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人格理论.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280740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人格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积极人格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积极人格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积极人格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积极人格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积极人格理论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主张做了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积极人格理论做了分析。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人格理论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正如Kennon M.Sheldon和Laura King所说:“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OSITUM,它的原意是“实际”或“潜在”的意思,这既包括人潜在的内心冲突,也包括人潜在的内在能力。

2、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它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的力量和一些优秀的内在品质,并利用这些力量和优秀的内在品质来帮助人获得良好的生活和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和。1997年就任()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二、积极心理学的历史2现代心理学研究,一向给人以神秘而晦涩的印象。侧重挖掘人类心理深层的文艺作品,如现代绘画、诗歌、意识流小说,无不与焦虑、抑郁、幻觉、狂躁、变态等关键词紧密相关,而比

3、较通俗的以“心理分析”著称于世的电影经典之作沉默的羔羊、雨人等更可见大众普遍观感之一班。事实上,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状况的确如此,美国心理学家Myers作过一个统计:对1887年至2000年心理学摘要(Psychological Abstracts)电子版的全部论文进行搜索,涉及“焦虑”的论文有57800篇、涉及“抑郁”的有70856篇,而涉及“喜悦”的仅有851篇、涉及“快乐”的也只有2958篇。归类而言,涉及消极心理学状态和积极心理学状态的论文数之比为14:1。然而进入新世纪前后,讨论幸福、健康、快乐、宽恕等积极心理品质的论文数量急剧上升,并几年间迅速在美国形成“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潮。

4、其实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广义思潮,以及其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于心理活动的积极一面的重视。为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定了理念基础。但是,正如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

5、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所以在五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努力没有使主流的心理学研究主题发生根本的转移,心理品质中积极3的一面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当然,人本主义主要依靠个人的观察、体验和传记资料,缺乏必要的实验手段及实证根据,也是一个原因。)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地关注。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物、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Seligman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宣称

6、:“当代心理学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时期,心理学家有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使命,就是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为儿童健康成长,令家庭幸福美满,使雇员心情舒畅,让公众称心如意。”新世纪的心理学研究,正远离上一世纪消极心理学的阴影,飞越疯人院,转入铺满阳关的快乐之路。三、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31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对于积极情绪,.(1998)提出了拓延构建(-)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

7、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当然,积极情绪并不是完全分离的,众多积极情绪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如.(2000)曾对7个被试的多种积极情绪进行了连续98个晚上的持续追踪,结果发现积极情绪间存在着一致的同步关系:体验到任何一种积极情绪的同时也都体4验到其它的积极情绪。但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和主题的明确,许多研究仍然针对不同的单个方面,而其中被研究最多的积极情绪是主观幸福感和快乐。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自己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

8、的感觉。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到1969年时仅有20多篇研究,但现在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最近10年间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几千篇,这 研究中有相当多的部分是集中在生活事件和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这一领域。也有一部分是金钱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快乐这种积极情绪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那些快乐的和不快乐的人,发现他们在认知、判断、动机和策略上都有所不同,并且这种不同经常是自动化的,并未被意识到。不快乐的人对与他人比较的信息比较敏感。快乐与金钱的关系,快乐信仰的

9、关系以及快乐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等也有不少研究。32积极的人格特征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征()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和(1999)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一是正性的利己特征(:),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二是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5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

10、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11。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 ),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当然,乐观有时会产生“乐观偏差”(),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判断他人的风险要小,盲目乐观而不够现实。这样就产生了矛盾:现实主义会提高成功适应环境的可能性,而乐观则会使我们有比较好的主观感受。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01)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因为从原则上说,人们能够作到乐观而又不自欺。这种对于“现实的乐观”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很好的注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3.3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和同事讨论了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他们指出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大

11、多数研究都偏向于病理性质,因此,对于情绪和身体健康的了解大多局限于负面情绪是如何导致疾病的,而对于积极情绪如何增进健康却知之甚少。然而,由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呈负相关,他们认为用前者代替后者将会有预防上和治疗上的效果。他们所讨论的研究包括了情感对生理和免疫系统的直接影响,以及情感的间接影响。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积极的情绪状态(如乐观)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在面对压力事件时,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人更不易生病;而对于病人,那些处于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接受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并进行锻炼。 3.4创造力与培养天才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还有许多研究是关

12、于创造力与天6才的培养的。创造力研究的兴起可追溯到1950年的研究,认为,发散思维和变换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由于创造力的定义和研究的复杂性,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不大。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关于创造力和天才培养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对于创造力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这一话题,通过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更多地是培养出的而非与生俱来的才能。关于天才的研究表明,天才儿童在自己具有天赋的领域有很强的成就动机和坚持性,而天才的产生与父母和家庭环境很有关系,天才通常是在那些富裕的家庭环境、并有丰富的智力或艺术刺激的家庭中产生。如果创造力和天才是后天培养的,那么又该如

13、何培养创造力和天才呢?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培养方案。比如等人依据创造力投资理论提出了发展创造性潜能的12种策略。关于创造性的生理激活,有人从脑机制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首次发现在完成发散思维任务时,高创造性被试(创造性测验得分高者)两侧额叶都被激活,而低创造性被试只有单侧被激活。四、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格的基本主张41.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人格的研究,是以反思和批判传统人格心理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的人格心理学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过分关注了问题人格或人格形成的问题,这使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出现了一种不平衡:即一方面解决各种人格问题的技能、技巧日益成熟,而另一方面对良好人格的形成或发展则一无所知。积

14、极心理学相信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一股力量是消极的它代表压抑、侵犯、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自卑、怨恨、高傲、妄自尊大、自私和说谎等;另一股力量是积极的它代表喜悦、快乐、福乐、和平、爱、希望、负责任、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心、慷慨、真理、忠贞和幸7福等。这两股力量谁都可以战胜对方,关键是看个体自身到底是在给哪一股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能量,在给哪一股力量创造适宜的生存心理环境。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心理学必须研究人内心所存在的积极力量,只有人所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如果人格心理学仅仅只是以帮助人们消除问题人格或人格中所存在

15、的消极方面为中心,那么,即使当人所有的问题都被消除后,人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也不可能得到自然的增长,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善的自我实现的人。当然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积极人格并不意味着人格心理学就是要忽视或放弃对人格问题的研究,它只不过是强调人格心理学要成为一种平衡的人格心理学,要在既研究消除各种人格问题的同时,也要致力于研究助长良好人格的积极方面。42.积极心理学承认,个体特定的生理机制会产生与它相应的行为模式,但这种生理机制对行为模式的影响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更不是持久的,因而人格并不完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来决定的“目前流行的人格心理学是在过分强调人的局限性而忽视了人的潜力的框架

16、内进行的,在一些观点看来,人格由一些在不同生活情景中较少发生变化的先天遗传特质倾向所构成;另外一些观点则认为,即使环境影响能改变人已有生理机制的激活阈限,但人格总是由那些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结构和功能都不变的、主要由进化而形成的特定领域的机制所组成。”按照这种说法,人格的形成主要由先天的基因禀赋所决定,人们在生活、行为的自我导向上几乎没有什么作为。积极心理学反对这种观点,它认为“人不是按照由基因图谱规定的固定路径来发展自己的,人格主要是在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因果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内在因素、外部行为、社会环境三者是交互作用的。”生理机制既对人格产生着重大影响,但又不完全决

17、定着人格的发展模式,人格应是生理机8制、外在行为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一个合金。如在Magnus-son等人的研究中发现,生理成熟较早的女孩子,其发育早期常常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行为。经过对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后发现,这一现象并不完全是由先天的生理机制(早熟)所决定的。通过比较,他们发现生理成熟较早的女孩子和她们的同龄人比起来具有明显不同的人际交往关系,这种人际交往关系往往包含有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价值观(有时候早熟的孩子由于认识和情感等发展的相对迟缓还容易曲解或误解这种价值观),正是这种带有特定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特殊人际交往关系决定了她们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从而导致了她们不恰当的行为方式问题行

18、为。因此,当这些女孩子在后期改变了她们早先的人际关系后,她们和其它一般女孩子的行为也就没有什么差异了。43.积极心理学指出,外在的行为和社会环境对人的生理机制产生着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人的某些生理机制的功能、结构等。积极心理学的这一观点已被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所证实,Gottlieb等人在一项研究中就发现,当人面临一个全新的行为方式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显示出相应的可塑性和变化性,期间人的荷尔蒙水平和细胞质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且最新的ERP实验研究也表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学习的个体,其同一种知识在大脑中的脑定位也可能不同,如北京师范大学舒华教授等人的研究就显示,中国孩子和美国孩

19、子在学习英语时,他们的英语知识在大脑中的定位位置是不同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个体现有的生理机制既是生物体属性本身进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个体行为和社会环境起作用的结果。4.4积极心理学在人格研究中虽然提倡生理机制、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但更强调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作用。在个体的生理机制、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中,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首先是一种外在的社会活动,然后在一定的生理机制的作用下而内化为个体的9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因此,人格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体内化人外在活动的结果。而如果外在的社会活动要被内化为个体内在的积极品质,那么,积极体验则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

20、,也就是说积极人格可以通过增强积极体验来习得。积极心理学之所以强调人格是由人的内部生理机制、人的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自己的理论观点:即人格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时也应研究人的积极力量,也就是研究人的积极人格的成长因素。因为,既然良好的行为和外部环境是积极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人的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条件又能对人的生理机制起作用,那么我们就能通过发展人的良好行为和社会的良好环境来达到建构人的积极人格。而要发展人的良好行为和建构社会的良好环境,我们则又可以通过发展人的积极行为能力,因为具有了积极行为能力的个体,他可以对自己的心理体验和行为方式有意识地施加一

21、定的积极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人格建构。这样,一个人的现实能力(包括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能力、制定目标的能力、实现目标的计划能力等所有涉及到行为形成的能力)就被纳入到了人格的建构之中, 并且成为了影响人格的一个重要力量。不仅如此,这种交互作用的观点也使人的各种积极潜力也被纳入到了个体的人格建成构之中,因为潜力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和其它事物发生关联时就能被人意识到(也即上述三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就必定使个体的内在潜力得到表现),而个体的潜力一旦被意识到后,它就会表现出与现实能力同等的作用。正如Kagan在1998年时曾讲到,一块躺在湖底的大石头被人称为潜在的危险,但这一危险的意义并不是它本身固有的,也

22、不是在它孤立时所能表现出来的。如果当它和其它具有社会意义的事物发生联系时,它就开始显示其危险的意义因此人类在积极人格的建设过程中就不仅要关注人的外在能力,也要关注人的内在潜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眼中的人格心理学已不仅仅只是对个体的差异做出描述,或者利用其理论对某些10人的人格问题进行纠正,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对人格的分析来唤起心理学对积极力量的关注,并以这种积极力量来帮助所有人形成积极人格。五、对积极人格理论的简评51.积极人格理论的贡献首先,积极心理学以丰富的实证材料为基础,在心理学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从人类的积极力量出发来研究人格,这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前期人格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23、,而且更为心理学的人格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方向,丰富了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心理学在过去过分强调了对问题人格和影响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的研究,这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人类却也为此付出了更为昂贵的代价。正如Seligman所说:“现在心理学家们已经能够精确地测量和定义我们以前曾经很模糊的概念,如消沉、精神分裂症和酒精成瘾等,我们也了解了这些问题是怎么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过程以及引起它们的内在基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和它们的心理学过程。不仅如此,我们也学会了怎样去克服这些问题。但这种进步也让我们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我们似乎只学会了把人类从不幸或痛苦中拯救出来而不知道怎样帮助人类在良好的条件下过上幸福生活。”其次,积极人格理论强调情感在积极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这为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之外的其它许多领域中的直接应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如在教育、管理和临床心理治疗等领域的直接应用等。同时,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积极情感体验的思想对研究当前越来越多的跨文化婚姻、国际交流、国际援助、宗教冲突和政治冲突等问题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再次,积极人格理论强调积极人格是人的生理属性、行为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也比较符合当前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总趋势。52.积极人格理论尚存在的问题首先,积极人格理论表现出明显的成人化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