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318310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认识区域一.含义:指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例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二.特点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三.类型: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如:自然区、农业区、方言区等功能区: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基地、浦东新区等四.特征: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但区域内部 “求大同,存小异”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如西气

2、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2.差异比较 自然环境: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植被)、矿产人文环境:社会(人口、城市)、经济(工 业、农业、第三产业)、文化二、日本英国的区域差异比较1.自然环境比较(1)相似形:岛国、面积、北温带,温暖湿润(2)差异性:日本 英国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东侧 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地形 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 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

3、温和少雨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的2/3物种多样 森林覆盖率占领土面积的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 贫乏 煤、铁、石油2.经济发展方面(1)相似形:工业发达,均发挥岛国优势(2)差异性:日本 英国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大国,工业起步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工业“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突出, “资源性”布局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

4、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经向海外大量移民三、我国的区域差异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2.名称: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青藏高寒区 C.东部季风区3.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为界。4.三大自然区特点: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地形 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 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 海拔较高,主要是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水文 外流河 多属内流河 西北部

5、属内流河,东部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有熊、松鼠、熊猫、梅花鹿等植被为草原、荒漠,有骆驼、黄羊等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甸灌丛,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农业 农耕发达 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人口 稠密 较少 很少城市 众多 较少 很少其他 重要农耕区 牧业、绿洲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四、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地带 位置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东部濒临海洋,是中国开放的门户,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国际化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6、江河下游洪涝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中部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利资源充足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7、,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协调 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补充: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

8、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农业社会后期:工商业 的发展使长三角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今天长三角作 为全国“ 粮 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初期阶段1.特点:区域内城镇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2.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案例:“钢都 ”匹兹堡发展1.有利条件:接近煤铁资源 水陆交通便利(铁矿向东运输;煤炭向西运输)开发历史较

9、早。2.特点:资源充裕,环境良好,城市和工业发展空间大,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1.特点:城市和工业向外扩展;区域内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2.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地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案例: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1.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2.形成城市带:交通枢纽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城匹兹堡3.特点: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人地关系紧张。转型阶段1.特点: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止;产品商场竞争力下降,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2.主要问题:失业率高、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如: 20世纪70 年代,人口由五

10、大湖区向西部和南方迁移:东北部地区经济衰退,环境污染严重南方和西部地区发展新兴工业和旅游业,就业机会多,环境优美。再生阶段1.特点:采取措施使经济复苏,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2.主要措施:(1)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2)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如:“知识城 ” 匹兹堡1.复兴计划:进行环境整治,压缩传统产业规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结果: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科技力量强,被誉为“知识城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按时间先后出现的三种思想: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

11、伙伴论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和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3.可持续发展图示: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 公平 性原则:包括时间上的公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代内公平)。2. 持续 性原则:核心是指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3. 共同 性原则:全球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共同行动。4. 阶段 性原则: 发展中国家:初级阶段,以经济发展为

12、主要目标;(次要责任)发达国家:高级阶段,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主要责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深刻的环境危机二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人口战略 (1)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a.人口众多; b.人口素质较低; c人口结构不合理; d.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2)措施a.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

13、素质; b.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2资源战略 (1)面对的问题: a.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b.资源利用率低。(2)措施:a.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b.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 c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3环境战略(1)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措施:a.搞好生态建设; b防治环境污染; c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4稳定战略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 黄土高原范围: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土地开发利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一. 黄

14、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 自然原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使生态环境脆弱。(平原向山地高原、湿润区向干旱区、森林向草原、农业去向牧区的过渡) 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分解;降水集中性: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坡度较陡,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2.人为因素(主要):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和露天开矿)、 破坏植被三、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3.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四、

15、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1.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心是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2.基本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煤区土地复垦工作,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3.具体措施:措施 功能工程措施在沟谷地区打坝建库 蓄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 合理利用水土在塬面平整土地在缓坡地带修基本农田(梯田)抽引水灌溉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农业技术措施 科学施肥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补充知识点:一、西北荒漠化防治(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等地)1、荒漠化危

16、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2、荒漠化形成:自然原因:a、西北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b、植被稀疏;c、地表有深厚疏松沙质沉积物;c、大风频繁,风蚀作用强。人为原因:a、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压力大;b、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b、工矿交通建设不注重环境保护;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荒漠化的治理措施:a、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严禁乱砍滥伐、滥牧、滥垦;c、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d、退耕还林、还牧;e、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

17、;f、 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喷灌滴灌技术;g、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量。二.南方湿润高原山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的治理。(东南丘陵、四川山区、云贵高原等地)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表起伏大,重力作用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冲蚀作用强;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陡坡开荒。2、治理措施: 封山育林,禁止陡坡开荒,乱砍滥伐。; 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 革新炉灶,节省燃料; 大办沼气、发展小水电、营造速生薪炭林);因地制宜,改变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3、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

18、高原大?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 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 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引起自然灾害损失更大。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等因素。 二主要的工业部门: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工业部门及联系:钢铁工业(主导)、 煤炭工业(基础)、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三、存在问题: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生态环境恶化鲁尔区衰落的原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结构单一世界性钢铁过剩四整治措施 : 1改造传统产业,大

19、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旧教材:1、调整整产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补充知识点: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人教版教材)1、山西煤炭资源开采的影响:有利: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不利:(1)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2)生态破坏: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2、有利条件: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市场广阔;铁路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石太线)

20、3、目前面临的问题:煤炭资源、水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市场需求下降;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4)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1、工业结构:重工业为主;工业部门:煤炭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2、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1)煤、铁资源丰富; (2)水陆交通便利; (3)辽河水源充足; (4)接近消费市场,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 3、现在面临的问题:(1)煤炭资源枯竭; (2)水资源不足; (3)环境污染严重。 4、采取的措施:(1)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2

21、)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 (4)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5)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设备更新。第三节 资 源 的 跨 区 域 调 配一、西气东输工程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落后,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为了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比重。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带来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环境的影响:

22、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缓解能源紧缺,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带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将西部资源优势与东部经济、技术优势对接,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二、我国的南水北调1 中 国 水 资 源 的 特 点 : 数 量 上 : “总 量 多 , 人 均 少 ”; 空 间 分 布 上 : “南 方 多 、北 方 少 , 东 部 多 、 西 部 少 ”; 时 间 分 配 上

23、 : “夏 秋 两 季 多 , 冬 春 两 季 少 , 各年 之 间 变 率 大 ”。2 华 北 缺 水 的 原 因 是 : 自 然 原 因 : 华 北 降 水 量 偏 少 , 河 流 径 流 量 小 。 降 水 季 节 分配 和 年 际 分 配 不 均 ;人 为 原 因 : 人 口 多 , 经 济 发 达 , 需 水 量 大 ; 水 资 源 浪 费 严 重 ; 水 污 染 严 重 。解 决 措 施 : 兴 建 水 库 ; 跨 流 域 调 水 ; 节 约 用 水 ; 防 治 水 污 染 ; 提 高 水 资 源 利 用 率 ; 发 展 节 水 农 业 。 合 理 开 采 地 下 水3.从 长 江

24、 流 域 调 水 的 原 因 : 长 江 水 量 全 国 最 大 ; 长 江 流 量 全 年 较 稳 定 ; 地 理 位 置上 与 华 北 西 北 接 近 。4 南 水 北 调( 1) 三 个 路 线 评 价西线方案 中线方案 东线方案路线 从长江 上游 引水到 黄河 上游从长江三峡 水库引水,出 丹江口水库,再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沿 京杭 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水源区: 长江上游 金沙江 及其支流雅砻江、 通天 河长江中游三峡 水库,汉江上游 丹江 水库长江 下游供水区 黄河上中游的 干旱 和 半干旱 地区华北 平原大部分地区 淮河下游地区,山东 黄 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评价优点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北、西北,可 自流 供水。可 自流 供水 水量 大 ,可利用 京杭 运河,工程量 小 ;前期投资少,工期短。缺点: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 西北和 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需挖 河道 ,工程量大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 北高南低 ,需 抽水 北送,耗能多( 2) 工 程 评 价 或 者 影 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