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057596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自 1986 年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宁波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名城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为了对宁波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更为有效地和具有针对性的保护,2014 年 1 月,宁波市规划局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 总则1.1 规划目标为加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指导城市保护和更新的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各项保护与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1.2 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2014-2030 年,其中近期 2014-2020 年。按照“统一规划,永续管理”的原则

2、实行长期规划控制。1.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宁波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 9618 平方公里。1.4 规划内容本规划从市域、中心城市、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五个层面,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部分进行保护。(1)市域层面。确定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梳理中心城市外各县市的文化特色和保护内容,对余姚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大运河、越窑遗址等遗产提出指导性保护要求。(2)中心城市层面。提出中心城市的结构性保护要求,确定需要保护的文化生态廊道和文化片区;确定保护与发展分区,对相关保护区域和建设控制区域提出保护与发展控制要求。(3)历史城区层面。对宁波历史城区和镇

3、海历史城区的整体格局和风貌特色进行保护,提出历史城区的功能、交通、社区、空间等改善提升的措施。(4)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层面。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明确保护内容和保护要求;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提出街区功能优化调整,提升社区品质,对建设活动进行控制。(5)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层面。明确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区划和保护要求,提出建议名录。本规划对余姚历史文化名城、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提出原则性保护要求,这些名城、名镇、名村应单独编制相应的保护规划,细化保护要求。2 历史文化特色和价值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遗存丰富,特点突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1)中华文明

4、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唐宋以来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3)唐宋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前沿。(4)宋明以来中国文化思想重镇。(5)“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的宜居城市。3 保护框架3.1 保护目标(1)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框架(2)复兴宁波城市文化内涵(3)确立城市发展刚性前提3.2 保护范围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包括:(1)宁波、镇海、余姚历史城区范围。(2)月湖、伏跗室永寿街、秀水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莲桥街、新马路等历史地段范围。(3)慈城、前童、石浦、许家山、龙宫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4)保国寺、天一阁、河姆渡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它山堰、蒋氏故居、镇海口海防遗址等文

5、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5)东钱湖、天童五龙潭、雪窦山、鸣鹤上林湖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余姚历史城区、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以各级政府批复的范围为准。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相关主管部门公布的划定范围为准。3.3 保护内容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2 个部分,其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为:(1)市域层面:保护整体自然山水环境、岸线与岛屿特征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河姆渡等古人类遗址、越窑遗址、海防遗址;保护反映宁波海洋文化、宗教文化、学术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相

6、关遗产;保护历史文化村镇和传统村落。(2)中心城市层面:对核心文化片区进行保护,对三江、塘河等文化廊道进行保护,对宁波平原水乡特色和古代水利工程遗存进行保护。(3)历史城区层面:保护宁波、镇海、余姚历史城区的整体格局和城市形态;保护历史街巷格局、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重要的视廊。(4)历史文化街区层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整体历史环境风貌和建筑、环境等各类保护要素。(5)文物古迹层面: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进行保护。3.4 保护重点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重点内容包括:(1)三江和沿线的文化遗产。(2)宁波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3)保国寺、天一

7、阁、河姆渡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它山堰、蒋氏故居、镇海口海防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其承载的古建筑技艺、藏书文化、古人类文化、青瓷文化、水利文化、民国文化、海防文化等特色文化。4 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4.1 保护框架宁波历史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在全域密集分布,因此应建立全域保护的框架。市域层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三个文化圈、五类文化廊道以及双心多点的整体格局。三个文化圈包括:覆盖宁波平原及周围山体范围的三江文化圈,宁波市域南部的宁海和象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五类文化廊道包括:大运河廊道、三江廊道、古道廊道、海防廊道、海上丝绸之路廊道。其中,三江廊道包括姚江、奉化江、甬江;古道廊道

8、包括了宁奉古道、宁象古道、鄞象古道、四明山古道和宁台古道。文化核心及节点: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和余姚历史文化名城是市域两个文化核心,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等则构成了众多的文化节点。4.2 文化圈保护(1)三江文化圈三江文化圈涵盖了宁波中心城市、慈溪市、余姚市、奉化市。规划建立“一核三江,湖山环绕”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对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整合,凸显由三江哺育的积淀深厚的文化圈特色。一核三江,是指以宁波历史城区为核心,以三江为纽带联系的镇海、余姚历史城区,慈城、鄞江、溪口等重镇,河姆渡、越窑、大运河等遗址。湖山环绕,是指环绕并构成三江平原的四明山脉和天台山

9、脉,东钱湖、九龙湖、杜湖等湖泊和水库,以及分布期间的山间古刹和历史村落(名村和传统村落)。(2)山地文化圈山地文化圈主要覆盖宁海县。规划重点保护奉宁、宁象和宁台三条主要古道以及分布在山地间的古村镇、古戏台等,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3)海洋文化圈海洋文化圈主要涵盖象山县和象山港北侧区域。规划重点保护山海自然环境和与海洋文化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3 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涉及宁波的遗产包括: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浙东运河宁波段、宁波三江口。其中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虞余运河)、浙东运河宁波段(慈江、刹子港)遗产要素类型为河道;宁波三江口遗产要素为庆安会馆,遗产

10、要素类型为管理设施。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应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大运河浙江段遗产保护规划和大运河(宁波段)遗产保护规划进行保护。4.4 三江文化廊道保护规划保护宁波甬江、余姚江、奉化江构成的横“Y ”型三江水系的自然水体、水质,通过设置生态水涵养区,提高蓄洪、滞洪、行洪能力,保障城市安全,改善整体环境质量。规划控制三江两侧的土地利用,在保护和整合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的休闲、游憩系统和历史人文走廊。4.5 古道廊道保护重点保护 5 条古道:连接宁海、象山的宁象古道,连接奉化、宁海的宁奉古道,连接鄞县、象山的鄞象古道,连接余姚、鄞县、奉化的四明山古道和连接宁海、天

11、台的宁台古道。规划保护古道本身及其周边的自然生态景观、沿途历史村镇、文物古迹、交通设施和民俗文化,使散落在宁波山区的遗产得以整体保护和展示利用。4.6 海防廊道保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保护镇海威远城、古炮台(金鸡山炮台)、古烽火台(总台山烽火台、梅岙烽火台)等海防古迹。保护余姚临山镇(古临山卫)、慈溪观海卫镇(古观海卫)、慈溪龙山镇(古龙山所)、北仑柴桥街道后所村(古穿山所)、北仑郭巨镇(古郭巨所)、鄞州咸祥镇东城村西城村(古大嵩所)、象山涂茨镇钱仓村(古钱仓所)、象山爵溪街道(古爵溪所)等古卫所所在的聚落格局,保护残存的城墙和历史形成的道路体系。镇海卫结合镇海历史城区进行保护。昌

12、国卫、石浦所作为石浦历史文化名镇的组成部分进行保护。4.7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宁波的遗产包括:港口与贸易遗产、城市建设遗产、多元文化遗产:港口与海洋贸易遗产包括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永丰库遗址、宋代渔浦门码头遗址。城市与工程建设遗产包括鼓楼、天宁寺塔、天封塔、和义门瓮城、它山堰。对外文化传播遗产包括阿育王寺、天童寺、保国寺、天一阁、庆安会馆、唐高丽使馆。宁波应联合其他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城市将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结合相应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划定遗产区和缓冲区。4.8 其他重要地方文化代表遗产保护对能够体现、代表宁波重要地方文化的遗产进行重点保护。(1)古人类文化遗产保

13、护(2)越窑青瓷文化遗产保护(3)宗教文化遗产保护(4)学术和藏书文化遗产保护5 历史村镇保护5.1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宁波现有历史文化名镇 6 处,其中江北区慈城镇、象山县石浦镇、宁海县前童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慈溪市鸣鹤镇、余姚市梁弄镇、鄞州区鄞江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些名镇均已编制名镇保护规划,确定了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应根据相应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进行保护。5.2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宁波现有各级历史文化名村 29 处。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 处,分别为宁海县许家山村、宁海县龙宫村;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 2 处,分别为余姚市横坎头村和奉化市岩头村;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 25 处。各历史文化

14、名村应按相应的名村保护规划进行保护,尚未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村落应尽快编制规划,划定保护范围,落实保护措施。5.3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宁波现有中国传统村落 18 处,分别是鄞州区走马塘村、李家坑村、蜜岩村,余姚市金冠村、柿林村、中村村,奉化市岩头村、苕霅村、青云村、栖霞坑村,象山县东门渔村,宁海县许民村、西岙村、龙宫村、清潭村、力洋村、东岙村、梅枝田村。其中,未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的传统村落有 4 处,分别是:东门渔村、西岙村、苕霅村、梅枝田村。应严格落实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对同时为历史文化名村的村落应按照名村的保护规划进行保护。统一设置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标志,实行

15、挂牌保护。应按照城乡规划法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建村2013130 号)抓紧编制和审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5.4 建议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议将历史遗存较多,同时文化底蕴深厚的鄞州区古林镇、瞻岐镇、咸祥镇、奉化市溪口镇、余姚市临山镇申报为历史文化名镇;江北区马径村、童家村、姚家村、镇海区郑氏十七房、鄞州区它山堰村、大西坝村、殷湾村、勤勇村、奉化市葛竹村、慈溪市山下村、象山县东门渔村申报为历史文化名村。5.5 村镇型历史地段保护对尚未列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又保存有一定传统建筑的历史村镇建议作为历史地段进行保护。包括:鄞州区塘溪、大嵩、晴江岸村、建岙村、鲍家墈村、崔岙村、新张俞

16、村、上周村、雁村、童村、王家村、天童村、惠民村、前虞村,北仑区郭巨、后所。在宁波中心城市以外的市域范围应进一步加强历史地段的普查和挖掘。应进一步研究各历史地段的具体情况,本规划根据保存格局和现状保护情况对历史地段提出分类保护指导意见:格局保存较好、核心区传统风貌破坏较大的地段,应保护遗存的历史建筑,保持村镇格局和历史环境。保护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特征,核心区段适当恢复传统风貌。格局保存一般,仅有小规模成片历史遗存的地段,应保护历史建筑、历史环境,新建设应在历史遗存集中区以外发展,新建建筑应与历史地段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仅保留格局,但遗存零散分布的地段,应保护历史空间格局,通过沿路绿化、水系梳理,强

17、化空间边界。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保护历史地段的民间文化与传统习俗。6 中心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6.1 保护结构结合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以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与人文历史底蕴积淀深厚的主要区域形成核心文化片区。并结合“山、江、水、城”空间关系,形成以三江为文化纽带、以周边山体为背景、以水网为基底、以城镇为核心的整体保护框架。中心城市重点保护三江廊道和宁波旧城区、镇海片区、慈城片区、鄞江片区、东钱湖片区、天童片区、九龙湖片区。同时保护联系“一城六片”的文化生态廊道和山体与水乡基底。6.2 背景山体保护保护四明山脉、天台山脉、五磊山、招宝山等自然山体。保护山体的地形地貌特征和绿

18、化植被。6.3 水乡基底保护保护与城市历史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塘、池等自然水系、水网。保护桥梁、埠头等历史构筑物。保护现有水系,恢复对全局水系组织具有重要作用的已消失河道。保护历史城镇与水系的肌理与空间关系。保护历史水系和桥梁的名称。其他水系、塘河、水利设施等历史与环境资源应进行进一步研究。保护东钱湖的自然生态系统,严格控制东钱湖周边的环境容量。严格控制建设活动和建设蔓延。保持水源地的洁净及物种多样性,加强植被保育和水土保持工作。禁止破坏水域周边的植被,严禁侵占水面进行相关建设。东钱湖及周边的旅游发展必须以不破坏湖泊、溪流水质和周边自然环境为前提。6.4 文化生态廊道保护宁波中心城市文化生态

19、廊道包括三江、塘河和浙东运河。(1)三江文化生态廊道保护保护甬江、奉化江、姚江“Y ”型水网框架的走向与形态。保护甬江、奉化江、姚江的自然水体。划定河道蓝线,蓝线范围内严禁进行开发建设。定期疏浚河渠,整治驳岸、护坡。积极保护三江的自然特色。综合整治建成区内的滨水环境,突出以绿树衬托建筑、江城融合的城市特色。保护甬江、奉化江、姚江上的桥梁,沿江码头、驳岸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护三江沿线串联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村镇、历史场景发生地以及人文景观,加强三江文化廊道上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保持联系的道路、水路两侧的自然环境。强化各区段景观特色。(2)塘河文化生态廊道保护保护鄞西中塘河、西塘河、南塘河、鄞东

20、后塘河、中塘河、前塘河等六塘河及其他主要塘河的自然水体,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河道上的传统桥梁、驳岸、码头等构筑,强化桥头、埠头等空间节点。在有条件的区段,增加塘河两岸的绿化种植。通过塘河水网系统与绿地系统的结合,建立宁波中心城市的文化生态网络。城市区段应完善塘河的滨水岸线建设,提高岸线的景观品质和公共活动功能。塘河两侧建议增加活动设施和亲水场所。村镇区段临河建筑应与塘河保持一定开放空间,建筑与河道间应可供通行,形成空间过渡,营造丰富的空间与景观层次。滨河功能应避免工业、仓储功能。乡村区段应维持塘河现有的传统或自然河道边界,驳岸不宜做过于人工化的处理,应注重自然形态与亲水性。塘河两侧应保持绿化空

21、间,体现乡村滨水景观特色。(3)浙东运河文化生态廊道保护保护慈江、刹子港、西塘河、中大河等浙东运河河段的水体和滨水环境,保护运河的自然河道特征。通过浙东运河,加强宁波历史城区、高桥、大西坝、慈城等文化遗产之间的文化联系。系统保护运河上的古桥、驳岸、翻水站等运河设施。对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区段按照大运河浙江段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保护。(4)廊道上的水利设施保护保护古代和近现代的碶闸堤堰设施,包括它山堰、回沙闸、上水碶、下水碶、石碶、澄浪堰、大西坝翻水站、大石碶、姚江大闸等。6.5 核心文化片区保护(1)宁波旧城区宁波旧城区是由环城西路、新典路、奉化江、前塘河、彩虹路、通途路围合的区域。以宁波历史城区为核心。对宁波历史城区进行整体保护,历史城区以外的旧城区应增加开放空间、降低开发强度,建筑风貌应与历史城区相协调,多层和低层建筑宜使用黑白灰为基调的传统色彩。(2)镇海片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