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10432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 前言2. 流行病学及病程进展过程3. 临床表现4. 诊断5. 治疗,前言,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亦称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ARVD);组织学特点:右室心肌特别是右室游离壁心肌逐渐被脂肪及纤维组织替代为特征,左室少见;,前言,临床特点:发病年龄20-40岁多见,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心衰及猝死。,流行病学,男性病例高于女性,青壮年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3:1;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心衰及猝死。也可以以心衰和心源性猝死为首要表现,是年青人较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很多病人在发病初期没有症状,或未及发现就已猝死;,病程进展过程,1.隐匿期:右室结构仅有轻微

2、改变,室性心律失常可以存在或不存在,心源性猝死偶尔可以是该期首发表现;2.心律失常期:症状性右室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可以导致猝死,同时伴有明显的右心室结构功能异常;,病程进展过程,3.心功能不全期:由于进行性及迁延性心肌病变导致症状进一步加重,此期中左心室功能相对正常;4.终末期:累及左室导致双室泵功能衰竭,处于此期的患者较易与双室扩张的心肌病混淆。,病理学改变,右心室心肌局灶性或大片被脂肪,脂肪-纤维组织替代;主要位于漏斗部 、 心尖和基底部即发育不良三角;室壁变薄 、 心腔扩张 、 形成室壁瘤和节段性功能减退;病变常在心外膜及中膜开始,心内膜下心肌和室间隔很少受累,临床表现,约半数患者出

3、现不同程度心悸;1/3患者发生过晕厥接近1/10的患者以恶心心脏事件为首发表现,临床表现,临床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ARVC的可能性:1. 中青年患者出现心悸、晕厥症状,明显排除其他心脏病;2.无心脏病史而发生室颤的幸存者;3.患者出现单纯性右心衰竭,临床排除肺动脉高压;4.家族成员中有已临床或尸检证实的ARVC患者;,临床表现,5、家族成员中有心源性猝死,尸检不能排除ARVC6、患者亲属中有确诊扩张型心肌病者7、无症状患者(特别是运动员)心脏检查中存在ARVC相应表现者,诊 断,ARVC临床诊断标准,ARVC临床诊断标准,ARVC临床诊断标准,2 项主要标准 , 或 1 项主要标准加 2

4、 项次要标准 ,或 4 项次要标准可以确定诊断 ; 具备 1 项主要标准和 1 项次要标准 , 或 3 项不同方面的次要标准认为是临界诊断 ;具备 l 项主要标准或 2 项 不 同 方 面 的 次 要标准认 为 是 可疑诊断 。,MRI诊断标准,MRI能够准确的区分心肌组织及脂肪组织,主要标准: 1)右心室局部无运动,运动障碍或右心室收缩不协调伴有以下条件之一;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舒张末期):a.右心室舒张末容积/体表面积之比(RVEDV/BSA):男性110 ml/m2女性100 ml/m2b.右心室射血分数40%,MRI,次要标准: 1)右心室节段性运动不良或运动障碍或右心室收缩不协调伴有

5、以下条件之一;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舒张末期):a. 右心室舒张末容积/体表面积之比(RVEDV/BSA):男性100但110 ml/m2女性90但100 ml/m2b. 右心室射血分数 40%至45%,MRI,但MRI难以区分心外膜下心室壁的脂肪变性和心外膜心包脂肪垫;,右室造影,造影可以发现多种异常,例如弥漫或局限性扩张,舒张期膨隆,肌小梁增粗,室壁运动异常;创伤性检查,限制其临床应用;,右室造影,主要标准:右室严重扩张和射血分数降低不伴(或伴轻 微)左室功能障碍; 局限性右室室壁瘤(运动障碍区域舒张期膨出无运动或运动障碍); 右室严重节段性扩张;次要标准:右室轻度扩张和射血分数降低,左室正

6、常; 右室轻度节段性扩张; 右室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心脏超声,超声可以评估心室形态和功能,RVOT的扩大,局部室壁瘤,室壁运动障碍;M型超声检查可见右室扩大,右室和左室内径之比增大,多在0.5-1.5之间,正常是在0.33左右;超声心动图对ARVC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心超表现,三尖瓣下基底部下壁舒张期局部膨出及收缩期运动障碍;右室扩张;调节束回声增粗,增强且形态不规则;右室流出道孤立性扩张;,心超表现,右室心尖部肌小梁形态异常,表现为回声粗而强,构架定向不均一,排列紊乱;右室局部运动障碍,呈囊袋状或室壁瘤样改变;可有轻中度三尖瓣返流,但无瓣膜病及肺动脉高压;左心系统正常;,心超诊断

7、标准,主要标准 二维超声:1)右心室节段性运动不良、运动障碍或室壁瘤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舒张末期):a. 胸骨旁长轴右心室流出道(PLAX RVOT)32mm(经体表面积校正PLAX/BSA19mm/m2)b. 胸骨旁短轴右心室流出道(PSAX RVOT)36mm(经体表面积校正PSAX/BSA21mm/m2)c. 或面积变化分数33%,心超诊断标准,次要标准: 二维超声:1)右心室节段性运动不良或运动障碍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舒张末期):a. 胸骨旁长轴右心室流出道(PLAX RVOT)29但32mm(经体表面积校正PLAX/BSA16但19mm/m2)b.胸骨旁短轴右心室流出道(PSAX R

8、VOT)32但36mm(经体表面积校正PSAX/BSA18但21mm/m2)c. 或面积变化分数33%但40%,心内膜心肌活检标准,主要标准:至少一份标本形态学分析残余心肌细胞60%(估计50%),伴有右心室游离壁心肌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伴或不伴有脂肪组织取代心肌组织;次要标准:至少一份活检标本形态学分析残余心肌细胞60%75%(估计50%65%),伴有右心室游离壁心肌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伴或不伴有脂肪组织取代心肌组织;,心内膜心肌活检标准,由于ARVC并非均一性累及,因此心肌活检诊断的敏感性较差;心尖前壁最为有价值。,心电图表现,主要心电图特征包括除极和复极异常除极异常 a:不完全性右束支阻

9、滞(14%-18%),完全性右束支阻滞(6%-15%); b:V1-V3导联QRS波增宽,大于110ms(特异性98%); c: V1-V3导联R波降低,出现率较低(5%),心电图表现,d:约23%患者常规心电图可以出现epsilon波由部分右室纤维延迟激活形成,使用高倍放大或校正技术75%患者可以见到epsilon波; e:心室晚电位。,心电图表现,复极异常: a: V1-V3导联出现T波倒置,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无关,Epsilon波,该波出现在QRS波末尾或ST段起始处,呈低振幅,持续几十毫秒的不规则小波,多数表现为向上的小棘样,称为小棘波,偶尔呈凹缺状。 Epsilon波在V1V2导联最明

10、显,有时候V1-V4导联均可记录到。常规心电图检出率30%左右。,Epsilon波,产生机理:由于ARVC患者右室部分心肌组织被脂肪侵润,形成脂肪组织包绕的岛样有活性心肌细胞,导致以上心肌细胞延迟除极所致;注意左室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右室受累疾病也可出现Epsilon波。,Epsilon波,Epsilon波,Epsilon波,ARVC患者心电图,V1-V3T波导致,V1可见epsilon波,V1-V2导联可见epsilon波,在QRS波后基线上呈凹缺状心电图走速50mm/sec,20mm/mv,V1-V5导联可见T波倒置,V1V2可见epsilon波,,局限性QRS波增宽,正常情况下,左右室心

11、肌几乎同步除极,QRS波时限在60-100ms。ARVC时右室部分心肌细胞延迟除极,导致QRS波增宽,如局限性V1导联QRS波时限110ms,诊断特异性100%,敏感性55%;V1+V2+V3导联QRS之和/V4+V5+V6导联QRS之和比值大于1.2,诊断特异性100%,敏感性93%,反应右室部分心肌激动延迟,同时右胸导联QT间期亦相应延长;右胸前导联 (V1V3)S 波升支时限 55ms;该方法不适用于合并右束支阻滞的患者。,局限性QRS波增宽,ARVC右束支阻滞也可以使QRS波增宽,但并非真正的右束支阻滞,电生理检查右束支并无电病理性改变,心向量图未发现右前/右后方向的传导减慢,故所谓的

12、右束支阻滞实为心室壁内传导障碍的结果。,ARVC右束支阻滞,心室晚电位,心室晚电位 : 是出现在QRS 波群终末部 、ST 段内,以高频 、 低振幅为特征 ,有一定方向性的碎裂电活动 ;常规心电图无法捕捉,需要通过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测;,心室晚电位的阳性标准,a. 滤波后的QRS时限(fQRS)114msb. QRS终末40uV (低振幅信号时限) 38msc. 终末40ms的标准差电压20uV,右胸三个导联的平均信号心电图,此图反应QRS波延长,达220ms。以下情况考虑不正常,QRS120ms,2.QRS电压低于40mv时时限超过38ms。,T波倒置,85%患者出现V1-V3导联T波倒置,偶

13、见V1-V6导联广泛性T波倒置,有时T波呈双向改变;可能的原因:继发于右室壁内传导障碍;继发于室速之后;右室肥大扩张导致心肌复极不一致;右室扩张引起左室向后转位。注意;T波倒置也可见于正常女性和12岁以下儿童的正常变异,右室超负荷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继发于右束支阻滞。,窦性心律,右胸导联T波倒置,除极及传导异常诊断标准,主要标准: a. Epsilon波(重复出现的QRS与T波起始之间的低振幅信号), QRS时限110ms 次要标准: a.不存在QRS时限110ms的情况下,信号平均心电图可见晚电位(3个参数中1个). 滤波后的QRS时限(fQRS)114ms. QRS终末40uV (低振幅信

14、号时限) 38ms. 终末40ms的标准差电压20uVb. QRS的终末激动时间55ms(在V1,V2,V3导联,不存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情况下,从S波的最低点到QRS终末,包括R波 ),复极异常诊断标准,主要标准 a.右胸导联(V1,V2和V3)T波倒置或异常(14岁以上,不存在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QRS120ms) 次要标准: a.14岁以上V1和V2导联T波倒置(不存在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或V4,V5及V6导联T波倒置 b.14岁以上,存在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V1,V2,V3和V4导联T波倒置,心律失常诊断标准,主要标准: a.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伴电轴朝

15、上(II、III和aVF导联QRS向下或不定,aVL导联QRS向上) b. 频发室性早博(1000次/24h) 次要标准: a.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呈右室流出道起源,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II、III和aVF导联QRS向上,aVL导联QRS向下)伴电轴向上或电轴不定 b. 频发室性早博(500次/24h),治 疗,目前无根治方法目的在于改善右心衰竭症状,预防与终止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即防止心衰导致的死亡和心律失常性猝死。,治 疗,一般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ICD射频消融术抗心力衰竭治疗外科手术抗凝治疗,一般治疗,避免参加竟争性活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用于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控制

16、心律失常;对于无症状、右室病变轻而无心律失常的ARVC患者,评估治疗策略的研究很少; 没有任何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能够完全避免ARVC患者发生猝死 ;索他洛尔、胺碘酮单用或与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也能有效治疗症状性心律失常 。,ICD治疗,ICD是最安全有效措施,防止猝死,提高生存率 ;适应证:猝死高危患者,包括心脏骤停病史、有晕厥史、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完全抑制恶性心律失常及家族中有1例以上猝死的ARVC患者,ICD治疗,ARVC患者右室心肌薄且无收缩力,置入右室电极时可能造成心肌穿孔导致心脏压塞;右室纤维脂肪组织的特性可能导致ICD不能充分感知心律失常,造成ICD功能失常或失灵。,射频消融术,经过

17、足量正规药物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或没有条件置入ICD治疗的特殊重症患者,可考虑该方法 ;导管射频消融用来治疗 ARVC 急性期室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为60-90%;Dalal D 等通过三年随访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的复发率高达90%,由于疾病的进展以及复发率高,故不作首选治疗措施。 J Am Coll Cardiol, 2007,50: 432-440,心衰治疗,出现心功能受损时,采用正规心衰治疗:ACEI/ARB,利尿剂,洋地黄类等药物来改善心脏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外科治疗,用于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及射频消融失败的高危ARVC ;如 RV局部病变切除术 、 心内膜电灼剥离术和 RV 离断术等 ; 终末期患者也可以考虑心脏移植。,抗凝治疗,有血栓栓塞并发症危险者需抗凝治疗 房颤,总结,对临床怀疑ARVC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心电图可以提供很丰富的信息;MRI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高危ARVC患者在抗心律失常药物基础上植入ICD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