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观点.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269494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观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观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观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观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观点企管 11 级,黄佳,学号:1102000494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其重大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在这里, “历史”概念实际上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作为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过程进行研究的“对象的历史” ,二是作为历史生成视野和历史生成分析方法的“方法的历史” 。而一直以来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却越来越多,其中提出的很多新观点和新的研究视角为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理解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许多的学者的

2、论点确实建立在某一本经典论著的解读上的,这并没有对不断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历史”的认识。另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改造”世界的哲学,我们不仅要在理论方面用发展的眼光来阐释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它更是观察当代一切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更要注意的是要在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情境。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发展;实践应用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恩格斯在回顾马克思的学术历程时,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两大贡献发现了“剩余价值”和“唯物史观” ,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无可置疑,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哲学思

3、想的重要贡献。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而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考茨基曾指出,在恩格斯与马克思这两位精神巨人的许多丰功伟绩当中,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已经成为他们共同的伟大终身事业的牢固基础。 ”特别是相比于他们的经济学成就而言,如果没有这种历史观, “马克思是决不会把他的一生中最大的、最深刻的一部分贡献给他的那部经济学主要著作的” ,“其实这部著作在每一句话里都贯穿着他的历史观” 2。“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掀起一场革命性变革,指出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在“人的实践中”解决了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唯心主义观点,

4、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从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贯彻了唯物主义的观点。二、 一般解读所谓“历史唯物主义”一般认为指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论就包括三个方面:与(1)对应的社会构成理论和与( 2)对应的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理论,以及(3)关于人的活动与前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前二者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开创性特点的“核心纲领” ,后一点,则是一个辅助性的假说。至于马克思、恩格

5、斯在相关论述中涉及的社会形态、阶级斗争、国家、宗教等方面的论述,则是前述核心理论与一定的社会历史经验观察相结合的应用性阐释和扩展。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作为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过程进行研究的“对象的历史” ,这是马克思哲学批判与革命性的根据、动力和价值源泉;二是作为历史生成视野和历史生成分析方法的“方法的历史” ,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支点,也构成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性的依据 3。因此,与以往哲学不同的是,一方面,马克思在对历史的哲学思考中,始终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这是任何历史研究的现实基础。在他看来, “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

6、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另一方面,他又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人,把现实的人的生活看作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4。因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 5。三、 理论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已经走过了它辉煌而艰难的 160 多年,它的历程既是指引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革命史和科学史,也是备受各种公开反对或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的责难史

7、和歪曲史,更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与各种机会主义斗争的捍卫史和发展史。自诞生以来,历史唯物主义不仅经历着政治上的赞同与反对,而且也一直是相关学术领域中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按照大致的历史顺序,从 19 世纪末到今天,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发生了四次大的争论:第一次是列宁和葛兰西、卢卡奇、柯尔施等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以伯恩斯坦、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理论家之间的争论;第二次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三代的代表人物与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教科书派或“斯大林主义者”的争论;第三次是以法兰克福学派和萨特为代表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和以柯亨为代表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争论;第四

8、次是在中国发生的,在主张改革的“反教条主义”者”与反对改革的“教条主义者”之间展开 6。事实上,早在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自己的唯物史观之后,他们就与其理论的曲解者展开了“争论” ,或者说,对那些曲解者进行了批判。早在共产党宣言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提醒读者,虽然宣言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不是单个文本所能涵盖的,只有历史地研究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文本,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我们才有可能完整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就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近

9、年来,国内学界掀起了重新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热潮。立足于不同的哲学立场,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学者们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提出的很多新观点和新的研究视角为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理解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学界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例如,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的世界观还是历史观,是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还是马克思研究历史而得出的历史理论?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关系?即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成为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争论如下:2005 年,俞

10、吾金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重新理解马克思对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当代意义的反思 ,对马克思哲学,对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有使用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他只用过“实践唯物主义者”概念,因而,把他的学说称为“实践唯物主义”才是合理的。同年 7 月, “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 在吉林大学召开。在论坛上,段忠桥对俞吾金的观点提出了质疑。2007 年 3 月,孙正聿在 哲学研究发表了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一文,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而且是以“历史”为解释原则的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这种“新世界观”的实质内容是“新历史观”

11、 ,而“新历史观”的真实意义是“新世界观” 7。2007 年 8 月,李荣海在哲学研究发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及其世界观意义与孙正聿先生商榷 ,文章主要围绕“历史”是研究对象还是解释原则的问题与孙正聿展开争论。李荣海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来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以“历史”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的唯物主义,把“历史”这样一种主观性很强的东西作为解释原则就不仅使马克思与黑格尔无法区别,而且极易动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用“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远不如马克思强调的辩证法更为科学。历史唯物主义为什么会在近年“热”起来?一方面,从前述学者们的观点看,最近的讨论并没有局限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所

12、涵盖的那些内容,而是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大问题”展开的。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上,上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模式难以为继,这就需要另辟蹊径,而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则为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向度。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把此次讨论放在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以来的历史长河中、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来考量,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在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缘由、文本依据和方法一文中,段忠桥曾经分析了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缘由。他认为原因有二:其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现成的概念清晰、逻辑严谨、完整系统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

13、。其二,我们对现有的国内外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感到不满意。他说:“正是上述两个原因,使得我们今天仍有必要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新的阐释。 ”8 通过分析许多争论的文章可以看出,许多学者都是完全借助于马克思的某一文本来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如孙正聿教授是依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而段忠桥教授则主张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经典表述。但是到底马克思的哪本著作是他表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文本?这也是学界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个理论话题 9。四、 实践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使哲学改造世界的功能变为现实。而改变世界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历史唯物

14、主义是一种革命的和实践的社会历史理论,它不仅致力于揭示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性规律,更注重在直面社会历史现实中彰显自己的创造力和价值。对于学界,历史唯物主义对全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有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对它的研究乃至发展、创新,不能仅仅限于抽象的概念思考或文本解读,而是必须面向生活实践。我们应当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领域,关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中的哲学问题,在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并显示出它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独特价值 10。要善于把时代的问题转化为哲学自身的问题,在解释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中表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是哲学工作

15、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实践方面,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我们观察当代一切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马克思学说具有强烈的实践本性,今天的人类社会历史现实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社会历史理论的时代相比,在内在结构、运行方式、发展内涵和问题困境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例如,关涉历史唯物主义面对全球化、风险社会、中国发展经验等问题的当代视野等。从社会结构或构成上来看,由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文化整合,伴随着工业文明而彼此分化的社会诸领域呈现“再一体化”和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从而导致各领域之间界限的模糊,并使社会构成呈现内在差异化和多态化,消解或削弱了主导型领域的统治地位或控制作用。从社会

16、运行和控制机制来看,由于社会诸领域的“再一体化”和相互融合,社会的主导型、中心化的宏观权力逐步分化为非中心化的、弥散的微观权力(例如,微观政治权力、文化权力等) ,从而使社会的控制机制由几种宏观权力的彼此冲突或相互博弈逐步让位给多态化的微观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差异化共生 11。必须注意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规律性本身的适用条件是具体的、历史的,它并不是教条主义。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第四卷中考茨基集中探讨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论述,考茨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 “经典表述”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规律, “不是所有一切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只是至今的历史即人类

17、的史前时期的发展规律。因此,在运用唯物史观相关规律的问题上,应该注意具体国家社会历史的条件性和特殊性。参考文献:1徐志宏,李宏伟,以实践为基点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新探,江汉论坛,2007 年 3 月,65-672徐军,考茨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文本解读, 哲学动态 ,2011 年第 8 期,24-313王南,历史唯物主义何以可能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双重意义的统一性,学习与探索,2009 年第 5 期,46-534刘怀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构成的二重性解读,理论探讨,2011 年第 2 期,49-545邹广文,李成旺,历史唯物主义中“历史”概念的双重内涵,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

18、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82-896李文阁,历史唯物主义何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学术研究,2011 年第 1 期,8-187孙正聿,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 哲学研究 ,2007 年第 9 期,3-78孙亮,历史唯物主义何以可能的现实追问从“哲学语境”到“中国语境”的研究范式转型,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4 期,23-279余乃忠,走出历史唯物主义“失效”的关隘兼论张文喜教授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 ,理论探讨,2011 年第 3 期,63-6810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历史规律,中国社会科学,2011 年第 2 期,42-5411衣俊卿,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历史现实,中国社会科学,2011 年第 3 期,4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