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多卡因胶浆预防外周浅静脉补钾致痛的疗效观察作者:李冬梅 高妍 余志慧 黄妍 【摘要】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胶浆外涂预防外周浅静脉补钾所致疼痛的疗效。方法将肝胆外科住院期间经浅静脉滴注氯化钾的 121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静滴氯化钾时沿静脉穿刺点走向外涂利多卡因胶浆,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浅静脉补钾时肢体局部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肢体局部疼痛发生率为 4.92%,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 81.67%;观察组肢体局部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 结论利多卡因胶浆外涂对浅静脉补钾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利多卡因胶浆 浅静脉 补钾 氯化
2、钾静脉点滴在临床上常用于纠正电解质紊乱,在外周浅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引起患者输液局部肢体疼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现象,有时患者还会因惧怕疼痛而拒绝输液。临床上最常采取的措施是减慢输液速度,但常因延长输液时间而影响药物疗效,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加重,而拒绝输液会使禁食的患者有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危险1。2009 年 7 月11 月我科应用利多卡因胶浆外涂预防浅静脉补钾所致疼痛,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v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9 年 7 月11 月本科住院经浅静脉补钾的病人 121 例,均意识清醒,能够较准确描述疼痛程度,其中男 90 例,女 31例;年龄 21 岁73 岁
3、。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61 例,对照组 6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血管条件、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病人均选择弹性好、暴露明显、无破损、无炎症的手背、前臂静脉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胶浆局部外涂。即在开始输入氯化钾时,用棉签蘸少许利多卡因胶浆,在静脉穿刺点前沿静脉走向 58cm 处局部皮肤涂擦,每隔 3060min 涂擦 1 次,静脉点滴每分钟4060 滴,直到氯化钾溶液输注完毕。对照组静脉输注氯化钾溶液后不作任何处理。每天评估两组病人的局部疼痛情况。 1.3 疼痛分级标准:采用 WHO 数字分级法(NRS) 2:将 NRS
4、中的0、13、46、710 级分别对应于口头叙述法( VAS)中的 0,1,2,3级,0 级即无痛;1 级即轻度疼痛:有痛感但可忍受;2 级即中度疼痛,不能忍受;3 级即重度疼痛:疼痛剧烈。 3 讨论 3.1 补钾导致局部疼痛的原因经外周浅静脉输注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途径,经外周浅静脉滴注氯化钾药物常会导致穿刺局部肢体持续疼痛,严重时可引起静脉炎,使病人痛苦不堪。主要因为钾离子是致痛因子,进入组织后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使其除极化,从而产生疼痛3;而外周浅静脉管径细小,血流量小,流速慢,同时钾离子刺激血管痉挛收缩,使血流速度减慢,局部钾离子浓度以及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加剧疼痛的发生4。 3
5、.2 利多卡因胶浆作用机制利多卡因胶浆是由利多卡因加以适量祛泡剂、黏合剂等配制而成的淡黄色黏稠液体。利多卡因系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能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性质稳定,作用快,穿透力强且脂溶性大,黏膜吸收速度几乎与静脉相似,长期外用无蓄积性,可反复使用。局部湿敷后可通过皮肤渗透到皮内及皮下组织的神经细胞膜内,引起细胞膜体积增大,流动性增加,导致钠离子通道的蛋白质发生某些可逆性的构象变化,当神经冲动到达时,钠离子通道不能开放,从而阻断了神经冲动的传导,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此外,局部湿敷还可引起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3.3 利多卡因胶浆外涂的优点因药液黏稠,局部皮肤涂擦不
6、易挥发干燥,延长局部作用时间,可长久保持湿敷的效果,降低血管的通透性,能迅速有效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减轻疼痛。由于不需要纱布或棉垫外敷,患者肢体活动自如,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轻护理工作量。 本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利多卡因胶浆局部外涂后,经外周浅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引起患者输液局部肢体疼痛发生率显著降低。由于此法操作简便,费用低,患者及护理人员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刘丽君.氯化钾静滴疼痛的护理.临床肺科杂志,2007(4):420-421. 2李宁.湿酒精湿敷缓解静脉补钾局部致痛的护理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83. 3李建华.缓解静脉补钾引起局部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8,22(2):480. 4 陈明慧,欧云,李君久,等.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缓解方法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