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微弯的细菌,因繁殖时有分枝生长趋势而得名。,1细、弯、杆、分枝2需氧、营养要求高、生长慢3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分枝菌酸)4抗酸染色阳性5致病 :与菌体成分有关,呈慢性伴肉芽肿,共性:,第十九章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2,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中回升的原因艾滋病流行多种耐药菌株的出现我国被WHO列为“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分 类: 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1882年3月24日德国Koch发现结核病的病原菌,3,一、生物学性状,“红、馋、懒、顽、变”(一)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微弯,有分枝,排列不规则,多单个散在, 易发生L型
2、,无芽胞、鞭毛,抗酸染色阳性(红色)。,红,抗酸染色 1000,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4,(二)培养特性专性需氧,pH偏酸6.5-6.8营养要求高,罗氏培养基生长缓慢,固体: 3-4W, 形成“菜花样菌落”,乳白色干燥不透明, 表面呈颗粒结节液体: 1-2w,菌膜生长,馋,懒,5,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结核分枝杆菌对酸(3% HCl或6% H2SO4) 或碱(4% NaOH) 有抵抗力对碱性染料有抵抗力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四不怕,(三)抵抗力,顽,6,对乙醇敏感对湿热敏感对紫外线敏感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抗痨药物
3、敏感,但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四怕,7,(四)变异性形态变异:在异烟肼、溶菌酶等作用下形成L型(多形性)菌落变异:R-S型变异,毒力减弱毒力变异: 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获得的减毒活菌株,即卡介苗(BCG),现广泛用于结核病的预防。耐药性变异,变,8,结核杆菌无侵袭性酶,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主要由于 致病机制细菌在组织细胞(巨噬细胞)繁殖引起炎症菌体成分代谢产物毒性作用抗体对菌体成分产生免疫病理损伤 (超敏反应),二、致病性,9,脂质蛋白质多糖,(一)致病物质菌体成分,10,脂质存在细胞壁,含量与毒力平行(1)脂肪酸(索状因子
4、分枝菌酸+海藻糖):破坏线粒 体膜,抑制白细胞游走,引起慢性肉芽肿(2)磷脂:促使单核细胞增生,与结核结节、干酪样坏 死形成有关(3)蜡质D(分枝菌酸+肽糖脂):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4)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 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分枝菌酸与分枝杆菌的抗酸性有关,11,2.蛋白质有抗原性、本身无毒,如结核菌素蛋白质+蜡质D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结核结节形成3.多糖 与脂质成分结合存在于胞壁中4.rRNA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5.荚膜,12,(二)所致疾病结核病,以肺结核常见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损伤.,13
5、,临 床 类 型,肺部感染:原发感染 继发感染肺外感染:脑、肾、骨、关节、生殖器官等 全身播散性结核 消化道结核 皮肤结核,14,结核分枝杆菌 肺泡 吞噬细胞内繁殖释放 原发综合症(原发灶)肺泡渗出性炎症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肿大 特异性免疫建立,15,结局,机体抵抗力强 形成结核结节纤维化钙化 自愈 (但病灶内常有细菌的潜伏)机体抵抗力差 活动性肺结核干酪样坏死 全身播散粟粒样结核 或结核性脑膜炎,16,(2)继发感染 内源性感染或外源性感染 常见成人 特点:局部病变重,但不易扩散 一般局限于肺部,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可形 成空洞.(开放性肺结核,菌随痰排出),17,2. 肺外感染 结核性脑膜
6、炎,肾结核,骨结核,肠结核,皮肤结核等免疫力低下者(AIDS等),可造成全身播散性结核。,18,(一)免疫力(有菌免疫/传染性免疫)人体对该菌有较强免疫力(感染率高,发病率低)主要是细胞免疫可产生抗菌体蛋白的抗体,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19,初感染 再感染感染方式 豚鼠皮下注射结核杆菌再次注射(同前)症 状 10-14天后局部溃烂 天浅溃烂 易扩散、愈合难 不易扩散、易愈合免疫力 无免疫力 建立细胞免疫 超敏反应,郭霍现象,(二)超敏反应,免疫力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存,免疫和超敏反应的物质基础 结核菌素蛋白+蜡质D,20,(三)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根据免疫力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的原理,用结核
7、菌素测定机体能否发生迟发性超敏反应,以判断机体对结核有无免疫力试剂 旧结核菌素(OT) 两种 纯蛋白衍生物(PPD),21,结果:红肿硬结5mm,阳性( 15mm,强阳性)红肿硬结5mm,阴性,方法:前臂1/3处偏内侧皮内注射PPDC/BCGPPD 量0.1ml, 48-72h后观察结果,22,23,意义阳性:过去感染过/BCG接种成功,有免疫力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阴性: 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未接种BCG感染初期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正患严重结核病,艾滋病或肿瘤患者,以及使用过免疫抑制剂者等,24,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染色观察,菌数少时需浓缩集菌 分离培养鉴定及快速
8、诊断 防治应用卡介苗预防接种治疗原则:早期、大量、长期、联合用药,25,第三节 麻风分枝杆菌 (M.leprae),其大小、形态、染色均与结核杆菌类似,但菌体略粗,多存在于细胞内麻风细胞(有大量麻风杆菌存在的感染细胞,呈泡沫状),一、 生物学特点,26,二、致病性,慢性传染病人类为唯一宿主和唯一传染源,致病因素不清传染源:病人(瘤型麻风病人通过皮肤黏膜及外分泌液向外排菌)传播途径:皮肤、黏膜、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传播(家庭内传播多见)潜伏期:2-5年,长者数十年特点:潜伏期长,发病慢,病程长的慢性传染病,27,瘤型麻风(恶性麻风) 肉芽肿,麻风结节,“狮面容”结核样型麻风(良性麻风)界线类未定类,28,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