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肛肠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五官科,一、为什么要做心理分析和护理,1、手术作为一种有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很容易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2、医护人员掌握一些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开展心理护理,对手术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二、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1术前的心理特征11焦虑与不安: 由于对病情的忧虑,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术后有无并发症、意外等,以及对手术治疗知识缺乏了解而忧心忡忡,由此产生焦虑与不安。,12紧张恐惧: 提到手术就联想到疼痛、出血,由此产生惧怕,甚至拒绝手术,从而影响食欲与睡眼,还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的
2、免疫功能,有的患者血压波动也很大,对手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3矛盾心理: 多为老年病人,大部分有多种疾病,经常住院常承受疾病的折磨,苦不堪言,对打针、吃药、辅助治疗已感厌烦,既想接受手术治疗,以减轻疾病痛苦,又担心治疗和彻底或手术造成不好的结果,左右为难,心理极为矛盾。,2、术后的心理特征,21 渴望知道疾病情况和手术效果。 病人经过手术,颇感有幸度过手术关,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22 焦虑与不安 术后由于躯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切口疼痛,加之术后可能的并发症,不能正常自主活动、排便,排尿困难,又怕伤口渗血,多产生焦虑不安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
3、难熬,过了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23 抑郁反应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眼不佳等。,三、心理护理对策,心理护理也称精神护理,其内涵就是掌握病人的心理规律,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解决病人的心理难题,使病人心理上起到安抚、激励、慰藉作用,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1. 术前的心理护理,1.1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和稳定情绪是术 前的首要工作。 术前护理过程中,积极向病人及家属进行系统指导,使病人充分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必要性及医护人员对手术进行的周密准备。,对手术的解释,医护人员说话内容要一致以免增加患者不必
4、要的顾虑;告诉病人该手术的成功率相当高,主刀医师有多年的临床经验。请同类手术后病人与之沟通交流,消除思想顾虑,使情绪稳定,增强对手术自信心,以积极乐观态度对待所患疾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1.2 其次对一些手术的选择,病人往往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护士应从科学的角度、治疗的目的及病人的自身健康利益出发,实事求是的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不手术的后果,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术后发烧、疼痛、排尿困难、出血等,让其知道这些不良反应都是暂时的,而且是可以防治的。,1.3 与患者谈话,要注意仪表端正、态度和蔼、言行规范,这样可以使患者有一种可亲可信的感觉,对于患者的不安心理可以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
5、2. 术后的心理护理,2.1 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当病人回到病房后,护士应以欣慰的目光注视病人,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告诉病人手术非常成功,你已回到病房; 面带笑容,祝福病人度过手术关,手术效果良好,让病人放心; 这种及时的信息交流,可使刚刚经历了手术创伤的病人得到莫大的安慰和鼓励。,2.2 解除手术后的顾虑 手术后有的病人可产生新的顾虑,怕切口疼痛、出血、尿潴留、排便困难、切口延迟愈合。 这时,护士应告知病人,肛肠术后均有伤口灼热感,一般可忍受,若疼痛较重,可告知医师处理。,术后疼痛与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高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护士应理解病人的痛苦,
6、安慰病人,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多与病人交流,耐心解释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术后首次排便伤口可有少量出血,伤口较大,或有多个伤口者,术后一周内便后带血均属正常。术后有局部流鲜血,应告知医师给予处理。肛门术后,有部分病人会发生排尿困难,医护人员应向病人介绍,这是由于手术伤口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产生排便困难和尿潴留,老年男性病人多有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加之年老体弱,膀胱平滑肌收缩乏力及术后疼痛,均可引起排尿困难。,排尿困难者,告知可以采用: (1)松解肛门绷带,抽出肛门填塞物。 (2)酌情用止痛药。 (3)下腹部热敷。 (4)上厕所让其听流水声,形成条件反射排尿。 (5)可肌注新斯的明。 (6)上述方法仍不能排尿,膀胱充盈明显时 行导尿术。,2.3 保持病房清洁、安静,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良好的住院环境能为病人创造生理上的快感与心理上的美感,从而使病人感到舒适愉快。,2. 4 鼓励病人经常变换体位,做些轻微活动,使肌肉放松,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若无禁忌,应早期活动,有利于机体各部分功能的恢复。,2.5 饮食清淡易消化 在饮食上可根据病人嗜好进行一些清淡易消化食物,使其不至于感觉脱离正常生活;2.6 自我护理教育 要对病人进行自我护理教育,帮助其逐步由“病人角色”过渡到原来的“社会角色”,早日回到正常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