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261669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崇德小学 崔伟成课改春风又绿校园大地,无数专家和一线老师们不懈探索实践,使我们语文教学不断地纠偏反正,推陈出新,取得了累累硕果。欣喜之余我们不禁高呼:阅读教学离不开文本解读。而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本解读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使其有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初读尝味,走近文本把文章读通读顺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在通顺的基础上进一步入情、入理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因为读书的方法与策略是多样化的,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记号等等。正如王崧舟所说“语文是一种感性的存在,语文不用概念和命题说话,这就有

2、别于数学,它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因此,在初 读时,要从整体上入手,把握文本内容,感知文本,使学生初入文章情境之中,尝尝字词的意蕴之“味” ,尝尝段落的安排之“ 味” 尝尝 作者的构思之 “味”。二、再读入味,走进文本尝味之时已进文本。当学生有了个性化体验后,引导学生分析解读文本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入味。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阅读文本的起点,理解总是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开始。由于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认知结构的差异很大,所以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界融合,读得入味。要允许学生

3、对文本作出多种解读,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解读,读出真滋味。三、细读品味,深入文本“故 书 不嫌百回 读,熟 读深思子自知” 。品味 语言是语文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老师更要品味、体悟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在咬文嚼字中揣摩作者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路,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还要在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推敲、咀嚼、鉴赏中获得美感、培养与语感。同时,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规范学生语言表达,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可见“ 品” 的动态过 程,是细腻的入微的, 对学生来讲是刻骨铭心的,学生感悟到难以用语言叙述的愉悦感,这就是文本解读有效性的最好见证。王

4、崧舟老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对学生说了这么一段话:“ 感人的文字光找出来是不够的,你得用自己全部的感动去品位它们、咀嚼它们,不要放过其中的任何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与其 说是在教 导学生,还不如说在告 诫老师怎样解读文本。四、读后回味,走出文本“阅读教学要 带领学生在 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来” 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回” 是指从思想内容又回到 语言文字上来,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思想内容的。这个“ 来” 的过程就是“语言思想”,而“ 回” 的 过程就是 “思想语言”。因而在新 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中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就需回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和技巧,体会词句的

5、表达效果,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内容的,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叙述和说明的方法,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学以致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千古闻名,特别是对“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绿 ”字,更是为后人所津津 乐道。我在几次教学中,也逃脱不了 传统的理解,紧抓“ 绿” 字大做文章,把它当作一首写景诗来处理,试图让学生明白春天江南的美丽。可当我了解了泊船瓜洲的写作背景后,让我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浅薄和无知。写这首诗时,王安石已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冷。已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他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

6、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显而易见,在这种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字里行间,贮满了忧郁、伤感、消沉之情,也就难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把诗眼定位于“ 绿” 字,真是 “滑天下之大稽”。真是 “大师一出手,方知有没有”,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就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有了对泊船瓜洲如下的解读:“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是说诗人离家近,应该还。“ 春风又 绿江南岸” ,是说诗 人离家久,更该还。“明月何时照我还”是 说诗人思家切,但当下却不能还。诗眼抓准了,这首诗的基调也准了,意境也有了,于是就像庖丁解牛迎刃而解了。参禅有三重境界:初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有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我想,文本的解读也是如此。不论是尝味、入味、品味、回味,文本的解读最终都是要皈依于语言本身的,它是我们语文教师生存方式的风向标,是“安身立命”之道。作为教师,必须学会解读文本,才能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