751:2.0在常水位以下部分 1:2.01:3.0用渗水性好的土填筑路堤,可采用较陡的边坡4石砌护肩、砌石路基和石砌护脚的形式和尺寸(1) 石砌护肩的形式和尺寸见图 1.4-2 和表 1.4-5。(2)砌石路基又称叠砌边坡,是一种路基支挡构造物,是比较经济的干砌片石工程。

16、砌石路基的结构形式、边坡坡度、砌筑要求分别见图 1.4-3、表 1.4-6 和表 1.4-7。砌石路基应每隔 15m20m 设一道伸缩缝,当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分段砌筑,并设沉降缝;当地基为整体岩石时可将砌石路基做成台阶形,但最低一台的宽度不应小于 1.5m。(3)石砌护脚的形式和断面尺寸要求分别见图 1.4-4 和表 1.4-8。石砌护脚适用于地面横坡较陡或有缺口、路基填方坡脚伸出较远且不稳定或坡脚占用耕地等情况。型和型护脚沿地面应设置排水设施,如利用石块间隙排水,并在护脚背设置反滤层等。受水浸淹的路堤护脚应与予防护或加固,可选用的方法有:表面用 M7.5 号水泥砂浆勾缝,其余部分干砌;外墙面

17、0.40.8m 厚度范围内的墙身用 M5 号水泥砂浆砌筑,其余部分干砌;全部用 M7.5 号水泥砂浆砌筑。图 1.4-2 路基护肩图 1.4-3 砌石路基 图 1.4-4 石砌护脚(尺寸单位:m)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8表 1.4-5 石砌护肩尺寸表地基地质情况 襟边宽度 P(m)h1(m) h2(m) a(m) 备注弱风化的硬质岩石 0.20.61.0 h1+0.16 0.8 强风化岩石或软质岩 石 0.61.52.0 h1+0.20 1.0护肩的墙后应为开山石块 密实的粗粒土 1.02.0表 1.4-6 砌石边坡坡度编号 高度(m) 内坡坡度 外坡坡度1 5 1:0.3 1:0.5

18、2 10 1:0.5 1:0.673 15 1:0.6 1:0.75表 1.4-7 砌石路基的基底承载力要求和砌筑要求H(m) 基底承载力要求 (MPa) 襟边宽度 (P) 埋置深度 (m) 备注5 0.25 约为 0.4 20cm如为风化的岩层应不小于 0.3采用厚度不小于 15cm的坚硬未风化的片石块石错缝砌筑,要紧密,坡面平整注:H8m 的砌石,底 0.5m 高度范围内应用 M5 号砂浆砌筑,为提高墙身整体性,墙身从上往下每 4M 可夹以 M5 号砂浆砌筑的水平加强肋带,肋带高度为 0.5m。表 1.4-8 石砌护脚的断面断面形状顶宽(m)内外侧边坡坡度高度h2(m)护脚断面积与路堤断面面积之比护脚外测的襟边宽度梯形 1.0 1:0.51:0.75 5 1:71:6 应符合表1.4-5 的要求5挖方边坡(1)土质(包括粗粒土)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边坡的高度、土的密实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