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控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杨汉春 博士/教授010-62891296(办公室)62893962(Lab)13801137214,目前我国猪病总的流行特点我国猪病控制策略养猪生产中几种重要疫病的现状与控制,一、目前我国猪病总的流行特点,发病呈非典型化,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 非典型猪瘟 猪蓝耳病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病原出现一些变异,导致原有的疫苗保护效力下降 口蹄疫O型泛亚(Pan Asia)毒株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多,猪瘟与伪狂犬病 猪瘟与蓝耳病 猪蓝耳病与猪圆环病毒感染 猪气喘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细菌性疾病明显增多,且难于控制 大肠杆菌病
2、、猪链球菌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加大 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PWMS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由病毒、细菌、环境应激和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原发性感染 病毒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 猪流感等 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 猪萎缩性鼻炎,继发感染 猪肺疫、猪副伤寒等原发性感染+继发感染可加重临床症状其它因素 密度过大、猪的混群、不同来源的猪饲养在一起、猪舍温度变化过大猪群免疫力低下,一些疾病令人观注 猪圆环病毒感染、猪流感、猪附红细胞体病猪病变得愈来愈复杂,控制难度加大,二、我国猪病控制策略,传染病的发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1、彻底改变猪病控制的
3、原有观念,疫病控制不是单纯的兽医问题药物不是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疫苗效力的发挥,管理与环境卫生是前提疫苗不是疾病的救世主,2、猪群的饲养管理和饲养方式,营养管理全进全出(All in /All out)实行早期隔离断奶(SEW),3、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意识,建立养猪场疫病控制的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的意义 将疫病拒之于猪场之外 减少猪场疫病发生的机率 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疾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提高猪场每一个人的生物安全意识,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措施 A、 尽可能减少来访者的数量 B、对进入猪场的人员提供完好的防护服,包括长统胶鞋、工作服,帽子,任何人不能例外 C、提供洗手的设施及可使用的洗手
4、消毒剂 D、确保一切设备,包括料具、运猪工具等,都应在清洗消毒后进入猪场,E、对所有进场的车辆进行清洗,并进行有效的消毒 F、从可靠的来源购买种猪或新猪(无病) G、通过临床检查和死后剖检而定期地进行诊断和监测,必要时抽取血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H、猪场排泄物及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I、猪场的环境和猪舍的定期消毒 J、猪场疫病的净化,4、疫苗免疫接种仍然是我国猪病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不要乱用疫苗使用高质量(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的疫苗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正确使用疫苗对于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疫病尽量不要使用疫苗作好疫苗免疫后的效果监测,5、建立完善的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案,合理、
5、规范用药,不要滥用药物效果不确实的药物不要使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由兽医负责,6、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与免疫监测方案,疫病监测是及时诊断和采取防制对策的前提疫苗的免疫监测与评价 及时调整免疫程序种猪场应定期进行免疫监测(一季度),三、养猪生产中几种重要疫病的现状与控制,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1、猪瘟,国内流行现状我国猪瘟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1 国内流行现状,猪瘟在我国已经流行70多年1954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一直使用至今,对猪瘟的控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和成效1956年提出消灭猪瘟的规划,但猪瘟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重
6、要疫病,目前我国猪瘟的流行特点,流行范围广,疫情依然较重:全国都有猪瘟的流行(猪只贸易和流动频繁)呈散发性流行:近几年我国没有大规模的猪瘟流行,主要呈散发性流行趋势。(猪群实施免疫接种、有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力)。但由于我国饲养量大,因此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很大。发病日龄小:多见于3月龄以下的猪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出生10日龄以内,二免前后也多见。育肥猪和种猪很少发病。,病性复杂:临床非典型是我国猪瘟的常见病型(临床症状和剖检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病程明显延长)种猪的持续性感染和带毒: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繁殖障碍型,可造成母猪的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初生仔猪的先天感染:初生仔猪猪瘟。疫苗免疫
7、接种失败造成猪瘟发生,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监测(44个猪场),猪群免疫平均合格率为:55.72%母猪免疫合格率:67%育肥猪免疫合格率:38%仔猪免疫合格率:22%,猪瘟免疫失败的可能原因,疫苗免疫剂量不足猪群的持续性感染和先天感染:可以造成免疫耐受,疫苗免疫接种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免疫程序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抗体水平的监测手段,仔猪两次免疫间隔时间不合理疫苗的问题?,1.2我国猪瘟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如何?猪群中是否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猪群的群体免疫状况如何?疫苗的免疫程序是否合理?种猪群是否存在持续性感染和带毒问题?疫苗?,防制对策建议,搞好猪群的饲养管理和猪
8、场的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猪群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特别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有条件的猪场应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的监测,掌握猪群的整体免疫状态 应用ELISA或其它技术监测母源抗体水平、疫苗免疫后猪群的抗体水平,免疫合格率应达85%以上,同时为免疫程序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科学地制定疫苗免疫程序 超前免疫:如果猪群中有仔猪猪瘟,可以实施超前免疫 首免:30日龄左右(应依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 二免:60日龄左右 免疫剂量加大:4头份种猪群的净化 监测母猪野毒感染抗体或直接检测病毒 淘汰阳性种猪 淘汰抗体水平低下的母猪,2、猪伪狂犬病,国内流行情况危害控制与净化,2.1国内情况,我国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上升: 近
9、几年猪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危害日趋严重带毒现象普遍、严重: 猪群中伪狂犬病病毒带毒现象十分普遍,母猪常呈隐性感染或带毒母猪繁殖障碍的一大疫病免疫密度仍需提高,免疫抗体水平仍需提高,2.2 危害,妊娠母猪: 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弱仔,23天死亡 流产率可达50% 母猪可带毒新生仔猪与4周龄以内的仔猪: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 病猪精神萎顿、厌食、有呕吐或腹泻。出现神经症状。 病程12天,死亡率很高,4月龄左右的猪: 轻度发热,有呼吸道症状,有的出现腹泻,可恢复。 有部分病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成年猪: 一般呈隐性感染,有时可见呼吸道症状。,2.3 控制与净化,自繁自养,引种监测与检疫加强
10、卫生消毒与灭鼠工作坚持疫苗免疫接种,提高免疫接种密度 母猪和后备母猪于产仔前48周接种,所产仔猪 810周龄免疫感染与带毒种猪群的净化,猪伪狂犬病的净化的条件,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自然弱毒疫苗(缺失部分gE基因) 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双缺失:TK、gE)鉴别诊断技术 gE-ELISA :区分疫苗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清群与建群(Depopulation-Repopulation) 感染带毒阳性率较高的猪群,采用全群淘汰;所有饲养设备及环境完全消毒;引进阴性种猪子代隔离(Offspring Segregation ) 早期隔离断奶(SEW),断奶日龄:2128,监测与淘汰(Tes
11、t-Removal)管理/免疫接种(Management/Vaccination) 对种猪群进行监测(鉴别诊断技术) 疫苗免疫接种(基因缺失疫苗) 淘汰阳性感染种猪(仔猪断奶时) 引入阴性种猪,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国内流行情况危害疫苗在免疫预防中的地位如何控制感染猪场的评估净化,3.1 国内流行情况,1995年从加拿大引进的种猪检测到PRRS抗体阳性,并分离到病毒;1995年底,华北地区猪场爆发;1996-1997年,各地区猪场发生,“流产风暴”1998年后,零星发生(阴性猪场、新建种猪场或新引进“蓝耳病”阳性种猪),比较平稳和缓和 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 细菌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
12、猪瘟、伪狂犬病发病率上升 其它疾病如附红细胞体、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WMS)出现 母猪发情障碍、滞后产现象增多,流行现状,猪场的感染率很高感染猪场血清学阳性率很高:20%80%持续性感染隐性感染带毒母猪发情障碍潜在的危害很大在一些地区广泛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活疫苗,造成潜在的、很大的影响,规模化猪场主要繁殖障碍疫病的监测,监测的省区 猪场数 血清样本数 疫病种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瘟强毒感染 猪伪狂犬病 北京 19507 78% 33% 14% 河北 7179 47% 31% 11% 山东 233 50% 31% 85% 四川 230 0% 30% 16% 河南 444 74%
13、 35% 31% 内蒙 225 88% 30% 0% 湖北 120 55% 25% 40% 宁夏 110 10% 20% 0% 江西 226 77% 23% 0%,猪繁殖障碍疫病血清学调查(1)1999-2000年,猪繁殖障碍疫病血清学调查(2)1997-1998年,3.2 危害,急性慢性或亚临床感染,急性PRRS的危害,母猪繁殖障碍 母猪晚期流产(105107天) 产死胎、木乃伊胎(50%70%) 产弱仔。 影响母猪发情仔猪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高死亡率 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 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 断奶后腹泻、急性死亡,慢性或亚临床持续
14、性感染,生产性能下降 繁殖性能、生长缓慢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对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不好猪群的呼吸道疾病上升 支原体感染(喘气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群的继发感染增多,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差 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的发病率上升猪瘟控制的难度加大,PRRS流产死胎,对公猪的影响,公猪带毒 精子出现畸形,可通过受精传播病毒,3.3 疫苗在免疫预防中的地位,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无此病的猪场不要使用弱毒活疫苗感染猪场可用灭活疫苗,但不要用弱毒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存在的问题 返强、变异、重组产生新病毒 免疫接种猪造成疫苗毒的持续性感染和长期带毒,3.4 如何控制,引种与监测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控制好其他疫病种猪群
15、的净化,3.5 感染猪场的评估,阴性猪场 无感染、血清学监测阴性、无临床表现稳定/不活动猪场 病毒可在种猪群间传播与繁殖 断奶仔猪群无临床表现 感染猪在断奶前不向仔猪排毒 产仔与仔培生产性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稳定/活动猪场 种猪群生产性能稳定 在断奶后仔猪发生感染和出现临床疾病 仔培后期和育肥期出现血清学阳性、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其它细菌性继发感染、死亡率升高、生产性能降低,不稳定猪场 可发生急性爆发 慢性感染 在种猪和哺乳仔猪会出现临床症状和经济损失 断奶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它继发感染,3.6 关于净化,清除持续感染的种猪群,重建无PRRS的种猪群 全群清除,引入PRRS阴性种
16、猪仔猪早期隔离断奶(SEW):10日龄监测与淘汰 定期对种猪群进行监测,淘汰阳性感染种猪培育清群 有效,但要求种猪有稳定和一致的免疫状态,4、猪气喘病,4.1 危 害,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经济损失生长速度和日增重下降延长出栏时间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养猪场经济效益,引发和加剧其它呼吸道疾病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萎缩性鼻炎,4.2 现 状,100%的猪场发生(除某些SPF场)多呈慢性经过很难净化易产生抗药性,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成本高一般的疫苗免疫效果不明显,4.3 流行特点,病猪隐性感染的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患病母猪可使哺乳仔猪受到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在气候多变、
17、阴湿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严重,症状也明显以慢性经过为主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可致本病发生和加重病情常继发其它细菌性疾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4.4 临床表现,喘气咳嗽(腹式) 消瘦、生长缓慢、被毛粗乱,4.5 肺部病变,心叶、尖叶、膈叶对称性“肉样变”、“胰样变” 病变区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 肺部(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呈黄白色 有继发感染,肺部出现脓肿、肺部与胸壁、心包粘连,4.6 防 制,环境控制药物控制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接种,环境控制,防寒保温通风、换气,减少应激因素降低饲养密度干净干燥的环境加强卫生消毒,有效的药物,泰妙菌素 恩诺沙星 泰乐菌素 壮观霉素 卡那
18、霉素 土霉素 头苞菌素,预防用药,母猪用药:产前一周-断奶仔猪用药:断奶前7天6周龄,治疗用药,加大饲料药物添加比例如:泰乐菌素:110ppm 配合 磺胺嘧啶:50ppm (饲料添加浓度)个别病例肌注敏感药物(组合用药),加强饲养管理,全价仔猪饲料(高消化日粮)粉料湿喂(减少粉尘)完善饲喂器减少应激(混群、打斗)保持环境卫生驱虫(蛔虫损伤肺组织),免疫接种,活疫苗与灭活疫苗进口苗(辉瑞灭活苗)免疫程序:7日龄首免,21日龄加强免疫剂量:2ml/头途径:颈部肌肉,猪气喘病灭活疫苗试验结果 免疫组 对照组(非免疫组)实验猪数 74 70断奶重(kg) 10.88 10.42出栏体重(kg) 94.
19、58 90.6平均耗料(kg) 213.18 218.71肺脏病变(%) 3.98 12.09料肉比 2.25 2.4,5、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5.1 病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有12个血清型我国已分离的有2、3、4、5、7以7型居多,5.2 流行特点,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各种年龄猪均易感,但以3月龄猪最易感急性发病率很高,8%100%,病死率0.4%100%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和恶劣气候明显影响发病和死亡的高低饲养管理水平低、环境条件差、猪气喘病较重的规模化猪场的发病率很高,5.3 临床表现,最急性型猪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41.50C,精神沉郁
20、,食欲废绝,腹泻后期呼吸高度困难,常呈犬座姿势,张口伸舌从口鼻流出血色泡沫的分泌物,口、鼻、耳、四肢皮肤呈暗紫色在3638小时死亡,病死率可达80%100%,急性型发病猪较多,体温40.5410C,不食咳嗽,呼吸困难,病程长短不定,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亚急性或慢性体温不高,全身症状不明显可见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有的呈隐性感染存在于猪群,5.4 剖检病变,主要是肺炎和胸膜炎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血色液体和纤维素,粘膜水肿、出血和增厚肺脏充血、肿大、出血、间质水肿和肝变,病程长者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和脓肿胸腔积液,胸膜表面覆盖有纤维素,病程长者,常与胸膜发生粘连全身淋巴结出血、肿大,5.5 控制措施,
21、预防免疫接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菌苗 仔猪在710日龄首免,23周后加强免疫(母源抗体高的仔猪在断奶前作首免) 种猪在6月龄或引进前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肌肉注射,2ml/头)引种:应从无该病猪场引进种猪,并隔离作血清学检查,清除和淘汰隐性感染或带菌猪,重建健康猪群净化:早期断奶(21日龄)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措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药物治疗尽早发现病猪,早期及时治疗,可用卡那霉素、新霉素、增效磺胺、泰乐菌素等,注射结合拌料或饮水添加药物,效果较好慢性型治疗效果不佳更换药物或联合用药,6、猪附红细胞体病,6.1 流行情况,附红细胞体可感染猪、牛等多种哺乳动物,感染率较高,但一般不致病2000年
22、以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上升2001年华东、中南数省普遍暴发(与这些省份普遍应用猪蓝耳病活疫苗有关)此病的发生与因激因素和猪群的抵抗力下降有关,6.2 危害,仔培猪死亡母猪流产和死胎,6.3 临床与剖检特征,发病猪体温升高(410C),持续高热腹部和背部皮肤发红和发紫呼吸和心跳加快心肌苍白、松弛、冠状沟脂肪消失,水肿体表淋巴结黄染或发黑(慢性),肠系膜淋巴结黄染,6.4 防治措施,作好饲养管理,保持猪群健康注意保持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在防疫和注射药物时做到每猪一个针头,接产时的严格消毒加强环境卫生消毒,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粪便及时清扫,定期消毒,定期驱虫,减少感染机会,药物预防 1、在饲
23、料中加入四环素或土霉素,600800克/吨,连喂710天; 2、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48克/吨,连喂7天。(母猪可用) 3、用德米先胺(长效土霉素制剂,美国辉瑞公司产品),每日1次,连用5天(可在小猪使用),药物治疗 早期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1、新砷凡钠明(914),1015mg/kg体重,静脉滴注,中时静注维生素C、葡萄糖。连用3天 2、土霉素:600800克/吨饲料,治疗23个疗程。或3mg/kg体重肌肉注射四环素或土霉素,。 3、发病小猪用磺胺-5-甲氧嘧啶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1次/1天,连用3天,同时注射1次铁制剂。 4、贝尼尔:57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间隔48小时再注射1次。
24、病重猪对贝尼尔无效,发病初期效果好,谢 谢!,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病原,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I相菌)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为D型),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最常见于25月龄的猪;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来源;在猪群中传播比较缓慢,多为散发性地方流行;应激因素常易诱发本病,并加重病理过程;不同品种猪,易感性有差异。,临床表现,鼻炎:受感染的小猪出现鼻炎症状鼻甲骨萎缩。,病变,特征性病变:鼻甲软骨和鼻甲骨软化和萎缩。鼻腔内常有大量的粘脓性和干酪样渗出物。,控制对策,自繁自养。改善饲养管理和改进饲养方式。淘汰病猪。疫苗免疫接种: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对怀孕母猪和新生仔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母源抗体可提供初生仔猪的被动保护。净化:隔离早期断奶(SEW,10日龄),疫苗免疫接种程序母猪和后备母猪:分娩前5周和2周,各接种一次,每次注射2ml;以后在每次分娩前2周接种一次,注射2ml。仔猪: 5-7日龄 注射1ml,断奶注射1ml公猪:每年接种一次,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