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剂教务在线办公系统.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15066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表剂教务在线办公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解表剂教务在线办公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解表剂教务在线办公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解表剂教务在线办公系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解表剂教务在线办公系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解 表 剂,方剂学教研室 李政木,全国成人教育教材中医类大专(72学时)教学课件,【主治】 a.表证; b.邪在肌表的疾患。,【组成】 解表药为主;,【作用】 宣通肌表,发散外邪。 (发汗,解肌,透疹) “汗法”,【立法依据】“因其轻而扬之”、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一、概 念,解表剂, 外受六淫邪气,邪留肌表之证 发热,恶寒,头痛,脉浮。,解表剂,麻疹初起证; 痈疮初起证; 水肿初起证。,解表剂,辛凉解表,辛温解表,扶正解表,二、分类,解表剂,辛凉解表,【适应证】外感风热表证【证候】共证 +口渴,咽痛,舌偏红 苔薄黄,脉浮数【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解表剂,辛温解表,【适应证

2、】外感风寒表证。【证候】共证 + 无汗,项强身痛,口不渴, 苔薄白,脉浮紧。【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解表剂,扶正解表,【适应证】体虚外感表证【证候】气血阴阳之虚证 + 表证【代表方】败毒散、加减葳蕤汤,解表剂,三、使用注意,二、发 汗 程 度,三、煎 服 法,四、饮 食 宜 忌,一、辨 别 表 里,解表剂,* 凡邪已入里(麻诊已透、痈疮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者)不宜应用。* 表里同病者,宜“先表后里”;表里俱急者,则宜表里双解。,辨别表里,解表剂,掌握发汗程度:,* 药后取汗应适度,以全身微微汗出者为佳; 伤寒论:“遍身漐漐,微似有汗”。 * 若药后无汗或汗出不透

3、,则外邪不得尽去。 * 若汗出太过,甚则大汗淋漓,则易伤津耗气, 甚则亡阴亡阳。,解表剂,煎服法:, 入汤剂不宜久煎 ; 宜热服以助汗; 温覆要适度; 药后应避风,以免重感外邪; 药后不汗,可再服。,解表剂,饮食宜忌: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解表剂,张仲景,解表剂,麻 黄 汤,伤寒论,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组成】,【用法】, 麻黄汤 , 原方四味,以水九升, 先煮麻黄减二升, 去 上沫,内诸药,煮取二 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需啜粥, 余如桂枝法将息。,【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病伤寒) 正邪相争 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紧; 风

4、寒束表 毛窍闭塞 无汗; 经气不舒 头痛身疼; 肺气不宣 气喘、咳嗽。【病机】 风寒束表(主),肺气不宣(次)。【治法】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麻黄汤 ,【方解】 君:麻黄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 散寒解肌发表, 温通经络。 佐:杏仁 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使:炙甘草 和中,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麻 + 桂、麻 + 杏。,麻、桂相配,相须为 用,发汗散寒力强。,麻、杏相配、宣降肺 气,增强平喘之力。, 麻黄汤 ,【运用】 1.本方是治疗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本方为发汗之峻剂,凡表虚自汗、体虚外感

5、、 新产妇人、失血者均不宜使用。 3.临证加减: 若风寒较轻者,可去桂枝 + 苏叶; 咳痰清稀,气急者 + 苏子、橘红; 风寒夹湿者 + 白术或蒼术。, 麻黄汤 ,3.现代运用: 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属于风寒 束表或犯肺者。4.衍化方, 麻黄汤 ,麻黄,桂枝,名医论方,“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张仲景伤寒论) “此足太阳药也,麻黄中空,辛温气薄,肺家专药而走太阳,能开腠散寒;桂枝辛温,能引营分之邪达之肌表;杏仁苦甘,散寒而降气;甘草甘平,发散而和中。” ( 汪昂医方集解), 麻黄汤 ,*三拗汤(局方本方去桂枝 + 生姜; 功效:宣

6、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肺气不宣。鼻塞身 重,语音不出,伤风受寒,头痛 目眩,肢倦,咳嗽痰多,胸满气 短者。 *华盖散(局方)本方去桂枝 + 苏子、 桑白皮、陈皮、赤茯苓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外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 不利,呀呷有声,脉浮紧者。, 麻黄汤 ,伤寒表实 刘渡舟医案: 刘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C,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淅淅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舌苔薄白,脉浮紧有力。,医案选录, 麻黄汤 ,分析:辨证: 太阳伤寒表实之证。治法:辛温发汗, 解表散寒。 方药:麻黄汤

7、: 麻黄9g 桂枝6g 杏仁12g 炙甘草3g.,小 青 龙 汤 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桂枝去皮,三两五味子半升 甘草炙,三两,【用法】,* 原方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小青龙汤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脉浮; 水饮 肺失宣降 喘咳痰多而清稀,胸闷,苔白滑; 停肺 溢于肌肤 头面四肢浮肿,体重。【病机】 风寒束表,(主证) 表里同病, 水饮内停。(兼证) 表证为主。【治法】 散寒解表,温肺蠲饮,(平喘止咳)。, 小青龙汤 ,君:麻黄 发汗散寒,宣肺平

8、喘。 桂枝 散寒解肌发表; 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臣:干姜、细辛 温肺散寒化饮; 佐:五味子 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白芍药 养阴和营,防麻、桂发汗伤阴。 半夏 燥湿化痰,蠲饮降浊。使:炙甘草 调和药性。,方解,姜、辛、味相配:散中有收, 使散肺寒,化寒饮而不伤正, 敛 肺气,止喘咳而不留邪;具 有散寒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麻、桂相须为用发, 汗散寒解表力强。, 小青龙汤 ,配伍要点: 1.散收并用、相反相成:姜、辛 + 味; 2.解表药与温肺药并用以表里双散。,运用,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水饮内停的常用方剂。(名医方论)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3.临证加减:本方用

9、治寒饮停肺之喘咳。 表证不显者,可去桂枝,并改用炙麻黄。, 小青龙汤 ,4.现代用治: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合 并感染等属于外寒内饮者。 5.现代研究: 具有平喘、抗过敏、降低血流阻力等作用。 6.附方: * 本方 + 石膏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 7.病案分析,细辛, 小青龙汤 ,“夫风寒之表不解,桂枝、麻黄、甘草所以解之。水寒之相搏,干姜、半夏、细辛所以散之。然寒欲散而肺欲收,芍药、五味子者,酸以收气之逆也。然则是汤也,乃直易于散水寒也。其尤龙之不难于翻江倒海之谓欤。”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小青龙汤 ,名医方论,胸膜炎、胸腔积液陈某,女,59岁。咳喘痰多反复发作4月

10、余,伴胸痛 1周入院。曾在美国多家医院求治,用多种抗生素无效。咳喘渐甚,痰多质稀,近1周伴右侧胸胁疼痛,咳嗽气促,病情加重,而回国就诊。诊见神疲乏力,咳嗽痰多,质稀色白,卧则气短,右胸胁疼痛,咳唾转侧左侧亦有引痛。口渴喜热饮,舌淡偏暗,苔白略滑,脉细滑。胸片示陈旧性肺结核伴胸腔积液。,医案选录, 小青龙汤 , 诊断:悬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炙麻黄、五味子、桂枝各10g 细辛3g 干姜、炙甘草各6g 法夏、杏仁各12g 白芍、桃仁、云茯苓、丝瓜络各15g水煎服,日1剂。服3剂后,咳嗽、胸痛等症明显减轻,咯痰少,可平卧。以此方加减进服20余剂,呼吸平顺,卧起行走自如,咳嗽、胸痛等症均愈。后以理

11、中丸调理而愈。, 小青龙汤 ,医案 续,*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组成:本方 + 石膏功效:解表蠲饮,兼清热除烦。主治:肺胀。心下有水气,咳而上气,烦躁而 喘,脉浮者。, 小青龙汤 ,桂 枝 汤伤寒论,【组成】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甘草炙,二两,【用法】,大枣,原方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取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12、;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 ,原方服用法,【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病中风) 正邪相争:发热、恶风、头痛、苔白不渴、 风寒客表 脉浮缓; 邪气波及肺胃:鼻鸣、干呕; 营卫不和 卫阳不固,腠理疏松 :恶风; 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 :汗出。【病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柯韵伯有谓“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营卫不 和,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去邪”。, 桂枝汤 ,君:桂枝 散寒解肌发表; 温助卫阳。臣:白芍 滋养营阴,收敛阴液。佐:生姜 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调卫; 温胃止呕; 大枣 补益脾胃;助白芍以和营血。

13、* 姜、枣相配,助桂、芍以调和营卫。使(兼):炙甘草 调和诸药。,桂、芍相配: a.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b.散中有收,使祛邪而不伤正, 养阴而不留邪。,* 桂、草相配,辛甘化阳,以助阳实卫;* 芍、草相配,酸甘化阴,以养阴和营。,方解, 桂枝汤 ,* 原方服用法强调: a.“啜热稀粥” 补充谷气,以助驱邪外出; b.“温覆” 以助汗祛邪。 * 配伍要点: 桂 + 芍; 桂 + 草;芍 + 草。,【运用】,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的代表方剂。(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 桂枝汤 ,“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 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

14、,其脉浮而弱, 汗自 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 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 发 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症即是,不必悉具,惟 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柯琴伤寒来苏集 伤寒附翼),名医论方, 桂枝汤 ,3.临证加减:本方亦能“化气调阴阳”而用治内科杂病 属于阴阳、营卫、气血不和者,诸如: a. 虚人自汗证 + 黄芪、白术; b. 低热证 + 白薇、银柴胡; c. 病后、产后体虚 + 黄芪、当归。,4.现代用治: 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属风寒表虚者。 此外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病毒性心肌炎、冻疮、 冠心病等属于营卫、阴阳不和者。

15、, 桂枝汤 ,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抑制病毒、调节肠 道和免疫功能及心血管等作用。5.名词术语解释:调和营卫6.衍化方: 本方 + 葛根 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7.类方比较:麻黄汤&桂枝汤,芍药,甘草, 桂枝汤 , 调和营卫:是指能纠正营卫不和,解除风 邪的一种治法。风邪自表而入,可引起营 卫不和,见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等证候,治疗上可用桂枝汤解肌发表,调 和营卫,纠正这种营卫不和的状态。, 桂枝汤 ,类方比较,麻黄汤,桂枝汤, 麻、桂相须为用,发汗散寒力强,并能宣 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 风寒表实,肺气失宣而见恶寒发热,无汗 而喘,脉浮紧者。,

16、桂、芍相制而用,发汗解表之力较逊,并 善调和营卫。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兼营 卫不和而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 者 。,均能散寒解表。用治外感风寒表证,以恶 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为特征。, 桂枝汤 ,* 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组成:本方 + 葛根 功用:解肌舒筋。 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 风者。, 桂枝汤 ,【组成】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 (原著未著用量),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用法】,用法 原方九味,?咀,水煎服, 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 缓汗温服,而不用汤(粥)投 之也。,地黄, 九味羌活汤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17、。 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苔白脉浮; 湿滞经络 肢体痠楚疼痛、头项强痛; 热蕴于里 口苦微渴。【病机】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里。 表里同病,以表为主; 寒热杂夹,以寒为主。 【治法】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九味羌活汤 ,君:羌活 散寒祛湿,祛风止痛。臣:防风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术 祛风除湿,发汗解表。 * 防、苍相配,助君增强发散风寒湿邪之力。佐:细辛 搜风散寒止痛 白芷 祛风散寒止痛 川芎 祛风止痛,活血行气。 * 三药辛温香燥,散寒祛风,宣痹止痛。 生地黄 清热养阴,且防辛温之药伤津; 黄芩 清泄郁热。使:甘草 调和诸药。,解方, 九味羌活汤 ,* 诸药相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

18、又能兼顾协调 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 * 配伍要点: a.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药配伍; b.药备六经,通治四时,权变活法。, 九味羌活汤 ,1. 本方为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兼有里热证 的常用方剂。(名医论方)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脉浮。3.临证加减: 湿重者,重用苍、羌,或加藿香、厚朴; 无内热者,去黄芩、生地;4.现代用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坐骨 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属于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运用, 九味羌活汤 ,“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 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之。 羌、防、苍、 细、芎、芷,皆

19、辛物也,分经而主治:邪在太阳者,治 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 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 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用生 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 中之热也” 吴昆医方考,名医论方, 九味羌活汤 ,吴鞠通 (17581836),中国清代医学 家。名塘。江苏淮阴人。 青年时攻科举习儒,19岁时父亲病故,于是弃儒学医。后被选副贡入京,参与四库全书医书部分的抄写检校工作,读了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又研读晋唐以降各家学说,收益不浅,于医学知识大有长进。乾隆五十八年(1793)京都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疗不当而死亡

20、,吴鞠通利用叶天士之法奋力抢救,抢救了数十病人,名声大振。吴鞠通有感于当时医生墨守伤寒治法不知变通,撰写温病条辨六卷,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对温病学说贡献很大,是继叶天士、薛雪之后的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银翘散、桑菊饮 温病条辨,银 翘 散 (温病条辨),连翘一两 银花一两 苦桔梗六钱 薄荷六钱 竹叶六钱 生甘草五钱 荆芥穗四钱 淡豆豉五钱 牛蒡子六钱,【用法】,【组成】, 用法:原方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 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 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二服, 夜一眠;病不解者,作再服。, 银翘散 ,原方服用法,【

21、主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 邪留肌表 发热、微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风热邪毒上攻 咽痛; 热灼津伤 口渴; 风热犯肺 咳嗽;【病机】 风热袭表,热毒偏盛。【治法】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风热袭表,牛蒡子, 银翘散 ,君:金银花 a.清热解毒,芳香辟秽; 连翘 b.轻散透表。臣:薄荷、牛蒡子 辛凉解表,利咽解毒; 荆芥穗、淡豆豉 辛散透邪。,* 四药助君以加强疏散风热,透邪外出之力。* 荆芥药性虽辛温,但在大堆寒凉药中,温性被制, 而存其发汗透邪之力,故属“制性存用” 之药。,方解, 银翘散 ,佐:桔梗 宣肺化痰止咳。 竹叶、芦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使:甘草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22、。 * 桔梗、甘草相配,为“桔梗甘草汤”;功能 清利咽喉,化痰止咳。* 配伍要点: a.解表药 + 清热药; b.方中佐以药性微温的荆芥之义。,薄荷, 银翘散 ,1.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适用于风温初起 ,邪在肌表之证。(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3.临证加减:常用治风热邪在卫分的病症: “流感”、“乙脑”初起; 扁桃腺炎、咽喉炎; 痈疮初起; 麻疹初起。 4.现代研究: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 功能等作用。 5.名词术语解释:制性存用 6.病案分析,【运用】, 银翘散 ,吴鞠通:“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 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

23、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 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 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 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 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此方之妙,预 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 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温病条辨, 银翘散 ,名医论方,制性存用:指在方剂配伍中,一味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 物所制约,但仍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银翘散中之荆芥。, 银翘散 ,医案选录,现病史:某女,1岁.1961年6月27日会诊.麻疹10天,高热 不退, 无汗,面红,气粗,咳不爽,腹满,足冷大便稀,日3 次, 小便短黄.

24、舌红,中心 苔黄,脉数沉有力.病由疹出未 透感风,导致麻毒内闭,治宜宣透. 处方: 银花连叶二钱, 连翘一钱半, 桔梗一钱, 荆芥一钱, 炒牛蒡子一钱半, 豆豉三钱, 鲜芦根四钱, 竹叶一钱半, 僵蚕一钱半, 粉葛根一钱, 升麻八分, 葱白(后下)二寸, 注意避风., 银翘散 ,桑 菊 饮 温病条辨,【组成】 桑叶二钱五分 菊花一钱 杏仁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桔梗二钱 甘草八分 苇根二钱【用法】 * 原方水二杯,煮取 一杯,日二服。,【主治】风温初起,邪伤肺络证。 (风热犯肺之咳嗽轻证) 风热犯肺 咳嗽 肺气不宣 身热不甚,口微渴。【病机】风热犯肺,肺气不宣。 (邪轻病浅)【治法】疏散

25、风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君:桑叶 清宣肺热而止咳,疏散风热而透邪; 菊花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桑、菊相须为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臣:桔梗 宣肺化痰而止咳。 杏仁 宣降肺气而止咳。 * 桔、杏相配,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佐:薄荷 辛凉透表,疏散风热。 连翘 清热解毒,轻透散邪。 芦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使:甘草 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桑叶 + 菊花、桔梗 + 杏仁。,方 解, 桑菊饮 ,1.本方吴氏称为“辛凉轻剂”,为治风热咳嗽轻证的常用方剂。(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咳嗽,微热微渴,脉浮而数。 3.临证加减: 肺热盛 + 黄芩、鱼腥草、石膏; 痰黄稠 + 浙贝母、瓜蒌皮

26、、花粉。4.现代运用: 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 症属于风热犯肺者。 5.类方比较:桑菊饮&银翘散, 桑菊饮 ,运用,吴瑭:“此辛甘化风、辛凉微苦之方也。盖肺为清虚 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温也。今世 佥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 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此方独取桑叶、菊花者, 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 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叶芳香 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菊花晚成,芳 香味甘,补金、水二脏,故用之以补其不足。” 温病条辨卷1, 桑菊饮 ,名医论方,兼能清热解毒,为“辛凉平

27、剂”;临证多用 治风热袭表,热毒较甚而见发热,微恶风 寒,头痛,口渴,咽痛,舌尖红,苔薄 黄,脉浮数者;,类方比较,银翘散,桑菊饮,偏于宣肺止咳,为“辛凉轻剂”;临证多用 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邪浅病轻而以咳 嗽为主,伴有微热者。,均能辛凉解表,疏风散热。用治风热外 袭,邪在肺卫之证,临证以发热,微恶 风寒,头痛,微渴、舌尖红,脉浮数等 证候为特征者。,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麻黄去节,四两 杏仁去皮,五十个 甘草炙,二两 石膏碎,绵裹半斤,【组成】,【用法】,用法原方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 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麻杏甘石汤 ,热邪熏蒸 身热不解,

28、脉浮数; 肺失宣降 咳逆气急,甚至鼻煽。 【病机】外感邪气化热,热壅于肺, 肺失宣降 喘咳。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化热,表邪,【主治】表邪化热,壅遏于肺之喘咳证。,壅遏于肺,热邪,热灼津伤 口渴;,热壅于肺, 迫津外泄 汗出;,热闭于肺,毛窍闭塞 无汗。, 麻杏甘石汤 ,君:麻黄 (制性存用)宣肺平喘,辛散透邪。 石膏 清泄肺热,生津止渴。 * 麻、石相配,以寒制温,清宣肺热,平喘止咳。 臣佐:杏仁 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 麻、杏配伍,宣降肺气,增强平喘之力。使:炙甘草 和中,调和诸药。 * 配伍要点:麻黄 + 石膏、麻黄 + 杏仁。, 麻杏甘石汤 ,方解,【运用】 1.本方为“辛

29、凉重剂”(吴鞠通),清、宣、降三法具备, 而重在宣泄肺热而平喘。(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喘咳气逆、发热、口渴、脉浮数。 3.临证应用:常用治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属热壅于肺者。 痰热盛者 + 鱼腥草、黄芩、瓜蒌、浙贝母; 麻疹合并肺炎 + 大青叶、青天葵、黄芩; 5.类方比较:麻黄汤麻杏甘石汤 6.病案分析, 麻杏甘石汤 ,柯琴:“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 赖以建功,然用之不当,适足以招祸。故青龙以 无汗烦躁,得姜桂以宣卫外之阳也;白虎以有汗 烦渴,须粳米以存胃中津液也。此但热无寒,故 不用姜桂,喘不在胃而在肺,故于麻黄汤去桂枝 之监制,取麻黄之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 石膏之大寒,除

30、内外之实热,斯溱溱汗出,而内 外之烦热与喘悉除矣。”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麻杏甘石汤 ,名医论方, 麻黄汤 麻杏甘石汤: 二者俱用麻黄,杏仁,甘草而治喘咳.麻黄汤 主治之喘咳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降所致,其证 重在风寒束表,故以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发汗 解表为主,兼以宣肺平喘。麻杏甘石汤主治之喘咳,证属风热壅遏于肺,故以麻黄配石膏,宣肺清热为主。, 麻杏甘石汤 ,类方比较,医案选录,* 急性荨麻疹 一女性患者,37岁。3天前皮肤出现风团样豆疹,边 缘清楚,隆起处呈淡红色,瘙痒,抓之益甚,面部肿 胀,尤以双目明显。午后或晚间发甚,晨起减轻,反 复发作。伴周身发热,鼻息灼热,寐差,不思饮食,

31、小便黄赤,舌红苔薄,脉浮数。 拟方: 麻黄9g 生石膏30g 杏仁 防风 黄芩 僵蚕各12g 白藓皮15g 甘草6g3剂后瘙痒减轻,皮疹仍起,原方加蝉衣9g,生石膏 加至45g,5剂后皮疹消失,惟双目微 肿,继原方加菊 花12g,12剂告愈。 (天津中医,1989,3:39), 麻杏甘石汤 ,败 毒 散 小儿药证直诀,柴胡洗,去卢,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桔梗炒 各二两 茯苓 人参各一两 甘草半两 【用法】 * 原方为末,每服三钱,入生姜、薄荷煎服。,【组成】,【主治】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之证。 风寒湿 风寒客表 憎寒壮热,无汗,脉浮。 邪外袭 风寒犯肺 咳嗽有痰,鼻塞声重。 湿滞经络

32、肢体酸痛,头项强痛。 正气不足( 气虚体弱) 脉浮而重取无力, (气短体倦)。【病机】 风寒湿邪外袭肌表; 正气虚弱(气虚)。【治法】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败毒散 ,君:羌活 发散风寒,祛湿止痛, 独活 以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而止痛。 臣: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柴胡 解肌发表。 * 二药助君散邪透表,通痹止痛。 佐:桔梗 宣通肺气,化痰止咳。 前胡 宣利肺气,化痰止咳。 枳壳 行气宽胸,消痰除满。 生姜、薄荷 辛散解表而和中。 茯苓 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源。 人参 益气扶正以驱邪外出; 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使:甘草 调和药性。, 方中佐以人参的意义; 柴胡的作用特点。,配伍要点

33、,方解, 败毒散 ,1、辨证要点: (名医方论) 憎寒壮热,无汗,头身重痛,脉浮而重取无力 2、本方用于: a.痢疾初起证 体现“逆流挽舟”法; b.痈疮初起证 见风寒湿表证者; c.时疫疟疾初起 。 3、现代运用:感冒、过敏性皮炎、寻麻疹、湿疹等 病症属于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者 4、衍化方: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本方去人参、薄荷、生姜 + 荆芥、防风 。 5、类方比较:败毒散九味羌活汤 6.病案分析,【运用】, 败毒散 , 荆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组成:本方去人参、薄荷、生姜 + 荆芥、防风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主治: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 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34、败毒散 ,衍化方,喻 昌:“伤寒病有宜用人参入药者,其辨不可不明。 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发汗以驱之。其发汗时,惟元气大 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 从中馁, 轻者半出半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 热无休, 去生远矣.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 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 去, 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 (卷4), 败毒散 ,名医论方,“逆流挽舟”法: 是喻嘉言用此方治疗痢疾初起而有风寒 湿表证的一种治法。对于表邪内陷入里而成 之痢疾,治疗上用此方疏散表邪,使内陷的 邪气还从表 (外)而出,表气疏通,里滞亦 除,其痢自止. 好像

35、在逆流中挽舟上行,故称 “逆流挽舟”。, 败毒散 , 兼益气扶正,宣肺止咳,是益气解 表法 的代表方。用治外感风寒湿邪, 兼正气 不足而见憎寒壮热,无汗,头身重痛, 咳痰声重,脉浮重按无力等证者。,兼能清里热,用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 热而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疼 痛,口苦微渴等证者。,败毒散,类方比较, 均能疏风散寒,祛湿解表。用治外感风 寒湿邪之证,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 体酸楚等证候为特征者。,九味羌活汤, 败毒散 ,患者梁XX,女,58岁。职业:环卫工人 主诉:恶寒,发热,喘咳痰多2天。 病史: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经 常咳嗽,痰多,甚则气喘。前天在工作时

36、因下 雨而被淋湿,晚上则出现恶寒、发热、头痛、 无汗、周身酸疼,认为是感冒,自服“强力银翘 片”,症状未能缓解,昨晚继而出现咳嗽,气喘 气急,痰多清稀,颜面微肿,胸膈痞闷,口淡, 不欲饮食,苔白滑,脉浮。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病例分析,1.桂枝汤中如何通过药物配伍而达到“调和营卫”?2.试分析小青龙汤中干姜、细辛配五味子的意义。3.如何理解九味羌活汤“药备六经,通治四时”的含义?4.败毒散中配伍人参有何意义?5.败毒散证与九味羌活汤证的功效、主治的异同?6.银翘散为何应用清热解毒的银花、连翘为君?7.银翘散中配伍辛而微温的荆芥有何意义?8.桑菊饮证与银翘散证的病机、表现有何不同?9.根据麻杏甘石汤的主治、病机特点, 你对方中的君药如何理解?,复习思考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