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2098002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 学科统称文艺学。 东西方最早都称 为“ 诗学”。文 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 程。二是从文学生 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 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3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 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 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 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

2、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 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 和评价的科学。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 展过程、分析 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 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

3、味的倾向性。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 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 美趣味与理想, 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第二章 马 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 马克思、恩格斯 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 动论、文学反映 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2中国特色:其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学实际相结合。其二,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文学

4、理论相结合。 这样 ,既使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表述具有中国特色,又可以丰富其内涵,增强其活力。3当代性:指中国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应有时代特点。 为此,一要研究与概括中国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和新问题。二要应对 20 世纪西方文学潮流的挑战 。吸收其理性精 华,揭露其非理性与形式主义实质。三要吸收新学科,包括心理学、系统论、信息 论 、控制 论等,把文学理论提高到当代科学的新水平。问题: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试做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包括五个方面: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 为人的一种活动 ,一切社会活 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 质

5、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 质 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是历 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文学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 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 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所以是审美的意识 形态。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 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

6、往对话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或曰对话结构。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就从人 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和社会学、媒介学和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2简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 总特点。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包括五个方面,即文学是一种活 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是生产、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一种艺术交往。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与社会学、媒介学与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全面理解了文学的整体面貌。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那几个方面的 问题:应注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有中国特色,有当代性三个问题。第三章 文学作为

7、活动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 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 发展的活 动系统的总称。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把自己的能力、智慧、理想、思想等本 质力量展现出来,或曰转化成一个可感的对象。文学就是一种人的本 质力量的 对象化。3文学活动四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 观点,文学活 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这四要素相互依存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按照哈 贝马斯的理解,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 为一种 语言符号系统,更是一种交往 对话结构。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 读者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分别构成

8、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作者与作者、作者与此岸世界(现实世界)、作者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作者与 读者,彼此展开对话。5文学本体论:一种文学理论 ,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家。作为本体的作品又不指传统认为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 仅 指作品形式,即所 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实际是一种只重文学形式的理论,包括俄国的形式主义、法国的结构主义、英美新批评等学派。6劳动说:(应称为艺术起源劳动说 )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 劳动。 论据有四:(1)劳动创造了文艺活动的前提条件,即人、人的大 脑、手、 语言及思维能力。(2)劳动产生了人对文学的需要

9、,即人在劳动中需要用说唱等文艺形式协调动作,交流信息与情感,减轻疲劳。(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原始艺术主要反映的是 劳动生活。(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 艺的形式,使由劳动号子、声音、动作转化而成的诗、乐、舞不分。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精神生 产与物质生 产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不平衡”有两种表现:一指神话等文学类型只能兴盛在人类生产水平的低级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就过去了。二指艺术生 产的水平与物质生产的水平并不 总是成正比例。二者有 时平衡,共荣共衰;有时不平衡,或者你衰我荣,或者你荣我衰,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文艺反而领先。“不平衡”现象是马克思

10、发现并在政治经济学 导言中提出来的。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的关系怎 样?前者在后者中处于什么位置?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基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的 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导致了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 力量的确证。3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于远离物质与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位置。因为生活活动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部分,文学属于精神活 动;在精神活动内部,与政治、哲学等相比,文学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性,处于远离经济 基础的位置,被恩格斯称作 “更高的即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各自理 论依据是什么?指出各自的片面性。(教材此问题没讲请,

11、而且,四种视角本身不存在片面性,只有固 执一个视角,才会出现片面性。所以,以下答案不同教材)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是世界视角、作者 视角、作品视角、读者视角。从上述每一个要素视角出发,都会看到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果只从任何一个视角看文学,也都会暴露片面性。世界:世界即现实世界、社会生活。文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文学中的客观材料与主观情思来源于社会生活,生活是文学艺术 的唯一源泉。从古希腊的 “摹仿 说”, 别、车、杜的“再现论”到我国解放后的“反映论”都大体表达了这样 的认识,都强调文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其理论依据是:文学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没有反映对象,就没有反映;文艺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

12、;文学作品中确 实包含着现实世界的影子。这也是其合理性之所在。不过,如果只看到文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看不到二者的区别,看不到文学同时也是一种作家的主观表现,就具有片面性。作者:文学是作者创作的。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并 试图唤起读者的相应感受,因此,文学也是一种作者的表现活动。从中国古老的“诗言志”、“诗缘情”到西方的“心灵表现论”,都认为 文学是作者心灵与情感的表现。其理 论根据是:文学是作家 “情动”与要表达情感的产物,文学中也确实包含着作者主观的思想情感与理想。当然,作品中的情感同生活中原初的情感在强度与指向上都有区别,它趋于高尚。不过,倘若只把文学看作作者情感的表现

13、,而看不到文学与生活的联系,看不到作品有其自足性,也是有片面性。作品:作品是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即反映生活也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也好,最终都要表现为文学作品。不过,作品并不原本地再现生活和表现作者生活中的情感,这是其短处,也是其长处,即它是按美的规律改造了生活与情思。它可以超越事物的本来形 态, 创造出更具普遍性的审美世界,包含更深广的意蕴。这说明文学作品确 实有其审美的独立自足性。但如果过分强调了这一点,而割断了文学作品与生活、与作者的联系,也是片面的。20 世纪俄国的形式注意与英美新批评就是这样,一味强调作品本身的形式价值,提出了 “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只在于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

14、界与作者。其所说的作品又不指内容与形式的 统一体,而仅指作品形式的隐喻、语境、反讽等语言学因素。从而表现出片面性。读者:文学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文本的价 值才能实现,而读者的阅读,既是对作品人情世态与作家思想感情的了解与“复原”,又是一种“再创造”,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化修养对作品意义进行具体化的理解,其结果必然与作品愿意既有重合,也有所不同。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强调文学欣赏与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创造性活动,认为作品是由作家与读者共同创造的,有其积极意义 。但他 们太夸大了文学接受中的再 创造,宣布文本一经写出,“作家就死了”,作品任由 读者去理解,

15、有否认作品“原意” 的意向,暴露出片面性。3简述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劳动说”观点。“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 论据主要有四:劳动创造了艺术赖以产生的人、人的大脑、手等。劳动 中人们交流信息与情感成为产生艺术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劳动制约了早期艺术诗乐舞一体的形式。4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原因。首先,政治、哲学、道德、宗教等上层建筑直接影响文学的发展。一般言,政治、法律开明或失控时文学繁荣,黑暗时,文学衰败。 这正是文学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其次,文学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的支配。从局部看,文学 发展与经济发展有时不平衡,但从历史的总体看,文学发展的水平始终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左右摆动

16、,二者大致是平衡的。可见, 经济在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总之,4在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制约着文学的发展,但在终极意义上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的发展。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概念:1文学的含义:文学的含义包括文化含 义和审美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指文学就是文化,是一切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 义的文学,也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文化形 态。这是广义文学。文学的审美含义指文学是一种 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 剧本、散文等这是狭义文学。 现代,文学的通行含 义 指狭义。2话语:话语是人与人通过语 言进行沟通的行为与活动,即一定

17、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它包含五要素: 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3话语蕴藉:这是对文学语言与意 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不仅单个的文本,而且整个文学活动都带 有话语蕴藉性质。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集中表现在文本“ 含蓄” 与“ 含混 ”两种修辞形态。4审美意识形态:指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活动。它们的特征是在审美之中包含着政治、哲学、道德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又巧借审美表现出来。5文学:教材认为文学指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它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含义是什

18、么?(答案同概念 1)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 态属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中浸透了政治、哲学、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其他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 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 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非功利性指文学主要是精神的非实用性活动;功利性指文学可以赚稿费,可以间接影响人的行为。形象性指作品的思想情感等包含在人物、景物、物品等形象之中;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认识指作品包

19、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简言之。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 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 审美与社会意识形 态的双重属性。英国人阿多 尔诺说:“ 艺术的本质是双重的它始终自然地是审美的,同 时又是社会 现象的。 ”)2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话语蕴藉属性?话语蕴藉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文学话语蕴藉属性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整个文学活动 具有话语蕴藉属性。指文学 话语 的“ 五要素”蕴藉于整个文学活动之中。二是文本具有话语蕴藉属性,即文本是有限的,而意义是无限的。3当前在文学含义和属性问题 上有

20、哪些代表性观点?关于文学的含义,一般认为有古 义和今义之分,古 义文学泛指文化学 术。今义又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只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审美形态;广义文学指带有文学色彩、即带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非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属性的观点有许多(1)模仿论:古希腊人认为:文学是自然的模仿。(2)言志论:古中国人认为:文学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诗言志,诗缘情)5(3)表现论:18 世纪西方许多资产阶级学者(克罗齐等)认为:文学是自我表现。至于表现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托尔斯泰认为表现情感,弗 罗伊德等 认为主要表现下意识。日本人厨川白村 认为表现苦闷:文学是苦闷的象征。(4)再现论:19 世纪俄国民主主义文论

21、家别林斯基等认为:文学是生活的再现。(5)形式主义论:现代西方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就是文学, 9文学是一个独立自足体,其意义只在形式,与生活、与作家的心灵、与读者等毫无关系。(6)反映论:解放后,我国的教材从 苏联移植了“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反映论,后来逐步达到如下共识: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用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 审美意识形态。(7)感受论:感受论文艺学认为: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以形象的方式表达生活感受,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4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 审美意识形态,他表 现在哪几点上?把文学视做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要点有四: 1 文学是意 识形态;2 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22、3是话语,4 与其他话语相比,它是蕴藉的话语,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概念:1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的精神 资料而 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 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文学艺术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相比,精神生产的特殊性有三: 观 念地创造对象世界。以语言文字符号为 手段。是富有个性的自由的创造活动。2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一种,包括文学、绘画、音 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的从创作到印刷、销售等活动的全过程。它比“ 艺术创作”概念的内涵大,而且强调其商品性,即可以 创造经济价值。3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

23、社会生活。其“ 特殊性”表现为:它是整体性社会生活,不像经济学、社会学等科学只以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为对象。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即能表现出真善美或假恶 丑的生活。 它是作家体验过 的生活,即被知觉化、情绪化、心灵化而打上主观色彩的生活。4文学创造的主体:即作家。作为文学创造的主体,他首先是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其次,他又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再次,他更是具体的社会人,他身上既有时代精神和社会公共意识,又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5文学创造客体的“ 主体化”:指主体能动地审美地选择和加工客体,把自我意识和情感化入对象,即将客体“ 主体化”。从而 创造出源于客体而又超越客体的 审

24、美形象体系。6文学创造主体的“ 客体化”:指创作主体始终受创作客体的制约。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中,因而他选择 何种生活作为创作客体,必然受到社会背景的制约。进而创作过程中的一切活动,包括虚构、加工、情感化等,都要受到具体客体的制约。问题:术生产的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怎样?艺术生产的概念是马克思总结了资本主义时期文学艺术成为商品的历史事实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相互影响的关系。首先,精神生产及其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其次,精神生产有独立性与反作用,独立性表 现为:精神生 产与物质生产的繁荣存在不平衡现象。反作用即影响物

25、质生产。2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科学活动运用理性思维,用概念的方式,进行推理,揭示事物的客观真理。满足人们的理性需要。其成果为抽象的概念体系。文学活 动运用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方式,表达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其成果为 生动的形象和情感的世界。6物质生产要受客观规律、生产 力发展水平、工具科学化程度、规范化程序的制约,因而不太自由,很难出现个性化的创造。而文学 创造恰恰保持着“ 精神个体性的形式”,反对规范化、模式化,个人有着极大的创造自由,被马克思称 为“ 真正自由的劳动”。事 实 上,不 仅世间没有完全雷同的作品,而且,好

26、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总能表现出作家的独特风格。3文学话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前者是一种 创造性话语?科学话语要求明确,规范,逻辑严谨,说理清楚,不重个人风格,显得枯燥和千篇一律。日常 话语不刻意追求艺术性。文学话语 作为描写、抒情、象征的符号体系,强调艺术性和个人风格,追求含蓄有味和新奇感,有限的语言常包含着无限的意 蕴。因而,同一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中和不同的语境中,总是千变万化、不断创新的。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说只有 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作为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不是一切社会生活,而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其特殊性表现为三点

27、:它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即不是生活某一方面、某一层次,而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统一的整体生活。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即能 显示出真善美与假丑 恶的生活。它是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生活,因为只有经过体验、感受、思索的生活,才能成 为他描写和表现的对象。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与创造者。不能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因为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如果作家完全是被动的,或成为自然的奴隶,或完全从属于别的人或资本,那么,他就是自身的丧失,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 只有 处 于文学生 产 活 动 中并具有主体性、即自由自 觉 的 创 造

28、者,才是真正的文学 创 造主体 。因为,文学创作属于审美活动 ,它主要是通 过直观感受和情感体 验对审美客体做出审美判断和评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也因此,文学创造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又是美的创造者。6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简言之: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一是情感体验,二是感性直观。首先,创作主体对于客体的审 美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创作活动中,主体对于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情感体验中把握 对象。即所 谓“登山则情 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其次,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客体始终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活动于主体的

29、脑海,从而使作品呈现出具体生动的形象体系。7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 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使客体主体化。其次是主体受到客体的制约,使主体客体化。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概念:1文学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生活中获得刺激和信息。其特征有二,一是主体性,即它是作家体验、理解了的因而打上主体色彩的材料。二是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性,等待加工。2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 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 础上,依据自己 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 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 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3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 创作活动的动力和目的。一种创作动机的出现,就暗示

30、了作者在选材和艺术思考的走向。4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 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一定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的方式在头脑里建造起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75 灵感:灵感是创造性思维中认识突然飞跃的心理现象,是顿悟。具有突 发性、亢奋性和高度创造性三大特点。它实质是作家 长期积累、 艰苦思索之后无意 间获得的结果。它常常发生于创造思维久久酝酿并接近成熟的阶段。灵感一到,一篇佳作可能一挥而就。我们希望灵感,但不依赖和等待它。6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 对事物的本质做出直接判断的心理能力。它以经验、知识和严谨的推理训练为基础。直觉有两大作用,一是直接把握事物。二是瞬间发现事物的深层

31、内蕴。7综合:就是围绕主题,把材料加工、改造成一个完整有机的形象世界的构思过程。综合特点有三:一是定向性,二是选择性,三是创新性。8突出:突出就是抓住一个形象或意念,调动各种材料和手段,使之鲜明和与众不同。它常有两种途径。一是浓涂重抹;二是淡化背景。9简化:就是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抓住主干, 传神地勾画出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内在精神。(如同绘画中的速写)可见简化的目的仍是突出,即突出核心。10变形:变形即违背生活常规创 造意象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有:(1)扩大与缩小法,(2)粘合法,即把形象写成半人半鬼;(3)漫画法,使形象在荒唐可笑中道出真理;( 4)夸张法;(5)幻事法,即 创造幻觉形象。1

32、1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创 造的概念,指不用常 见的称 谓、而用陌生的语词描写事物,使其变得陌生起来,增加新奇感。如阿 Q 正传中:将“满把是铜圆 与银圆”说成“满把是黄的和白的。”。问题:1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文学材料来源于社会生活。之所以说它具有主体性特征,乃是因为它是经过作家体验、理解了的,就必然打上了主体的色彩。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艺术发现即作家对外在生活有了一种独特的感知。其心理特征有四: 它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顿悟。它是作家独特眼光的凝聚。 它是外在机缘与作家内心体验的契合。它是作家把新成分注入对象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 一个新的创造物。如周敦 颐眼中的 莲花蕴涵

33、了君子的高尚情操。3意识与无意识在构思中的作用何在?在创作中,从材料的分析、选择整合到主题的确定、形象的构思、情节的安排、意境的渲染等各个方面,都以意识发挥作用为 主。但无意 识作为辅助,也对上述各个环节暗中起着作用。二者一主一从,相互补充。4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 的?首先,即兴需要足够的材料和情感 积累,其次,即兴创作要有气氛和契机,第三,即兴实质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 久积累的产物。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概念:1艺术真实:文学创造的价值 追求之一。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 观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即本质的把握,体 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就是生活与人

34、的本质的真实)2情感评价:文学创造的价值 追求之一。就是作家表明 对笔下 对象的情感态度。其基本要求是高尚的品格与一定的功利取向,诚挚的情态与艺术的呈示。3艺术概括:就是创造既具有 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即典型形象的方法。要点有二:首先,是在对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描述中, 实现 “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其次,在“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主体意图的指导,使之成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4人文关怀:是一种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自由的精神,常表现为关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命运、幸福等。它是善的集中体现。85艺术形式:就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 态,是 语

35、言材料及各种 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包括语言、结构、表现手法、体裁等要素(形式四要素)。问题:1怎样理解“真善美 ”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作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因 为,文学作 为对生活的认识 活动,其要义是求“真”。文学作为审美活动,又要情感地评价对 象,核心是尚 “善”。最 终,文学创造还要创造艺术形式,呈现出“美”。所以,真、善、美及其统一就成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在 创 作中,求真表 现为“ 艺术真实”,求善表 现为“情感评价”,求美表现为“形式创造”。(上述问题这样更好理解:因为文学是审美活动,它就既要真实

36、的反映生活, 这即“ 真”,又要引 导人们向善惩恶,这即“ 善”,还 要创造美好的艺术形式, 这即 “美”。所以,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它们在创作中分别 表现为“ 艺术真实”、“ 情感评价”、“形式创造”的追求。)2艺术真实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生活真 实、科学真 实有何区 别?艺术真实指艺术描写揭示出生活本质内蕴。与生活真 实相比,它是内蕴的真实,又是假定的真实。内蕴真实指它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假定真实指它描绘的情景是虚构的、假定的。与科学真实相比,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 的真实。主 观真实指它不象科学真 实那样的客观,而是带有浓厚的主观性;诗艺真实指它是运用艺术技巧创造的

37、真实,能引起人的美感。3简述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做出评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 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 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鲁迅语 )艺术概括的意义在于:它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对 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艺术处理,从而在主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独特又有普遍意 义、体 现 着一定的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鲁迅的这段话正是对艺术 概括这一意义的说明。在 创造形象 时,让材料为表达主体的意图服务。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 义?情感评价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含着 评价者的政治、 经济 、文化、 伦理、

38、宗教、审美等态度和对社会生活的评价。文学创造正是以 这样的属性,既向人 们展 现真理,也向人们展示意义,更以情感打动人,从而发挥自己的审美意 识形态作用。5(略)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 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二者关系的理解。因为人文关怀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尊 严、价 值,关怀人命运和生存状态,因而就是善的体现。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关系,但二者关系也有复 杂性,其一,作家可以在不同历史视点上展示人文精神。其二,当二者矛盾时,作家应在肯定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倾向于人文关怀而惩恶扬善。 总之,文学 应多一点人文关怀 ,少一点历史理性的单纯追

39、求。7为什么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 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 义?因为文学的艺术真实、情感评 价等一切最终都要靠形式呈 现,而且形式的好坏又影响着内容的表现,关系着作品的艺术质量。(教材未讲)8阐释“内容形式化 ”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这二者是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内容的形式化”指形式是内容的自然发展,当内容显现为形式时,内容就渗透在形式之中了。“ 形式的内容化”指充分发挥 形式的动能性,使形式既充分展现内容,又使内容深化与升华。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 ”的理解。“有意味的形式” 是英国人克莱夫贝尔提出的形式主义理论 ,他 认为艺术作品各部分、各要素之间以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

40、产生“ 意味”。我 们认为文艺 作品之所以有意味,乃是因 为它内含着一9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 让人从中品味到社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在 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社会事物与自然现象的形式作用于人,久而久之,某种形式就成为某种内容与情感的固定的表现符号。当人们再接触到这种符号形式 时,就 唤起相应的审美经验 与心理结构,觉得有意味。10有人说文学作品不可翻译 ,你 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认为“不可译”的意思是,翻译品总会失去原作的许多韵味。这话有道理。原因在于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离,一种内容一旦转化为 另一种语言形式, 该内容必然 发生变化。第九章 作品类型与体裁概念:1文学有三大类型:现实型文

41、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2现实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 现实感很强的叙事文学,简言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法再现现实生活的文学形态,具有再 现性和逼真性两大特征。再现性指正视现实,真实的再现现实的矛盾和规律,作家的思想感情包含在真实的描绘之中。逼真性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逼真的描绘。3理想型文学:主要是历史上那些抒情 诗歌、散文、西游记一类魔幻作品。简言之,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世界的文学形态。具有表现性与虚幻性两大特征。表 现性指侧重表现作家的情感、理想、幻想等主观世界。虚幻性指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虚构出 现实世界不存在的虚幻形象。4象征性文学

42、:(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 义、思想。朦 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 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5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是凝炼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等。6小说: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 节为主的文学 样式。基本特征有三:一是深入细致地人物刻画,二是完整复 杂的情节叙述,三是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小说可分为长、中、短篇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43、等。7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 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有三: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剧本从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三类,从形式可分 为话剧、歌剧、戏曲、多幕剧、独幕剧等。8散文: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是: 题材广泛多样,结构灵活自由,抒写真实感受。9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 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 时 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即必须塑造丰 满的人物形象。10诗的音乐性:诗是最强调音 乐性的。 诗的音乐性体现在 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节奏指诗句中长

44、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地 变化。安排停 顿和音调搭配是形成 节奏的两个重要手段。如果停顿次数均匀,就会形成鲜明节奏;有 规律地搭配平声(阴平、阳平)与仄声(上声、去声、入声)便形成起伏交替的节奏。韵律即和声押韵的 规律,指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重复出现。韵律包括头韵、腹韵和脚韵。韵律可以加强节 奏感。问题: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 义的关系?10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分别是纵贯人类文学史的三大文学类型。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分别是先后发生在欧洲 18 世纪末到 20 世纪的三个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和流派。它 们是三大文学类型得到充分发展的

45、一段文学,是它 们的典型形态,2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文学以逼真叙事写实为主,理想型文学以抒情和表现理想为主,象征型文学常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重在寄寓某种意蕴 。它不象 现实型文学重用逼真描写,也不象理想型文学用抒情方法。象征型文学常对对象进行变形化、 拟人化处理,常常淡化 时间 与空间,以追求广泛的象征性。如 刻舟求剑,暗示人们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 问题。3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我国解放后至 70 年代末出 现了“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想结合” 的文学。“两结合”文学既重现实,又重理想,要求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础,就是要真实地、历史地反映现实,能动地描

46、绘出现实发展的趋势;又要求以革命浪漫主 义为主导,即站在革命理想主义的高度看待现实,用理想来指 导对现实的描写,用理想来激励人民前进。一般认为“两结合”文学属于“现实型 ”文学,而我却认为它更象“理想型”文学,因为它重在表现革命热情与理想,而且与属于理想型文学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极其相似,包括以大革命 为时代背景,理想化的人物刻画等。也可以说“两结合”文学是对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的综合发展。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现代主义文学是产生于西方 19 世纪末、至今盛行的文学潮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等流派。它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此前的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

47、虚幻性和假定性特征,使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向流变。其特征是:不重视客观现实的再现,而重 视非理性现实 、心理现实、梦幻现实的表现,重点表达异化感和荒诞感。重点运用变形、荒 诞、象征等手法,突出了虚幻性与假定性。5从诗歌的基本特点看其抒情表 现的艺术特长。 诗歌的本 质与最大的艺术特长是抒情表现,即抒发感情,表现内心世界与理想。而其凝炼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的形式正适应了诗歌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只有诗句、诗体凝炼,才便于其中抒情表现;而人内心的情感与理想的逻辑就是跳跃性,而不象事物逻辑那样有规律性;节奏与韵律可以适应与促进情感的抒发,使诗句和情感和谐而有节奏。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

48、 性。散文写的是真人、真事、真物、真情,以抒写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真实的生活境遇为核心和最大特点。 报告文学是从叙事散文 发展起来的,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为描写对象,以写真纪实为重要特征。可见,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极其相似的,它们的真实都接近生活的真实。但都非对生活的机械摹写,都要用剪裁、取舍、提炼等方法。散文与 报告文学的区别在于:散文多了一些抒情味与真实感受, 强调情感性。 报告文学多了些真 实的刻画与描写,强调人物形象刻画。7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小说与戏剧在反映生活时有同有异。相同点是都以叙事和刻画形象 为主来反映生活。不同点在于,小 说是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而剧本是

49、人物事件用台词与动作自我展示。 小说可长可短,人物可多可少,地点可随意变 化;而剧情必须浓缩在两三个小 时以内的特定空间,人物不能太多或太少。剧 本比小说更讲求表现矛盾冲突。第十章 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概念:1典型:就是高质量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鲜明独物的个性,又包含了充分普遍的共同性,从而反映了事物的某些本质(或:文学中显现特征而富有魅力的性格,特征性与 艺术魅力性是其两大特征。特征性:一指他的外在特征非常生动独特;二指内在性格非常深刻丰富。魅力性指性格的生命魅力与灵魂深度。2特征化(一般称为典型化): 创造典型的方法,即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和生发。特征化的对象可以是一句 话、一个 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