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 化 与 吸 收,一、消化、吸收的概念食物构成:蛋白、脂肪、淀粉、糖、维生素 矿物质及纤维素消化:食物在消化道被加工、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例如:蛋白质氨基酸和多肽; 糖类葡萄糖或果糖;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消化的两种方式(同时存在、相互配合、相互影响) 机械性消化:消化道肌肉舒缩运动,将食物磨碎、与消化液混合、搅拌,并向消化管远端推送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消化液中的酶,分解蛋白、脂肪、糖等,使其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口腔内消化四对唾液腺: 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2、、小唾液腺。 (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无色无味,近中性,约99%为水;有粘蛋白、还有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Cl-和一些气体分子。,(2)唾液的作用,1 清洁、保护口腔; 2 湿润口腔使食物便于吞咽; 3 溶解有味物质以便产生味觉; 4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5 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咀 嚼,咀嚼 是由咀嚼肌按一定顺序协同收缩而实现反射活动。 其作用: 1 切碎食物; 2 将食物与唾液混合,便于吞咽; 3 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而产生化学消化作用; 4 刺激口腔内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胃、胰、肝、胆囊等活动加强。,吞 咽,吞咽是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反射
3、活动基本中枢位于延髓。 分为三期: 口腔咽, 咽食管上端胃。,蠕动,是消化道的基本运动形式,是由神经介导的,可使消化道内容物向下推进的反射活动。 组成: 食物团块后面收缩 食物团块前面舒张,二 胃内消化,(一) 胃的分泌(二 ) 胃的运动 1、消化期的运动 2、消化期间的运动呕吐,胃,成人的容量约为1-2L,具有暂时贮存食物的功能。食物入胃后,还受到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和胃壁肌肉运动的机械性消化成为食糜,排入十二指肠,(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后作用,纯净的胃液是一种pH为0.91.5无色的液体。 正常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约为1.52.5L。 胃液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如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以及有机物如粘
4、蛋白、消化酶等。,1、 盐酸,也称胃酸(壁细胞分泌)。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基础酸排出量)约为0-5mmol/h。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出量可达20-25mmol/h。男性的酸分泌多于女性;它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但也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2)盐酸的作用,杀灭细菌; 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 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有利于铁和钙吸收。 盐酸过多侵蚀粘膜作用,是溃疡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2、 胃蛋白酶原, 来源:主细胞分泌(主要) 作用: 胃蛋白酶原 水解蛋白 特点: 始无活性; 最适pH2.0,pH5.0则失活; 对蛋白消
5、化并非必需; 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 刺激时:大量、迅速分泌。,胃酸,3、胃粘液、碳酸氢盐来源: 胃粘液: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粘液 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 碳酸氢盐:胃粘膜非泌酸细胞 成分、特点: 胃粘液主要成分:糖蛋白 特点:粘滞性(水30-260倍)、可以形 成凝胶。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4内因子,内因子可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12结合而促进其吸收。壁细胞盐酸、内因子。,二 胃的运动,胃运动的三大功能:容纳大量的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向十二指肠排出食糜。 胃底和胃体运动较弱,主要是容纳食物。,胃的运动的形式, 容受性舒张 蠕动 紧张性收缩, 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
6、,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舒张,容纳大量的食物,而胃内压变化不大。, 蠕 动,食后5分种左右,起始于胃的中部,约3次/分,从胃的中部到幽门部蠕动波的幅度和速度逐渐增强,近幽门明显加强将一部分食物排入十二指肠。 紧张性收缩 胃壁平滑肌缓慢而持续的收缩。维持胃的正常位置和形态。如果紧张性过低则出现胃下垂及胃扩张, 胃排空及其控制, 概念: 胃排空是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混合食物为46小时。 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食糜的理化性状和化学组成: 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 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三 呕 吐,呕吐是将胃及肠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是一种反射
7、性活动,具有保护性的防御反射。,三 小肠内消化,一 胰液的分泌二 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三 小肠液的分泌四 小肠的运动,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1)性质和成分: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每日分泌量12L。HCO3-、H2O、无机盐和各种消化酶。 (2)作用: 碳酸氢盐: 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免遭强酸侵蚀;为多种消化酶提供碱性的适宜环境。 胰淀粉酶:是一种-淀粉酶,淀粉糊精、麦芽糖及麦芽寡糖; 胰脂肪酶:脂肪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是蛋白质水解酶,无活性形式存在。 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小肠液、胰蛋白酶本身也可激活。 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 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能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
8、二 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由肝细胞分泌,不含消化酶 在消化期间(肝胆汁)十二指肠;在非消化期间胆囊(胆囊胆汁)排出。,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成人每天分泌胆汁约为6001000ml。肝胆汁呈金黄色或桔棕色,胆囊胆汁色更深,味苦。成分很复杂除了无机盐成分外。 其有机成分有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等。无消化酶。,2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少脂肪的表面张力,易形成脂肪微滴,增加了脂肪酶作用的面积,加速脂肪的分解。 胆盐聚合形成的微胶粒可溶解脂肪酸、甘油一酯而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把脂肪分解产物运送到肠粘 膜表面,促进它们的吸收;
9、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VitA、D、E、K)的吸收; 胆汁在十二指肠中还可中和一部分胃酸;,三、小肠液的分泌,小肠的腺体: 十二指肠腺(勃氏腺)在粘膜下层,分泌碱性液体,含粘蛋白; 小肠腺(李氏腺)在全部的小肠粘膜,分泌小肠液,是主要部分。,1、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液是碱性液体,PH8.2-9.3,与血浆等渗。分泌量变化很大,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3L。小肠液可以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降低,有利于吸收。主要成分是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 紧张性收缩 是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紧张性降低肠腔易扩张食糜混合和转运减慢;反之,则加快。 分节运动 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其生理
10、意义:促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增加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营养成分吸收;能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小肠的运动, 蠕动 蠕动可由 吞咽动作或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引起。小肠蠕动的速度很慢,每个蠕动波只能将食糜推进数厘米后消失。意义:分节运动后的食糜向前运动,到达新的肠断,再分节运动。小肠进行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肠蠕动时,肠内容物被推动产生声音,称为肠鸣音,每分钟3-5次,四 大肠的功能,食物经过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后,剩余的残渣进入大肠。 人类的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暂时储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并参与排便反射。,(一)、大肠液及大肠内细
11、菌的作用,1、大肠液由大肠腺和黏膜杯状细胞分泌,呈碱性,pH为8.3-8.4,主要成分是黏液,具有保护肠黏膜、润滑粪便的作用。2、大肠内有许多细菌,占粪便固体总量的20%-30%。细菌主要来自空气和食物。细菌中的酶能对食物残渣进行分解,还可利用肠内某些简单物质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它们可被机体吸收利用。,(二)大肠的运动形式,大肠的运动特点1、大肠的运动少而慢2、对刺激的反应较迟钝这些特点有利于吸收水分和储存粪便。,大肠的运动少而慢,对刺激反应也较迟缓,适合大肠暂时贮存粪便。,运动形式:,1、袋状往返运动 由环形肌的不规则收缩引起,使结肠袋中的内容物向两个方向做短距离移动,但不向前推进。
12、这是空腹时最多见的一种结肠运动形式。,2、多袋推进运动由一个或一段结肠袋收缩,可使内容物向前推进。进食后这种运动增加。,3、蠕动由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组成。集团蠕动:大肠还有一种进行速度快而传播距离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动。通常开始于横结肠,可将大肠内容物快速推送到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集团蠕动常发生在进食后,可能是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由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引起。,(三)排便,食物残渣在大肠内一般停留10h以上。食物残渣、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大量细菌以及由肝排出的胆色素衍生物等,组成了粪便。,排便是一种反射动作。,粪便进入直肠(集团蠕动)、直肠内压升高 直肠壁内的感受器 初级排便中枢 经脊髓上传 大脑皮质
13、 便意,如果条件许可,即可发生排便反射降结肠乙状结肠 收缩 直肠 排便肛门括约肌 舒张,膈肌、腹肌收缩,可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引起排便困难,这是产生便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脊髓腰骶段与大脑皮质之间的神经联系中断,排便的意思控制作用丧失,一旦直肠充盈,即可引起排便反射,称为大便失禁。,知识窗口:便秘 老年人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或23天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2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约1/3的老年人出现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与年龄有关2.不良生活
14、习惯3.精神心理因素4.肠道病变5.全身性病变6.医源性(滥用泻药),临床表现:便秘的主要表现是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困难,许多患者的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次,严重者长达24周才排便一次。有的患者可突出地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或每日排便多次,但排出困难,粪便硬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很少。此外,有腹胀、食欲缺乏,以及服用泻药不当引起排便前腹痛等。体检左下腹有存粪的肠袢,肛诊有粪块。老年人过分用力排便时,可导致冠状动脉和脑血流的改变。由于脑血流量的降低,排便时可发生昏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者可引起脑血管意外,还可引起动脉瘤或室壁瘤的破裂、心脏附壁血栓脱落、
15、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由于结肠肌层张力低下,可发生巨结肠症。用力排便时,腹腔内压升高可引起或加重痔疮,强行排便时损伤肛管,可引起肛裂等其他肛周疾病。粪便嵌塞后会产生肠梗阻、粪性溃疡、尿潴留及大便失禁。,四 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主要有:大部分多糖纤维素能与水结合而形成凝胶,从而限制水的吸收,并使肠内容物容积膨胀;能刺激肠运动,缩短粪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 可降低食物中热量的比率,减慢含能食物的摄取,有助于纠正不正常的肥胖。,在消化管的不同部位,对食物的吸收情况不同,这与消化管粘膜的结构特点、食物被消化的程度以及在消化管停留的时间密切相关,第二节 吸 收,1 吸收部位: 口腔和食道内,实际
16、上不吸收; 胃内可吸收酒精和水;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进入体内80%的水,90%Na+、CI-;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1、吸收面积大,小肠长大约5-7米,有皱褶及绒毛和微绒毛,使得吸收面积达200-250m2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在小肠内,三大营养物质已经被消化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能被充分吸收,2 吸收机制,被动转运:水的吸收; 主动转运如糖、蛋白质、脂肪的分解产物; 胞饮作用如大分子物或团快。 3 吸收途径: 血液
17、和淋巴液。,1)糖类的吸收,分解为单糖被吸收,主要是葡萄糖。其中半乳糖和葡萄糖吸收最快,果糖次之。吸收方式 主动转运。通过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载体蛋白转运,需要能量,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4 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2)蛋白质的吸收,分解为氨基酸,几乎全部被主动吸收也需要Na+泵、载体的参与下吸收。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3)脂肪的吸收,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等很快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进入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 中、短链脂肪酸直接经毛细血管入血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吸收后,在肠粘膜C内甘油三酯+载体蛋白乳糜微粒淋巴液 (主要)胆固醇吸收后再酯化胆固醇酯+载体蛋白乳糜微粒淋巴液,
18、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吸收,一般说,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消化可直接吸收利用胃肠道吸收每日摄取的水和无机盐,同时还能吸收7L消化液中的水和无机盐。当严重呕吐、腹泻时,大量消化液丢失,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失衡。,(四)无机盐的吸收 一般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吸收快,而多价碱性盐类吸收很慢。凡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钙、磷酸钙、草酸钙等,则不能吸收。 1.钠和水的吸收 肠上皮细胞底-侧膜上存在着钠泵,使Na+逆电-化学梯度而主动转运。肠腔中的Na+,9599被主动吸收。,Na+的吸收往往伴随着水、葡萄糖、氨基酸和负离子等物质的吸收。 水的吸收是被动的。,2.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
19、量:约1mg/日,仅为一般饮食中含铁量的1/10。其吸收量与机体对铁的需要量有关,缺铁的患者,铁的吸收量可比正常人多14倍。 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磷酸等可与铁形成不溶性化合物而阻止铁的吸收。 吸收机制:为主动吸收。肠上皮细胞释放转铁蛋白转铁蛋白与Fe2+结合成复合物复合物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复合物入胞后Fe2+游离:部分Fe2+从细胞底侧膜以主动转运方式转移至血液;部分Fe2+与胞内的铁蛋白结合成为胞内贮存铁,以防止铁的过量吸收。,胃酸、Vit C,Fe2+ 吸收,食物中的Fe3+,3.钙的吸收 钙吸收的部位:小肠各部位都有吸收钙的能力,尤其十二指肠。 钙吸收的状态:可溶性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才能被吸收,离子状态的钙最易被吸收。 钙吸收的影响因素: 维生素D、脂肪酸、酸性环境(pH3时,钙呈离子状态)促进钙的吸收; 凡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钙、磷酸钙、草酸钙等,钙则不能被吸收; 钙吸收的量受机体需要的影响。 钙吸收的机制:主动转运过程。钙通过刷状缘膜上的钙通道进入细胞基底膜钙泵、Na+/Ca2+交换机制进入血液。,维生素,B族(B12除外)及叶酸主要以易化扩散被小肠上段吸收B12必须先与内因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在回肠吸收,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 2.试述钠离子和水的吸收过程。 3.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怎样吸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