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篇讲记》.doc

上传人:ng****60 文档编号:2305162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相篇讲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心相篇讲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心相篇讲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心相篇讲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心相篇讲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 相 篇 讲 记刘 宏 毅 讲 解 宋 陈 希 夷 著国 学 典 籍2心相篇讲记刘宏毅目录心相篇讲记 .2引 言 .2陈希夷其人 .3风鉴之学与因果律 .5心相篇其文 .7心 相 篇 .10一 .11二 .20三 .26四 .32五 .36六 .42七 .48八 .62九 .67引 言非常高兴有这个机缘,与大家探讨有关“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的道理,这既是我们为人处世,行道树德的原则,也是圣人立教化民的根本。释迦牟尼佛在其一生中,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形式上有显密五乘佛法、三藏十二部经论,但推究起来,无非是“与上智者谈性,与下愚者谈因果” ,核心内容就是 “因缘果报”四个字而已。所谓的五

2、乘佛法,从人天开始直至成佛,都要走这条业因果报的大道,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积德修福。如此才有可能转变过去的业因,培植现在和未来的果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做人处事、自利利他,要首先明白因果的道理,否则“因地不正,果遭迂曲” 。恶报现前的时候,就悔之晚矣了。对于因果关系的道理,听说过的人多,真正了解的人少,坚信不疑的人少之又少,几乎没有。说不信因果,人人都在那里烧香许愿,求升官、求发财、求儿子 很少有人肯在因地上下功夫,所以求果的人多,信因的人少。为什么不能积极向善?因为不了解因果。为什么不能严持戒律?因为不怕因果。为什么明知故犯,恶习不改?因为你根本不信因果。恶报都是别人

3、的,一3旦落在自己头上一点点,就哭天戗地,怨天尤人。付出一点点就求这个求那个,妄想着舍一得万,完全是投机心理。我们若是种下这样的因,将得到何种果报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必须将因果关系讲透彻、讲明白,让你从此怕它,让你彻底寒了心,再也不敢起歪心、动恶念,才算初见成效。因果管人最厉害,一分一毫都不差,比电脑准确得多。它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怕你耍赖、不认账,所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 。不管你是天王老子,还是花儿乞丐,因果面前绝对平等。传说中的阎王殿前,有一幅楹联:“阳世间杀人放火任凭你,阴曹里古往今来放过谁” 。真的到了我们对恶因恶果畏如蛇蝎,对善因善果趋之若鹜的时候,我

4、们的修学才能上轨道,才不会以自欺欺人的因,最后得个自误误人的果。此次讲座,我们以宋朝陈抟老祖(陈希夷)的心相篇为蓝本,参合道家的感应篇 、 阴骘文 ,佛家的三世因果文 、 罪福报应经 ,儒家的了凡四训 、 菜根谭 。旨在抛开宗教的局限,从传统文化的层面,发掘“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的道理。如果大家觉得不过瘾,最好直接去读大经大论,如佛家的地藏经 、道家的宝鉴录 、儒家的易经等,这里就不赘言了。心相篇是五代时期,道家的著名人物陈希夷的不朽之作,既是风鉴学问的纲领,也是心地因果学问的基础,语言洗练,论理深刻,准确生动,将心地因果的道理论述得透彻而准确,是垂世之作,堪与感应篇 、 阴鸷文并论 。心相篇

5、文字虽不多,仅一千五百余字,但历代都有不同的抄本,当然其主体没有异议,只是在个别文句上略有差异。我们依据的是清朝陈淡埜的本子,陈氏是清乾隆年间的风鉴大家,历史上的相学十三家之一。他对心相学问很有见地,特别是将心相篇置于其巨著相理衡真的卷首第一篇,可见风鉴家对此篇文章的重视程度。 我们今天重温这篇文章,当然不是为了让大家看相、算命,而是要了解心地因果与业因果报的关系,进而认识命运,改造命运。命自我立,德自我成,世界上的一切相状都是变化的,而因果律是永恒存在的。时值乱世,灾难厄运不断,这是众生的共业因果,纯属自作自受。话好说,果难受,谁也不愿意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如何才能避免厄运、趋吉避凶呢?唯有

6、深信因果,自求多福,庶可于此共业中享有别业。教理有曰:“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可谓深刻矣。陈希夷其人 陈希夷,名抟(871989) ,号扶摇子、希夷先生,是五代至宋初时的道家神仙一类的隐士,寿至 118 岁。有关他的身世, 宋史四百五十七卷中记载:“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 。抟往栖焉。因服气4辟谷历二十余年,但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陈

7、抟是安徽亳县人,早年也是儒家人物,诗书画都很好,以后几次举进士不第,于是不再追求功名,转而学道,终于得道成就了。 陈抟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颇有诗名的,其诗颇有出尘之志。例如他的归隐诗: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看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陈抟得道后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廿余年。后来与宋太祖赵匡胤下棋,以华山赌输赢,结果陈抟赢了。赵匡胤话覆前言,所以陈抟的后半生都在华山修行。他最著名的功夫是睡功,可以一睡三个月不起身,是道家里面神仙一类的人物。“希夷”是宋太宗赵光义赐他的封号,因为陈抟赠宋太宗“远

8、近轻重”的治国四字箴言。赵光义不明就里,陈抟释曰:“远者远招贤士,近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重赏三军” 。宋太宗极为礼重,特取老子“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 ,赐号陈抟“希夷先生” 。 他抟精于易学,善于鉴察人物,辨别圣凡,且能逆知人意,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陈抟住的居室墙上挂有一个大葫芦,有个叫贾休复的道士很喜欢这个葫芦,想要得到它,于是前来拜谒。刚一见面,陈抟劈头就说:“子来非有它,盖欲吾瓢尔” 。于是命人取来葫芦交与贾某,贾道士大惊失色,以为神。陈抟移居华山后四十余年,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 989 年)十月羽化,享年 118 岁。卒前一年已经预知时日,并给宋太宗写了遗表。至期以左

9、手支颐而终,七日容色不变,肢体尚温,且有五色云蔽其谷口,弥月不散。 仙鉴卷四十七载: “端拱元年,一日语门人曰:吾来岁中元后当游峨嵋。明年遣门人凿石室于张超谷。既成,先生往造之曰:石太华,斯谷尤为胜处,吾其归于此乎。即草遗表,其略云:臣大数有期,圣朝难恋,已于今年十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又草奏疏,人莫见其言,遣贾得升并龟鹤鞍马诣阙以进。 先生初欲示化,使尽夜燃灯炷于石室中,至期以左手支颐而终。逮七日容色不变,其肢体尚温,有五色云蔽其谷口,弥月不散。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 5陈抟的师承与交游甚广,学术思想颇丰,主要著作有指玄篇 、 钓潭集 、易龙图 、 人伦风鉴 、 赤松子戒 、 高

10、阳集等。其学术思想为宋儒周敦颐、邵康节所继承发展,对宋代理学的发展颇具影响。据说世上流传的太极图就出自陈抟,宋朝以前没有见到此图。 风鉴之学与因果律陈抟是风鉴学术的大家,相学十三家中陈希夷的人伦风鉴是很重要的一部著作。医卜星相旧称术数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技术部分,非常宝贵,但是我们现在统统把它归到糟粕一类,视为封建迷信,这是我们后代不肖子孙的无知。 要知道相学与相术是两回事,相术是江湖人用来糊口的玩艺儿,与相学差得天远地远。中国文化里面有“相”这门学问,其中又分为相学、相法、与相术,学者也对应着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别,是不一样的。相学是一门学问,古代圣贤才懂相学之理,相学之理是根据一个人

11、的相貌,判断他的吉凶祸福,劝他改过迁善,趋吉避凶,是圣贤救人的一个方便法门。 相学之理它是通过相法表示出来的,因为法无定法,变化很多,但是基本原理(道)是不变的。我们讲过易经的道理,易就是天地日月永远在变化。太阳在上月亮在下,二者合起来就是易字,易就是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太阳系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转,银河系又围绕着更大的星云系统在转,所以一圈一圈的旋转运动是不会停止的。小到电子围着原子核转,大到银河系在宇宙之中转。所以这个易的变化过程是永远存在的,不变化这个地球就不存在了。 既然万物都在变,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空间都在变,这个世界上尽管在同一刻有很多人降生,但是从来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2、,也不可能如此。因为时空在不停地变化,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也在变化,如何认识这个变化,找到其中的变化规律,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特别是风鉴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鉴就是镜子,通过镜子照出你的相貌,从你的相貌推测出你的心地因果。 因果律是宇宙间的第一法则,这是被现代太空物理学证明了的,没有因果律这个宇宙就不可能存在。大家熟悉的逻辑学研究的也是因果规律,三段论的前提也就是因,推论当然就是果,因为怎么样,所以才会怎么样。前面有条件有推导,后面才可能有结论,种瓜就会得瓜,种豆就会得豆,这就是因果的关系。我们之所以一代一代的变成人,不会产生变异,是因为有遗传基因在控制,有这个因才有我们现在的果,这是第一个规律。

13、宇宙间第二个法则,叫做曲线运动法则。宇宙之内是没有直线运动的,所谓的直线运动只是曲线运动中的一个点而已,因为曲线运动的轨迹太长了,我们看不完全,只能看到曲线中的一段,我们就把它当作直线了。例如,我们认为大地是平的,但实际上地球是圆的,怎么可能是平的呢?我们看到的是圆界6面上的一点,认为它是平面而已,因为它太大了。既然宇宙的法则是曲线运动,而曲线运动最圆满的形式就是圆(圆周) ,因此一个运动的质点,经过无限长的时间,一定会回转来,再回到它的起始点。换句话说,一个人造什么样的业因,转一圈之后,那个果报就一定会还给那个造因的人。属于你的,绝对跑不掉;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这是太空物理学证明的两个最基

14、本的因果律。 在中国文化里面讲得非常通俗明白,第一叫因果,第二叫报应,这是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由此可知,在这个世间,没有你能占的便宜,也没有你能吃的亏。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宇宙无非就是个大天平而已,一头是你的天命,天命是为人不为己;一头是你的阴命,阴命是为己不为人,一头为公一头为私,一个是福一个是祸,看你要向天平的哪一头加码。你如果损人利己,发不义之财就是造阴命,天平的这一端就起来了。表面上看,你贪了钱发了财,己富妻荣的,但是你没看到天平的另一头已经降下去了,被削掉的是你的天命。天命是自然赋予你的使命与你本有的福报,是与生俱来的,是你命里应该有的一部分,叫做福。但是你贪心不足,要违心地占别人的

15、便宜,阴命这边的祸就起来了,天命那边的福就被你自己销掉了相应部分,古人说“自损福德,自作自受”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同样的,你让给别人一个便宜,表面上看你损失了机会,吃了亏,丢了阴命,但天平这边高起来了,福给你加上了,祸给你减了,到底哪一头划算呢? 宇宙间本就是阴阳之数的加加减减,我们在三字经中讲过“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的意义。天地之间,是理控制着数,数控制着象,才有三界六道,动物植物,各种各样的现象。这些现象是由某种规律(天理)以数的形式控制着,每分每秒都在加加减减。一个善念善行就给你加一分,加一份福;一个恶念恶行就给你减一分,加一份祸,所以太上感应篇第一句话就是“祸福无门,为人

16、自招,善恶因果,如影随形。 ”善恶祸福,随时随地跟着你,因为是你自己在给自己加加减减,就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一样,二进制的数字随着程序这个理,随时随地在加减变化,所以才有不同的图像、声音、文字的象的功能。但是 ,这个相是由程序化的数来控制的,我们人也一样,这个数是什么呢?所谓天地之大数,天地之间加加减减来的,只有加减没有乘除,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这个心就清静了,这个宇宙间没有你能吃得亏,也没有你能占的便宜。人道损失了天道会给你补回来,天与人是看不见的(暗里天还) ,天道补回来的量,比你在人间损失的那个量要大的多。同样,你要在人间占人家的便宜,天道就要销你的福,被削掉的福比你贪

17、来的那点财要大得多,所以我们自己要会算帐,是贪小还是得大,要福还是要祸,你自己选,公平得很。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欧洲一家知名电器公司中国地区的市场经理,干了十7几年,手下的分销商很多。他说:我眼看着他们从身无分文,到现在发了大财。不久前,福建、广东一带的分销商要一起开会,其中有三个人坐一辆车赴会,中途出了车祸。小车的顶棚被揭掉,三个人的头全都没了,场面惨不忍睹。发了大财,却把脑袋混丢了,为什么会这样?心相篇中说:“为何凶灾恶死?积阴毒、笃阴行、积阴私,事事皆阴。 ”如果你从心念到行为都见不得人,你发的财就是阴财,那么地狱之门就为你打开了。你自己买的门票,当然要自己去了。 现在是末法时代、多事之

18、秋,灾祸很多。在灾祸面前,有权有钱都没有用的,救不了命。从美国“九一一”事件开始,一直到南亚的大海啸,有钱人可是死了不少。灾祸关头,唯有福德才能救性命,所以中国人有句话,叫作“福大命大造化大” 。我们是要福还是要祸,这个关系可要认识清楚。 说到陈抟老祖的风鉴之术,他的师承又是哪一位呢?据说陈抟有一个朋友,与他是半师半友的关系,其身世无从考证,叫什么名字也不清楚,因为他常年穿一件麻布道衣,所以人称麻衣道人。麻衣道人曾经传授他有关相法的东西,后世江湖上留传的麻衣相法及麻衣易颇有影响,但也只是托名而已。 据太华希夷志上记载:陈抟面谒宋太宗,动身之前曾有诗留给麻衣道者,诗曰: “华岳峰前两路分,数间茅

19、屋一溪云。 师言耳聩持之久,人是人非闻未闻。 ” 麻衣道人答诗,曰: “独坐茅庵迥出尘,以无衣钵日随身。 逢人不话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 心相篇其文 心相篇文章并不长只有一千五百余字,但字字珠玑甚勘玩味。如不细细体悟,往往被其文句通俗所蔽,一读而过。更有甚者只看个题目就嗤之以鼻,视为迷信,哪里知道这篇文章历来为修身家所宝,被读书人视为人生箴言。 在中国文化里,儒释道三家虽各善其长,但在济世利人上是一致的,所以儒家讲究教化、佛家讲究度化、道家讲究点化。既称“教化”就得不厌其烦地教,要“度化”就得先结缘,没缘是无法得度的。道家的“点化”最妙,话多了叫“片” (骗) ,一字千金的才能成为“点”

20、 。道家人物通常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道家利人的方式也是借助医卜星象之类的“术数”对世人加以点化。好话不在多,懂不懂由你,所以道家的东西大部头的很少,类似心相篇这样精炼的东西很多。 8在传统的丛书系列中, 心相篇多被划归在术数风鉴类,但是它阐明的“心相”之间的因果关系,列举的一系列的吉凶祸福之征兆,寿夭贵贱之标志;以及劝世人“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的警句格言,实千古不易之箴规。我们既可用以对照修心,防非止恶;又可用于择交观人,亲贤远佞,是修心修身、改造命运的指南。 古人重心行,哪里像我们这么重相、着相。 荀子非相篇中说:“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

21、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 “择术”之术为心术、心地,即存心、用心、发心。心是生死的根蒂, 尚书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修行就是借事炼心,无事之静为枯静,动中之静方为真静。所以,陶弘景才说:“修心要做长生客,炼性当如活死人” 。 相者向也,为心之所发,形式当然要表现内容。 麻衣相法相心中也说:“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斯言虽简,实人伦纲领之妙” 。一个人如果没有福相,但只要存心良善,一定可以转为福相,这叫做“相随心转” 。相反,一个人本来有福相,但如果存心不良,原有的福相也会消失殆尽,这叫做“相随心灭” 。因此,一个人

22、的相貌完全是自己心地善恶的外在表现。 庄子应帝王中讲过“壶子看相”的故事,很能说明心与相的关系。 郑国有一位风鉴大师,名叫季咸。他看相异常准确,能判断人的生死祸福,甚至连死亡的确切时间都能知道,郑国人都怕见到他,被他说准什么时候死可麻烦了。 列子非常钦佩他,就对自己的老师壶子说:“我以前认为您老人家很了不起,现在看起来这个季咸比您更高,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 壶子说:“你跟我学了几年就以为得道了,其实你不过随我学了点道的皮毛,知道几个名词而已。你自以为得道了就去胡吹,结果让别人一眼就把你看穿了。这样吧,明天你把那个叫季咸贤的找来,让他给我看看相,你就清楚了” 。第二天,季咸来给壶子看相。

23、出来以后,列子赶快追问结果。 季咸摇摇头,对列子说:“唉!你老师恐怕不行了。他面如死灰,命无生机,不可救药了。我看最多还能活十天,你们准备后世吧!” 列子难过得流着眼泪,把季咸的原话告诉了老师。 壶子却笑着说:“请他明日再来一次吧” 。 次日,季咸又来了。他看过壶子出来,列子赶快追问怎么样。 9季咸说:“幸亏遇上了我,你老师有救了。他已经有了生机,难关过去了” 。列子很高兴,将结果告诉了老师。 壶子笑着说:“我昨天给他看的是地相,就是心地沉寂,动静全无。他见我生机闭塞,以为我要死了。今天我给他看的是天相,天地间的生气,他看到一线生机从我的脚跟升起来,才说有救了。我控制着自己的心性变化,他哪里会

24、知道呢?请他再来一次吧” 。 季咸第三次来看壶子。这一次他对列子说:“你的老师精神恍惚,心神不定,我根本无法给他看相。等他心神宁静了,我再来吧” 。 壶子告诉列子说:“我刚才显示了太虚之相,太虚之境是没有任何端倪的,他自然什么也看不到。你让他再来一趟” 。 季咸第四次见到壶子,一见面就惊慌失措的逃跑了。列子拼命追也没有追上,不知道季咸何故要逃跑,就回来问壶子。 壶子笑着说:“我这次给他看的是空相,还没有显示根本大道,他就被吓跑了。因为他如堕虚空,什么也抓不到。他吓得要命,唯恐逃得慢了丧命,你哪里追得上他呢”? 列子这才知道,自己跟老师学了十几年,连门都没有入。于是弃浮华而归真朴,抛弃一切偏见,

25、老老实实地喂猪,帮老婆烧火,如此三年心才定下来。以后他修道成功,才有历史上御凤而行的冲虚真人。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呢?相随心生。人的相貌不是一程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心念在刹那变化。今天很多人都愚痴啊,整天在外面搞来搞去,又要整容啊、化妆啊、这个那个的。自己的心不调整,只搞外面是没有用的,因为身(生理)是受心(心理)控制的。心变了,身相才会跟着变,所以说“有心无相,相随心生” 。同样道理, “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你虽然现在相貌不错,如果你不发善心、不存善念、不修善行,你的善相会随着消失的。 壶子四次通过变心而换相,生动地解说了“相随心生”的原理。有好心才有好相,古人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

26、 ”“内充实,而外有光辉。 ”“胸中正,则眸子了(明亮)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昏浊)焉。 ”均说明“心相”之间的关系。 其次“相随心转” 。人时时处处都在接受果报,又时时处处造作新的业因;只有改因才能转果,而转果的关键就在于“心” ,因为“心能转业” ,所以心相篇全文并没有讲什么相法、相术,通篇讲的都是因果报应的道理,这是最深的相理相法。 10我个人的观点, 心相篇实际上只有一头一尾四句话,四十四个字。开头的两句话是全篇的总纲,结尾的两句话是全篇的总结论,也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才能增福增寿?得“知其善而守之” ;如何才能祸转为福?得“知其恶而弗为” ,心地因果才是祸福寿夭的根本所在。因此心

27、相篇全文虽文词简朴,语不惊人,但却解行具足,浓缩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人天之路由此而开,圣贤仙佛由此而成。 心相篇原文本来是一读到底的,既无标点,也没有分段。为了便于读颂和讲解,我们暂根据上下文句以及论述内容,将全文分为九大段,供大家参考。 心 相 篇 宋陈希夷 一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能裕后光前。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

28、第难成。二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桥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三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訥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己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