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贾金凤).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130684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贾金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贾金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贾金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贾金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贾金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赤壁赋教学设计周口中学 贾金凤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方方喜欢苏东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体会本文的情感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探究法、课前确定“走近苏东坡”主题阅读并确立研读小组等【教学过程】一、导入(2 分钟)【课件】(2 选 1)在中国诗人中,李白太高,瑶台仙阁高不可攀;陶渊明太远,桃花源里忽隐忽现;杜甫较近,却显太实而缺空灵

2、;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苏轼,他的诗,随手拈来如飞天袖间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有豪迈酣畅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有缠绵多情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有慷慨纵横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也有冷静直观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旷达洒脱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有“若把西湖比西子”的浪漫细腻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千古美文前赤壁赋去了解他在黄州期间艰难而不平凡这段经历里的复杂心情。他仕宦一生,沉浮一生,却总对生命保持着一种热忱,他在江边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惆怅,他在月下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他在沙场上豪言“西北望,射天狼”的威武,他在风雨中咏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3、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想必大家都猜出他是谁了吧? 是的,他就是永不低头的苏轼。 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词说: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又何尝不可以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黄州壮美的赤鼻矶,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看透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

4、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里路程。-2-(幕:用优美的画面及音乐背景创设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境。)知人论世1走近苏轼2关于“赋”3. 写作背景4. 释题以上相关内容见资料二、自主学习(检测)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疑难解决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三、合作探究情感思路(3 分钟)【课件】1、阅读读全文,:感受苏轼和客人在黄州的心情的变化?试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思想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齐读)板书:乐甚 愀然悲喜而笑乐悲 乐赏“乐”之景【课件】1、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

5、,请问作者因何而“乐”?(良辰美景,赏心悦目)(第一自然段)如诗如画的美景。古诗有云: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具,怎能不让人飘飘欲仙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四美分别对应的内容是什么。(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1)第一段写了哪些美景?能否为我们描绘这些画面?(结合诗句回答)清风、白露、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使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不仅是“乐”,还是“乐甚”。清风 水波 (清爽平静)白露 水光 (浩瀚无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皎洁澄澈)画面描绘,肯定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写,有的思考。、“清风徐来

6、,水波不兴。”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微波。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清风与明月相伴,白露与水光交织,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飘荡。这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的夜景,使作者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徘徊:不只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生动形象,而且写出了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2)文中诗人的“乐”除了表现在美景,还有哪些动词也表现了诗人泛舟秋江的快乐?诵 歌 纵 凌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任凭、凌越、身心自由(3)找出诗人主观感受的句子浩浩乎飘飘

7、乎(4)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情景吧(齐读第一段)解“悲”之情【课件】1、作者泛舟赤壁既然如此之乐,那么,他为何在第三段开头突然就“愀然”呢?(什么叫愀然?)悲从何来?(齐读第二段)(1)来自“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中的“美人”,“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美人”?预设:我心里想得很远啊,眺望着美人啊,她却在天的那一边。美人:象征圣主贤臣、美好理想。(屈原离骚“恐美人之迟暮”,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王贤臣。)而“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句话其实是在说,皇帝啊,皇帝啊,我想念你呀,想念你,何时才能回到您的身边去!美人比君,说明作者仍然惦念着心中的君主,

8、写出忠君之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为宋王朝分忧。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用范仲淹在 岳阳楼记里的一句话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苏轼来说,“美人”意味着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此时,在“天一方”的“美人”,却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追念。“为什么“美人”在“天一方” 苏东坡生存的年代恰好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这时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一生忠君,却被贬他乡,壮志难酬。理想不能实现,怎能不“愀然”?他在去世前曾写过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课件】心似已灰之木,身

9、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是他人生的三处贬所,也是他人生中的三杯苦酒。在他自己看来,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在政治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所以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结合文章背景,三次被贬,心已万念俱灰,只能随波逐流)(2)来自客人悲怨的“萧声”,怎样描述“萧声”的?(齐读)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4-2、第三段末尾借客人之口发出了“托遗响于悲风”的感叹。客人为何而“悲”?(齐读第三段)来自“一世之雄”的曹操和“吾与子”的处境对比:(古人与今人对比英雄不在)由眼前的水月联想

10、到像曹操这样不可一世的英雄尚目随“大江东去”,销声匿迹,“而今安在”?何况“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的“吾与子”,只能是白添几许白发而己,悲!悲叹生命的短暂:(人生与宇宙的对比人生不永恒)宇宙无穷而人生短暂,渺如沧海一粟;江水无穷而人生须臾。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由理想现实矛盾生悲。(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脱俗不得)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3、小结:同

11、学们,你看,作者真可谓乐极悲来,至悲至痛啊!(读:“方其破荆州”)悟“乐”之理【课件】1、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讨论)(齐读第四、五段)心病还须心药医。听了苏子的一翻理,客人思想上得到了顿悟。苏子是怎样说理的?你能为我们阐述一下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说的是水,它千百年来一直不停的奔流,永不停息,流走了多少岁月,也流走了多少英才伟人;“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说的是月,它虽有圆有缺,但却并没有增加也不见减少。从这两个角度推广到天地万物的话,可以来说明一个事理:(1)变与不变角度一:变。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着,即使是一瞬间的功夫也不停止,就像水的奔流不息,月的阴晴圆缺

12、一样。角度二:不变。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一样都是永恒的。什么意思?高山、明月、江水、天空星辰,它们的恒久我们是可以认同的,但人怎么是永恒的呢?人也在万物之内,人看山,看江水,看明月是永恒的,是因为它们和人的寿命相比,要长久得多;对于寿命短暂的蜉蝣、蝼蚁、落叶等来说,在它们的眼中,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和高山、江水、明月一样永恒呢;再推,那些比蜉蝣、蝼蚁、落叶等寿命更短的生物,在他们的眼中,蜉蝣、蝼蚁、落叶不也是永恒的吗?即使再推,那些比人更为恒久的高山、江水、明月相对于广袤的宇宙而言,它们还是永恒的吗?因此,苏子便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又何

13、必感叹那人生的苦短呢?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脱胎换骨,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他真正地成熟了。变 不变逝者如斯(水) 未尝往矣(水)盈虚者如彼(月) 卒莫消长(月)时刻在变 无尽也(我)水与月、人都是即变又不变的(2)取与不取-5-取 不取清风明月 非吾之所有这种成熟让“客人”最终“喜而笑”。 (读最后一段)此时的喜是大彻大悟的喜,是彻底悟透人生后的喜。2、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消极局限的出世入世思想“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

14、消极的心态。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3.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

15、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3、小结:同学们,你看,作者从游之乐,到生悲,到最后的喜而笑。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四、拓展延伸品“苏”之韵【课件】这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两首词:【课件】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1083 贬居黄州)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定风波(1082 贬居黄州)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6-这两首词分别写出了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心路历程。大家自由读一读,注意红色的词,看看你分别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一个孤独寂寞的苏轼;定风波,一个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苏轼。点拨:注意定风波的下阙,这里描绘了一个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寒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许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我们的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的时候,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宠辱不惊。”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

17、这样一种哲理。五、小刀一试总结【课件】1、通过赤壁赋、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定风波让我们更加了苏轼的个性请用你认为最有文采和最有意蕴的话,写一段对苏轼进行评价的文字。苏轼是 【课件】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 2、小结:苏东坡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他的精神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提升着每个人的人格。愿我们用心去体味生命中的每一缕清风,每一轮明月。因为 【课件】(读)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周国平谢谢大家,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