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以明清时期浙西衢州古民居为例.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25130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以明清时期浙西衢州古民居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以明清时期浙西衢州古民居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以明清时期浙西衢州古民居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以明清时期浙西衢州古民居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以明清时期浙西衢州古民居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以明清时期浙西衢州古民居为例摘 要:衢州古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拟对衢州古民居装饰所产生的时代背景、装饰的载体与功能、装饰内容与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古民居的分析,探讨建筑装饰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变化规律,并试图总结出衢州建筑装饰的地域特征。 关键词:地域文化;衢州古民居;装饰艺术;文化内涵; 审美 价值衢州,位于有着“诗画江南” 之称的浙江的西部,有围棋仙境、南孔圣地之雅称,居于浙、皖、闽、赣结合部, “四省通衢” 之称因此而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从一开始就成为了浙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贸活

2、动频繁,文人墨客云集,兵家戍边必争,这种交汇性也给衢州的建筑艺术打上了深深的地域文化烙印。至今在衢州境内保留有众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如江山二八都、龙游民居苑、叶氏建筑群、开化霞山古民居、常山三十六天井等古村落。这些古建筑在规划布局与工艺方面,融浙、闽、赣、皖建筑风格于一体,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衢州古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受到当时人们心理因素制约的同时,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当地文化风俗等诸多因素的收稿日期:20110920 70 影响,无论建筑构件、装饰构件,还是民居装饰的题材类型,都烙印着本地区所独有的地方审美特色,沉淀了极其丰富和复杂的地域文化信息。 一 、衢州古民居装饰产

3、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1地理位置的边际效应孕育丰富多彩的衢州民居建筑形式首先, 明清时期,衢州府设县有五:西安、江山、龙游、常山、开化,而与周边的 ff,),l,I,交通便利,可互通有无,往东,从龙游县可至金华府,东南到达处州府(今丽水地区),经开化县向北到达严州府,今建德地区一带,西北到徽州府,今安徽黄山地区,而由常山县可到江西行省饶州府(今上饶地区),而由江山县越仙岭可到达福建。据同治江山县志卷一风俗载,清时的江山县“其列廛而市者,则间有豫章、皖南之人”。外地经商人士的到来,给当时的经济与文化带来了双重的影响,也极大地影响了建筑行业和雕刻工艺的发展,使得衢州古代的人民在继承本土的传统工艺基础上

4、又非常注重吸收外来的一些建筑装饰技法,如江山市廿八都古镇, 由于它地处浙西南地区,有浙西南大门之称,在古代的时候,成为了三省商贸活动的集散地,在清同治年尤为鼎盛,光饭铺酒店就 50 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有 40 多家。其古镇上民居的门楼样式非常丰富,有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体现出很强烈的兼收并蓄的意识。尤其是在对徽派风格的借鉴吸收方面尤为突出,体现为建筑的装饰上比较注重艺术的美感,无论是从大门门楼到室内隔扇漏窗,还是从梁架节点到基础的勾栏,无不精雕细凿,装饰华丽,近徽特征明显。 2 发达的商品经济及奢侈的民风促进了民居装饰的发展第一,明代快速发展的商品经济,促进了衢

5、州府商业的发展,促使了龙游商帮的崛起。龙游商帮几乎是与徽州商帮同时崛起。 龙游人民“往往糊口四方” , “龙游,衢之要邑也,其民庶饶,喜商贾” ,说的就是龙游人喜商的特点,那个时候有“钻天洞庭,遍地龙游”的说法,龙游商帮崛起, “贾挟资以出守为恒业,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邻” ,在对外的经商活动中,他们积累了财富,也带回了全新的审美观念,此外,龙游人与来衢经商的徽州等地商人,也共同推动了衢州本地商贸经济的发展, 自然这也为衢州建筑装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许许多多的龙游人,在回乡之后,就大兴土木,建房垒屋,光宗耀祖,龙游古民居正是这个时期的经济与文化的综合性产物。 第二,明朝中期以

6、后,商贸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民间财富逐步得以积累,也推动社会风气逐渐从淳朴节俭向奢侈转移。据天启衢州府志卷十六政事志礼类民俗: “自成弘以前,家殷人足,有积谷数千石者,有积锁数千络者。近自隆、万以来,习为奢侈,高巾刷云,长袖扫地,薇不毡而绒,履不素而朱,衣不布兰而锦绮,食不鸡黍而炊金撰玉。 ” 万历龙游县志卷五风俗: “服饰多用纱绢,器皿多用金银,奢侈相高已非一 Lt。 ” 崇祯开化县志卷二风俗记载,开化向来以淳朴称,但是到了隆庆、万历后, “邑稍饶, 民渐习而奢侈” 。康熙江山县志卷一风俗记载:江山人以务农为生,但由于其地处浙闽孔道, “至隆、万浸入奢靡。饮撰衣室争为美丽,婚丧嫁娶,下至燕集,

7、务以华缛相高。 ” 而到了初清,这种奢侈之风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奢侈风气,转变了明晚以后建筑审美取向与生活方式,影响了建筑装饰,雕刻以“华丽工巧、雕梁画栋” 为美, “屋庐往称朴素,万历中叶渐以雕琢相尚” ,成为人们相互攀比的对象,用材、工艺相互攀比争奇,推陈出新。如龙游县清代龚氏民居建筑内外装饰有砖、石、木,三雕齐全。该建筑二进三开间,是衢州清代民居的典型代表。建筑正门门楼饰以砖雕, 内容有戏曲人物图案,渔樵耕读,八仙过海等。正中砖匾刻有“日辉云彩” 四楷书,砖雕雕刻精细,造型生动,图案逼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建筑第一进为天井,天井两侧为厢房。楼下明间廊上饰有假藻井。柱为垂莲柱,柱上置牛腿

8、,垂柱与全柱间上部的扎刽牵构件上有双狮戏球的镂雕,并在狮身上刻有二枚古币图案, 中有“咸丰通宝” 、 “癸丑仲秋” 字样。该建筑雕刻繁缛,工艺精湛,体现了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审美上的张扬性,成为民间意识形态的最直接和外在的体现。第三,丰富的木材资源为当地建筑装饰提供了物质便利。天启衢州府志开化县治图记载有“民富于山” ;康熙西安县志卷三物产记载有“杉于衢地取利最饶,而开化尤甚” 。开地田少,民间惟栽杉木为生,三四十年一伐,谓之拚山。邑之土产,杉为上,姜、漆次之,炭又次之。合姜、漆、炭之利,只当杉利五之一。闻诸故老,岁不下十万 。据开化县志记载, 该地区是浙、赣、闽、皖的交界处,七山二水一份田、木材

9、资源丰富,有樟木、柳杉、松木、杉木、枫木、栗树、榉木、桐树、梓树、鸡木、梨树、柏树、椿树等等。 3手工技艺的发展提高了民居装饰的水乎明清时期工匠得到充分的尊重,获得了比以往更高的社会地位,从而提高了匠者的劳动积极性,造就了一大批技艺高超的民间工匠,促进了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同时,明清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有严格的社会等级限 制,至于雕刻装饰方面并无更多的明文禁令。因此,官民建筑雕刻得到普及和发展,人们着重华丽奢侈的雕饰,将其建筑装饰作为财富的表现载体。这一时期,衢州民居装饰艺术在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达到了时代高峰。 4 人文背景孕育了民居装饰丰富的内涵第一,儒家思想的影响。衢州一府五县多受

10、儒学熏陶,素重文教。因衢州为孔氏(府)南宗之乡, 自南宋孔氏南迁衢州之后,嫡传的儒家文化对衢州古建筑的影响很深。 房屋布局外低内高,正门、侧门的规格迥异,门槛的高低不一、男女居所泾渭分明,儒家思想主张的尊卑有序、上下有别都在这里得以对应的体现。如龙游民居苑龚氏民居为前厅后楼配置,厅堂是会客议事的地方,具有公开性;后厅堂则是长辈住的地方,具有私密性,这正是古代建筑体现的“前公后私”原则。其次,该建筑后进比前进高,这是象征着厅堂活动都掌握在高辈老人之中,这就是“前下后上” 的原则;再次,古代时候等级观念强,建筑讲究正偏,如主人的厢房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的, 丫环佣人端茶送水要打招呼才能进,天井两

11、边的搭厢房一般是佣人和轿夫住的,这就是古代时候的“尊卑有等” 原则;最后,楼上一般是读书楼或是小姐住的地方,男人不能进,这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并且文人思想在建筑装饰领域体现得非常明显, 比如文人风格反对在 72 建筑上过分突出铺张华丽的装饰效果,但却着力追求环境中内在的品位与气韵。在衢州建筑装饰中常见一些人文题材,如岁寒三友、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博古图案等题材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装饰中。 第二,戏剧艺术的影响。衢州作为“四省通衢” 之地,陆路、水路交通方便,商业繁荣,文化发达,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戏剧家都曾在衢州逗留,为衢州地方戏曲艺术的孕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衢州志记载,中国历史上

12、五大戏曲名人汤显祖、徐渭、李渔、屠龙曾先后到过衢州,明朝嘉靖年间,金衢一带戏剧盛行, 江西弋阳和浙江省的海盐腔传人衢州,形成西安高腔,因衢州古称西安而得名,而后来高腔与乱弹、徽戏、滩簧和昆腔集合,则形成了衢州的衢州婺剧,这些戏曲丰富了民间文化,也丰富了建筑装饰的题材。在衢州的明清民居建筑的装饰上,戏剧人物的表情及服饰就成了装饰的重要元素,而雕刻故事的源头都取自于戏剧的情节,现存木雕、砖雕有大量戏曲场面雕刻到建筑构件上,采用组画将人们喜欢看的典型片断长留壁间,可以随时欣赏,所谓“观厅一日、说戏一年” ,何乐而不为之。 第三,风水观念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最为有利的外环境,即:

13、这个环境要山清水秀、风调雨顺,相得益彰。所以,几乎是所有的风水环境都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在现存的衢州古民居中, 大部分民居极为重视山川的围合与走向,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条件优越,人们能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带有一种桃花源式的半封闭性质, 正所谓“人灵地杰” 。位于常山县球川I 镇明清古民居建筑“三十六天井” , “山环成球、水流成川” ,依山傍水而建,与整个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且许多民居均有天井,不仅起到采光、通风、汇集排除雨水,保持室内清凉干爽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天井可见天触地,将自然界阴晴雨雪风月的变化融入堂屋之中,可见家庭人们的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是天人合一的象征。

14、正如何晓昕在风水探源中指出的那样:“风水的核心就是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 如此, 人才能与住屋,与整个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获取心理上的平衡。 ”第四,绘画艺术影响。建筑装饰艺术借鉴了很多绘画艺术,尤其是外在的形式与风格。其题材、造型、色彩、技法、构图等,继承了传统绘画中“清雅” 的风格特征和文人画主张以雕画抒发胸臆、怡情养性的特征,强调意境的构造和笔墨趣味的表达,重现艺术效果的审美价值。 5商贾迁移对民居装饰风格的影响作为商贾云集之地,除了龙游帮的崛起带动本土商贸活动的兴盛,徽商南下也对衢州本地的商业文化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明清时期,外地商人蜂拥人衢的现象延

15、续甚久。衢州各府、县志中的“族望表” 或“寓贤” 、 “流寓” 条中就是对这一历史现象的真实记载。其中有反映出当时的徽商的举家、举族、举乡迁徙衢州经商的传统, 比方说,环山的汪氏即是此种类型。这些商人及其后裔在衢州的长期生活,必然会对衢州的民风、民俗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建筑上也自然会有所体现。譬如,我们在江山清湖的古街区的古建筑中就能同时找到徽派、闽派、赣派和浙派的印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安徽的歙县、江西的丰成、福建的泉州、浙江的绍兴等地商人都来此经商、开店、设坊、定居,正是在这样一种迁徙与定居中,将诸多的外来文化元素也一同带入,从而使得当地文化具备了浓厚的移民特征。辅以证明,现在清湖古镇的

16、姓氏达 134 种之多,可见当时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是个混杂的“移民小社会” 。 二、衢州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载体与功能 1衢州古民居建筑装饰载体研究明代,衢州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已达到了十分精致的程度,其风格端庄、敦厚而不浮躁,质朴中透着自然而严谨。到了清代中叶,各种建筑风格的交融日趋深透, 因而这一时期建筑在传承明代形制的同时,在建筑工艺、雕刻工艺、建筑规制上有很大突破,形成了清代建筑的繁缛、华丽而不失古雅精巧的特征。 第一,木雕。木雕装饰艺术是衢州建筑最主要装饰技法之一,这一点从现存衢州明清民居的建筑装饰实体中可见。施用部位分为梁架结构木雕和门窗隔断装饰木雕。梁架结构木雕集中在梁枋、斗拱、额板、花

17、机、牛腿、雀替、柱头等处,就精美程度而言以梁枋、牛腿、雀替为精彩(图 1); 门窗木雕主要集中在门扇、窗扇、栏板、挂落、门罩等处,就精美程度而言以窗户下方,隔扇门中的束、腰部分为最突出。雕刻技法主要有线刻、浮雕、透雕、圆雕、镂雕等,创作中往往将多种雕刻技法并用。不同时代的作品有不同的雕刻风格, 明代的比清代粗犷。明中晚期常采用线雕、掀阳浮雕来装饰纹样。 明末清初,木雕技术发展迅速,大量采用起地浮雕,雕刻上已注意深化细节,将其透雕成树枝、花叶、动物、人物。清中期后,衢州木雕吸收东阳木雕和徽州木雕雕刻手法,出现了大量的透雕、镂雕等多层次的雕刻手法,并多用弧线、曲线造型,以传达出一种节奏美和 韵律美

18、来。 第二,砖雕。在衢 4i、I 的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中,砖雕这门古老的艺术一直起到点缀外观的作用。按照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式, 当地民居中砖雕装饰部位主要分布在门楼、门套、门楣和靠外墙窗罩、屋脊、照壁等处。就装饰精美程度而言, 门楼砖雕最为突出,其有两种建筑风格:一种是结构较为简单的门楼,也称为门罩。仅在大门外框上,用青砖垒砌成,在顶部以砖瓦砌出仿木结构的出檐,并镶嵌有简单的砖雕; 另一种是用砖砌筑门楼主体,并且以砖雕刻成仿木结构的牌楼形式,这种门楼气势雄伟,雕刻华丽,多为富豪宅第。结构基本上由上,中,下枋、斗拱、挂落、栏杆、屋檐、方框等组成(图 2)。通过对遗存的民居门楼整理与分析,笔者认为较为

19、精美的门楼多为清代中晚期,尤以龙游地区最为典型性,门楼多有字牌,一般设置在门楼的中心,很好地体现了衢州民俗文化内涵。其雕刻技法娴熟,镂雕、透雕、浮雕、阴刻等都有应用,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质感效果。明代砖雕的风格以浮雕为主,借助于线条造型,古朴简练,强调对称。明末清初,由于富商们对豪华生活的追求,砖雕则一改明代古朴、简约的风格,趋于细腻繁复,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和层次效果。刻出的线条流畅自然简洁明快,强调画面的立体感。内容、情节趋向写实,讲究艺术美,人物比例适中。 第三,石雕。衢州民居石雕远不及砖雕、木雕那样运用广泛,一般只运用于门狮、抱鼓石、须弥座、碑刻、柱础等部位。衢州石雕主要以青石材料

20、为主。雕琢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平雕的手法雕刻,刀法简练,艺术风格古朴大方。因受使用范围和材料性状的限制,无论是雕刻深度还是艺术水平都不及砖雕和木雕。石雕的题材多以动物、植物和博古纹样,少见人物、故事、山水等(图 3)。 74 舞狮麟趾呈祥图 3 致富堂四边形柱础第四,彩画。一种是木构件上彩绘,另一种则是在白色墙面上绘画。衢州民居出现得较多的是前者。在衢州的一些寺庙祠堂、民居窗户还保留着明清彩画。丰富的彩画极具特色,装饰部位主要分布在梁、枋、檩以及藻井,均彩绘人物、花卉、山水、鸟兽等,有“福禄寿喜” 、 “孟冬哭芦” 、 “王祥卧冰求鱼” 、 “王冕爱荷花” 、“苏东坡爱砚台” 、 “李白爱喝酒

21、” 、 “孔子爱人才” 、 “王羲之爱鹅” 、 “鲤鱼跳龙门” 、 “状元及第” 等,画功精细,色彩饱和(图 4)。因而,衢州壁画装饰是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令人赞不绝口。 2衢州古民居建筑装饰功能研究第一,实用功能。衢州古民居装饰艺术虽以建筑装饰的形式出现,但它很少有单纯的大型装饰艺术,而大多掺杂在构件之间,很多装饰构件同时也是结构构件,具有一定的建筑感。第二,教育功能。建筑装饰题材多为具体的人、事、物,具有现实社会气息。人们把对自然的理解,对生命的探索,对社会的以镇宅、避邪:;牡丹因“国色天香” 而象征着生活的富贵、荣华。描述人物故事或生活片断的场景时,从单位形体中有时我们很难区别所描绘的内容,往往会结合周围整体来理解画面内容第二,谐音的比拟。广泛运用“谐音”方法对建筑装饰所用题材进处理,蝙蝠的“蝠” 代表“福” ,鹿代表“禄” ,喜鹊的“喜” 代表“喜” 等。以谐音或谐音组合方式来表达人们对美好向往的实例不胜枚举。 经过谐音后的事物更好地与人类沟通,集中体现了建筑装饰是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