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帕金森病(PD)药,【病因】,(1)原发性 (2)动脉硬化老年性 (3)脑炎后遗症 (4)化学药物中毒等近年来认为PD与接触一种甲苯四氢吡啶(MPTP)物质有关,该物质是有机合成中一种常用的化学原料。 MPTP MPP+ (神经毒性可致DA 神经变性坏死),帕金森综合症,MAO-B,病变部位及发病机制基底神经节,DA(5HT、 GABA),维持机体正常运动功能,锥体外系,相互调节、动态平衡,DA Ach 锥体外系反应(震颤麻痹),DA Ach 不自主运动,手足徐动症、舞 蹈病,Ach(包括组胺能神经),(),(+),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发病机理】,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症。黑质和
2、纹状体有多巴胺能神经和胆碱能神经, 这两种神经在功能上相互拮抗, 共同调节运动机能, 维持平衡状态。 当黑质中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后, 多巴胺神经功能不足,而胆碱能神经占优势, 从而出现震颤麻痹症状。,根据以上发病机制,提出PD治疗思路 增强中枢DA神经功能 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除此以外,应用抗组胺药或补充5-HT的前体5-羟色氨酸对本病也有帮助。 新的治疗思路:根据自由基致N元变性坏死的学说,提出新的治疗思路为抗氧化治疗:采用MAO-BI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药物治疗早期PD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治疗帕金森病,抗帕金森病药的分类,1、中枢拟多巴胺类药: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司来吉兰、金刚烷胺、溴隐亭 2、
3、中枢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索 (安坦)、丙环定、布地品,第一节 中枢拟多巴胺类药 左旋多巴 (L-dopa),【药理作用与用途】1,1、抗震颤麻痹: 左旋多巴,1%进入中枢,外周,治疗震颤麻痹,不良反应,多巴脱羧酶 外周,中枢多巴脱羧酶,(-),卡比多巴苄丝肼,多巴胺,中枢DA能N元兴奋性,【药理作用与用途】1,抗震颤麻痹作用特点: 对多数患者有效, 对轻症、较年轻患者疗效好。 改善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效果较好, 对肌震颤效果差。 对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无效。 显效慢,1-6个月显示最大疗效。,【药理作用与用途】2,2、治疗肝昏迷: 肝衰竭时,血中苯乙胺和酪胺,在神经细胞内转化成伪
4、递质(苯乙醇胺和苯羟乙胺),取代正常递质NA,出现肝昏迷; L-dopa转变为NA后,恢复正常的神经活动。,【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 与激动CTZ的D2R有关;恶心、呕吐等最常见, 但有耐受性2、心血管反应:与激动外周突触前膜D2R产生负反馈有关而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另可激动1R引起心律失常等。3、精神障碍:幻觉、躁狂, 焦虑, 失眠;应减量,也可用氯氮平治疗。4. 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如张口、咬牙等和“开-关现象”:突然多动不安,而后又全身强直不动;应减量。,【药物相互作用】,1、VitB6可增强多巴脱羧酶活性(为该酶的辅酶), 故左旋多巴与VitB6合用其外周不良反应增强,疗效降低。 2
5、、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 (-甲基多巴肼)或苄丝肼合用可增强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3、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类,丁酰苯类)不能与左旋多巴合用, 因前者阻断DA受体。,金刚烷胺作用:1、促进DA能神经元释放DA和抑制其再摄取2、直接激动D2受体3、作用比L-dopa弱,比安坦强,对各型震颤麻痹有效, 与左旋多巴合用有协同。 特点:见效快而持效短。,卡比多巴、苄丝肼: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培高利特(pergolide)机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1、D2受体),作用比溴隐亭强10倍司来吉兰:为MAO-B(存在于中枢,而A型则存在于外周肠道)抑制剂,使脑内DA代谢溴隐亭:激动中枢D2受体,也可治疗溢乳及回乳及肢端肥大症,第二节 胆 碱 受 体 阻 断 药 苯海索(安坦),【药理作用】,中枢抗胆碱作用较强, 而外周抗胆碱作用约为阿托品的1/10-1/2对震颤、流涎作用明显.,【临床应用】,用于震颤麻痹, 疗效比左旋多巴和金刚烷胺差, 适用于:(1) 轻症(2) 也可作为左旋多巴治疗的辅助药物或不能耐受左旋多巴者。 (3) 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震颤麻痹(锥体外系 症状)有效。,【不良反应】,较阿托品少.丙环定:作用和应用与苯海索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