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结构体系高中物理包括必修 1、2 共 7 章;选修 3-1、2、3、4、5 共 19 章内容。归纳起来,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学和磁学) 、原子物理学五大学科部分。必修 1 和 2 属于力学部分;选修 3-1、3-2 属于电磁学内容;选修 3-4 主要为光学;选修 3-5 主要为原子物理学,有 3 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守恒定律)为力学内容。除了热学部分是初中物理(选修 3-3 未学)的主讲内容外,其他都在高中期间得到学习和深化。高中物理所有知识体系简表力的概念和三种常见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静力学(必修 1) 物体的平衡
2、(相互作用)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物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天体运动问题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运动学(必修1、2)(选修 3-4)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机械波(横波、纵波) 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叠加、多普勒效应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万有引力与圆周运动功与能 功、功率动能、势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力学动力学(运动和力)(必修1、2)(选修 3-5)动量和冲量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力的特性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场强匀强电场场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电场(静电场)(选修 3-1)能的特性 电荷的电势能(电势)
3、电势差 电场力的功 电容器电动势电源内电阻 电流、电压、功率 欧姆表串、并联关系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电功率、电热电学电路(恒定电流)(选修 3-1)电阻电阻定律永磁体磁场磁场的产生电流磁场磁感强度、磁通密度、磁感线安培力(左手定则 )、洛仑兹力(左手定则)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磁场(选修 3-1) 磁场的性质磁通量 磁通密度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右手定则产生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所围面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自感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磁学电磁感应(选修 3-2)(选修 3-4)互感 变压器和电能的输送 交变电流 右手定则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本影
4、、半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真空中的光速 电磁波谱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几何光学(选修 3-4)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全反射现象光的色散棱镜:全反射棱射光谱 发射光谱吸收光谱连续、明线光谱光谱分析光的波动性 光的干涉(双缝、薄膜) 、光的衍射光学物理光学(光的本性)(选修 3-4、5)光的粒子性 光子、光电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电磁波谱分子无规则运动 扩散、布朗运动 动能(温度)分子动理论相互作用力 势能(体积)物体的内能 分子动能、热能、物体的内能热学的基本知识热和功 内能的改变 做功、热传递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气体的状态描述 物质的量、压强、体积、温度及其关系热学(初中物理
5、)(选修 3-3)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 状态变化规律 克拉贝龙方程 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饱和汽、非饱和汽 空气的湿度原子结构 核式模型、玻尔理论、电子云粒子散射实验、放射、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原子物理(选修 3-5)原子核以下详细总结各部分知识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并且与课本(人教版)建立联系。力学知识结构体系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PART I 静力学三种常见的力物体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与几个力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由分力求合力的运算叫力的合成;由合力求分力的运算叫力的分解。力的
6、概念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矢量性 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摩擦力重力 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大小 Gmg 。g 为重力加速度,由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周围各地 g 值不同。在地球表面,南极与北极 g 值较大,赤道 g 值较小;通常取 g=9.8 米秒 2。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叫万有引力, 。通常取引力常量 G6.671
7、0 -11 牛米 2千克 2。物体的重力可以认为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2RMmF弹力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胡克定律 F=kx,k 称弹簧劲度系数。滑动摩擦力 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 f=N。N 为接触面间的压力。 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静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弱,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
8、 “最大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因两物体的接触面材料情况和压力等因素而异。物体的平衡概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合力为零。共点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作用于一点,或其延长线相交于一点。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合力为零,即 F 合 0,则物体是平衡的。“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PART II 运动力学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
9、直线运动中,若速度增加,则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同;若速度减小,则方向相反。运动的描述质点 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将其看作一个“具有质量”的物质点。能否看成质点与研究问题的性质有关。参考系 运动是相对的。描述物体运动时,用于参考,观察其相对运动的物体。参考系可任选,以对研究问题简单、方便为准。 坐标系 描述物体运动时,在参考系上建立的适当的坐标系。时间、位移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速度、加速度 速度的变化量与变化时间段的比值,为加速度,矢量, m/s2。 ,矢量,m/s 。tvtx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
10、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 V,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 ,圆轨道半径 r,圆运动周期 T。规律:F= m =m 2r = m 24匀速直线运动 vS/t变速直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 ; ; maRGMF2Rv2mGM2RT22适用范围: 两个质点间的引力,R 为两个质点间的距离 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之间的引力,R 为两球心间的距离 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球外一质点间的引力,R 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应用: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人造地球卫星 宇宙速度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
11、由落体的合运动。规律:水平方向 vx = v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合速度 与 x 正向夹角 tg=21gt2yxtvxyvtg匀变速直线运动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速度规律 vtv 0 +at 位移规律 速度位移关系 201atvsasvt20自由落体运动速度规律 vtgt 位移规律 21gs速度位移关系 ht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也称为无阻尼振动或等幅振动。特征
12、:振幅保持不变的自由振动。描述量:振幅 A,周期 T,频率 f 1/T。x-t 图像: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 振动能:动能和势能之和,机械能守恒相关物理量的周期性变化:位移、回复力、即时速度、即时加速度,动能与势能等。受力特征:回复力 F=-kxm 2x 基本模型:单摆(r0 时,r 增大,则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加,r 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势能减小; rr0 时,r 增大,则分子力做正功,势能减小,r 减小,克服分子力做功,势能增加r0=1010 m;r = r0 时,f 引 =f 斥 ;r r0 时,f 引 f 斥 ;rr 0 时,f 引 f 斥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
13、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按热传导的方向性表述)。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按机械能和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表述) 。第二类永动机(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是不可能制成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熵增加原理:一个孤立系统总是从熵小的状态向熵大的状态发展,而熵值较大代表着较为无序,所以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向无序度更大的方向发展。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叫做熵增加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热力学第三定律:两种温度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T =
14、 t+273.15K 和 T =t ,要注意两种单位制下每一度的间隔是相同的。0K 是低温的极限,它表示所有分子都停止了热运动。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过程把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零度。热力学第三定律不阻止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接近绝对零度。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压强 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气体的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的。压强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体积:气体的性质物质的量: 温度 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一个宏观统计概念) ,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15、。任何同温度的物体,其分子平均动能相同。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 Tt+273.15(K)说明:两种温度数值不同,但改变 1 K 和 1的温度差相同K 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这两种温度每一单位大小相同,只是计算的起点不同。摄氏温度把1 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热力学温度把 1 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273K(即把273规定为 0K) ,所以 T=t+273概念 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其分子间距很大,不存在分子势能,分 子 间 没 有 相 互 吸 引 和 排 斥 , 分 子 之 间 及 分 子 与 器 壁 之 间 发 生 的碰 撞 是
16、完 全 弹 性 的 , 不 造 成 动 能 损 失 。 这 种 气 体 称 为 理 想 气 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即克拉贝龙方程 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 ,PVnRT12pV T1 2 p V T1 2 O V1 2 p T V1 V2 O p1 2 V T p1 p2 O 等温变化图线 等容变化图线 等压变化图线等温变化图线为双曲线的一支,等容(压) 变化图线均为过原点的直线 (之所以原点附近为虚线,表示温度太低了,规律不再满足);图中双线表示同一气体不同状态下的图线,虚线表示判断状态关系的两种方法;对等容(压)变化,如果横轴物理量是摄氏温度 t,则交点坐标为-273.15饱和汽
17、和饱和汽压 在密闭容器中的液面上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液面上的汽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有的汽分子撞到液面上又会回到液体中去。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液面上汽的密度不断增大,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也逐渐增多。最后,当汽的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达到这样的状态:在单位时间内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这时汽的密度不再增大,液体也不再减少,液体和汽之间达到了动态平衡状态。把跟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汽叫做饱和汽,把未达到饱和的汽叫未饱和汽。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一定,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
18、压,与其他气体的压强无关。 饱和汽压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气压一般不同,挥发性大的液体饱和气压大;同一种液体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 对于某种液体而言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液面)飞出的液体分子数只与温度有关 将不饱和汽变为饱和汽的方法:降低温度减小液面上方的体积等待(最终此种液体的蒸气必然处于饱和状态)汽气体状态描述气体的状态 理想气体,由于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其内能仅由温度和分子总数决定,与气体的体积无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理想气体与外界做功与否:体积增大,对外做了功(外界是真空则气体对外不做功) ,体积减小,则外界对气体做了功。 理想气体内能变化
19、情况看温度。 理想气体吸不吸热,则由做功情况和内能变化情况共同判断。 (即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 只有大量分子组成的物体才谈得上温度,不能说某几个氧分子的温度是多少。因为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某时刻它们的平均动能可能较大,另一时刻平均动能也可能较小,无稳定的“冷热程度” 。 1的 O2 和 1的 H2 平均动能相同,1的 O2 小于 1的 H2 平均速率。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玻意耳定律:PVC等容过程 查理定律: P / TC等压过程 盖吕萨克定律:V/ TC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
20、分割。 电学 电 动 势 =qW ; 内 电 阻 r 电 场 线 意 义 : ?电 场 线 疏密 表 示 强 度 大 小 ; ?电 场 线方 向 表 示 正 检 验 电 荷 受 力方 向 ; ?电 场 线 方 向 是 电 势降 落 最 快 的 方 向 ; ?电 场 线与 等 势 面 处 处 垂 直 。 电 场 力 的 功 WAB=UABq 特 点 : 只 与 首 末 位 置 有 关 ,而 与 路 径 无 关 电 荷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库 仑 定 律 F=k21rq, 适 用 于 真 空中 点 电 荷 电场 电 势 差 UAB=UA UB=qWAB 正 电 荷 : 用 丝 绸 摩 擦 过
21、的 玻 璃 棒 所 带 的 电 荷 。 负 电 荷 : 用 毛 皮 摩 擦 过 的 橡 胶 捧 所 带 的 电 荷 。 电 荷 简 的 相 互 作 用 规 律 : 同 种 电 荷 相 互 排 斥 , 异 种 电 荷 相 互 吸 引 。 电 荷 量 : 电 荷 的 多 少 。 单 位 : 库 仑 (C) 匀 强 电 场 场 强 E=dU 电 容 器 C=UQ 法 (库 /伏 ) 平 行 板 电 容 C=kd4 电 场 强 度 E=qF,E与 F、q、 无 关 。 矢 量 性 : 方 向 规 定 为 正 检 验电 荷 受 力 的 方 向 。 单 位 : 牛顿 /库 仑 或 伏 /米 。 点 电 荷
22、 场 强 E=k 2rQ 电流 电路 电荷 电阻 电源 电 流 电 荷 的 定 向 移 动 形 成 电 流 。 电 流 方 向 : 正 电 荷 定 向 移 动 的方 向 规 定 为 电 流 的 方 向 。 获 得 持 续 电 流 的 条 件 : 电 路 中 有 电 源 、电 路 为 通 路 。 串 、 并 联 关 系 串 联 I=I1I2= U=1+U2+ R=1+R2 并 联 II1+I2 U1=U2= 21111RRR 闭 合 电 路 欧 姆 定 律 电 流 形 式 I=rR 电 压 形 式 =U+ 功 率 形 式 I=IU+I2r 部 分 电 路 欧 姆 定 律 I=RU; 电 功 W=
23、IUt ; 电 功 率 P=IU; 电 热 Q=I2Rt ( 焦 耳 定 律 ) 电 阻 定 律 R= SL 能 的特 性 力 的特 性 电 荷 的 电 势 能 电 势 U=q, 伏 (焦 /库 ) 磁 场的 产生 定 义 : 因 为 磁 通 量 变 化 产 生 感 应 电 动 势 的 现 象 磁 场 对 电 流 : 安 培 力 F=BIL 方 向 : 左 手 定 则 自 感 现 象 由 于 导 体 本 身 的 电 流 发 生 变 化 而 产 生的 电 磁 感 应 现 象 。 由 自 感 而 产 生 的 电 动 势 为 自 感电 动 势 磁学 带 电 粒 子 在 磁 场 中 的 运 动 只 受
24、 洛 仑力 , 且 0V B时 有 : BqV=mR2; R=qmv,T=2 变 电 流 即 时 值 U=msin t I=msin t 有 效 值 =2 I= 周 期 、 频 率 、 角 频 率 T=21f 磁 感 应 强 度 B=ILF。 单 位 : 特 (牛 /安 米 )或 韦 伯 /米 2 矢 量 性 : B的 方 向 即 磁 场 方 向 ,B、 F、 L的 方 向 关 系 由 左 手 定 则 确 定 。 电磁感应 磁场 磁 场 对 运 动 电 荷 : 洛 仑 兹 力 f=BqV 方 向 : 左 手 定 则 a 闭 合 电 路 中 的 一 部 分 导 体 与 磁 场发 生 相 对 运
25、动 ( 是 导 体 中 的 自 由 电子 随 导 体 一 起 运 动 , 受 到 的 洛 伦 兹力 的 一 个 分 力 使 自 由 电 子 发 生 定 向移 动 形 成 电 流 , 称 为 动 生 电 流 。 ) 互 感 现 象 的 应 用 : 变 压 器 21U=n P出 =P入 (理 想 变 压 器 ) 互 感 现 象 两 相 邻 的 载 流 回 路 , 其 中 任 一 回 路 中的 电 流 强 度 发 生 变 化 时 , 将 在 另 一 回 路 中 产 生 感应 电 动 势 。 这 一 电 动 势 称 为 互 感 电 动 势 。 磁 场的 性质 永 磁 体 磁 场 电 流 的 磁 效 应
26、 磁 感 线 意 义 : 磁 感 线 的 疏 密 表 示 磁 场 强弱 ; 磁 感 线 的 方 向 表 示 磁 场 方 向 。 直 线 电 流 磁 场 通 电 螺 线 管 磁 场 带 电 粒 子 在 复 合 场 中的 运 动 磁 通 量 磁 通 密 度 B=S; 单 位 :韦 伯 /米 2( 特 ) 通 电 导 线 在 复 合 场 中的 平 衡 、 运 动 磁 通量 变化 有两 方面 的含 义 b 穿 过 闭 合 电 路 的 磁 场 发 生 变 化( 这 时 , 变 化 的 磁 场 周 围 产 生 电 场 ,电 场 使 导 体 中 的 自 由 电 子 定 向 移 动形 成 电 流 , 称 为 感 生 电 流 。 ) 产 生 条 件 : 闭 合 电 路 中 一 部 分 导 体 与 磁 场 发 生 相 对 运 动 穿 过 闭 合 电 路 的 磁 场 发 生 变 化 法 拉第 电磁 感应 定律 法 拉第 电磁 感应 定律 t磁场力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动 量 定 理 动 能 定 理 动 量 守 恒 定 律 能 量 转 化 和 动 能 守 恒 定 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