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血管解剖,脑,脑包括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端脑和间脑通常合称为大脑。脑各部都有丰富的血管分布。脑血管在形态结构,行程和配布上均有其特点,这是脑部血液供应的特殊需要及脑功能的形态学基础。,脑血管特点,1、两种来源: 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且在脑底部吻合成Willis环,该环是调节脑血液循环的潜在代偿装置;2、管壁较薄: 脑动脉壁很薄,类似颅外其他部位同等大小的静脉;,脑血管特点,3、不同部位血供不同: 脑浅层的动脉有丰富的吻合,皮质血管比髓质丰富,以视皮质最丰富;(视皮质位于大脑枕叶皮质相当于Brodmann分区的17、18、19区及距状裂上、下唇和枕叶纹状区,是大脑皮质中最薄的区
2、域。),Brodmann分区,脑血管特点,4、与颅骨和硬脑膜血供无关: 脑的血供与颅骨和硬脑膜的血供彼此无关,前者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后者来自颈外动脉;5、两类分支: 大脑半球的动脉可分为皮质支(营养皮质和浅层髓质)和中央支(营养基底核、内囊和间脑),均自成体系互不吻合;,脑血管特点,6、行程弯曲: 进入颅内的动脉行程极其弯曲,一般认为此乃脑动脉无搏动的主要原因;7、动、静脉多不伴形: 脑的动脉和静脉多不伴形;8、无完整的静脉瓣: 脑静脉的硬脑膜静脉窦无完整的静脉瓣,但在某些部位(如上矢状窦的静脉入口处)却有能其导流作用的瓣状结构;,脑血管特点,9、构成血脑屏障: 脑毛细血管的内皮为紧密连接
3、,无窗孔,周围被角质细胞的足板所包绕,构成了血脑屏障(BBB)。某些区域缺乏BBB,包括:松果体、下丘脑、的正中隆起。垂体后叶、延髓极后区、后连合、终板和脉络丛;,脑血管特点,10、皮质支在软脑膜内吻合丰富: 皮质动脉在软脑膜内有丰富的吻合,在功能上相当于脑表面的“血液平衡池”但由此发出的穿支多为终动脉; 11、毛细血管疏密不一: 毛细血管于不同脑区疏密不一,其密度与突触和神经毡的数量呈紧密的平行关系;,脑血管特点,12、变异多: 脑血管的变异甚多,尤其是脑底动脉环。 不正常的大脑动脉环易出现动脉瘤,前交通动脉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连接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动脉无搏动的因素,1、血管行程弯曲:
4、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均有几处极度弯曲的行程,可衰减压力和冲击。2、密闭的颅腔: 密闭的颅腔造成特殊条件,使脑血管无论在睡眠时还是在活动状态下均不发生搏动;,脑动脉无搏动的因素,3、丰富的吻合: 动脉在软脑膜下的广泛吻合,分散并减弱了搏动;4、管壁的构造特点: 脑血管管壁的外膜和中膜均较薄,平滑肌亦少且缺乏外弹力膜。,大脑中动脉分段详解,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两个终支中较大的血管,缺血及梗塞最常累及此区。大脑中动脉在解剖上一般分成4段或5段。M1=水平段M2=脑岛段(回转段、环绕段)M3=岛盖段(侧裂段)M4、M5合称为终末段或皮层段,M1段,水平段或眶后段 自颈内动脉分出后,水平向外行至侧
5、裂动脉分叉处,颈内长约3cm。该段发出的中央支称外侧豆纹动脉,供应豆状核、内囊和尾状核。动脉分叉部起点延伸至侧裂,可以看出它包含两部分,分叉前段及分叉后段,分叉前段是单独的主干,分叉后段则可能是单干、双干、三干甚至更多。,M2段,岛叶段 在岛叶表面,这些襻状的岛支行向外上并返折出外侧裂。自M1段远端大脑中动脉主干转向后上形成的膝部处至侧裂顶部到达环状沟的终端,M2段包括6-8支主干动脉在侧裂内走形脑岛之上。,M3段,侧裂段 为自岛叶段基部发出向中央沟上升的升动脉,该段还向颞叶发出颞前、中动脉。自环状沟的顶部开始向外行走处,终止于侧裂表面。,M4段,分叉段 为大脑中动脉分出顶后动脉、角回动脉和颞
6、后动脉处。自侧裂表面开始,然后在大脑半球皮层表面延伸。M5段:为大脑中动脉的终末支-角回动脉。,Willis环,1=大脑前动脉(ACA)2=大脑中动脉(MCA)7=大脑后动脉(PCA)9=椎动脉(右侧)VA11=后交通(右侧)12=颈内动脉13=前交通基底动脉(BA),其中虹吸部是指颈内动脉的C4、C3和C2三段呈“C”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大脑前动脉分段,A1=水平段A2=上行段(垂直段)A3=膝段A4=胼周段A5=终段,A1段,水平段 位于起始处与前交通动脉之间的部分,起始后向前内经视交叉背面折入大脑纵裂。该段发出中央支(深穿支)内侧豆纹动脉,经前穿支供应尾状核头和内囊的前肢。,
7、A2段,上行段 自前交通至胼胝体膝。该段在终板池内绕胼胝体向前上走行,自该段近端发出内侧豆纹动脉返支(Heubner返动脉),该返支有时也可起自A1段或前交通动脉。约在胼胝体嘴和膝部平面还分别发出眶额动脉(额底内侧动脉)和额极动脉(额前内侧动脉),供应大脑额叶眶面和额极。,A3段,膝段 与胼胝体的弯曲一致,该段与A2段的分界相当于额极动脉发出处。,A4段,胼周段 位于胼胝体沟内,也叫胼周动脉。该段向上发出额中间内侧动脉和额后内侧动脉,这两支动脉多呈共干发自胼周动脉,行于扣带沟内,称为胼缘动脉,也可分别自胼周动脉发出。,A5段,终段 即楔前动脉的终末支,供应楔前叶。,大脑后动脉分段,为基底动脉的
8、终支。P1=交通前段(中脑段)P2=环池段P3=自P2段向外发出的颞下动脉。P4=自P2段向上发出的顶枕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后1/3和部分上外侧面皮质。,P1段,水平段或交通前段 为大脑后动脉绕大脑脚水平向外的一段,位于基底动脉分叉处与后交通动脉之间。该段发出中央支丘脑后穿动脉,供应丘脑和中脑。,P2段,纵行段或交通前段 是围绕中脑上行的一段。该段经滑车神经和小脑幕切迹上方,发出主要分支为脉络后外侧动脉,供应后丘脑和侧脑室脉络丛,并与脉络丛后内侧动脉和脉络前动脉吻合。还发出丘脑膝状体动脉,供应内侧膝状体、丘脑枕、上丘臂和大脑脚,偶尔也发支供应外侧膝状体。,椎-基动脉系,1、椎动脉分别起自
9、锁骨下动脉,通常左侧为优势血管(达60%)。根据椎动脉各部走行形态不同,将椎动脉分为5段,前4段为颅外段,第5段为颅内段。,椎动脉分段,V1段(横突孔段):是椎动脉在第6-2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的一段;V2段(横段):指椎动脉穿出枢椎横突孔后,横行向外的一段;V3段(寰椎段):指从枢椎外端弯曲向上,再垂直上行指寰椎横突孔为止的一段;V4段(枕骨大孔段):指自椎动脉V3段上端水平向内行一小段后,再弯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大孔的一段。,椎动脉分段,V5段(颅内段):指椎动脉入枕骨大孔后,斜向中线上行与对侧同名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前的一段椎动脉。,基底动脉,基底动脉于脑桥下缘由左、右椎动脉合成后,经脑桥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终末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长约3cm,宽1.5-4mm,若管径超过4.5mm,则应考虑异常。主要分支有:小脑下前动脉、迷路动脉、脑桥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先天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