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谷平原自然型森林村庄茶溪村绿化设计初探作者:冯黎灵 蒋爱维 王小彩 王焕银摘要森林村庄建设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村庄绿化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理念及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简述了茶溪村岛岩山、龙头山、鲤鱼山、永安溪畔、村内绿化美化的设计思想,并对森林村庄自然功能进行了展望,以期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家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明,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关键词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河谷平原;浙江仙居;白塔镇茶溪村 森林村庄绿化美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具有重要意
2、义。浙东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但农村绿化工作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自然村落,绿化率普遍较低,有的只见房屋不见树,村容村貌较差。近年各级政府部门对村庄绿化工作高度重视,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组织和引导群众掀起新农村绿化建设热潮,建成了一些绿化示范村。虽然许多学者对村庄绿化思路、模式、树种选择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由于影响村庄绿化因素较多,亦无固定的成熟的绿化模式可循。现以仙居县白塔镇茶溪村庄绿化为例,对河谷平原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作初步探讨,以供同行借鉴1-2。 1 实地背景 茶溪村是永安溪畔北侧靠山旁水的自然型村落,属白塔镇人民政府管辖,距仙居县城约 20 km,位于原临石
3、公路边。村庄在东侧岛岩山(古寺庙)、北面龙头山、西侧鲤鱼山所组成的半山岙中,岙里港溪水在村旁西边流过汇入永安溪,永安溪在村庄正南。该村总居户 238 户,居住人口 921 人。自然环境较为原始淳朴,村内仍有老建筑或 20 世纪 8090 年代翻建和新建的简易 2 层楼房。该村经济发展较好,在原永安溪古道经规划新建的村大会堂、办公楼、厂房及 35 层较现代的民居,村内道路硬化,较具现代特色。村内大树较少,绿地面积不多,村庄绿化状况较差。缺少季相变化丰富的观花、观果树种,没有配置一定的公共活动绿地。 2 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 2.1 尊重自然 对于自然型村庄的绿化建设,要保护好原有自然植被与生态环
4、境。设计结合自然,遵循自然式、地域性、补偿性的生态设计理念。在景观改造中,尊重地区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利用乡土植物,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尊重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和保护生物样性1-2。 2.2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森林村庄建设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的需求,以改善和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在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以植物为立体,充分发挥各树种的优势,适地适树,使各种效益达到最大化。 2.3 人文关怀 森林村庄建设尊重当地村风民俗和村民的意愿,村庄中不栽柏木类树种(
5、认为阴气太重,一般在陵园墓地种植),多种吉祥树种,如日本樱花、茶花、桂花、石榴、紫玉兰、杜鹃、广玉兰、银杏、木槿、夹竹桃、含笑、红花檵木、碧桃等。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增强对家乡归属感和凝聚力1。 3 与环境紧密结合的设计方案 森林村庄建设以花、果及丰富的植物资源,适宜的绿地面积,达到美化村庄改善气候的作用。片植香花、果树和保健树种,营造森林氧吧,让人们享受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原有场地中山水元素的合理作用,以乔灌草为主体,水为要素,形成山水相映的景观效果。由花、果、山、水构成的景观,亲近自然,在翠绿碧水河畔,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2。 4 设计思想 4.1 岛岩山景观
6、林改造 岛岩山位于茶溪村东北部,临村一侧山体为马尾松、枫香、苦槠混交林,寺庙位于岛岩山中上部,经多次民间集资修理。在寺庙周边多有枫香、苦槠、樟树等古树群落。上坡方向为松、杉幼中林。通往寺庙的道路已硬化(水泥混凝土阶梯)。设计突出寺庙后侧山体的景观改造,寺庙附近、通道两侧的美化。在寺庙后侧的松、杉混交林采用大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为 80 cm80 cm20 cm,造林穴规格为 40 cm40 cm25 cm,按4 m4 m 造林配置。采用枫香、银杏、深山含笑、木荷、合欢等树种。苗木规格:苗高 100150 cm,带土球,土球直径 3040 cm,促成针阔混交林。在寺庙四周、通道两侧采用日
7、本樱花、含笑、杜鹃、山茶花、合欢、夹竹桃、木槿、红花檵木、桂花等树种。乔木树种不能截顶、截干,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 85%以上的叶片。栽植时间为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 4.2 龙头山、鲤鱼山森林景观改造 龙头山位于茶溪村后,鲤鱼山位于村西,略呈“L”形。这 2 处山体多为马尾松林,其中有樟树、柏树、苦槠、枫香、油茶混生。由于马尾松林稳定性极低,易受松材线虫病、火灾的危害。拟采用间伐抚育改造,伐除林中幼小针叶树个体,伐除过密处部分马尾松中等木,间伐后郁闭度控制在 0.5 左右,为补植造林提供空间。采用枫香、木荷等阔叶乡土树种。苗木规格:苗高 60 cm 以上,地径粗 0.5 cm 以上。块
8、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为 60 cm60 cm20 cm,造林穴规格为 40 cm40 cm25 cm。采用不规则林下补植造林配置,即见缝插针式补植。栽植时间同上。 4.3 永安溪畔景观林修复 永安溪畔(含岙里港)景观林略呈“L”形,位于茶溪村西、南两侧。岙里港溪边多为疏林地,永安溪畔北侧有台风影响形成的残次林和部分林间空地,也有人工枫香、木荷、湿地松、毛竹幼龄林和保存较完整的马尾松幼中林。枫香、木荷、毛竹幼林生长良好,枫香、木荷的郁闭度在0.70.8。在岙里港靠茶溪村地段,采用湿地松进行补植造林,卵石滩加客土造林或采用湿地松容器苗。永安溪畔靠茶溪村地段,在林间空地、残次马尾松林土壤条件较好
9、处选用毛竹、银杏、枫香、柏木、深山含笑、樟树、水杉、池杉等树种。在土壤条件较差地段选用湿地松、柏木等树种。在低洼易积水地段选用池杉、水杉、桤木、枫香等树种3。苗木规格:湿地松苗高 20 cm 以上,地径粗 0.3 cm 以上;池杉、水杉、桤木苗高 100 cm 以上,地径粗 1.0 cm 以上;柏木苗高 30 cm 以上,地径粗 0.3 cm 以上;枫香苗高 50 cm 以上,地径粗 0.5 cm 以上;银杏、深山含笑、樟树苗高150 cm 以上,地径粗 2.0 cm 以上。采用不规则林下补植造林配置,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规格、栽植技术、栽植时间同上。 4.4 村内美化 在 2000 年以后
10、所新建的较具现代特色的民房、村大会堂、办公楼,设计微型绿地,配置桂花、石榴、银杏,丛植或孤植,铺设当地生命力较强的草皮。在村内通道两侧栽植日本樱花、茶花、含笑、红花檵木、夹竹桃、栀子花、合欢、广玉兰、紫玉兰、白玉兰、杜鹃等。古村落内保留原有的果木、树木,利用门前房后空闲地栽种枇杷、柑桔、石榴、樱桃、桃树等果木。在火灾后的宅基地修建微型绿地,设置健身场地,配置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娱乐。 5 森林村庄自然功能展望 从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出发,利用茶溪村现有的植被资源,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草相结合,在不同地段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岛岩山、龙头山、鲤鱼山形成针阔混交林森林景观,岛岩山寺庙可为村民
11、提供休闲聚会的场所。其山体的改造,实现物种多样、异龄复层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国土生态安全。岙里港、永安溪湿地森林景观的改造,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强固土保水、涵养水源、防冲刷、拦洪蓄淤等功能,同时将起到较好的生态缓冲带作用。山体、湿地森林景观的改造将使森林布局更合理、质量高、蓄积量大,各种效益更显著。真正将茶溪村置于森林的环抱中。林内的绿化美化,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合理配置,形成四季美景,季相鲜明,给人一种愉悦欢快的氛围。让村庄掩映在环境优美的绿树红花中,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家园。 6 结语 茶溪村森林乡村设计充分利用原有的山、水、植被资源优势,通过三面山体和临水一面的森林景
12、观修复、改造,可使整个自然型村落处于森林环抱中,真正实现村在林中。村内的美化设计可使村庄处于鲜花丛中。树种的合理配置可实现春花烂漫、夏荫浓绿、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绿色家园。河谷平原自然型森林村庄绿化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尊重自然、地域性、补偿性生态设计理念。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改善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前提。尊重当地村风民俗,以示人文关怀。设计推广全冠栽植技术,不截顶、截干,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 85%以上的叶片,每个枝条留 12 片叶即可,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绿化、美化之效4。 7 参考文献 1 朱惜晨,蒋春,黄利斌.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1):135-138. 2 徐新洲,卢建国.节约型园林景观的营造马鞍山花果山公园景观规划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130-133. 3 段晓梅,周庆宏.云南湿地公园树木资源调查与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4):78-80. 4 章爱凤,潘暖海,吴道圣.大北地溪滩地造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S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